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 >

第43节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第43节

小说: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⒌羌遣尽卑 T谡饫铮霭巡写娴闹挥星嵌拚蕉妨Φ闹饕⒘斜斫樯苋缦拢骸�
  舰种舰名所在地状况 
  战舰长门横须贺中伤 
  战舰榛名吴港重伤 
  战舰伊势吴港重伤 
  战舰日向吴港重伤 
  航空母舰天城吴港倾覆 
  航空母舰海鹰别府重伤 
  航空母舰龙凤吴港重伤 
  航空母舰葛城吴港甲板中等伤 
  航空母舰隼鹰佐世保中伤 
  潜水母舰驹桥尾鹫浸水搁浅 
  巡洋舰妙高新加坡中伤 
  巡洋舰高雄新加坡中伤 
  巡洋舰青叶吴港重伤 
  巡洋舰磐手吴港全部浸水 
  巡洋舰出云吴港倾覆 
  巡洋舰利根吴港重伤 
  巡洋舰大淀吴港倾覆 
  巡洋舰北上吴港轻度伤 
  大体情况就是这样。幸存舰只中的多数都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濑户内海。由于缺乏燃料,无法作机动航行,军舰只好停泊在岛屿后面。不料,7 月21日,又遭到敌舰载机群猛烈的轰炸,停泊中的日舰又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剩余舰只又面临着什么样的命运呢? 
  潜艇方面,除有5 艘被美国接管之外,其余全部自己处理掉了——45艘中的大部被自沉到九州五岛海面,其他都沉到伊予滩、纪伊海峡、若狭湾。战舰“长门”、轻型巡洋舰“酒勾”被拉到比基尼环礁供试验原子弹去了。剩余的舰只分配给美、英、苏、中四大国,其分配情况列表如下: 
  国名驱逐舰海防舰其他小艇计 
  美国6161133 
  英国7151032 
  苏联8161034 
  中国7171034 
  上述四大国心安理得地分得了战利品。苏联没有参战苏联于1945年8 月8 日对日宣战。,只因当时( 昭和20年12月) 四大国结成联盟,从而平等地分得了战利品。遗憾的是,改变了国籍的28艘驱逐舰,至今不知已分散到哪里,在作何用。但是,中国分到的月级优秀驱逐舰(2000 吨级、速度38海里) 即使到现在,也是世界上高水平的军舰。战后,据访问台湾的人说,该舰已被拆除了鱼雷发射管( 因为24英寸的鱼雷只有日本一国能制造) ,停泊在近海海面。 
  而日本方面,真是可怜之至!为了日本的海上安全而留给日本安全厅的仅有巡逻艇5 艘( “生名”、“竹生”、“鹈来”、“新南”、“志贺”) 、辅助舰1 艘(“宗谷”)、驱潜辅助舰艇35艘、海上警戒辅助舰艇若干艘( 为50吨木制艇) 。而且,这些舰艇却在忙于运送复员军人以及处理港湾和海峡的水雷。另外,修理中的航空母舰也被用于运送复员军人,完成运输任务后,也被处理掉了。到昭和21年元旦,当和平的晨光照射到太平洋上的时候,辽阔的海面上已经没有一艘象样的日本军舰了。   
  (二)怎么会击败对手呢——日美在建造和补充舰只方面的差别》》 
  日本海军元帅加藤友三郎认为,联合舰队存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进行战争,如果它的存在能够阻止对方国的侵略意图,那就达到了应有的目的,这是因为它的存在保障了和平。 
  然而,一旦战争爆发,联合舰队也决不应坐以待毙,在这种情况下,它则是为击沉敌舰而存在的。下表所示的战果数字就足以说明它存在的必要性。 
  战舰4艘(美2艘、英2艘) 
  航空母舰10艘(包括护卫航空母舰5艘) 
  重型巡洋舰9艘(美7艘、英2艘) 
  轻型巡洋舰6艘(美3艘、英1艘、荷兰2艘) 
  驱逐舰65艘(美56艘、英2艘、荷兰7艘) 
  潜水艇57艘(美52艘、荷兰5艘) 
  其他36艘(母舰、炮舰、小舰艇) 
  合计187艘(全部击沉) 
  需要说明的是,在奇袭珍珠港事件中,被击沉的4 艘战列舰已经修复,故不包括在此表内。另外,表中还不包括那些受重伤而需拖航的其他军舰,如果加上这些舰只,那么总数可超过200 艘。上述的统计数字和大本营在战争期间谎报的战果有很大的出入。表中的数字全部来自美英公报上公开发表的确切数字。据统计,潜艇以上的作战舰只,日本方面被击沉了340 艘,而击沉敌舰只有150 艘,战舰被击沉的比例是44% 。这一作战记录真应该用偌大的金字镶刻在日本联合舰队的墓碑上。 
  上述统计数字说明了军舰只不过是一种消耗品。与拥有战舰600 余艘、吨位达190 万吨的联合舰队最强盛的时期相比,日本现在的海上自卫队简直就好象是一种海上玩具。 
  被击沉的舰只的数字本身就是一个教训。但同时,关于“开战后新造战舰的数量”,也不能忘记。 
  日本在战争期间建造的军舰的数量是不小的:战列舰2 艘、各种航空母舰15艘(其中有1艘未服役) 、巡洋舰6 艘、潜水母舰3 艘、驱逐舰63艘、潜艇126 艘、巡逻艇168 艘,合计383 艘,达85万吨。这一数字之大,恐怕除美、英两国之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望尘莫及的。日本有理由自豪地认为,亚洲任何一个大国充其量也仅能造出这个数字的几分之一。 
  一方面在进行着殊死的战争,一方面为补充战场损失而建造了如此大批的军舰,这充分显示出10年前日本所拥有的生产力的水平。若把这种生产力运用于和平建设事业,同样能起巨大的作用。现在如果再恢复其他条件( 当然,这是一个大问题) ,那么,日本国民所希望达到的这种生产力水平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当然,决不能因拥有如此巨大的生产力而忘乎所以,世界之大,无所不包,天外有天,楼外有楼。其实,日本在开战前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生产力水平远远不如美国,这种生产力水平高低是如何表现在建造军舰上的呢?美、日两国在战争期间造舰数量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舰种\国别日本美国 
  航空母舰7艘26艘 
  护卫航空母舰7艘110艘 
  战列舰2艘8艘 
  重型巡洋舰0艘15艘 
  轻型巡洋舰6艘32艘 
  另外,美国的驱逐舰和潜艇建造数字都是日本的两倍,例如:把停战时具有作战能力的潜艇作一比较,日本是9 艘而美国是107 艘。在造舰方面,美国的建造工程速度快,能保证不误期。例如,美国新建造的大型航空母舰中的7 艘及时地参加了昭和18年的战争,而日本的舰只拖到昭和19年后半期才建造完毕。而且,“信浓”号航空母舰刚刚服役,在航行途中就被击沉了。“云龙”号(2万零400 吨) 在昭和19年年底第一次出击就被击沉了( 在舟山群岛附近遭敌鱼雷袭击) ,在关键时刻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战斗作用。只要有海战,就难免有军舰被击沉,建造军舰的目的在于补充或加强自己的战斗力。海战的关键就在于掌握时机以及具有一定的量。能否及时地补充或加强自己的海上实力,决定下一次战斗的胜负。与美国相比,由于日本在建造军舰方面“速度慢而且数量少”,因而,无论在战术上还是在精神方面,都被美海军所压倒。 
  在太平洋海战中,美国采用的战术是以军舰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为基本前提而发动攻势的。当军舰数量上的对比与自己不利时,则避开战斗,一旦数量上占优势,就毅然发起进攻。例如,被称之为日美海军海上决战的马里亚纳海战( 昭和19年6月19日) 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当时,双方武装力量的对比如下表所示。 
  舰别美国日本日方所占比率 
  大中型航空母舰15艘5艘33% 
  护卫航空母舰14艘4艘28。5% 
  战列舰14艘5艘36% 
  巡洋舰25艘13艘52% 
  驱逐舰86艘21艘25% 
  从下表我们可以看出,在战斗实力方面,日本大体上是以30% 的劣势参战的。就双方的飞机数量而言,日本是450 架,美国是1496架,美日双方空中力量的比例也是10:3。至于依靠作战方法和精神力量对战争发挥作用,毕竟是有限度的。由于日美双方兵力悬殊,相差太大,难怪“外围歼击战”战术也未能奏效而最终失败。 
  拿莱特湾海战中的恩加诺海面海战为例,日美两军机动舰队的空中力量的对比也是极为悬殊的,美国方面拥有1280架飞机,而日本方面只有飞机108 架,所以,“诱饵舰队”的惨败在交战之前就已经注定了。纵然是诱敌,但在兵力不到对方十分之一的劣势之下作战,根本无胜利可言。 
  总之,日本的失败应归结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三)开战及当时海军的立场——海军首脑由刚到柔 
  从全局来回顾一下日本海上失败的历史,有识之士恐怕会持这样的疑问:日本海军同时把美英这样两个海军大国作为敌对国,究竟有多大的把握? 
  长期以来,美日力量对比处在10:6的状况。如果仅仅对付美国一国,10:6的比例全然不成问题。假如日本的力量是美国的7 成,日本就有在战略防御的形势下施展“攻势防御”的余地。但是,昭和16年时的现实情况是日本占6 成以上,还没有达到7 成,即使按美国的统计,日本占7 成强的话也是不行的,因为当时除美国之外,还要同时把比日本强大的英国当作对手,所以,无论怎样乐观地去估算,日本所占的比率也还达不到4 成。还有一点必须考虑到,即虽然当时英国正在欧洲浴血苦战,但是,一旦它在对付了德国、意大利的弱小海军之后,一定会把其海军兵力的一半调到东方来。 
  所以,假如日本海军仔细地、冷静地进行分析的话,日本决无获胜的希望。关于对美作战,军令部总长永野海军大将在9 月6 日,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在10月曾分别作了如下的发言:“两年以后如何,尚不清楚。”“充其量能坚持1 年至1 年半。”这是针对“如果发生对美战争……”这一问题而作出的回答。无疑,如果有人问起“对美作战是赞同还是反对”的话,回答必定是“反对”。 
  对此,海军大臣米内光政、次官山本五十六、军务局长井上成美以事实进行了力争。昭和14年1 月,平沼内阁成立后不久,板垣陆军大臣提出了加强日、德、意三国防共协定的方案,并将其作为国策的重要一项而上呈内阁会议。这一方案为后来建立军事同盟埋下了伏线。于是,米内光政坚决反对,而陆军大臣则顽固坚持,出现了陆海军严重对立的局面。在内阁会议上,双方争论达70余次,其间,社会上曾流传说米内、山本被暗杀,并为之引起一时的骚动。就在这种混乱的形势下,米内、山本等寸步不让,为自己的立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同年8 月即1939年。,德国突然摇身一变,同苏联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为此,平沼内阁大丢面子,被迫辞职,阴云似乎暂时被驱散了。 
  米内、山本、井上三人极力反对的真正理由是,如果同德国缔结同盟或进行协商,不久将有诱发日美战争的危险。如果日本一旦卷入对美作战的漩涡,则是相当危险的,也是日本海军难以忍受的。因此,无论从国策上还是战略上考虑,都必须反对与德国缔结同盟。米内、山本经过8 个多月的旗帜鲜明的反对,阻止了加强日德协定提案的进一步升级,暂时将日本从陷阱中拯救了出来。 
  继短命的阿部、米内内阁之后,紧接着,第二次近卫内阁成立了( 昭和15年7月) 。不久,日德意三国同盟案又粉墨登场了。这一次,提案者一开始就提出了缔结军事同盟,同时也估计到,美国站在英国的一边,参战的可能性很大。这一次,军事同盟诱发日美战争的危险将比前一次要大得多。近卫首相预计海军对此必然会坚决反对,因此持乐观态度。殊料,海军当局最初表示沉默,接着开始倾向赞成。 
  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次官丰田贞次郎、军务局长冈敬纯一派和一年前米内、山本、井上一派在这个问题上有完全不同的考虑。丰田向近卫坦率地说明了海军对这一问题的立场:“作为海军,内心深处是反对三国同盟的。但是,如果海军仍旧一味地坚持反对意见,则为国内政治形势所不允许,因此,不得不赞成( 略) 。但是,海军仍缺乏同美国作战的信心……”( 摘自《近卫手记》) 
  换言之,此时,海军当局已经失掉了同外界势力相抗衡的勇气;同时,也缺乏控制内部少数少壮派的能力。因此,最后终于屈从了内外势力的压力。在昭和15年9月的决定帝国国策的关键时刻,米内是预备役,山本作为舰队司令长官在吴港。虽然山本参加了最后的会议,但是,由于发言被制止,他便愤然离会归舰了,军令部不得不走上妥协退让的道路。 
  后来,三国军事同盟建立起来了,危机在一步一步地加深。目光短浅、不知内情的群众,就象在街头上抬着神轿子齐声欢呼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