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01-1880集-第20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教给我们,见色、闻声、鼻嗅香、口尝味、身的动作、意的念头,这叫六根对六境起用的时候,学什么?先学不执著,先学这个,从这里下手。然后再提升,不分别,慢慢的往上提,再提升,不起心不动念。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就是大彻大悟,就是明心见性。起心动念非常之难,它太细了。
我们在经教里面学了不少,真正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著了,这证阿罗汉果。佛法修学第一个目标你达到了,正觉,没有执著的人是正觉,就是阿罗汉、辟支佛。你不是小乘,你是大乘,大乘就是《华严经》十信位里面的七信位的菩萨,执著没有了。如果再学,不分别,那还是四圣法界里面的菩萨、佛,再向上提升。什么时候再不起心不动念,就超越十法界,十法界没有了,十法界就变成一真法界。这些事情我们虽然做不到,现在能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不容易了。这个搞清楚、搞明白叫解悟,没落实,要到证悟就管用了;换句话说,解了之后我们求证。
所以执著要放,常常要想到不要执著。可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处处还是有执著,执著起来的时候,自己一定要晓得我又执著了,你常常警觉到就好。念佛人用什么方法把执著打掉?佛号,这叫会念佛,你真会念!执著念头才起,阿弥陀佛,把它打掉。处理事务,在日常生活处理事务你不能不起执著,不起执著处理不了事,有分别、有执著。这是什么?可以用,用完之后,心里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叫功夫。处理之后心里头还有,凡夫;处理之后心里没有,或者心里头减轻了,这是功夫,你真干。不是说形式上真干,形式上真干不管用。
我听了方东美先生教导这条路好,我就真的出了家。再去看方老师,方老师说,你怎么真干了!这是形式。真干是什么?放下分别、执著,那才叫真干。出了家,头剃了,穿上这身衣服,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在,还是个凡夫。方老师看的就没有看得这么深,李老师就看得深,李老师就讲了,烦恼习气没有断,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这就是说,形式做得再像,出不了六道轮回。佛念得再好,古人讲的,你这句佛号念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是讲你念佛的功夫;你的执著依旧没有放下,还是业力牵引你,脱离不了六道,该怎么生死你还是怎么生死。你说这个东西多麻烦!不能不知道。
我们今天住无功用我们做不到,我们今天有功用,持名念佛是有功用,但是怎样把这句佛号念好?怎样叫会念?会念的人就是用这句佛号取代我们所有的念头。念头不起很好,实际上念头不起是无明,还是要念,不念就堕落在无明里头,念头起的时候全是妄想。这句佛号跟阿弥陀佛相应,这句佛号也是个妄想,这个妄想通极乐世界,其他的妄想都不通,只有这个妄想通,你就用这个妄想把所有一切妄想打掉。不管是善念、恶念,念头才起,阿弥陀佛,时时刻刻照顾阿弥陀佛,不要把阿弥陀佛忘掉。念念以后就没有了,这叫失念,念失掉了;失掉了,不是堕在无明就是堕在掉举,掉举是念头很多、妄念很多,你成了习惯。这叫会念。
所以,放下对於我们初学是非常殊胜的方法,为什么?你放得愈多,你心里头念的、牵挂的就愈少。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全都放掉,三衣一钵,他还有什么牵挂的?这就是说把凡夫日常生活之所需这个牵挂,减少到最低的限度。就减少到这么最低限度,还有人错了念头,安世高的公案里头不就说明白了吗?那跟释迦牟尼佛一样,三衣一钵,出去托钵托得好的东西,今天饭菜很好,很喜欢,今天饭菜不好吃,心里就难过。你看,你就晓得烦恼习气是多么不容易放下。安世高那个朋友就是这一念差错,他是明经好施,好法师,讲经说法又喜欢布施,果报怎么?果报到畜生道,变成一条大蛇,蛇身。为什么变蛇身?托钵托得不好吃,就心里难过,难过是属於瞋恚,做了龙王。当然做龙王,为什么?他是讲经法师,灵,有智慧。这个神很灵,有求必应,灵,那是他布施的果报。香火挺盛,周围一千里的人都去拜它,香火挺盛那是什么?它布施的果报。你看,修什么因得什么果报。心里面忿忿不平,变畜生,一点一点的果报都现前。寿命终了的时候,福报享完了,要往下面堕,堕地狱道,为什么?做龙王的时候作威作福,来朝拜它的,你经过这个湖就一帆风顺;你不去拜它、你不相信它的,它就搞一阵风把你的船搞翻。它就迷惑了,所以造的罪业就很多,这个罪业是堕地狱。
很难得有个好朋友,好的同参道友,安世高,这个人得道了。安世高看它寿命快要终了的时候,特地到这个地方度它,度它也只度它到忉利天。它把它的庙产,所收藏的这些珍宝、钱财统统献给安世高,安世高帮它在现在的南昌建一个佛寺,叫大安寺,是江南有佛教寺庙第一个。龙王捐出来的钱,做这个功德,生忉利天。这是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教训。我们今天是我们的德行不如他,我们所造作的罪业比他深,他能够堕畜生道去当龙王,我们到畜生道当什么?龙王手下的虾兵蟹将,就干这些,你看是不是?龙王造罪业的时候,虾兵蟹将是它的爪牙,没有一个是有好报应的。愈堕落愈往下愈受苦,愈来愈深。哪一生你的业报才报尽,要到地狱道。报尽了,忏悔的心才能生得起来,真正忏悔,真正知道错了。
所以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劝告我们,《弥陀经》上你们看到六方佛,玄奘大师翻译的,你看到十方佛,《无量寿经》是十方如来,没有一个不劝你念佛求生净土。真正念佛求生净土,这个世间的世缘要放下,世间的缘你要不肯放下的话,这个缘就障碍你往生。要放得干干净净,跟众生结善缘、结法缘,心里头不落痕迹,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我跟你结缘是把佛法介绍给你,我们有缘,将来我成佛的时候来度你们。这是佛在经上常讲的,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一生在一起的同修,根利的决定往生,他知道,他能放下、能舍弃,利根的他很快就舍弃掉,他成就就早。要不要寿命?不要,要寿命干什么!多一天寿命多受一天苦,多一年寿命多受一年苦,你懂不懂这个道理?这事实摆在面前,你要长寿干什么?要长寿到极乐世界去,无量寿,那是真的。往生极乐世界是不是死了?我们常讲不死,不是死,你往生是活著去的,哪里是死!这个法门真的不病、不老、不死,这是真话。谁能够修到这个程度?人人都能修到,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干,你肯干你就成就,这个东西没有专利的,人人有分。如果还要长寿的话,要寿命的话,那就没有办法,就麻烦大了。
住在这个世间,你自己功夫成就了,真能走得了,可不可以住世?可以,为什么原因住世?缘,这个地方还有不少有缘众生需要你帮助他,你就可以住世;不需要,不需要就赶快走。这是什么?这是生死已经了了,帮助别人。帮助别人的缘,别人真肯听、真肯学,那就得帮他;他是搞假的,不是搞真的,那就没有必要。同学当中都帮上忙了,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个经后面都会讲到。《华严》、《无量寿》这些大经大论不可思议,听一堂课,金刚种子都已经种下去了,阿赖耶识里面已经种了无比殊胜大乘的根,你就有了。后面经文讲到毒鼓,讲到毒鼓的时候再跟诸位细细来说明。无论你相信、肯学,不相信、不肯学,不肯学那就像毒鼓一样,统统有好处。你听到佛法毁谤,就是涂毒鼓。毁谤怎么样?你要造业,你肯定堕地狱。地狱罪报受完之后,你这个种子会起现行,肯定你还是念佛往生净土。所以这个缘是无比殊胜!
经文讲法身菩萨的功德,当然法身菩萨示现在十法界,以无量的方便教化众生,比娑竭罗龙王的神通变化不知道要大多少倍,不能比,真叫小巫见大巫,这都没有法子说。你看娑竭罗龙王它范围才只有欲界,一个单位世界;法身菩萨感应的力量是遍法界虚空界,十方诸佛刹土,无量无边的十法界,那怎么能比?可是我们看到龙王的神变已经感到非常惊讶,不可思议,哪里知道菩萨教化众生的大德大能,不知道。下面第三段,请看经文,「结说难思」,这是这一大段的总结,大科第二的总结。
【彼诸菩萨解脱门。一切譬喻无能显。我今以此诸譬喻。略说於其自在力。】
『彼诸菩萨』是指的法身大士,『解脱』就是自在。「解」念去声,当动词讲,解开了,把什么解开?烦恼解开,也就是说执著没有了、化解了,分别也没有了,起心动念也没有了。「脱」是脱离。执著解开了就脱离六道,分别解开了就脱离二乘,无明解开了就脱离十法界,这是解脱。脱离十法界就是法身菩萨,所以这个地方讲的全是法身菩萨,《华严》的当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些人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个都没有了。他们所证得的解脱门,『一切譬喻无能显』,没有法子,比喻只能比喻个相似,决定不能比得恰好,这做不到的。
这个两句,注解里面讲「前半」,就这两句,「非喻能喻」,不是比喻能够比得上的。后面两句,『我今以此诸譬喻,略说於其自在力』,这是「后半」,后面的半首偈。「结上略说」,总结上面都是很简单的举几个例子略说,不能详细说,也就是点到为止。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他说「引诸喻者,略有二意」,前面引用二十种比喻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显菩萨自在不同」,自在是无量无边;第二个意思「贵令众生起信」,这两个意思,这个意思是主,上面是宾,最主要的是让我们读诵的人、听讲的人要生起信心。
他也举了两个比喻,「且江南之人,不信千人氊帐」,就是帐篷,江南的人不相信有个大帐篷里面可以容纳一千人,在蒙古就有。「河北之者」,黄河以北的,「多疑万斛之舟」,不相信有大船,为什么?他没见过。「皆耳目不暨故耳」,他们从来没见过,所以不相信。菩萨有神变,凡夫怎么会知道?不但我们不知道,欲界天人也不知道;不但欲界天,连色界天、无色界天也不知道,他没出六道轮回,他怎么会知道?出了六道的人,像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他们知道,不完全,不尽知道,必须要超越十法界这才完全明白。不超越十法界,十法界就是三千大千世界,你没有超过这个范围。三千大千世界要依黄念祖老居士所讲的,是十亿个银河系,还是一个范围。在这太空当中,十亿个银河系是小圈圈,一尊佛的教化区,这里面就有十法界。超越那就不一样了,你才见到无量无边诸佛刹海,你就统统都见到了。
所以下面说,「所以或举目击或据具缚之人,自在若斯」。底下这是讲或是举目击,你看到了,或者是具缚之人,自在若斯,具缚是还具足烦恼的人,也有这样的自在。这里面举出两种人,前面讲的目击这是证悟的,像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后面这是解悟的,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大心凡夫」。他能理解,他没放下,他能够接受,你给他讲菩萨大用,神变无方,他能接受,他不怀疑,他相信,这是解悟。所以,大心凡夫也是《华严经》的当机者。对於「菩萨之用,固当无惑」,佛在经上讲的菩萨的作用,他们这些人不迷惑,能接受、能相信,这是什么?这就是种了大善根。如果说「今犹疑者,岂不伤哉」,听了《华严》还怀疑。怀疑的人多不多?多!好多人读了《华严》,神话!释迦牟尼佛很会编故事。把释迦牟尼佛当作写小说的作家,他很会写、很会编。我们初学佛的时候遇到过,什么人?台湾大学的教授,名教授。他跟我们谈的时候我们不敢回话,为什么?他是我们长一辈的,大我们二十多岁。看到我们学佛:释迦牟尼佛很会说大话,很会编故事,比《西游记》编得好。你看看,《华严经》变成《西游记》了。这就是清凉大师讲的岂不伤哉!真可怜!从反面讲,菩萨之用,固当无惑,不迷惑,能够相信,这种人幸运,他在这一生当中得人身闻佛法,遇到无上乘法,遇到《华严》,这真不容易。经虽然是多,读其他经的人不少,一生能读一遍《华严经》的人不多,能够同学一起在一块学《华严经》,那更希有了。
早年希望我讲这部经的三个人,台湾的开心法师,都过世了、都不在了,黄念祖老居士。开心法师跟我讲过十遍都不止,我都没有留意到。他说法师,你一定要讲,你不讲恐怕以后没有人讲了。我当时不敢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