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 >

第9节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第9节

小说: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具精勤者,谓於利他①勇悍刚決。
  四远离厌患者,数数宣说而无疲倦,谓能堪忍宣说苦劳。
  博朵瓦云:「三学,及通达实性,並悲愍心,五是主要。我阿闍黎嚮尊滚,既无多闻复不耐劳,虽酬谢语亦不善说,具前五德故,谁居其前悉能獲益。咛敦,②全无善说,③虽说施愿,唯作是念,今此大众皆未解此,余无所知,然有前五,故谁近能益。」如是若於诸所学处,不乐修行,唯讚学处所有美誉,或其功德以谋自活者,则不堪任为善知识。宛如有人讚美栴檀,谋自活命。有诸欲求妙栴檀者,而问彼曰,汝有檀耶,答曰实无,此全无义唯虚言故。《三摩地王经》云:「末世诸苾刍,多是无律仪,希欲求多闻,唯讚美④尸罗,然不求尸罗。」於定慧解脱三种,亦如是说。次云:「如一类士夫,称扬栴檀德,谓栴檀如此,香相极可爱。次有诸余人,问如所称讚,栴檀少有耶,诸士夫此问,答彼士夫云:我是称讚香,以求自活命,非我有其香。如是末世⑤出,诸不勤瑜伽,以讚戒活命,彼等无尸罗。」所余三种亦如是说故。如是修行解脱之⑥尊重,乃是⑦究竟欲乐之根本,故诸欲求⑧依尊重者,应当了知,彼诸德相,励力寻求,具其相者。诸欲为作学人依者,亦应知此,励力具足如是德相。


①勇悍刚決:勇者直前,悍者无惧,刚者不折,決者決定。
②全无善说:不善辞令。
③虽说施愿……余无所知:纵为施主咒愿一次,人莫解其所谓。
④尸罗:全部佛法之入门处。
⑤出:出现。
⑥尊重:依止之师长。
⑦究竟欲乐:成佛。
⑧依尊重:依止亲近上师。


  由时运故,具全德者实属难得。若未獲得如是师时,将如何耶。《妙臂请问经》云:「如其仅有一轮车,具马於道亦不行,如是若无①修行伴,有情不能獲成就。若有具慧形貌正,洁淨②姓尊③趣注法,大辩勇悍根调伏,和言能施有悲愍,堪忍饿渴及苦恼,不供④婆罗门余天,⑤精悍工巧知报恩,敬信三宝是良伴。诸能完具如是德,於⑥诤世中极稀故,半德四分或八分,应依如是咒师伴。」此说所说圆满伴相,八分之一为下边际。铎巴所集《博朵瓦语录》中,述大依怙说尊重相,亦复同此。故於所说完具圆满诸德相中,随其所应配其难易,具八分者,为下边际。


①修行伴:善知识,善友。
②姓尊:种姓尊贵,指大乘种性。
③趣注法:心趣注於正法。
④婆罗门:外道。
⑤精悍工巧:精通善业,而且心里对之欢喜。(罗桑嘉措《广论译释》)
⑥诤世:末世。末世多诤故。
*康公传承,具戒及悲愍者为可依止,反此虽具余八,不可依止。
昂旺堪布:“上师於此曾有要诀云:上师德相,於自他二利中,以利他为主,於此生与后世,以重视后世为主。此为最低限度之上师德相。”(《略论释》九五页)
帕繃喀大师:“在末法時代這種情況下,我們要記住以下要點:所依止的上師應該功大於過;視後世較現世爲重;視別人較自己爲重。”(《掌中解脱》三二一页)


 pA 第二能依学者。《四百论》曰:「说一正住二具慧,三希求为闻器,不变说者德,亦不转听者。」《释论》解云:「说具三法堪为闻器。若具其三,则於法师所有众德,见为功德不见过失。犹非止此,即於听众所有功德,亦即於①彼补特伽罗,见为功德非见过失。若不完具如是器相,说法知识虽极徧淨,然由闻者过增上故,执为有过。於说者过,反执为德。」是故纵得完具一切德相知识,然於其师②亦难了知。若知彼已能亲近者,必须自具③是诸德相。


①彼补特伽罗:听众。
②亦难了知:亦难了知所具德相。
③是诸德相:上述三德。


  其中①一正住者,谓不②堕党类,若堕党执,由彼蔽覆不见功德,故不能得善说妙义。如《中观心论》云:「由堕党恼心,终不证寂靜。」堕党类者,谓贪著自宗,瞋他法派。应观自心,捨如是执。《菩萨别解脱经》云:「应捨自欲,敬重安住,亲教轨范,所有论宗。」


①正住:质直。
②堕党类:宗派执。


  若念唯此即完足耶。虽能正住,若无简择善说正道、恶说似道二事慧力,犹非其器。故须二具慧解彼二说,则能①棄捨无坚实品取诸坚实。若念仅具二德足耶。纵有此二,若如画中听闻法者,全无发趣,仍非其器。故须②三具有广大希求。③《释》中更加1敬法法师、④2属意二相,开说为五。若如是者可摄为四,谓一於其法具大希求,二听闻之时善住其意,三於法法师起大敬重,四棄捨恶说受取善说。此四顺缘谓具慧解,棄捨违缘谓正直住。


①棄舍无坚实品取诸坚实:棄舍非精要处,而取其精要。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义。坚实:心要、精要义。
②具有(於法)广大希求:求法意乐。
③《释》:月称论师造。
④属意:一心贯注。


  是诸堪为尊重①引导所有之法,应当观察为具不具。若完具者应②修欢慰,若不具者须於将来③能完因缘励力修作。故应了知能依诸法,若不了知如是德相,④则不觉察,由此⑤退失广大义利。


①引导:引导所化之机。所有之法:弟子能依诸相。
②修欢慰:欢喜进修。
③能完因缘:求全之因。
④则不觉察:则不觉察为具不具。
⑤退失广大义利:难知具德相之师。


  第三彼应如何依师轨理者。如是若自具足器相,应善观察尊重具否如前说相。应於具相,受取法益。是复有二传记不同,谓善知识敦巴与桑朴瓦。桑朴瓦者,尊重①繁多,凡有讲说,即从听闻。自康来时,途中有一隖波索迦说法而住,亦从听闻,徒众白曰:「从彼听闻,退自威仪。」答云:「汝莫作是言,我得②二益。」善知识敦巴者,尊重尠少,数未过五。博朵瓦与公巴仁勒喇嘛共相议论,彼二谁善。谓於未修心,易见师过,起不信时,善知识敦巴轨理善美,应如是行。现见此说,极为谛实,应如是学。


①繁多:数量,亦指内涵。
②二益:闻法、随喜。


如是应知,曾受法恩,特於圆满教授,导心知识,如何依止。其理分二:一意乐亲近轨理,二加行亲近轨理。初中分三:一总示亲近意乐,二特申修信以为根本,三随念深恩应起敬重。  今初
  《华严经》说,以九种心,亲近承事诸善知识,能摄一切亲近意乐所有扼要。即彼九心摄之为四。①一棄自自在,捨於尊重令自在者,如孝子心,谓如孝子自於所作,不自在转,观父容颜,随父自在,依教而行。如是亦应观善知识容颜而行。《现在佛陀现证三摩地经》中亦云:「彼於一切应捨自意,随善知识意乐而转。」此亦是说,②於具德前乃可施行,任於谁前不能随便③授其鼻肉。


①棄自自在,舍於尊重:施供自自在於尊重。
②於具德前:於具德善知识前。
③授其鼻肉:任人牵其鼻索而行。


  二谁亦不能离其①亲爱能坚固者,如金刚心。谓诸魔罗及②恶友等,不能破离。即前经云:「应当远离,③亲睦无常,情面无常。」


①亲爱:对善知识之亲近。
②恶友:谤师者。《略论释》(一O一页):“遇有谤师者,自心不为动摇,如金刚之坚固以摧毁之。”
③亲睦无常,情面无常:世界一切人情变化无常,要远离。


  三荷负尊重一切事担者,如大地心。谓负一切担,悉无懈怠。如博朵瓦教示懀锻咧钔街谠疲骸溉昴苤涤鋈绱似腥抑叮缃谭钚校凳舸蟾#窈竽跞绲#蔽稀!
  四荷负担已应如何行,其中分六:如轮围山心者,任起如何一切苦恼,悉不能动。懀蹲§度臧褪保偷鲁阋蛱剩硖逅ネ耍蛞棱锿埔槠湫凶 H绫烁嬖疲骸肝跃甙怖郑洧僭啻巫、谧鹗す荒芮捉蟪酥叮耪ㄕ撸ń袷极@,应坚稳住。」如世间仆使心者,谓虽受行一切③秽业,④意无惭疑,而正行办。昔后藏中,一切译师智者集会之处,有一泥滩,敦巴尽脱衣服扫除泥秽,不知从何取来乾洁白土覆之,於依怙前作一供坛。依怙笑曰:「奇哉,印度亦有类似汝者。」如⑤除秽人心者,尽断一切慢及过慢,较於尊重应自低劣。如善知识敦巴云:「我慢高坵,不出德水。」懀兑嘣疲骸赣Φ惫凼哟撼踔保椒宥ブ罡咂鸫Γ嗌珡躺朱豆悼又畹拖麓Γ确⑵稹!


①曾多次:轮迴中曾多次。
②尊胜宫:最胜天宫。
③秽业:贱作。
④意无惭疑:不以为羞惭,不起疑惑心。
⑤除秽人:昔印土皆下贱种为之。


如①乘心者,谓於尊重事,虽诸重担极难行者,亦勇受持。如犬心者,谓尊重毁骂,於师无忿。如②朵垅巴对於③善知识画师,每来谒见便降呵责,画师弟子摩瓦云:「此阿闍黎於我师徒,特为瞋恚。」画师告云:「汝尚听为是呵责耶,我每受师如此赐教一次,如得④黑茹迦一次加持。」⑤《八千颂》云:「若说法师於求法者现似毁咨,⑥而不思念。然汝於师不应退捨,复应增上希求正法,敬重不厌,随逐师行。」如船心者,谓於尊重事⑦任载几许,⑧若往若来,悉无厌患。


①乘心:《略论释》作“桥梁心”。又“车乘”。
②朵垅巴:格西。
③善知识画师:特乐巴。
④黑茹迦:胜乐金刚。
⑤《八千颂》:《小品般若》。
⑥而不思念:不理睬。
⑦任载几许:任载繁重、极多。
⑧若往若来:往来频繁。


  第二①修信为根本者。《宝炬陀罗尼》云:「②信为前行如母生,守护增长一切德,除疑度脱诸③暴流,信能④表喻妙乐城。信无浊秽令心淨,能令离慢是敬本,⑤信是最胜财藏足,摄善之本犹如手。」⑥《十法》亦云:「⑦由何出导师,信为最胜乘,是故具慧人,应随依於信。诸不信心人,不生众白法,如种为火焦,岂生青苗芽。」⑧由进退门,而说信为一切德本。


①修信为根本:《略论释》(一O二页):“《广论》云:‘淨信为根本。’淨信而言为本者,谓对上师生起淨信,则大乘万善,由此而生,如树之有根者然。淨信有三种:一、洁淨信仰,二、真实信仰,三、认识信仰,亦云決定信仰。佛之圆满功德,由精进来,精进由了解来,了解由信来,故说信、解、行、证。此就一般信念三宝者言,必见上师功德而生欢喜,方能谓之淨信。以思德生喜,念恩知感,兼此二心,故云为淨。”
②信为前行如母生,守护增长一切德:未生者令生,已生令安住,展转增长。前行:基源。德:功德。
③暴流:《俱舍論》卷二十:“极漂善品故名暴流。”依经部释:“於境界中,烦恼不绝,说名为漏,若势增上,说名暴流。谓诸有情,若坠於彼,唯可随顺,无能违逆,涌泛漂激,难违拒故。”暴流有四:欲暴流、有暴流、见暴流及无明暴流也。
又《瑜伽师地论》卷十七:“暴流有六,谓眼暴流,能见诸色,乃至意暴流,能了诸法。”广如彼论。
④表喻:象征。妙乐城:指法报化三身。
⑤信是最胜财藏足:《略论释》(一O三页):“世之欲求财宝者,以其能得安乐故。然有时不惟无乐,且反而因之生苦,甚或至於丧失身命。信佛则不惟能得今生安乐,即后世安乐亦复不失。故《宝炬论》说,信为殊胜宝藏。以世宝藏言,取有尽时,信佛宝藏则加持取之不竭也。”足:走向解脱之足。
⑥《十法》:经名。
⑦由何出导师:《略论》:“以何到佛地。”引导我们走向佛地。
⑧由进退门:由信与不信二方面来说明。


敦巴请问大依怙云:「藏地多有修行者,然无獲得殊胜德者,何耶。」依怙答云:「大乘功德,生多生少,皆依尊重,乃能生起。汝藏地人,於尊重所,仅凡庸想,由何能生。」有於依怙发大声白:「阿底峡请教授。」如其答云:「哈哈,我却具有好好耳根,言教授者,谓是信心、信、信。」信为极要,其信总之亦有多种,谓①信三宝、业果、四谛。然此中者,谓信尊重。此复弟子於尊重所,应如何观。如《金刚手灌顶续》云:「②秘密主,弟子於阿闍黎所应如何观,如於佛薄伽梵,即应如是。其心若如是,其善常生长,彼当速成佛,利一切世间。」诸大乘经亦说应起大师之想,③毘奈耶中亦有是说。


①信三宝、业果、四谛:信业果,认识信;信四谛,意乐信,亦名真实信;信三宝,清淨信;信上师,清淨信,又称现实意乐信。(《略论释》一O三页)
帕繃喀大师云:“信心有三种,这裡所要修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