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诗经 漫话 程俊英 >

第1节

诗经 漫话 程俊英-第1节

小说: 诗经 漫话 程俊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编 辑 前 言“文艺知识丛书” 是一套普及性的读物,以高等院校文科学生、中学语文教师和广大文艺爱好者为阅读对象。编辑这套丛书的目的,主要是想为读者学习马列主义文艺理论、阅读中外文学史和又艺作品,提供一些辅助材料。丛书的内容包括文艺的基本原理和常识、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以及外国文学等方面。在编写工作中,力求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对文艺科学中的各种理论问题,对中外又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文艺思潮和流派,进行科学的介绍和分析;丛书的具体写法,提倡百花齐放,不拘一格,文宇尽可能生动活泼、深入浅出。《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程俊英同   
 志的《诗经漫话》,介绍了关于《诗经》的基本知识,分析了《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并从史的角度,论述了《诗经》在中国文学发展中的源远流长的影响,勾画了二千多年来《诗经》研究的发展概貌。全书纵横谈论,并能突出重点;既以介绍知识为主,又注意对引用的作品作言简意赅的分析;广泛引证古今百家之说,同时不忘提出作者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是一部着眼于普及也有助于提高的古典文学知识读物。编辑这套丛书,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恳切地希望广大读者和专家们能提出宝贵的意见。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八月

 一 小 引我国文学,远在虞夏殷商时代就已萌芽,至今还保存的,有神话传说,有甲骨文字,有《易经》中的爻辞,有《书经》中的文告。那时文字少,字体不统一,语法简单,词汇多半是单音的,读起来洁屈赘牙。用比较丰富而统一的语言记录写作,是从周代开始的。而中国文学光辉灿烂的第一页,便是《诗经》。梁启超说:“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揉,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①这一段话,说明作为我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诗经》是完全真实可信的;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真金美玉,是古代艺术宝库中闪闪发光的一串串的明珠。《诗经》真—————————————————————①《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实地反映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几百年的周代社会现实,它展示了勤劳而智慧的广大人民群众,以及统治阶级中一些被压抑的人物的一幅幅美丽生动的生活画卷,真正当得起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祖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比兴艺术手法的起点。从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看,《诗经》中的诗体是古代诗歌的第一种比较成熟的诗体。王国维说:“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①我国古典诗歌的样式有四言、骚体、五七言古近体诗及句式长短不齐的词、曲,而《诗经》中的四言体是最早的一种样式;它为”人民所创造,嗣后为一些乐师所加工,文人所学习,并有所发展。从文艺的继承与发展的辩证规律来看,各种诗体是互相继承、彼此交替的。可以这样说,没有《诗经》,就不可能发展为后来的骚体、五七言诗、词、曲等,这是为我国的长期的文学发展的历史所证明了的。因此,我们要了解祖国的古典诗歌,必须从《诗经》开始。————————————————①《人间词话》    
 二 从《诗经》的ABC谈起《诗经》的时代离现在已经二千五百多年了,关于《诗经》的一些常识,到今天似乎都已经是很专门的知识。正如学习英语须从ABC开始读起一样,有兴趣欣赏或者研究《诗经》的同志们,不妨也从了解《诗经》的ABC入手,踏着这几级台阶步入诗的殿堂。《诗经》最初并不叫《诗经》。在孔子的时代,《诗经》有两个名称一个是简称为《诗》,《论语》说:“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另一个称为《诗三百》,这是因为《诗经》共三百零五篇,称名时便举一个整数。《论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到了汉代,又有两个名称:一个是   
 《诗三百篇》,司马迁《报任安书》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不过是在《诗三百》下,加一个“篇”字罢了。一个是《诗经》,“经”本来是线的名称,许慎《说文》说:“经,织纵丝也。”这是“经”字的本义。古人用刀当笔,用竹片当纸,文字刻在竹片上的叫做“简”,编连几个竹简在一起的叫做“册”。用什么东西去编连它呢?用经;“经”是“册”的一种材料,因此古人就用“经”字代表“书籍”的通名。《庄子·天运篇》说:“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荀子·劝学篇》说:“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庄子所说的“六经”,就是“六种书”的意思。荀子所说的“诵经”,就是“读书”的意思。汉代“经”字的含义扩大了,作为“常法”用,班固《白虎通》说:“经,常也,法也。”这是引申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学说,单独提倡孺术,认为孔子整理过的书,可以为人们常法,尊它为经;借以宣扬封建教化,加强思想统治,巩固政权。并设立“五经博士”的专门官职,确定《诗经》的名称。后人就这样沿用下来了。《诗经》又称为《毛诗》,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后,汉时保存、研究《诗经》的有鲁、齐、韩、    
 毛四家。鲁人申培公传《鲁诗》,齐人辕固生传《齐诗》,燕人韩婴传《韩诗》,毛亨、毛苌传《毛诗》。前三家诗都先后失传,只存《韩诗外传》。我们现在读的《诗经》,是毛公传下来的,毛亨作诗注,叫做《毛诗故训传》,所以后人又称《诗经》为《毛诗》。(关于四家诗留待最后一章详述)古代诗歌原来没有题目,到写定整理以后,才加上题名的。题名多半从诗句中摘取:选取诗第一句里一个字傲题目的如《氓》、《绵》。选取二字的,如《关雎》、《生民》。选取第一章全句的,如《叔于田》、《维天之命》。有的从一章中摘取二字的,如《汉广》、《褰裳》。有的摘取诗中不相关联的两个字联合为题的,如《韩奕》、《召昊》。至于不从诗句中摘取而另加上篇名的,为数极少,如《雨无正》、《酌》。因此,《诗经》里的篇名有些是相同的,如《扬之水》、《羔羊》有三篇,《柏舟》、《谷风》有两篇。《诗经》里的作品是按《风》、《雅》、《颂》三部分来编排的,各部分的篇数是这样的:《风》有十五国风:《周南》十一篇,《召南》十四篇,《邶风》十九篇,《啵纭肥段婪纭肥锻醴纭肥吨7纭范黄镀敕纭肥黄   
 《魏风》七篇,《唐风》十二篇,《秦风》十篇,《陈风》十篇,《桧风》四篇,《曹风》四篇,《豳风》七篇。共计一百六十篇。《雅》、《颂》两部分诗,以十篇为一组,用这一组的第一篇诗命名,如《小雅》从《鹿鸣》到《南陔》十篇,称为《鹿鸣之什》。不够十篇的就不立什,如《鲁颂》、《商颂》。零数的诗,便包含在最后的什内,如《荡之什》就有十一篇。《雅》分为《小雅》、《大雅》,《小雅》八十篇(内含有目无辞的“笙诗”六篇①,实际上是七十四篇),《大雅》三十一篇。《二雅》共计一百十一篇(实际上是一百零五篇)o《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周颂》三十一篇,《鲁颂》四篇,《商颂》五篇。《三颂》共计四十篇。全部《诗经》共计三百零五篇。那么,什么叫做风、雅、颂呢?古人为什么要用这种标准来为《诗经》分类呢?这个问题,————————————————————————————① 这六篇“笙诗”的题名是:《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旧说认为“笙诗”是用笙的乐器来伴奏的诗,原来是有辞的,后来失传了。朱熹不信此说,认为它们原来有声无辞,是笙乐的名字,在唱诗的时候,插入吹奏。时代久远,史缺旁证,至今还没有定论。    
 汉以来的学者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风、雅、颂代表诗歌的不同作用,风能起讽刺、教化的作用,用曲折、机巧的方法来进行劝谏;雅是“正”的意思,用正言来述说政治的废兴;颂是“容”的意思,用歌舞来形容周王的“盛德”,并告诉神明。①也有的认为风、雅、颂代表作者的不同阶级和诗篇的不同内容。风的作者是一般老百姓,内容是男女言情之作;雅、颂的作者是上层人物,内容是描写朝廷宴飨和郊庙的祭歌。②经过一千多年的纷争、探索和近代一些学者的研究,逐渐证明以上这两种说法都不符合风、雅、颂的本义和《诗经》分类的原意;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风、雅、颂都是乐调名,《诗经》的分类是以音乐为标准的。宋代的郑樵在《六经奥论》中说:“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风,就是“土调”的意思。《大雅·崧高》说:“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朱熹注:“风,声。”这三句的大意是:尹吉甫作一首歌,他诗的内容意义很伟大,它的土调儿极好听。《左传》鲁成公九年————————————————————————①参见《诗大序》②参见朱熹《诗集传》    
 说:“锺仪操南音”,范文子称赞他:“乐操土风,不忘旧也。”按范文子所说的“土风”,即指“南音”而言,称赞锺仪弹奏自己乡土的乐调。《山海经》说:“太子长琴,始作乐风。”郭璞注:“风,曲也。”由此可见,古人所谓“风”,多是指声调说的。郑风,就是郑国的调儿;齐风,就是齐国的调儿;都是用地方乐调歌唱的诗歌。好象现在的申曲、昆腔、绍兴调一样,它们都是带有地方色采的声调。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不同地方的乐调。《雅》是秦地的乐调。周、秦同地,在今陕西。周的都城在陕西省西安西南,古代叫做“镐”。这地方的乐调,被称为中原正声。按“雅”字《说文》作“鸦”,鸦和乌古同声,乌乌是奏调的特殊声音,所以称周首都的乐调为雅,①好象现在人叫北京的乐调为“京调”,叫用京调歌唱的戏为“京戏”一样。《左传》鲁昭公二十年说:“天子之乐曰雅。”风、雅的区别,好象现在俗调和京调的区别一样。雅乐又有《大雅》、《小雅》的分别,朱熹说:“小雅,燕飨之乐也;大雅,朝会之乐。”惠周惕——————————————————————————①据章炳麟《太炎文录初编·大雅小雅说》    
 《诗说》说:“大、小二雅,当以音乐别之,不以政之大小论也,如律有大、小吕。”余冠英同志《诗经选》说:“可能原来只有一种雅乐,无所谓大小,后来有新的雅乐产生,便叫旧的为大雅,新的为小雅。”以上三说都没有什么确证;所以,到现在为止,关于大小二雅的区别还没有得到圆满可信的解释,但它们属于音乐性质的区别是没有疑问的。颂,古代就是“容”字,阮元翻作“样子”①,即“表演”的意思。颂不但配合乐器,用皇家的声调歌唱,而且带有扮演、舞蹈的艺术。它和风、雅不同,风雅只清唱,歌辞有韵,声音短促,迭章复唱。颂诗多无韵,由于配合舞步,声音缓慢,多不分章,这就是颂乐的特点。②还有人提出,《周南》、《召南》的“南”和雅、颂都是古代乐器的名字。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释南》说:“可知卜辞之‘八南九南’,或‘一羊一南’,实即‘八铃九铃’,或‘一羊一铃’,《小雅》之————————————————————————————①阮元《研经室集·释颂》说:“颂字&即容字也,故《说文》:颂,貌也。……容、养、羕一声之转,……所谓商颂》、周颂》、鲁颂者。若曰商之样子,周之样子,鲁之样子而已。……《三颂》各章,皆是舞容,故称为‘颂’。若元以后欢曲,歌者舞者与乐器全动作也。”②从王国维《观堂集林说·周颂》说。   
 ‘以雅以南’,《文王世子》之‘胥鼓南’,实即‘以雅以铃”,‘胥鼓铃’也。”郭先生的意见,认为甲骨文的“南”字,是象形字,象铃形状的一种乐器。这是很有可能的。章太炎《大雅小雅说》说:“郑司农注《笙师》曰:‘雅状如漆筩而弇口,大二围,长五尺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