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

第13节

世界百年空战纪实-第13节

小说: 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还是待修的。而日本陆、海军航空队却不断获得补充,数量有增无减。10月26日,侵沪日军向大场中国守军发动总攻时,竟动用了约150架飞机对中国阵地进行狂轰滥炸,使中国军队蒙受巨大损失。此时,中国空军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突破日军的空中防线前来助战。 
  11月5日,日本陆军第10军主力在杭州湾北岸进行大规模登陆。为了保证此次行动成功,日本陆军派出了侦察机独立第6中队配属给第10军指挥,海军则动用了第1、第2、第3航空战队和第1、第2联合航空队共233架各类飞机予以全力支援。 
  尽管此时中国空军已处于绝对劣势,但中国空军的勇士们仍顽强地出击。11月11日清晨6时许,中国空军享有〃铁雨大队〃之美誉的第2大队3架〃诺斯罗普〃式轰炸机,在第11中队副中队长徐卓元的率领下,迎着习习的晨风起飞了。〃铁雨大队〃此行的目的是搜寻和袭击游弋在东海海域的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龙骧〃号及其他日军舰船。 
  〃龙骧〃号是日本侵华海军第3舰队的主力舰之一。该舰水线长175米,宽20米,排水量8000吨,能搭载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共48架。它于1933年5月9日竣工于横须贺工厂,是当时日本海军拥有的4艘航空母舰中较新的1艘。 
  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后,〃龙骧〃号上的飞机多次起飞,轰炸华东地区的城市和居民点,犯下了滔天罪行。 
  由徐卓元率领的〃铁雨大队〃轰炸机群在辽阔的东海上空仔细地搜索着目标。不久,他们在茫茫的海面上发现了 
  〃龙骧〃号。飞行员们俯视着〃龙骧〃号巨大的深色躯体,迅速地做好了攻击前的准备工作。 
  随着徐卓元一声令下,轰炸机群一起俯冲下去,成吨的炸弹倾泻而下。霎时,巨大的爆炸声震破了沉寂的海面,几十条水柱冲天而起。〃龙骧〃号上的飞机,除一部分紧急起飞逃离外,剩下的不是被焚毁,便是被震落到海中。这艘庞大的怪物虽然未葬身于海底,但也已是弹痕累累。 
  中国空军的出击大获成功。不幸的是,3架轰炸机在返航时与日本战斗机群不期而遇,结果2架被击落,另1架也身受重伤。 
  11月21日,是中国空军又一个不幸的日子,这一天,第4大队大队长高志航不幸遇难。 
  当时,高志航正率领第4大队驾驶新接收的苏制驱逐机从兰州飞至河南周家口机场待命,日本海军木更津航空队10架九六式攻击机突然出现在周家口上空,并随即发动攻击。高志航听到警报后,迅速奔向机场跃入机舱,起动发动机,准备起飞。就在这时,1枚炸弹落下,正好在高志航的座机旁爆炸,罪恶的弹片射入高志航的高大身躯,高志航壮烈牺牲。疆耗传来,人们无不为之痛惜。他的殉难是中国空军的一大损失,人民将永远怀念这位〃空中英雄〃。 
  空战仍在残酷、紧张地进行。到11月底,中国空军可作战的飞机已不足30架,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就在这危急关头,社会主义的苏联向中国伸出了援助之手。 
  12月1日上午,普罗科菲耶夫率领的苏联战斗机大队的23架И-16式战斗机首先到达南京。当天下午,基达林斯基大尉率领的20架CБ式轰炸机也在南京降落。两个苏联志愿航空大队的到来,增强了南京的防空实力,有效地遏制了日军航空兵的嚣张气焰。就在这一天,苏联战斗机5次升空,迎击前来轰炸南京的日机,一举击落日机3架。此后,中苏两国空军联手作战,频频出击,给日军以重大杀伤。 
  12月3日,日本陆军独立飞行第10中队的12架战斗机、独立第11中队的10架轻轰炸机和海军第13航空队的9架战斗机、6架轰炸机联合突袭南京。中国空军第21中队中队长董明德、副中队长乐以琴驾机同苏联志愿航空队一起升空拦截日机。这是一场敌我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空战。乐以琴的战机起飞不久,就被多架日机团团围住。但他以极为漂亮的飞行动作甩开了日机的包围,致使2架日机相撞。然后,他前飞后翻,让日机的攻击一次次平空。但由于日机太多,最后,乐以琴的战机不幸中弹负伤,冒出了浓烟。乐以琴无法控制飞机,被迫跳伞。为了不给敌机当活靶打,他暂时未开伞,让身体直线下落。可待他想要开伞时,已来不及了。这位年仅22岁的空军英雄,为捍为祖国的领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11月至12月上旬的南京保卫战中,中、苏飞行员共击落日机20架,并对侵犯南京的日军实施了多次袭击,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在日军进入南京前夕,奉命撤向内地机场。至此,空前激烈的华东大空战落下了帷幕。                     
武汉上空的较量   
——抗战时期的武汉空中保卫战  
  1938年春。本该是花红柳绿、鸟鸣莺啼的季节,然而,日寇铁蹄践踏下的中国大地,山河破碎,到处是战火,到处是狼烟。上海大火燃烧了半个多月,绵延数公里;南京被夷为一片废墟,大街小巷,陈尸遍地…… 
  中国军民没有被吓倒,他们在呼喊,在战斗。 
  继笕桥空战取得6比0大捷之后,在沪、宁保卫战中,中国空军一个多月内连续击落日机60余架,使侵略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有效地遏制了日本空军的嚣张气焰。1938年春天,中国空军的勇士们再接再厉,在武汉上空驱云逐雾,再次让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取得了令国人引以为豪的战绩。 
苏联空军雪中送炭 
  1937年11月,上海、杭州相继陷落,中国守军被迫后撤,日军乘势直逼南京,华东地区的形势越来越对中国军队不利。此时,英、美等国不仅坐视不救,反而企图同日本妥协。最后,还是社会主义的苏联首先向中国伸出援助之手。 
  早在1934年10月,蒋介石考虑到一旦抗战全面爆发,中国将难以从海上获取外援,因而私下派清华大学教授蒋廷黻赴苏,同苏联外交副人民委员斯托莫里雅科夫密谈,希望改善中苏关系,从苏联获得军事援助。之后,蒋介石又多次派人同苏联方面接触。苏联从自身防卫的需要出发,也愿意援华抗日。 
  1937年4月,苏联驻华大使波戈莫洛夫通知中国政府,苏联已决定向中国出售飞机和坦克,并提供5000万美元的贷款。但中国方面却没有回音。 
  直到〃七七事变〃后,蒋介石才感到形势严峻。1937年8月20日,蒋介石致电驻苏大使蒋廷黻:〃沈德燮处长想已到莫(斯科),请兄介绍其与俄政府洽商飞机交涉,现最急需用者为驱逐机200架与重轰炸双发动机100架。〃 
  1937年8月21日,中苏两国正式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此后,苏联开始向中国提供经济贷款和军事援助,并派遣军事专家和志愿航空队参加中国的抗日战争。 
  1937年10月,从苏联的阿拉木图经兰州到汉口的航线通航。10月下旬,第一批苏联志愿航空队先后到华。第一批共有空、地勤人员254名,分别组成以基达林斯基领导的轰炸机大队和库尔丘莫夫为首的战斗机大队。途经凉州时,库尔丘莫夫不幸因飞机失事殉职,普罗科菲耶夫接替指挥战斗机大队。此后,苏联志愿航空队的兵力不断扩充,最高峰时,达到战斗机、轰炸机各4个大队。 
  苏联志愿航空队的成员采取轮换形式,先后在华参战的有2000多人,像日加列夫、雷恰戈夫、阿尼西莫夫、波雷宁、特霍尔、赫留金、布拉戈维申斯基等著名空军将领都曾来华与日军作战。 
  苏联的援助,对中国空军来说,真可谓雪中送炭。当时,中国空军的飞机在淞沪会战中几乎拼光,急需补充。本来中国空军已向欧美国家订购了363架飞机,但到1938年4月仅得到85架,其中还有13架未装好。而在这关键时刻,苏联的大批飞机却源源不断运进中国。到1938年2月止,苏联出售给中国的飞机为232架,合2254万美元。其中战斗机156架,轻轰炸机62架,重轰炸机6架,教练机8架。 
  得到苏联援助的中国空军实力大增,到1938年2月,共有作战飞机390架。其中,驱逐机230架,轰炸机160架。 
  中国空军装备的驱逐机大部分是苏联援助的И-15和И-16。И-15为双翼驱逐机,转弯半径小,机动灵活,但航速较慢。И-16是单翼驱逐机,航速达到每小时480公里,但机动性差。两种驱逐机都装有4挺〃司卡斯〃高射速机枪,这种机枪每分钟可发射1800发子弹。 
  空战时,通常И-15和И-16联手迎敌,一般是И-15与敌机缠斗,И-16从高空俯冲,追歼逃敌。 
  中苏空军联袂作战,士气大振,使日本陆、海军飞机损失剧增,日本航空队被迫将基地后撤500公里。 
  1938年3月,为了充分发挥空军的威力,配合陆军作战,中国空军在南昌设第1路司令部,协同第3、第5战区作战;在广州设第2路司令部,协同第4战区作战;在西安设第3路司令部,协同湖北、四川以北地区的中国军队作战。张廷孟、刘牧群、田曦分任各路司令。 
  航空委员会不久也进行了调整。周至柔调任空军军官学校教育长,钱大钧接任航空委员会主任,毛邦初任军令厅厅长,黄光锐任军政厅厅长,黄秉衡任总务厅厅长,黄镇球任防空厅厅长,简朴任政治部主任。此外,航委会特务团扩充为特务旅,万用霖任少将旅长。航委会机关初设汉口,后移衡阳,再迁贵阳。 
  调整后的中国空军更加精干。此后不久,中苏空军勇士在武汉上空并肩作战,给予日本侵略者迎头痛击,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 
12分钟击落12架敌机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国民党政府被迫迁都重庆,但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和一些机关仍留在武汉。作为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和抗战物资集散地的武汉三镇,这时已成为日本侵略军攻击的主要目标。 
  侵华日军占领南京之后得意忘形,更加肆无忌惮,拟制了一个进一步溯江西犯攻占武汉三镇的作战计划。在他们调集大军向徐州进攻的同时,日军航空兵开始了对武汉的空中轰炸袭击,企图摧毁中国军队的作战指挥机构、军工生产基地、空军机场等,以瘫痪中国军队的交通运输,为日军地面部队大举进攻武汉创造条件。 
  1938年2月18日,武汉地区晴空少云,宽阔的长江上空空气清冷,江面上风平浪静,舟楫稀疏。地处中原地区的武汉市,虽然离当时的抗日前线还有几百公里,但这年的春节,当地老百姓根本没有心思过。日本侵略军的飞机不时地靠近武汉进行侦察骚扰,空袭警报声不绝于耳,战争的阴云笼罩着整个武汉三镇。武汉军民也在加紧进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准备。 
  就在这一天,日军开始了对武汉的大规模空中袭击。中午12时许,日军的26架战斗机和12架轰炸机,在安徽和江西的交界处会合后,摆着长蛇阵直扑武汉。 
  日军用于这次空袭的轰炸机和战斗机,都是刚刚装备部队不久的新式飞机,其中九六式战斗机1936年才正式投产。该机长7.71米,翼展11米,乘员1人,最大时速409公里,最大航程1311公里,机上装有两挺口径为7.7毫米的机枪,并可携带两枚小型炸弹。 
  敌机来袭的消息迅速传到设在汉口机场的中国空军第4大队指挥所,大队长李桂丹急令第4大队所属的第21、22和23三个中队,立即全部起飞,迎战日机。 
  尽管这已不是第一次出战,但李桂丹此时此刻心情仍很激动,他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自己的同乡、好友,第4大队前任队长高志航惨死在日军轰炸之下的悲壮情景。 
  第4大队组建于1936年10月15日,原驻扎在河南周家口机场,1937年8月14日,在大队长高志航的率领下开赴华东抗日前线。同一天,第4大队在杭州首次与日机交战,就取得6比0的战绩。此后,第4大队越战越勇,又连续击落几十架日机。不幸的是,11月21日,高志航大队长正准备率领转场至周家口机场的第4大队起飞迎敌时,一群日军攻击机突然飞临机场上空。罪恶的弹片射进高志航的身躯,鲜血染红了座舱。高志航英勇献身,牺牲时,他的双手还紧紧握着飞机的操纵杆。 
  高志航牺牲后,李桂丹接任第4大队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