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01-1880集 >

第112节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01-1880集-第112节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01-188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性本觉,这是真的,现在变成迷而不觉,这颠倒。自性是大慈大悲,现在变成自私自利,这都颠倒了。《弥陀经》上教我们,「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两句话非常重要!说的是什么?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各个都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所以我们念佛的标准在此地。念到什么时候能往生?念到一心不乱,这是真正自利。会修行的,这真菩萨,在哪里修?道场。给诸位说,什么地方都是道场,在家庭,家庭是道场;在厨房,厨房是道场;在餐厅,餐听是道场;在卧房,卧房是道场。没有一个地方不是道场,只要你在修道,什么叫修道?把我们这些毛病习气统统修正过来,你在道场。
  你看像这些地方你都会起心动念,你能够学著不起心、不动念,不就是道场了吗?你要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你在寺庙的大雄宝殿里头那也不是道场。你在那里还有分别执著,你在那里面心还是乱的,怎么叫道场?所以,心不乱是道场,心不乱是自利。心要乱了,不是自利,叫自害。无论在什么地方你都动感情,你都会常常生什么?贪瞋痴慢,这不是道场,那是自害,你天天在修贪瞋痴慢,唯恐贪瞋痴慢还不够。贪真的要修成功,就到饿鬼道去;瞋恚修成功,那就地狱道去;愚痴修成功,就畜生道去。你到底修什么?
  所以说佛用戒定慧对治贪瞋痴,你修戒定慧就不落三恶道,修戒不贪,修定不瞋恚,修智就不愚痴,远离三恶道。我们到底修什么?前面我们提到过,《维摩经》上说,一切时、一切处所,无非道场,没有一个不是道场。只要你心在道上,心在道上就是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心不乱。心里面保持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就是道场,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环境。对善人、对恶人,对逆境、对顺境,你心里头就是这个心,真诚、清净、平等、觉、慈悲心,你全都是道场,你真的是坐道场。没有这个心,坐在大雄宝殿里面,给你坐在沉香宝座上,那都不是道场,这要懂得。所以佛法讲,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形相上没有佛法,实质里头真正有佛法。
  「人天不能知,利他也」,这个确实,释迦牟尼佛一生的示现,人看不出来,天也看不出来,可是人天真的得到他的利益。怎么知道得他利益?我们现在这个世间灾难这么多,他为什么没有加持我们?为什么没有利益我们?佛对我们的加持,佛对我们的保佑,我们不知道。我们天天在造恶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违背了自性。如果不是佛菩萨在加持保佑,这个世界早就没有了。这个世界还能存在,佛菩萨神力加持,不知道,我们不知道。正如同夏威夷传统古老的心灵疗法,你看做法给他治疗的人跟他没有见过面,没有接触过。只是在自己小房子里面,对著病人的病历,在这里给他祈祷、给他祝福,佛家讲给他回向。几个月之后他病好了,他并不知道这个人帮助他的,他不晓得。诸佛菩萨对我们的保佑,对六道众生,就是这样的,天天等於说在祈祷、在祝福、在给你回向;你不知道,你还是在作恶多端。
  其中有少数善根福德比较深厚的,他接触到佛法,他明白过来,知道有这么桩事情,所以对於三宝的恭敬心、感恩的心才生得出来。我们一般佛教徒,对三宝感恩的心没有,为什么没有?不能知。佛菩萨怪不怪他?佛菩萨要怪他,佛菩萨是凡夫,为什么?他还有妄想分别执著。佛菩萨对他怎么好、怎么照顾,他天天骂佛菩萨、侮辱佛菩萨、羞辱佛菩萨、毁谤佛菩萨,还得糟蹋佛菩萨,还要把佛菩萨消灭掉。佛菩萨心不乱、心不动,若无其事,为什么?知道他迷惑颠倒,要帮助他、要救他,绝不放弃治疗。必须什么时候他才回来?苦受尽了,苦受尽是要到地狱受,是最苦的地方,他造的这些恶业,他要受这些果报。地狱不是佛菩萨建造,不是上帝造的,也不是阎罗王造的,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你造作有这些罪业一定会现这些果报,自己去受,所以自作自受。
  佛菩萨知道,你必须自作自受,受满之后你有良知,为什么?人性本善,人性本觉。现在你被这些东西障碍住,不能现前,佛菩萨怎么跟你讲都不懂,没有法子教。不是佛不现身到这里来说法,来教导我们,我们这些学生心浮气躁,不能接受。他来了我们会造更重的罪业,这是佛菩萨不忍心的,所以佛菩萨不来。再给你说,不来而来,不是真的不来,真的来,来在哪里?不认识。他不是用佛身示现,也不用菩萨身示现,也不用阿罗汉身示现。示现跟我们一样的凡夫身,你根本就不知道,你见了瞧不起他。瞧不起他,你的罪很小,不深,为什么?他没有现佛菩萨的相。现佛菩萨相,你要是瞧不起他,那罪就重了;他现个乞丐相,你瞧不起他,正常的,所以你造的罪业很轻,不重。你说慈悲到这种地步,我们都不知道。
  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现在这个世间,以佛身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示现了,没人知道;没有人知道佛就要走了,换个身体来,不再用这个身。换身体很容易,看这段经文,太容易了,这就是出入无碍。可是有人知道,在四禅天里面五不还天,四禅五不还天那些修行人他们知道,他们看到了,释迦牟尼佛在那里示现佛身,可惜人天不能知。他们下去,他们有这个能力变成人的身体,到世尊面前启请他住世弘法利生。启请,那佛就答应了,佛不能妄语,答应当然就要住世。在住世八十年当中给我们做的种种表演,你要能看得懂,你要能看得出来。所以自利是真利他,利他是真正的自利,自他不二,二利是一。
  后面总结的一句话说,「良以体用无二,故自利,即是利他」,翻过来讲,利他才是真正的自利。自利圆满,那就是利益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自利没有圆满,怎么样修自利?利他就是自利。菩萨还没有成佛,菩萨所修的就是利他,他才能成得了佛;如果菩萨修自利的话,他就堕落。菩萨有堕落,你说为什么?这个道理现在我们很清楚、很明白。自利是跟性德完全相违背,他怎么不堕落!就是因为堕落,所以经上佛说的,「法身流转五趣」,五趣就是六道轮回,你的法身就沦落到现在,在六道轮回去打滚出不来,就是那么一个念头,自利。要知道此地讲自利就是利他,是法身菩萨说的,这不是我们,这个要知道。我们今天要怎么讲法?要倒过来,利他就是自利,那就没有错。《华严经》在形式上讲是给法身大士说的,都是明心见性的。法身大士是初住以上的,比贤首菩萨还高一级,那个自利即是利他。我们今天要讲真正自利,是利他即是自利,我们如果学法身菩萨那就完了;我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就是利益别人,这还得了,这是完全错了。
  所以这个地方自利讲得很清楚,自利是什么?是心不乱,这个标准讲得太高了。我们到了顺逆境界里头心都不乱,那就是自利真的利他,我们现在没有到那个标准,这自己要知道。所以听话不能听错,听错、用错了,佛没有错,罪过是自己,你不能够怪佛菩萨,不能怪经典上说错,不是的。他讲得很清楚,他的标准是一心不乱。我们没有到一心不乱,你就修一心不乱,这就是自利。修一心不乱还是要从利他上下手。
  大乘菩萨们他们的修为,我们如果真正明了,他知道「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而在这里面现身说法,帮助一切众生,从来没有休息过。虽然现种种身,说种种法度众生,心里头确实没有起心动念过。不但没有起心动念过,分别执著是当然没有,那个自利才是利他。我们今天为大众服务的时候,有没有起心动念?有没有分别执著?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执著,叫造业,这真的不是假的。造业这里面有善有恶,你能够说舍己为人,没有自私自利,念念都为别人,善业,果报在三善道;如果造的是恶业,完全是为自己的名闻利养,不顾别人,利用自己的权力、职位去欺负别人、压别人,干的是损人利己,造恶业,恶业的果报在三途。所以都叫造业,这个一定要知道。什么是不造业?最低限度对於一切法不执著,就不造业,那叫净业。因为你不执著跟六道里头没有业因,你所造的不是六道的业因,就没有六道的果报。所以你总要记住,有执著就有六道轮回,你就造业,业有善恶。要没有分别,那更高,没有执著是阿罗汉、辟支佛,四圣法界这两个法界;没有分别的话,那是四圣法界里面的佛跟菩萨。所以,事可不可以做?可以做,没有执著,没有分别。尤其重要的是不执著,分别淡一点,这是菩萨,凡圣就从这个地方讲的。我们习气不能不承认非常深重,所以经教的薰习,千遍、万遍、十万遍、百万遍,我们才回得了头。一遍、二遍不行,回不了头的,为什么?无始劫以来烦恼习气的薰习时间太长,这毛病习气。起心动念都是造业,《地藏经》上讲得很好,「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这个话都是真话,句句是真话。
  我们再看后面有些重要的开示,「此上十义」,五对十个意思,「同为一聚,法界缘起,相即自在,菩萨善达,作用无碍,思之思之」。这几句话说得好!法界从事上说,体是空的,体上没有生灭,事上是缘起的,无量因缘生起这些现象。相即自在,为什么?体是空的,相怎么不自在!他为什么变成不自在?你执著就不自在了,起心动念就不自在,分别就更不自在,执著是完全不自在。如果你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法界缘起的时候相即自在,彼此都自在,没有一样不自在。寂用无涯,这两个字用得太好,寂用,不能乱用,不可以动用,心要是动就不自在。用乱字好,乱用就不自在,寂用就自在。寂用跟法性完全相应,就是一真法界;乱用里面就是十法界,乱用愈轻,就是四圣法界,严重就六道轮回,就这么回事情。菩萨善达,善是善巧,达是通达明了,明了怎么样?他心不乱,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他根跟境界一接触他就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他心不乱。不像世间一般人他迷了,他当真,当真就起执著,就起分别,麻烦就大了,那就乱了,完全迷了。菩萨善巧,菩萨通达,他的作用无碍,他的作用是寂用。
  下面说,「又经且约根境相对」,这是经,佛教学都是讲求把纲领抓住,给我们讲的是原理原则,你要有能力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要不然这讲不尽的!佛已经讲得够详细,比中国圣人详细十倍、百倍都不止,中国圣人讲得更简单、更扼要。中国圣人讲一句话,佛可以讲一部经,那一部经就是讲这句话。但是一部经是不是能把意思讲完?讲不完,还是简单,还是精简,这个道理要懂。讲根境相对,那我们就想到什么?境境相对,根境能相对,境境也能相对。根根相对,根境相对,境根相对,境境相对,马上就能想到,一大堆想出来了。「谓色尘入正受」,色尘是境,现在我们眼所看见的,你在马路上走走你看到的是五光十色,看了怎么样?看了完全不动心,你就在色尘上入定,入正受。正受是什么?没有苦乐忧喜舍。你看到没有起欢喜心,没有起贪心,也没有瞋恨心,也没有怀疑,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一心不乱,如如不动,你就在色尘上入定。
  「声香三昧起」,有的时候起作用并不在色上起作用,在音声上起作用,这都是讲外面境界,音声上起作用,或者在香起作用,这就是说境境相对。下面说「此如下童子身中入正定等中明」,底下就讲到,底下一段经文,「童子身中入正定,老年身中从定出」,你看多活泼、多自在。「复应根根相对,谓眼根入正受,耳根三昧起等,一尘入正受,多根三昧起等,并略不说,上来无碍,深妙难思」。你看到这菩萨的作用,可是你一定要晓得,《华严经》开经的时候就说过,这部大经里面所说的全部讲我们自己,不是讲外人。「大方广佛华严」是谁?就是自己,就是佛在这个经说,你本来是佛,不是讲的别人。
  从《华严经》悟入的话,你就真的认识自己,把自己本来面目找回来,我本来就是这样的。《华严》像面镜子对照一下,我怎么变成这个样子,这不像我本人了。《华严经》是自己本人,那什么原因?佛是一句话解答了,「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的原因就在此地。那你要不要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就入「大方广佛华严」,你就跟「大方广佛华严」融合成一体,《华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