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 >

第9节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第9节

小说: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セ鳌!�
  日机风驰电掣般地向新加坡方向扑去,沿途精心搜索,并未发现敌舰,飞行队员们个个垂头丧气,悻悻地踏上了返航的路程。搜索并攻击英舰的希望眼看着落空了——如果真的如此,那么,日本的水上运输部队将面临着英国战舰的严重威胁。就在这紧急关头,日本侦察机终于捕捉到了猎物——第三号侦察机在返航搜索中突然发现了距关丹50余海里的海面上正在南下的“威尔斯亲王”号等6 艘英国军舰。 
  日本各攻击机队在获悉发现英舰的报告之后,立即掉转机头高速扑向预定海域。可是,从发现敌舰的时间、方位以及日空军所带燃料的状况来看,此战要想取得令人满意的战果是非常困难的。发现英舰的时间是上午11时56分,即日机群飞离基地5个半小时之后,据记载,首先飞临英舰上空的白井部队(美幌航空部队) 是12时14分开始轰炸的,鹿屋航空队的3 支鱼雷轰炸机队是最后参战的,当时已接近下午1时,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日机此次获胜来之不易,并且是极其偶然的。 
  当激烈的海空战开始的时候,“威尔斯亲王”号一边笨拙地闪避着飞窜而来的鱼雷,一边以它的大大超过日本战列舰的对空炮火向日本攻击机射击,在3000米高度上的第一攻击队的8 架日机在瞬间就有5 架中弹。第二次突击扑过去的石原部队的鱼雷攻击机,置身于“威尔斯亲王”号防御炮火和炸弹的猛烈爆炸中,由于战斗十分激烈,机队几乎与从对面船舷突入的友机失去配合。更令人吃惊的是,在空袭的尾声中,武田部队的8 架飞机在对奄奄一息、摇摇欲坠的“威尔斯亲王”号进行最后的致命轰炸时,竟然仍有5 架飞机在3000米高空中弹负伤。 
  据统计,在参战的75架鱼雷攻击机中( 有一个轰炸机小队没有参战) ,3 架被击坠,1 架由于受重伤而迫降,2 架遭重创,26架遭受不同程度的毁坏。2 艘英国战舰对空炮火的命中率平均是41% 强,这一命中率确实令人吃惊。它的性能优越的8联发炮和20 联发机关炮在海战中给予日机极大的威胁。 
  但是,英舰舰面炮火在对付鱼雷机时,显然不如对付轰炸机那样得心应手。估计这与英舰平素训练不足有关。因为,英国笨拙的剑鱼式鱼雷机是在时速90海里乃至100 海里的时候发射鱼雷的,英舰上的炮手们习惯于这一机速。而日本的鱼雷机是在时速为150 乃至190 海里的时候发射鱼雷的,这一惊人的速度导致英国战舰的炮手们在激战中校时不准,动作慌乱,收效甚微。 
  如图所示,英国战列舰主要是遭受鱼雷袭击才导致沉没的,这与日本鱼雷机在架数上占了优势( 鱼雷机50架,轰炸机34架) 不无关系。还应当指出的是,日本鱼雷机充分利用了英舰面炮火对其无能为力这一弱点。 
  日本海军航空兵的鱼雷攻击所取得的成果大体如下:有15架鱼雷机对“威尔斯亲王”号出击,共发射鱼雷15枚,其中有7 枚中的,命中率为46。7% ;有35架鱼雷机对“反击”号进行了攻击,共发射鱼雷34枚,其中有14枚中的,命中率为41。2% 。实战中都超过了平时训练的成绩。英舰被命中的部位请参照上图。 
  英国高速战列巡洋舰“反击”号遭到日机发射的14枚鱼雷袭击后翻转倾覆,葬身海底了,但是,对这艘英国战舰坚韧牢固的结构还是值得在此一提的。 
  记得在改造日本战舰的时候( 华盛顿条约之后) ,需要在军舰的炮塔上打一个洞,当时使用了日本造的钻孔机。可是,轮到要在英国造的“金刚”号战舰上穿孔时,这种钻孔机无论如何也钻不透钢板,对此,从造船工人直至海军将士,无不对英国钢材的坚硬而感到震惊。坚硬的钢材加上现代化的技术,使得舰龄已有20年的“反击”号在遭受了14枚威力强大的鱼雷之后才倾覆沉没。 
  “威尔斯亲王”号是一艘体现了英国现代先进造舰技术的坚韧无比的战舰。它是以“不沉战舰”那种威风凛凛的非凡姿态第一次出现在新加坡的。海空战中,一枚接一枚的鱼雷飞也似地向它扑来,其中有5 枚连续击中该舰的要害部门。当受伤的“威尔斯亲王”号的速度减少到6 海里时,日机又凌空投下了500 公斤的炸弹3枚( 其中1 枚落到舰舷旁的水中) ,导致“威尔斯亲王”号的火药库爆炸,据有关资料记载,“威”舰左舷首遭2 枚鱼雷攻击,舰船左倾,12点22分,右舷又中鱼雷4枚,13 点10分,左横倾急剧增大,经过10分钟后翻倒沉没。没有谈到火药库爆炸这一情节。从而,该舰陷入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尽管这样,遍体鳞伤的“威尔斯亲王”号仍然在海面上艰难地漂浮了30多分钟,直到下午2 时45分,才完全在海面上消失。 
  对“威尔斯亲王”号展开围歼的日本飞机共25架,它们使用鱼雷攻击的战术致使世界上威名赫赫的“威尔斯亲王”号葬身海底,引起了世界舆论的震惊,同时也导致了世界海战方式的一大变革。当时,一部分评论家说:英国舰队没有直接的空中掩护而单枪匹马闯入敌人掌握制空权的海域之内,这纯粹是铤而走险。从后来了解到的事实证明:英国托姆·菲利普中将对此次出击潜在着极大的危险性是一清二楚的。换言之,在这两艘战舰出击前,参谋人员曾经向新加坡总司令部再三申述,要求皇家空军务必在作战时提供空中掩护,总司令部以飞机数量不足为理由没有给予积极的配合。就这样,菲利普不得不编成由6 艘原著中为5 艘,应为6 艘英舰。快速军舰组成的攻击舰队冒险出击,企图进行一次牵制性的短暂突击。激战之后,在“威尔斯亲王”号即将沉没时,参谋人员劝告菲利普离舰,但他仅说了一句:“不,谢谢诸位!”便与“不沉战舰”同归于尽了。英国远东舰队司令菲利普是英国海军的瑰宝,是英国海空军的权威人士。如果他的灵魂尚存的话,他恐怕也会对日本海军航空兵的勇猛顽强以及航空兵至上的作战方式不吝赞美之词吧。   
  (三)泗水海战——盟军舰队一败涂地 
  倘若打开太平洋战争史的巨卷,不难看到,卷首的前50页关于日军作战的记载,确实被染上了绚丽的色彩。在陆战方面,“攻陷××作战”、“取得预期成功”之类的捷报纷沓而至;海战方面,大小5 个海战相继在凯歌声中结束。由于陆军大部分兵力都在满洲和中国大陆作战,所以参加南方作战的只有11个师,700 架飞机、390 万吨( 陆海军总和) 的船舶。海军方面,由于山本司令长官的第一舰队驻在广岛湾,南云中将的航空母舰开赴珍珠港,所以南下作战只派遣了第二流的兵力。尽管仅用上述兵力,日本却实现了50天占领菲律宾、100 天占领马来半岛、150 天占领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的作战计划,真可谓势如破竹,旗开得胜。 
  日本海军的南方作战,与其说是寻找敌舰队厮杀,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说就是增援登陆作战。当时,海军奉行以护送为主决战为副的指导方针。因此,海战一般是在敌船队向日本运输船队发动进攻时才爆发,并未专门制订进行海上扫荡的作战计划。当时,近藤中将指挥的主力舰队编制如下: 
  战列舰2 艘:“金刚”、“榛名”;重巡洋舰12艘:“爱宕”、“高雄”、“鸟海”、“熊野”、“铃谷”、“三隈”、“最上”、“妙高”、“羽黑”、“那智”、“足柄”、“摩耶”;轻巡洋舰7 艘:“川内”、“鬼怒”、“神通”、“长良”、“那珂”、“球磨”、“由良”以及驱逐舰40艘和潜艇15艘。 
  上述兵力并不是编为一体进行的,而是分为主力部队、法属印度支那部队、护卫部队、4 支突击部队、空袭部队和鱼雷部队等9 支部队,目的在于支援南洋登陆,而并不是一支以海上作战为主的舰队。日本在南方作战的海军部队与其对手——美国亚洲舰队、英国远东舰队、荷兰远东舰队、澳大利亚舰队——相比,在昭和16年11月的形势下,其势力并不在盟军之下。更何况,盟国舰队中没有一艘能够和“金刚”、“榛名”这2 艘战列舰相抗衡的。然而,就在这种兵力对比有利于日本的形势下,“威尔斯亲王”号和“反击”号2 艘战列舰突然出现在远东战场,这对日本极为不利。如果以这2 艘战列舰为中心编成盟国在南洋的联合舰队,恐怕连以勇猛著称的近藤信竹中将也将丧失克敌制胜的信心。因此,完全可以这样说,在马来海面一举击沉英国巨舰的海空军的功勋,就在于它一日之间挽救了南方作战的整个战局。在没有英国两大战舰存在的南洋海面上,日本没有布署“金刚”级战列舰的必要了,以重巡洋舰为主力的舰队就完全可以驰骋南洋,胜任战斗任务了。 
  昭和17年2 月26日,护卫着41艘运输船向爪哇挺进的日本海军第五舰队( 拥有重巡洋舰“那智”、“羽黑”、第二及第四水雷战斗队) ,在泗水即今印度尼西亚的苏腊巴亚市。西北60海里处发现了出击的盟舰队——太平洋战争中首次出现的敌对双方之间的舰队海战,正处于一触即发的状态。开始时,双方都显得谨慎而恐惧,只是进行远距离炮战。交战不久,盟舰队见势头不妙,首先匆匆逃遁。不一会,盟军发现日军只是小部队作战,便于傍晚时分又卷土重来。双方又进行了两个回合的炮战和鱼雷战,激战直至深夜。 
  在这次海战中,日本使用了九三式高爆鱼雷。这是日本海军最具威力的秘密武器,这一高爆鱼雷的使用使交战双方都大感震惊。这种秘密武器的特点是:射程远。英美鱼雷速度为32海里时,射程仅达8000米,而九三式高爆鱼雷能达到4 万米。而且,如果射程定为2 万米时,九三式鱼雷速度可达50海里,并兼有鱼雷航迹隐蔽的特点。据估计,该鱼雷的威力是英美同类武器的5 倍。原著此处有误。关于此鱼雷威力的大小,后面也曾提到,倍数各异。 
  26日夜间12点,日本海军利用这种高爆鱼雷一举击沉了荷兰巡洋舰“德罗特”和“爪哇”、英驱逐舰“伊勒托拉”以及荷兰驱逐舰“喀登涅”等4 艘军舰。据判断,其他侥幸逃脱了的盟舰也不同程度地遭到了雷击。 
  这次海战一般称为“泗水海战”,也有人称它为“高爆鱼雷海战”。激战中,日本海军将士云集在舰桥甲板上,眺望远方海面上腾起高高的浓烟而缓慢下沉的盟国军舰,就像在观看节日焰花一样,其喜悦的心情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28日,日本第七舰队( 重巡洋舰“熊野”、“铃谷”、“三隈”、“最上”、第五水雷战斗队) 护送56艘舰船准备在巴达维亚即今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市。地区登陆,航行途中,美国亚洲舰队的旗舰“休斯敦”、澳大利亚巡洋舰“伯斯”、荷兰驱逐舰“厄佛仙”等3 艘军舰突然杀出,向被护送的日本运输船团展开了猛烈的袭击,然而,却在瞬间被日舰用大炮全部击沉。这显示了训练有素的日本重巡洋舰拥有的8 英寸大炮在2 万米左右的距离中仍然具有极高的命中率。海战中的炮击战就好象平时的演习在实战中再现一样。“巴达维亚海面海战”也同“泗水海战”一样,捷报飞传,大获全胜。 
  3 月1 日上午11时,日本第七舰队在爪哇海面巡航时,又发现了英国巡洋舰“厄克塞特”号、驱逐舰“英康特”号以及“教皇”号,一场海面激战显然又不可避免。见此情景,第七舰队的日舰迅速与在附近海面上的日本第三舰队的“足柄”、“妙高”号取得了联系,将盟军逃舰包围,并施以猛烈的炮火,最后终于将3 舰击沉爪哇海底。 
  在爪哇海面相继发生的这3 次海战,给了英美荷澳联合舰队以致命的打击。盟舰队中除美国的4 艘驱逐舰成功地突破巴厘海峡逃往澳洲以外,其他全部被击沉。日本海军完全掌握了制海权,为南下进攻打开了大门,解除了后顾之忧。另外,在珍珠港建立了丰功伟绩的南云中将的机动部队( 航空母舰“赤城”、“苍龙”、“飞龙”,战列舰“比睿”、“金刚”、“榛名”、“雾岛”,重巡洋舰“利根”、“筑摩”,轻巡洋舰“阿武隈”以及驱逐舰8 艘、供应舰6 艘等舰只于2 月19日空袭了达尔文港澳大利亚北部的港口之后,于2 月底又杀气腾腾地出现在爪哇方面,借助其奇袭珍珠港的余威,彻底扫荡了盟军残余舰只。 
  从珍珠港到马来亚直到荷属东印度,仅仅在百日之内,就爆发了3 大海战,激战结果,日本海军将盟舰队从远东战场上一扫而光了。至此,日军战果辉煌,士气高涨。可是,谁能预料到在3 年半之后,日本竟会无条件地举手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