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历史的镜子 >

第9节

历史的镜子-第9节

小说: 历史的镜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去是皇帝家天下,而今是少数特殊分子家天下。   
  家天下的解释是〃我的不是你的,你的都是我的。〃因为不论皇帝,不论少数特殊分子,所有财富的来源都是取之于民,然而,都不肯用之于民。   
  皇帝的故事,试举一例。   
  一六一八年,建州族努尔哈赤起兵,政府无钱增兵,《明史》说:   
  时内帑充积,帝靳不肯发。   
  户部只好取之于民。普加全国田赋,亩加三厘五毫,第二年文加三厘五毫,第三年又加二厘,通前后增加九厘,增赋银五百二十万两。   
  一六一九年军事局面危急,政府负责人杨嗣昌向皇帝呼吁:   
  今日见钱,户部无有,工部无有,太仆寺无有,各处直省地方无有。自有辽事以来,户部一议挪借,而挪借尽矣,一议加派,而加派尽矣,一议搜括,而搜括尽矣。有法不寻,有路不寻,则是户部之罪也。至于法已尽,路已寻,再无银两,则是户部无可奈何,千辛万苦,臣等只得相率恳请皇上将内帑多年蓄积银两,即日发出亿万,存贮太仓(国库),听户部差官星夜赞赴辽东,急救辽阳,如辽阳已失,急救广宁,广宁已失,急救山海关等处。除此见着急着,再无别法。(《杨文弱集》卷二《请帑稿》) 
        

第34节:史话(9)         
  话说得恳切到家,声泪俱尽,可是结果还是〃我的不是你的〃,辽阳广宁等军略据点相继失守。   
  三百三十年后的中华民族的主人,百分之九十以上最穷最苦的人民都已尽了最大的财力的人力的贡献,公务人员的收入,照比例已经贡献给国家百分之九十六了。然而,富人地主,以及资本家呢?三万万美金以及更多的南美洲的存款和产业呢? 
  
  取之于民而不肯用之于民的历史教训,一六四四年的朱明政权倾覆,和当时朝官显宦勋戚富人的被夹棍板子挤出几千万匹驮马的金银,终于不免一死,得罪子孙,贻羞青史,是值得穿针孔的人们多想想的。 
  
  十七?主奴之间(一)   
  奴才有许多等级,有一等奴才,有二等奴才,也有奴才的奴才,甚至有奴才的奴才的奴才。   
  我们的人民,自来是被看做最纯良的奴才的,〃不可使知之〃,是一贯的对付奴才的办法,就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套话,虽然曾被主张中国式的民主的学者们,解释为民主,民权,以至民本等等,其实拆穿了,正是一等或二等奴才替主人效忠,要吃蛋当心不要饿瘦,或者杀死了母鸡,高抬贵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图一个长久享用的毒辣主意。证据是〃有劳心,有劳力,劳心者食于人,劳力者食人〃。老百姓应该养贵族,没有老百姓,贵族哪得饭吃! 
  
  老百姓是该贡献一切,喂饱主人的,其他的一切,根本无权过问,要不然,就是大逆不道。六百年前一位爽直的典型的主子,流氓头儿朱元璋曾毫不粉饰地说出这样的话,《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五十: 
  
  洪武十五年(一三八二)十一月丁卯,上命户都榜谕两浙江西之民曰:为吾民者当知其分。田赋力役出以供上者,乃其分也。能安其分,则保父母妻子,家昌身裕,为仁义忠孝之民,刑罚何由及哉!近来两浙江西之民多好争讼,不遵法度,有田而不输租,有丁而不应役,累其身以及有司,其愚亦甚矣!曷不观中原之民,奉法守分,不妄兴词讼,不代人陈诉,惟知应役输租,无烦官府,是以上下相安,风俗淳美,共享太平之福,以此较彼,善恶昭然。今特谕尔等,宜速改过从善,为吾良民,苟或不悛,则不但国法不容,天道亦不容矣! 
  
  〃分〃译成现代语,就是义务,纳税力役是人民的义务,能尽义务的是忠孝仁义之民。要不,刑罚一大套,你试试看,再不,你不怕国法总得怕天,连天地也不容,可见义务之不可不尽。至于义务以外的什么,现代人所常提的什么民权,政治上的平等,经济上的平等,等等,不但主子没有提,连想也没有想到。朱元璋这一副嘴脸,被这番话话灵活现地画出来了。 
        

第35节:史话(10)         
  朱元璋为什么单指两浙江西的人民说,明白得很,这是全国的谷仓,人口也最稠密。拿这个比那个,也还是指桑骂槐的老办法。其实,中原之民也不见得比东南更奴化,不过为了对衬,这么说说而已。 
  
  十八?主奴之间(二)   
  在古代,主子和奴才的等级很多,举例说,周王是主子,诸侯是奴才。就诸侯说,诸侯是主子,卿大夫又是他的奴才。就卿大夫说,卿大夫是主子,他的家臣是奴才。就家臣说,家臣是主子,家臣的家臣又是奴才。就整个上层的统治者说,对庶民全是主人,庶民是奴才,庶民之下,也还有大量的连形式上都是奴才的奴隶。 
  
  主奴之间的体系是剥削关系,一层吃一层,也就是一层养一层,等到奴才有了自觉,我凭什么要白养他,一层不肯养一层,愈下层的人愈多,正如金字塔一样,下面的础石不肯替上层驼起,哗啦一下,上层组织整个垮下来,历史也就走进一个新阶段了。 
  
  这时期主奴关系的特征,除了有该尽义务的庶民和奴隶以外,上层的主子(除王以外,同时又是奴才),全有土地的基础,大小虽不等,却都有世世继承的权利。跟着土地继承下来的是政治,社会上法律上的特殊的固定的地位。因之,所谓主奴只是相对的区分,都是土地领主,主子是大领主,奴才是小领主。也就是世仆。一层层互为君臣,构成一个剥削系统。 
  
  维护这个剥削系统的理论,叫做忠。一层服从一层,奴才应该养主子。在这系统将要垮的时候,又提出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主子永远是主子,奴才永远是奴才。又提出尊王,最上层的主子被尊重了,下几层的主子自然也会同样被尊重,他们的利益就全得到保障。用现代话说,也就是维持阶级制度,维持旧时的剥削系统。 
  
  在这系统下,互为主奴的领主,在利害上是一致的,因之,主奴的形式的对立就不十分显明。而且,这金字塔式的系统,愈下层基础就愈宽,人数愈多,力量愈大,因之,在政治上,很容易走上君不君臣不臣,诸侯和王对立,卿大夫和诸侯对立,家臣和卿大夫对立的局面。 
  
  假如我们抛开后代所形成的君臣的观念,纯粹从经济基础来看上古时代的剥削系统,可以下这样一个结论,就是那时代的主奴关系,是若干小领主和大领主的关系,大小虽然不同,在领主的地位上说是一样的。而且,因为分割的缘故,名义上最大的领主,事实上反而占有土地最少。因之,他所继承的最高地位只是一个权力的象征,徒拥虚器。实权完全在他的奴才,分取他的土地的卿大夫手上,家臣手上。因之,主奴又易位了,奴才当家,挟天子以令诸侯,陪臣执国政,名义上的奴才是实质上的主人。 
  
  出主入奴,亦主亦奴,是主而奴,是奴而主,奴主之间,怕连他们自己也闹不十分清楚。   
  (原收于《历史的镜子》)         

第36节:旧史新谈(1)         
  旧史新谈   
  一?糊涂和卑鄙   
  这个有趣的谈话,谈的人是子思和卫侯,地点在卫国的都城,时间是纪元前三百七十七年。   
  有一天,卫侯出了一个不合式的主意,话犹未了,左右群臣齐声称颂,说了一大堆恭维话。   
  子思说:〃看样子,卫国真合着老话:〃做主子的不像主子,做臣下的不像臣下!〃满不是那回事!〃   
  有人听了就反驳:〃你说得太过火了?〃   
  子思说:〃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大凡一个做主子的自以为了不得,人家就不敢替他出好主意。即使做对了,自吹自擂一阵,也要不得,何况做错了,还受人乱恭维!看不清事情的是非,一味喜欢恭维附和是糊涂;认不明道理的所在,只是阿谀巴结是卑鄙。在上的糊涂,在下的卑鄙,这样的政府是不会得民心的,长此不改,必然亡国。〃 
  
  子思想了又想,忍不住,直对卫侯说:〃你的国家有危险了!〃卫侯问:〃为什么?〃   
  子思老实不客气,说出一番话:〃道理很明白,你说出话自以为是,群臣左右没有人敢说错,文武大臣也自以为是,老百姓没人敢说错,你们都自以为是不错,底下人又恭维你们不错,说好捧场,顺而有福,喝倒采,逆而有祸,如此这般,怎样能做出好事?做不出好事的政府,怎么不危险!〃卫侯听了大不高兴。过了几天,子思只好凄凄惶惶,卷起铺盖,离开了卫国。 
  
  《资治通鉴》卷一   
  二?桓灵和晋武帝   
  公元二八二年正月,晋武帝亲自举行了祭天大典,好容易把一切礼节都合合式式表演完了,满腔得意,叹一口气,问在左右的大官司隶校尉刘毅说:〃我可以比汉朝的哪个皇帝?〃刘毅答:〃桓帝和灵帝。〃晋武帝脸都白了:〃何至于此?〃刘毅答:〃桓灵二帝卖官钱入官库,你的呢?填私房。这样比来,你还不如呢。〃 
  
  晋武帝碰了钉子,只好大笑:〃桓灵的时候,听不到这话。我有你这样的直臣,还比他二位强一点。〃   
  《资治通鉴》卷八十一   
  三?拍卖行   
  六世纪初年,北魏有两个大官,一个是侍中卢昶,一个是侍中领左卫将军元晖,都得北魏主的宠任,都贪污放纵,人民给这两个人外号,卢昶叫饥鹰侍中,元晖叫饿虎将军,饿虎将军后来升了官,做吏部尚书,定下市价,大地方郡守绢二千匹,中下等依次对折,其余的官也各有定价,人民又给这机关一个外号拍卖行。 
  
  《资治通鉴》卷一四六   
  四?墨敕斜封   
  李唐的制度,人主的命令必须经中书省的审议,门下省的副署,然后交由尚书省执行,〃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敕令用黄纸书写,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才发生效力。反之,只是用人主的名义发令写敕,直接交当事机关执行的,叫做墨敕斜封,虽然生效,舆论都抗议以为违法,由斜封得官的人称为斜封官,虽然得势,却无人看重,不得与于士大夫之列。 
        

第37节:旧史新谈(2)         
  《唐会要》六十七:〃景龙二年(七○八),长宁宜城定安新都金城等公主及皇后陆氏妹郕国夫人、冯氏妹崇国夫人,并昭容上官氏与其母沛国夫人郑氏,尚宫柴氏,贺娄氏女夫第五英儿,陇西夫人赵氏,咸共树朋宪,降墨敕斜封以授官。〃 
  
  《旧唐书》卷五一《韦庶人传》:〃时上宫昭容与其母郑氏及尚宫柴氏贺娄氏,树用亲党,广纳货赂,别降墨敕斜封授官,或出臧获屠贩之类,累居荣秩。〃   
  《新唐书》卷八十三《安乐公主传》:〃安乐与太平等七公主皆开府,而主府官属尤滥,皆出屠贩,纳赀售官,降墨敕斜封授之,故号斜封官。〃   
  不到五年工夫,开元皇帝即位,刷新政治,这些斜封官依旧回去做酒店掌柜屠肆掌刀,只是死后的铭旌上落得多添一道官衔,历史上留下一点污渍。   
  五?官商合一   
  纪元前一百四十年,大儒董仲舒提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给政府以警告,他指出一般官僚和贵族,平时盘据政府高位,钱够多了,生活够舒适了,却凭借他们的势位,做买卖,做生意,和小民争利,小民怎能相比,成天成年被剥削,刮得精穷。一边荒淫无耻,一边呢,穷急愁苦。小百姓反正活着无趣,又怎能不闹事!刑罚因之日多,危机也因之日重了。 
  
  由此看来,官商合一,由来久矣!   
  《资治通鉴》卷十七   
  六?报功文书   
  建安十七年(二一二),一个中级军官向他的统帅曹操上报功文书,照规矩纸上的数目应该比实数增加十倍,以一报十,为的是夸大武功,吓住老百姓。这军官居然反常,只照实数报告,惹得曹操惊异,大大夸奖了一顿。 
  
  这是一个秘密,一个尺度,历史上所有记载战功的数字,都可以用这个尺度去衡量。   
  《资治通鉴》卷六十六   
  七?空谈和实践   
  靖康之变(一一二七),金人长驱深入,开封的大臣们,正在雍容商讨,有的主张抗战,有的主张讲和,有的主张迁都,意见纷纷,莫衷一是。大家抢着说话,谁也不能做事,弄得战的准备没有,和的准备没有,连逃的准备也没有,却又一面在敷衍作战,一面在遮遮掩掩地讲和。议论未定,金人已经渡河,开封已经被包围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