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漫话 程俊英-第1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的事物不同,而引起的事也不相同。第三种是一章之中完全用兴法,如《周南·葛覃》,第一章全章都是起兴:“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这写一位妇女到外采葛,看见葛草长得非常茂盛,一直蔓延到谷中。又看见一群黄鸟喈喈地集在灌木上。这就触动了诗人想回母家和家人团聚的心思,并联想到“归宁”前应该准备的事。第一章的六句起兴,在这位思家妇女形象的四周,画出了一幅美丽的景致,使这首诗更加优美动人。
本书来自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第四种是全诗都用比兴的手法来歌唱的。如《豳风·鸱罚且皇浊菅允耸呛兔ㄍ酚ソ不捌鹦说摹K眯锥竦拿ㄍ酚ダ从靼餮蛊热嗣竦耐持谓准叮约涸蚣偻惺且恢荒改瘢悦ㄍ酚ニ祷啊H菜恼拢论荚谑牡谝徽孪滤担骸叭陆砸责辐{起兴。”其实其他三章都是从第一章连贯下来的。四章是一个整体,都是小鸟对大鸟的独白,诗人和统治阶级都没有出场。这种手法,在《诗经》民歌中虽仅有一首,但它的影响很大,譬如屈原的《桔颂》,汉乐府中的一些禽言诗都是。以上几种形式,都被当时贵族文人所吸取。《小雅·鹿鸣》和《湛露》等采用了第一种形式。《小弁》、《采菽》等采用了第二种形式。《正月》的第九章和第十章(陈奂说:“车之有辅,兴国之有辅臣。”)和《大东》的最后三章(姚际恒说:“盖是时方中夜,仰夭感叹,适见天河烂然有光,即所见而抒写其悲哀也。”)采用了第三种形式《鹤鸣》采用了第四种形式。不过《鸱分灰砸晃锲鹦耍逗酌啡从煤住⒂恪⑻础⑹奈锲鹦恕U馐窃擞檬址ㄉ系姆⑿菸腋鋈顺醪教教郑鹦嗽谑兴鸬淖鳌
用有下列几点一、起比喻衬托的作用。关于《诗经》中兴兼比用的诗,陈奂分析得较好他说:“凡全诗通例,《关雎》若雎鸠之有别, 《旄丘》如葛之蔓延相连及,《竹竿》如妇人待礼以成为室家,《齐·南山》国君尊严如南山崔崔然,《山有枢》如山隰不能自用其材,《绸缪》若薪刍待人事而后束,《葛生》喻妇女外成于他家,《晨风》如晨风之飞入北林,《菁菁者莪》如阿之长莪菁菁然,《卷阿》犹飘风之入曲阿。曰若,曰如,曰喻,曰犹,皆比也,《传》皆曰兴。比者,比方于物,盖言兴而比已离焉矣。”他这段话是解释《毛传》将上列的几首诗都标为兴,而下面的说明,又加上一个若、如、喻、犹等字样,这不是《毛传》明明说出兴兼比喻的作用吗?陈奂接着又指出比和兴的差别,说比是比方,兴是托物,起兴在先,接着就起了比喻的作用,比寓在兴中,并不等于比的手法。我们再看别的诗吧,《王风·葛藟》:“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这是一首流落异乡者的悲吟,他看见长长的葛藟得其所地长在河边,因而联想自己离家过着飘泊生活。《毛传》在开首两句下标曰“兴
也”,这是正确的。春秋的乐豫认为这首诗的开首两句是比,其实毛公和乐豫二人的看法并不矛盾,因为象《葛藟》《关雎》《旄丘》一类的兴句,在诗中确实兼有比喻衬托的作用。二、兼有写景叙事作用。这一类诗是诗人看见周围的景物,即景生情,触动了他心灵深处而发出的歌唱。如《秦风·蒹葭》第一章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作者在一个深秋的早晨,看见河滨芦苇上的雾水凝结为霜触动了他思念“伊人”的情绪。苍苍是状物的迭词,《释文》解为“物老之状”,正说明众多的霜落在草上,显出斑白苍老的形态。第二章“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未晞二字是表现作者追求伊人从清早到日出;《说文》训“凄”为“云雨起貌”,正说明诗的凄凄为旭日初升照在芦韦上,霜露渐渐融化沾湿的形态。第三章“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曹风·蜉蝣》传:“采采,众多也。”这正说明这时阳光普照,白露尚未退尽,而芦苇的上面,已不被霜露所掩盖,显出众多的形态。可见诗的三章兴句,都兼刻划了诗人追求伊人的时地,为全诗渲染出三幅深秋早上河滨不同时间的背景,生动地描写了这位作者等待伊人,由于时询的推移而
越来越迫切的心情。它确实起了以景写情,以物写人的效果。还有一种是即事起兴的诗,如《召南·卷耳》是贵族妇女想念丈夫的诗。当她正在采集卷耳未满浅筐的时候,想起了她远行的丈夫,从而幻想她丈夫在外上山、过周、马病、仆疲、饮酒浇愁的情况。象《卷耳》式的兴句,陈奂称它为“离事以言兴”。《小雅·大东》是一首东方贵族降为奴隶的怨诗。第一章开首两句“有饛簋飧,有捄棘匕。”,簋是古代贵族盛黍稷的碗。棘匕,是红木制的匙子。这些食具,都是贵族用的。诗人看见家中的故物,联想到今日降为“小人”后生活的痛苦,不免伤心得流泪。陈奂称它为“陈古而言今”的兴法。以上所述的两种形式,不论是即景生情,或者即事起兴,虽都兼有“赋”的作用,但它绝不等于赋,而是兴的一种手法。三、起塑造诗中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抒情诗中的人物形象,虽不及小说、戏剧那样完整、典型,但总是有人物的性格、心理的。《诗经》中绝大多数诗歌里的主人公,是第一人称的“我”,如《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
我庶士,迨其谓之。”这是一位女子在田间的时候,望见梅子纷纷落地,引起了她青春消逝的感伤。首章是诗人看见有的梅树上的果实还有七分未落,联想到年轻时不想结婚,要“庶士”推到吉日良辰再说。《郑笺》:“梅实始余七未落,喻始衰也。”陈奂说:“梅由盛而衰,犹男女之年齿也。梅、媒声同,故诗人见梅而起兴。”这第一章的起兴,间接地表现了诗中女主人公后悔盛时不嫁的心理状态。第二章是诗人看见有的梅树上只有三分的梅子,因联想自己青春将逝,希望马上就得到对象,描写了女子欲嫁的惆怅心情。第三章是诗人看见有的树上梅子完全落地,可以用浅筐来拾取。因联想自己将要年老色衰,渴望能够及时与男子同居,描写了女子急迫欲嫁的心情。三章兴句的层次,与诗中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相适应,刻划了一位直率真诚渴望结婚的女子形象。龚橙《诗本谊》说:“摽有梅,急婿也。”正说明了这首诗中的人物心理。四、关联着诗的主要内容。兴句的地位一般都在章首,听诗的人,有的一听到开头两句,就会马上理解他下面所要唱的主要内容。例如《唐风·绸缪》一诗,开头就咽“绸缪束薪,三星
在天”,这在当时人一听,就会马上理解他唱的是结婚诗。因为周代的风俗习惯是这样的:在结婚时必定束薪为炬,束刍喂马;举行婚礼,必定在黄昏的时候。“绸缪束薪”是婚礼的用物,“三星在天”是结婚的时间,二者都是结婚的标志。关于《绸缪》一类的兴句,魏源在《诗古微》中说:“三百篇言娶妻者,皆以析薪取兴,盖古者嫁娶必以燎炬为烛,故《南山》之析薪,《车舝》之析柞,《绸缪》之束薪,《豳风》之伐何,皆与此(指《周南·汉广》)错薪、刘楚同兴。秣马秣驹,即婚礼亲迎御轮之礼。”五、起加强作品的思想感情的作用。《诗经》的风诗,或多或少都带着社会色彩;通过兴句的应用,则会加深这种色彩,使诗的思想意义更加突出。如《啵纭は嗍蟆罚馐俏拦嗣癯庠鹋钔持谓准锻凳耻鞯谩⒂拗槲蕹艿氖J牡谝徽滤担骸跋嗍笥衅ぃ硕抟恰H硕抟牵凰篮挝俊笔艘栽诟叽ν党缘睦鲜笃鹦耍庠鸫Ω呶坏陌髡呷瞬蝗缡蟆M跸惹衔兴傅摹叭恕保粗杆酵ê竽浮⒔俣岫钡奈酪斯T谥艽持谓准抖艘惶桌褚怨陶āK亲炖锝怖瘢导噬纤堑男形亲钗蕹艿模
最无礼的。人民看透了他们的欺骗性,满腔怒火压不住了,大胆诅咒他们为什么不死。贪而畏人的偷吃老鼠,它还有皮,可象宣公这样的人,是最不要脸皮的,最没有威仪的。诗人以最讨厌的老鼠象征宣公,表现对统治者的谴贵。六、起调节韵律、唤起感情的作用。《诗经》兴句的素材,是诗人所接触的自然界的景物。这些景物,是极其丰富而形象化的。兴句的语言,多半运用摹声、状物的叠词来刻划景物,所以唱起来特别觉得音节铿锵,和谐悦耳。当我们读到《伐木》的“伐木丁丁,鸟鸣嘤嘤”;《桃夭》的“桃之天夭,灼灼其华”,《草虫》的“喓喓草虫,趯趯阜螽”的时候,就会引起一种音响抑扬的美感,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诗经》民歌特点之一是叠章复唱的形式,这种形式是随诗人的感触变化而变化其语言和格调的。如《挑夭》的三章兴句,是随诗人所见桃树上花、果、叶三种不同的东西,运用“灼灼其华”、“有蕡其实”、“其叶蓁蓁”三个诗句来渲染,三章各唱出了不同的音响,使全诗的音节更加复杂化,听起来更加优美动人。这可能是由于风诗是里巷耿谣、靠口耳相传的缘故。
《诗经》里还有一种兴诗,是诗人运用民间流传的诗歌习语,作为自己歌唱的开端,它和诗的下文意义多半不相连贯,但唱起来音节非常悠扬合拍,流利顺口,带头导出全诗的基调,倾诉诗人悲喜爱憎的复杂情绪,从而唤起读者的共鸣。这种形式的起兴,在《诗经》中是少见的。如“扬之水”,是当时民间的诗歌习语,《郑风》和《唐风》的诗人,都运用“扬之水”这一习语作为发端。”《郑风·扬之水》第一章:“扬之水,不流束楚。”《唐风·扬之水》第一章:“扬之水,白石凿凿。”这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虽不相同,《郑风》是写对谗言离间的憎很,《唐风》是写对贵族内部矛盾的苦闷;但它们的节奏韵律是相同的,而且都采取民间流传的诗歌习语“扬之水”作为发端,选成全诗哀怨的气氛,表达诗人委曲的心声,都有一定的感染力。比兴的表现形式,是民歌的一种艺术特色它所用的素材,多半是古代人民在劳动生活中所常闻习见的事物,象天文、地理、草木、鸟兽、虫鱼等都是。据有人统计,《诗经》中关于草本植物的有一百多种,关于木本植物的有五十多种,关于鸟类的有三十多种,关于兽类的有二十
多种,关于昆虫和鱼类的有四十多种,可见其丰富性。劳动人民每天在大地上从事生产,天上的日月星辰,地上的山川河流以及鸟兽虫鱼谷物等,都是他们最熟悉的东西。正由于诗人在生产斗争中(往往与阶级斗争相结合,如《伐檀》,《硕鼠》)有这样丰富的知识和细致的观察能力,通过形象思维,才会产生生动活泼、丰富多采的比兴艺术手法。
七 复叠、对偶、夸张及其他如果说,赋、比、兴是《诗经》最基本的艺术手法,犹如一段纯美的蜀锦的话,那么其他修辞手法,如复叠、对偶、夸张、示现、呼告、设问、顶真、对比等等,就可算是五彩缤纷的花朵,将这段织锦点缀得更加光彩动人。现在,让我陪着读者共同欣赏一下这些奇葩异蕾吧。一 复叠复叠,是将同一个字、词、句或章重复地或交错地加以运用,这在《诗经》里触目皆是。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说:“‘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
草虫之韵。”刘氏举的这些例子,都是叠字,古人称它为重言。《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形容柳枝迎风披拂的样子,“霏霏”描写雪花纷飞的景色,简单的两个叠字,便把那位兵士在春日出征,严冬归来,抚今忆昔,不禁悲从中来的心情,尽致地表达出来了。再如《小雅·伐木》的“坎坎鼓我”,《召南·草虫》的“喓喓草虫”,《周南·葛覃》的“其鸣喈喈”,都使用叠字来描摹声音,如果用古音朗诵起来,真可以使我们仿佛听到活拨的鼓声,断续的虫鸣和婉转的鸟叫。还有许多诗,将形容词、副词同“其、有、斯”等字搭配在一起,成为双音词,它的作用也等于叠字,譬如“忧心有忡”就是‘忧心忡仲”,“咥其笑矣。”就是“咥咥笑矣”,“朱芾斯皇。”就是“朱芾皇皇”。一般叠字,都是由单音演变过来的,单音节的一个“依”字,拖长了声音念,就变成双音的“依依,了。但是有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