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古代电子书 > 农家往事 作者:远樵(晋江2013-08-20完结) >

第9节

农家往事 作者:远樵(晋江2013-08-20完结)-第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姑奶奶。
  晚上吃过饭娘几个坐炕上说话,老姑奶奶说:“你婆婆长得好看,脾气好,针线活也好,我哥哥也不知道用了啥法子就拐了她来,还让人家娘家补的嫁妆。”四丫愕然,她第一回听说婆婆的事。
  “原来是私奔过来的?哎呀,婆婆可太有有勇气了。”老五媳妇拍着手“公公一定很英武,老姑,公公是不是长得很俊?”
  “你这死丫头,还有这样问你公公的?”老姑奶奶佯装生气“是啊,我哥长得好,要不我嫂子能心甘情愿的跟来?说起来我们齐家的爷们儿都长得俊,你看看你家老五,配你妥妥滴。”老姑奶奶笑着拉了老五媳妇的手。
  “那是,要不我咋能嫁他,我的男人首先就要好看,然后是能养家”老五媳妇说
  。老姑奶奶拿手指头戳她脑门:“没羞没臊的你”“咋就没羞?哼,自个的男人就要自个选,跟自个过一辈的,看着不顺眼不是要天天吵架吗?那还咋过日子,你说是不是,老姑”老五媳妇靠在她身上
  “是这个理儿,你公公和你婆婆就没红过脸,不知道多少人看着眼馋。”
  “我也要过成那样”老五媳妇很向往。
  老五媳妇来的时候说她叫钱淑惠,十六了,她说她爹是说书的,从北平逃出来在路上让流弹打死了,她说的时候一点都不在乎,四丫觉得她撒了谎,。她刚来的时候啥都新鲜,看山看水都稀奇,不会针线活,也不会做饭,她识字,教小满认字,她说她家邻居是教书的她跟着学的。四丫让她住西屋,时间长了她帮四丫干活学学针线啥的,后来就嫁给了老五。
  腊月的活很多,蒸豆包时老姑奶奶告诉她面软了可以用布把洗干净的砖块包上放进去,过一会儿砖会把水吸出来。老太太蒸的豆包比四丫的好吃,撒的年糕均匀劲道,炸的丸子中间是空的,老太太还会炸油炸糕,大果子,小麻花。孩子们都高兴坏了,四丫心想我要有个这样的婆婆该多好。 
  老姑奶奶来了以后淑惠经常过来坐坐,今天过来竟然是和他商量杀猪的事,四丫很奇怪“哪还有猪啊,不是赶走了?”
  “你和我来”老五媳妇神神叨叨的领着四丫去了后院,他家房子后面是一座土山,后院留着三四分地的样子,石头墙垒了四尺多高,上面又有三尺来高的土墙,一直沿着土山根儿垒过来,夏天后院种的菜,没注意,现在没东西到是看着山根不大对劲,四丫看见山根多了篱笆,老五媳妇走到一块篱笆边上,使劲儿一拉,露出个洞口,洞里居然有一口大肥猪。“三嫂,咋样,我这不赖吧。”老五媳妇拍拍手
  “你啥时挖的?”四丫震惊
  “成亲后就挖了,后院菜地不是给我了吗?我想挖个窖装菜,老五和我一起挖的,原来就搁菜来着,那天他们来抄家,我老早的就把猪赶进来了,他们都不知道,咱们偷偷的杀了吧。”
  四丫看着这个兄弟媳妇,鹅蛋脸上一对飞扬的长眉,清亮的眸子,微微上扬的嘴角,漆黑的头发剪到齐耳,额前的头发梳向后在头顶别了两个卡子亮出光洁的脑门。她一直觉得她很聪明,要不然不会装死骗了老五,后来还娶了她,四丫看着那期盼的眼神乐了:“杀,偷着干啥,光明正大的,由头都是现成的,老姑奶奶家赶来的。”
  “那还请人吃饭吗?”“请啊,干啥不请?吃了我家的饭,噎不死那些看热闹的。”其实老五媳妇想说,偷着宰了得了,不用请人,剩的多。
  齐家要杀猪来了很多人,吃饭的时候都走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分了齐家的地心有愧疚。
  有了老人家的年就是不一样,年味足足的。老人带着孩子们剪窗花刻掉钱,贴福字,贴对联,挂灯笼三十儿晚上还放了个二踢脚。
  初一一个个的给压岁钱,从小到大一个没落下,四丫也得了一份儿。
  十五带着他们包元宵,黄米淘了上碾子压成面粉,开水烫一半,晾凉,和好,拿一小团捏成圆饼,把弄好的豆馅放进去团好,下油锅炸。一个个黄米元宵就好了。
  天仓那天老太太告诉孩子们天仓了,大人已经忘了这个日子还要做什么,但是对孩子却是游戏,一个个孩子拿着木棍见着洞就戳几下嘴里念念有词:戳打戳打瞎,十窝耗子九窝瞎,剩下一窝白搭搭。二月二的时候把头蹄下水拿出来,收拾干净放大锅煮。老太太把孩子们都叫出来,剪头发。
  一个年过完了四丫还意犹未尽。
  过了二月二,老姑奶奶打发儿子回去打听信儿,他儿子回来说回去吧,贴了告示说解放军要进山剿匪,让百姓放心的回去。老姑奶奶要走了,四丫和淑惠都舍不得,还哭了一回,家里的东西样样都拿了一份儿,最后老姑奶奶答应种完地回来住些日子,这才让她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  今日一更奉上


☆、修路

  这几年四丫又添了一儿一女,她现在三丫头一个小子,她比她娘幸运,生了三朵金花,第四个是个带把的。柳玉莲则是进了少林寺,现在他有五个儿子,看见丫头就稀罕。老五家淑惠十七成亲,二十抱女,二十三得子。翟恒成亲后把妞妞接过去住,大丫生了一儿一女家里五口人。
  重新分配了土地,四丫家一共六口,每人二分菜地,一亩半口粮田,家里也有十来亩地,没牲口只能扛商。扛商,就是一个人在前面扛着耠子往前拉,后头扶犁的用力推,非常累。
  扛商的耠子和牲口拉的不一样,人拉的耠头高,耠头有一根竖着的粗木棍,拉着的时候把耠头扛在肩上扶着木棍往前拉,没拉过的肩膀一会儿就磨破。
  五家决定一起种地,四丫觉得占了大伙的便宜,可没办法,哪一年不是大伙帮着种的呐?三十多亩地种了七八天,如果春华和秋华家里不来人帮还要晚几天才能种完。
  新分的地,零散,几乎没有成亩的,都是这里一条垄,那里两条垄的,柳玉莲直骂哪个没长心的分的地,东一条西一绺的。没办法好地坏地均摊就这样分。山地本来就零散,这样一分就更零散了,这样有一少半时间在找地,种地的人都有怨念。
  为了家里的生计四丫拼了命的干活,上山砍小杆,刨药,捡蘑菇,采榛子,这些都弄下来才犯了难,家里没了骡子怎么弄走,老大已经不赶驮子了,村里的山货都送不出去。
  四丫急的嘴都起了泡,后来老大去了乡里一趟。过了几天有人上来收走了一部分,价钱给的也还公道,只是说路不好走,不愿意上来。秋收过后乡里来人下达中央精神,四丫不懂,只是知道他们这变成山湾子村七队,老大做了队长。以后有事让他去大队汇报。
  莲花乡的地势随着山走,乡政府往里就是山,所谓的两山夹一沟,道边是河,夏天发水道就冲没了。山湾子就在这条山路上,离政府差不多三十里,山湾子,顾名思义,就是在山转弯的地方有水。在这儿往里都叫山湾子,一共七条沟有人家,分了七个小队。这大概是最远最大的一个大队了,方圆五六十里是有的人却少的可怜。
  入了冬,四丫的小杆砍了一大垛,也有三四百根了,都是而三寸左右的桦木,可是往下运是个问题,老三找老大商量,老大说咱们是不是修条路?这样想着,老大就去了大队,回来的时候迁回来一头骡子,说是给小队的,谁家用就过来借。修路的事也说了,等着听信了,四丫觉得日子又有了盼头。
  冬天都闲下来四丫给孩子做鞋做衣服,小满也学着做,老五和淑惠喜欢往翟恒家跑,翟恒把西屋收拾出来放个炕桌,炕烧得热热的,上午一帮孩子在炕上和老五识字,下午和翟恒学学功夫。日子悠悠的过。
  又是一年春来早,这个冬天老三没怎么犯病,四丫很高兴。
  早上四丫找了件旧蓝布大褂打了绑腿,穿双旧棉鞋出去捣粪,晌午大队来了两个人,说可以修路了,大队提供三头骡子两辆大车,自己出工干。
  骡子牵上来了,大车还在沟外,这是老大没想到的,他的意识里汇报给大队就是打个招呼,告诉他们我们要修路了没想到还送来了骡子和车。高兴之余让季兰香整治一桌饭菜,把翟恒叫来,哥四个陪着大队来人吃了一顿饭,那两个人吃饱喝足骑马走了。
  要开始修道了,一家至少出一个壮劳力,老三家只能四丫去,晚上老三摸着着四丫精瘦的身子说:“你受苦了,跟着我你一天都没享过福,这身上一点肉都没有了,成亲那会多胖乎呀,现在都硌手。”
  四丫转过来搂住老三:“三哥,你想啥我知道,甭担心我,只要你和孩子好好的啥都好,你看你这身上不是也皮包骨的?咱还年轻日子会好的。”四丫说着睡着了,她太累了。
  老三看着四丫睡去想着:明天她要去修道了,别人家都是爷们儿去,自个家却是女人去。看看季兰香,比四丫大好几岁,看着她比四丫还年轻,四丫的脸上都有皱纹了,老三的泪落在了枕头上湿了一片。
  正式修道了,就把原来的路面拓宽一下,修平整能过马车就行了,这十来里的山路修起来一点都不省力。
  早起还没出门,淑惠来了“三嫂,我和你一起去”“你咋去了,老五呐?”
  “老五冻着了,我去。”淑惠亲热的挽起四丫的胳膊,咱俩有伴”
  老大派给四丫和淑惠的活是挖土铲土,这是最轻的活计了。两个人一块干了五天,第六天下午,哄哄的开进了一辆绿色的小车,后头跟着个大的,在沟口停了车,下来几个人往沟里来。老大过去和他们说话,原来他们要去莲花山,想找个熟悉路的人“石头,你和解放军同志去。”
  石头已经是二十多的大小伙子了,长得像秋华多一些,高高壮壮的。石头答应着就带他们进了山。
  晚上老大过来说明天不用修路了,解放军同志过来修,具体的也没提。要说什么叫令行禁止在军人身上最能体会,第二天四丫看见许多军人在修那条路,老大说沟外也要修的。怎么修就不知道了十几天的功夫,路就好了,铺的平平整整的洒了沙子。靠河的边上还砌了石墙,浇了水泥,四丫摸着墙想:这得多结实呀。                    
  作者有话要说:  


☆、家长里短

  当兵的还在修着路,一直到山顶,有好信儿的悄悄的起瞧了,也没看出啥来,老大嘱咐村里人该干啥干啥,人家那是军事秘密别瞎打听,小心吃吃枪子,渐渐就没人去了,偶尔的上山路过瞥一眼
  山里的日子恢复了以往的宁静,四丫的小杆也卖了,她想养一头猪,又怕养不住,就问老大,老大说应该没事了吧,咱们这土地改革已经完成了,不会再来分家产了。四丫听了就打听谁家猪下了崽子,过了几天果然买了只小花猪回来。
  七月的天气热的难受,碾道那边不时传出哈哈的笑声,四丫和淑惠抱着针线笸箩往碾道走。碾道在一个山坡下,安碾子的时候把坡砍成了一面墙,墙下长了一棵两人合抱的大槐树,树底下搭着一溜石条凳子。凳子上做了五六个妇女,手里都拿着活计,那些女人看见四丫过来就招呼:“他三婶,过来这边坐。”
  四丫指指旁边:“我和淑惠做哪边,人多热。”四丫指的那边不知啥时长得柳树,也有一搂多粗,柔顺的枝条垂下,遮住一片清凉,树下也有几块大石头。
  淑惠说:这些女人,比男人还可怕,啥都说,就是一群女流氓。
  四丫找了一块坐下把笸箩放一边:“你不耐听就别听,这就这样,你来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没啥事,可不就想啥说啥。”
  “那倒不是,她们成年到辈子的在这里也出不去一趟,除了干活又没有别的事,也就快了快了嘴了。”淑惠说“他们说的就当笑话听呗”。两人手里不停嘴上说着话,四丫在纳鞋底,水伏天纳的鞋底结实耐穿,她每年都在伏天纳下家里一年穿的鞋底子。孩子的鞋坏的快,她一年要做十多双鞋,手都变形了,指节变得粗大。
  淑惠在缝一个孩子的小汉搭,一看就是给他小子缝的“那小子爱出汗,穿不住衣裳,缝这个给他挂拉着,比肚兜强。”
  四丫看了她手里的活计说“你这针线好多了。”
  “那是啊,你没看我下了多大功夫”淑惠把针在头上划了划“我可是天天的练,唉,以前我娘请了绣娘教我我都不学,哪想到现在坐着这个山窝子里学会了,”···
  “你说你娘请了绣娘教你学针线?”四丫问
  “不是了,三嫂,呃;你听他们说谁的了啥病?鼻子都烂没了。”淑惠打了叉,四丫不好再问,转过去听她们说话。
  “是啊,挺好的妯娌两,嗯,鼻子烂了,说是啥脏病,我也不明白。”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