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 >

第66节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第66节

小说: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习般若波罗蜜多分五:一慧之自性,二生慧方便,三慧之差别,四正修慧时应如何行,五此等摄义。  今初
  慧谓於所观事能拣择法,此处是说通达五明处等慧。如①《菩萨地》云:「谓能悟入一切所知,及已悟入一切所知拣择诸法,普缘一切五明处转,一内明,二因明,三医方明,四声明,五工巧明,当知即是菩萨②慧之自性。」能悟入慧者是未得地前慧,已悟入者是得地慧。


①《菩萨地》:《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三,《披寻记》(二四九四页)。
②慧之自性:對一切法,善能差別其功德過失。詳言之,對三性法,依教依理分別思惟,對於爲功德,爲過失,最後生起決定心,爲智慧體性。(《略论释》八O八页择义)


  第二生慧方便。谓当思惟生慧功德及未生之过失,其有无通达如实无我性慧之功德过失,毘缽舍那时兹当广说。今当略说所余德失,先说功德,此中慧是现后一切功德根本者,如龙猛菩萨云:「①慧为见不见,一切功德本,为辨此二故,应当摄受慧。②明是求法义,及大解脱本,故应先敬持,大般若佛母。」慧如施等五度之眼者,如《摄颂》云:「③若时为慧所摄持,尔时获眼得此名,如画事毕若无眼,未画眼来不得值。」於余功德皆须慧者,譬如妙金所作庄严虽已殊妙,若更嵌饰帝青等宝,尤为可意。如是从施乃至靜虑,五种金庄严具,若以拣择理非理慧钿宝嵌饰,更为希有。④由此能令施等五法成清淨故,⑤犹如意识,能於眼等五根之境,分别德失而为进止。如⑥吉祥勇云:「此施等福德,若有妙慧力,如诸金庄严,嵌宝尤光显。慧於彼彼义,增广功德力,如根於自境,由意显其力。」如是信等根中以慧为主,若有慧主,则善了知⑦施信等德,悭等过失。次乃善巧尽诸烦恼,增长功德所有方便。如云:「信等根中慧为主,如余根中须意识,有此为主知德失,亦能善巧断烦恼。」又诸菩萨将自身肉施诸求者,如从药树而取,⑧无慢怯等分别变異,亦因智慧现证真实。又由慧故,能观⑨生死⑩涅槃所有衰损,为利他故,修学尸罗能令戒淨。由慧通达忍与不忍功德过失,令心调伏则邪行众苦,无能夺转。由慧善知为应精进事,即勤修彼道极昇进。又住真实靜虑所有最胜喜乐,亦是由慧依止正理之所引发。故淨施等五法以慧为依,如云:「菩萨开慧眼,虽施自身肉,如从药树取,无别无高下。」又云:「慧见三有狱,胜解度世间,持戒非自利,何況为三有。」又云:「慧者有忍德,怨敌莫能害;如调伏象王,堪多业差别,唯勤堕苦边,有慧成大利。」又云:「诸已趣歧途,集过重罪染,恶人岂能成,靜虑妙喜乐。」


①慧为见不见:《略论释》(八一一页):“見,谓現世功德,不見,谓二世功德。又見,为現量功德,不見,为比量功德。”
②明是求法义,及大解脱本:智慧是求今生一切安乐诸法,和来世人天圆满果报(增上生),及大解脱(決定胜)之本源。
③若时为慧所摄持,尔时获眼得此名:《略论释》(八一一页):“菩薩持諸度,皆由持慧度,由此得度名,亦得智慧名。”
④由此能令施等五法成清淨故:即指下文“又诸菩萨将自身肉施诸求者,如从药树而取,无慢怯等分别变異,亦因智慧现证真实。又由慧故,能观生死涅槃所有衰损,为利他故,修学尸罗能令戒淨。由慧通达忍与不忍功德过失,令心调伏则邪行众苦,无能夺转。由慧善知为应精进事,即勤修彼道极昇进。又住真实靜虑所有最胜喜乐,亦是由慧依止正理之所引发。故淨施等五法以慧为依”。
⑤犹如意识,能於眼等五根之境,分别德失而为进止:眼等五根,意识为主,有此为主,才能分别五根之境,了其德失,而后知德则进,知失则止。
⑥吉祥勇:馬鳴菩薩。
⑦施信等德:施等六度,信等五根诸功德。
⑧无慢怯:無自矜自慢之心,謂唯我能施;亦無自怯自弱之心,謂我不能。(《略论释》八一一页择义)
⑨生死所有衰损:指凡夫言。
⑩涅槃所有衰损:指小乘言,小乘虽断生死流,而住於清淨寂灭等持,不能成佛,斷所知障,徧所知境,普利猩#ā堵月凼汀钒艘欢吃褚澹
又住真实靜虑所有最胜喜乐,亦是由慧依止正理之所引发:《略论释》(八一二页):“菩薩以智慧,依教依理了別真實義諦而一心專注,乃能得真實空性定,而得殊勝安樂(最胜喜乐)。”
胜解:希求发愿。
持戒非自利,何況为三有:“具有智慧的行者,能看出三有犹如牢狱,发愿将一切有情度脱世间,这样的智者持戒不为自利,求世间区区幸福,这就更不用说了。”(摘自《广论译释》)
怨敌:指瞋恚。
堪多业差别:堪任多种事业。
唯勤堕苦边,有慧成大利:《略论释》(八一二页):“唯依精進,事倍功半。若以慧助精进,能得大利。”
诸已趣歧途:无离智慧依止正理,而行持歪理邪说之行者。


①又二功德似有相违,由是慧故能令无违。譬如菩萨作转轮王,王四大洲,然能不随欲尘迁转,是由具足慧臣之力。②如是虽生猛利慈心,见诸有情极可悦意,然无少分贪欲和杂染,见有情苦,虽生恆常猛利难忍大悲,然无懈怠忧恼蔽覆不乐善行。又虽具足欢喜无量,心於所缘全无散动。又虽具足大平等舍,然於众生所有义利刹那不舍。此皆由慧成,以慧力故,灭除此等力均之障。如云:「菩萨具王位,③根境如天物,性不变非理,是慧臣德力。慈心纯利他,然无贪薰染,悲不忍他苦,不忧懈低劣。虽喜无散动,舍不棄利他,诸德所治品,由慧灭故妙。」又如《讚应讚》云:「④不棄舍法性,亦随顺世俗。」谓诸相缚所执之事,虽微尘许亦不可得,於此法性获大定解而不棄舍,然与世俗内外因缘各别生果,所获定解无违随顺。又诸余人认为极相违事,然具慧者皆能随顺令无所违。如前论云:「⑤若开若遮止,佛语或有定,或是不決定,然皆不相违。」谓大小乘及⑥经咒中,见有众多开遮不同,若以一人双修二事,寻求无边经论密意时,诸愚无慧虽觉相违,然诸智者实见无违,亦是慧之所作。如是无慧觉为相违,及有慧者见不相违事虽有无边,然二谛建立及经论中互相开遮众多不同,以慧分辨意趣无违,即是智慧无上功德。一切功德皆从慧生者,如云:「世间圆满从慧生,如母育子有何奇,善逝十力超胜力,一切无等最胜事,及余一切功德聚,皆依如是慧因生。⑦世间艺术及胜藏,所有⑧如眼诸经典,⑨救护觉慧及咒等,种种建立法差别。众多異门⑩解脱门,彼彼利益世间相,大力佛子所显示,此等皆从慧力生。」


①又二功德似有相摺骸堵哉撫尅罚ò艘欢常骸坝址惨娤噙‘者,皆由無慧所致。如具慧,則不見其相摺D成道用。例如:四洲轉輪拢酰逵麎m福報,無慧則爲欲塵所轉,不見清淨功德。如具慧,則不惟不爲欲塵所轉,而反以欲塵爲道用。蓋具慧則見欲塵無自性、無意義、不可貪著,如臣於主,隨時諫諍,故不爲所轉。若具慧更進一層,則能以欲塵爲成佛道用,故不見其相摺!
『常人功德與煩惱俱,菩薩功德不與煩惱俱。』(詳《略論釋》四無量心一段文)
②如是雖生猛利慈心……滅除此等力均之障:慧除四無量心力均之障:慈中無貪著,無小分貪欲或雜染。悲中無懈廢,無懈怠憂惱蔽覆,不樂善行。喜中無散亂心,於所緣全無所動。舍中無漠視,於猩辛x利,刹那不捨。(《略论释》八一三页择义)力均:力量等同。
③根境如天物:五根對五境,妙欲如天界物。
④不棄舍法性,亦随顺世俗:谓二諦圓融。法性:即空性。
⑤若開若遮止,佛語或有定,或是不決定,然皆不相摺骸堵哉撫尅罚ò艘凰捻摚骸胺鹫Z有開(許作)、有遮(不許作),有應行(非作不可)三類。所謂有定或不定者,指遮中有開,或開中有遮而言。若不具慧,則不知其實不相摺!保ㄔ斠姟堵哉撫尅罚
⑥经咒:显密二乘。
⑦世间艺术:六十四種技藝。
⑧如眼诸经典:諸經典引導學人取舍善惡,引趨解脫,如眼目。
⑨救护:救护病、魔。觉慧:知取舍。咒:息增怀伏。
⑩解脱门:三解脱门、八解脱。


  无慧过患中,施等无慧如无眼目,《摄颂》云:「俱胝廋他无导盲,路且无知岂入城,五度无慧如无眼,无导非能证菩提。」是故施等不能清淨,亦复不能获得正见,如云:「①无慧求果报,施体不能淨,利他为胜施,余唯为增财。」又云:「②无破闇慧光,不能成淨戒,多由无慧故,尸罗成浊染。」又云:「③慧倒心混乱,不信住忍德,不乐观善恶,如无德王名。」又云:「④智者所称讚,无余最细深,欲未障直道,无慧不能往。」又云;「⑤心不勤修慧,其见不能淨。」王名称者,谓如无德之王,名称一扬后仍退失,乃至未发⑥大慧光明,愚癡黑闇终不可灭,慧发即灭。故於发慧应随力能精勤修习。如云:「由发大慧光明力,犹如出现大日光,众生身中黑闇覆,悉皆除遣唯余⑦名。」又云:「故应尽自一切力,於如是⑧慧勤修习。」


①无慧求果报:《略论释》(八一六页):“无慧者为求自利而施。”
②无破闇慧光:開、遮、應作三者不能明辨。(《略论释》八一六页择义)
③慧倒心混乱,不信住忍德,不乐观善恶,如无德王名:《略論釋》(八一七页):“慧倒,指見使等,由於邪見,其心濁亂,不信忍(功)德,更不能分別善惡,而執於不善一邊;本無功德而自以爲功德,則如無德而徒有虛名之王。”
④智者所稱讚,無餘最細深,欲未障直道,無慧不能往:《略論釋》(八一七页):“道,指甚深道之空性,空性爲一切智者所讚,最爲深細。無餘,不能超越,不爲欲所障蔽,正直無倒,如是甚深道,無慧不能往。”
⑤心不勤修慧,其見不能淨:《略論釋》(八一七頁):“如其心認爲慧不必勤修者,則其見即不淨。”
⑥大慧:無我性空慧。
⑦名:名言。
⑧慧:空性慧。


愚癡之因,谓近恶友,懈怠懒惰极重睡眠,不乐观择,不解①方广,未知谓知,起增上慢,上品邪见,或生怯弱,念我不能,不乐亲近诸有智者。如云:「懈怠懒惰近恶友,随睡眠转不观择,②不信能仁最胜智,③邪慢所覆而④轻问。⑤心劣自眈以为因,不信亲近有智士,並其邪妄分别毒,及诸邪见为癡因。」故又云:「恭敬承事可亲师,为引慧故求多闻。」谓应亲近智者,随自力能而求多闻,若不尔者,闻所成慧、思所成慧皆不得生,是则不知修何法故。若有多闻,由思所闻法义,能生思慧,从此能生广大修慧。如吉祥勇云:「寡闻生盲不知修,彼无多闻何所思,故应精勤求多闻,因此思修生广慧。」慈尊亦云:「⑥三轮诸分别,是名所知障,悭等诸分别,是为烦恼障。除慧无余因,能断此二障,闻为胜慧本,故闻为第一。」《集学论》云:「⑦应忍求多闻,次当住林薮,精勤修等引。」自释中云:「不能忍者,则由厌患,不能堪耐,退失闻等。无多闻者,则不能知靜虑方便,淨惑方便,故应无厌而求多闻。」《那罗延问经》云:「善男子,若具多闻能生智慧,若有智慧能灭烦恼,若无烦恼魔不得便。」是故圣道最胜命根谓择法慧。慧无上因,谓於⑧无垢经论勤求多闻,⑨以诸教理善为成立。


①方廣:謂菩薩藏法。
②不信能仁最勝智:不信菩薩藏方廣經典。不信則不能解。
③邪慢:《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九:『實無其德,謂己有德,令心高舉,故名邪慢。』
④輕問:輕視尋問經義。
⑤心劣自眈以爲因:心生怯弱,自我躭著,以此爲因,不樂親近諸有智者。
⑥三輪諸分別,是名所知障:《略论释》(八一八页):“以三轮分别执实,许为所知障,是中观自续派说。”自宗所知障者,见《广论》卷二十三(五三O页):“此宗何为所知障耶,谓从无始来著有自性,由彼耽著熏习内心,安立令成坚固习气,由彼习气增上力故,实无自性,错乱显现,名所知障。”
⑦應忍求多聞,次当住林薮,精勤修等引:《略論釋》(八一九页):『意謂凡學法皆應忍耐諸苦,而忍耐中應先求多聞,次乃依所聞而住林藪以修思慧。由思慧得決定後,乃勤修等引,一心而修。”林藪:阿蘭若。
⑧無垢經論:清淨經論。
⑨以諸教理善爲成立:言善成立者,非如和尚引八十種經顛倒成立其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