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圣东方朔第3卷-第8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方朔见他是条汉子,便点点头:“王大人,难得你有这片爱民之心。李大人,看来只好请你济南郡帮王大人一把喽。”
刘太守与王太守平日谁也看不上谁,可当着东方朔的面,他却毫不含糊地说:“东方大人,请吩咐。”
东方朔安排起来:“刘大人,你从济南郡派出三千民夫来,帮王大人。王大人,你就少盖一点,只盖五十座就行了,省下来的钱,多救济救济老百姓。”
王生玉连连叫苦:“东方大人,只修五十多座馆驿,皇上到时候知道了,我可担当不起啊!”
东方朔笑了起来。“王大人,你把这五十多座馆驿,前边开一个门,后边开一个门。诸侯来的时候,官大走前门;官小的走后门。这不就得了吗?”
王生玉眼睛一亮:“可只有五十座驿馆,就算两个王侯分住一座,也不够啊!”
东方朔指着他们两个:“你们两个,一个在泰山,一个在济南,还要住进馆驿去?”
刘震川被提醒。“就算我们两个都回官府,也还有一个人没住处啊?”
东方朔拍了拍胸脯:“我说够了,就是够了!”
王生玉非常担心:“要是皇上真的知道了……”
东方朔不想多说了,便急得直瞪眼:“皇上真的知道了,你就全推到我东方朔身上!只要你们两个鼎力合作,出了事,全由我兜着!”
刘王二人对视一下,会意地点了点头。是啊,有东方大人给兜着,天大的事情,全由他这个高个子顶着,我们两个再不一条心,真是对不住他呢。二人心里第一次想到了一起。
下面做什么呢?济南的刘太守想了一下,说道:“东方大人,那隶伯之说,封禅之碑已经凿好,我们上去看看?”
东方朔一扭头:“隶伯之刻的碑文,我不用看!保准是很好的。倒是山下梁父那个地方,是皇上要去禅地的去处,我还要亲自去看看呢。”
泰山在王太守说话了:“那好,刘大人,梁父在泰山东南,还有好几十里,我们一块陪东方大人前去看看?”
济南的刘太守笑了笑,无奈地说:“好的,王大人,下官只能陪着你和东方大人,荣辱与共了。”
第十六章 泪洒泰山(之十)
中岳嵩山,巍峨而立。
上官桀与金日【石单】率领三千人马,前行到嵩岳之下。
上官桀停下马来,对金日【石单】说:“金将军,嵩山一带山势显要,你带着人马在此稍侯,待我领着前哨三百人,前面探探路吧。
金日【石单】叮嘱道:“上官兄,你要小心!”
上官桀边走边叫:“你放心吧!皇上到了,你们让大行令歇息一下,等着我!”说完手一招,那队人马随他去了。
不一会儿,武帝大队人马浩浩而来。霍光见到金日【石单】,便让车马停下。司马迁身穿孝服,随在霍光身后。
武帝掀开车帘,问霍光:“怎么停下了?”
霍光奏道:“皇上,前面到了中岳嵩山,上官桀探路未归,故在此地等侯。”
众人歇了歇脚,喝了喝水。没过一会儿,上官桀便独自一人纵马前来,到了武帝车前,飞身落马,气喘吁吁地跪在地下。
武帝问道:“上官桀,你探路探到了什么?”
上官桀满面惊讶,神秘兮兮,声音不大不小地说:“皇上,臣只听到山中有种奇怪的声音!”
武帝哦然:“什么,奇怪的声音?”
上官桀挥挥手,让众人不要出声:“皇上,您听!”
此时山中果然隐隐约约地传来一阵呼声:“汉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帝大为震惊:“这是什么声音?”
上官桀高兴地说:“皇上,山中的呼声,是天赖。嵩山是为中岳,这是中岳的山神,在高呼皇上万岁啊!”
武帝将信将疑,问霍子侯道:“你们都听到了?”
霍子侯急忙答应:“皇上,奴才听得清清楚楚,是叫‘汉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此时金日【石单】正与霍光窃窃私语。霍光急忙用手势制止金日【石单】,让他不要再说下去。司马迁在一旁,也吃惊地瞪大了眼睛。
武帝转而再问霍光:“霍光,你听到了没有?”
霍光从容地说:“臣听到了,可是臣听得不太清楚。不过,自古以来,还没有山神这么称颂皇上。今天山岳显灵,臣也是眼界大开啊。”
武帝确信真有这种声音,不禁大笑起来。“哈哈哈哈!好啊,既然你们都听到了,那朕到泰山封禅,便是天意了!到了泰山,不要朕来说,你们可要将这事告诉东方朔,看看他这位东方神仙怎么说!”
上官桀急忙振臂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人急忙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帝得意地说:“好!上官桀,朕加封你为车骑将军,前面继续引路!”
上官桀这回发出了出自内心的叫声:“臣谢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再次跟着叫了起来。武帝用目光扫了一眼,发现连霍光和司马迁都举起了手。于是他索性掀开车帘,一路浏览中岳景色。
远处的群山之中,还不时传出呼叫:“汉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梁父山上,暖风微微。
东方朔在王、刘二位太守的陪同下,不急不慌地踏上泰山东南脚的梁父。我巍然耸立的泰山比起来,梁父只是一个小土疙瘩。
刘震川怀疑地问:“东方大人,王大人,这个梁父,怎么是个小山包,一点都不险峻啊!”
东方朔点点头:“刘大人,自古以来,帝王们都是封泰山而禅梁父。祭天曰‘封’,祭地曰‘禅’。泰山以其高,才能代天而言;梁父以其矮,方可与地相接。这梁父是地神所居之所,怎么能要它和泰山一样巍峨险峻呢?”
王生玉连连点头:“东方大人,下官虽为泰山郡守,也不知此中学问。此次随东方大人前来,真是陪君没十天,胜读十年书哇!”
东方朔笑了起来。“好啦好啦,我大汉立国,至今不到百年,而封禅之日,尚属首次。我东方朔也是临渴掘井,才学得这些啊!到了山顶啦,让我看看,这梁父之上,有什么东西?”
王太守说:“东方大人,前几天下官来看过,山顶上只有一个土地庙,阴森森的,好吓人呢。”
东方朔说:“有个土地庙,能祭祀地神就行啦!”说着他打开庙门,只听‘吱哟’一声。里面果然阴森森的,恐怖得很。
刘太守退了出来:“真让人毛骨悚然。”
东方朔却要说好。“这就对了!不然还叫什么在神呢?地神应该连地狱都管,能不让人害怕么?不过,这庙门的声音,可是不太好听。门开了以后,风也太大,要在后边加个窗户。刘大人,这件事就别烦王大人和泰山郡了,辛苦子家中,有个能工巧匠,叫做赵过,你让人把他接来,按我的说法,添个窗户,门再修一修,就行了!”
刘太守惊讶地说:“东方大人,就这么简单?”
东方朔反问道:“这还简单?你们往山下看看,眼下已是立春之后了,这泰山脚下,梁父周围,要是过去的光景,早就是一片绿色了。可是眼下,蝗灾之后,万物雕零。老百姓能活下来就不错了!还要大兴什么土木?皇上要封禅,就要给老百姓带来好处,不能再给他们带来灾难啊!”
王太守不由地感慨起来:“东方大人说得对啊!要是封禅之事,还给齐鲁之民带来灾难,那就是雪上加霜了!”
刘太守也是心领神会,不过还有点担心:“那好吧,我们就一切从简。要是皇上怪罪下来,东方大人,你能保证让我们跟着您,一道回家种田吗?”
王太守觉得这句话好像是自己的心里话,便发出了多年来泰山郡对济南郡的第一次叫好。
东方朔伸出双臂,分别拍了拍两位太守的肩膀:“哎——这就对喽!你们总算想通了!齐鲁大地上,要的就是你们这样的好官!”
清明时分,泰山上下,一片沸腾。
诸王与众侯毕至,郡守和朝官咸集。
武帝神采奕奕,满面春风。他坐着一个八人轮换抬着的大轿,一口气上了中天门。到中天门之后,他下了轿子,步行而走。霍子侯和上官桀前面带路,霍光和金日【石单】紧随其后,桑弘羊、司马迁等再随其后,司马迁头上孝服已去。一行人等,从山脚向山上走去。
石阶之上,黄绸铺地,从山脚到山上,一片黄色世界。许多只猪、牛、羊的头放于路旁,整扇的大肉摆在道边。大肉之间,果然跪着各路诸侯及随从,等候在那里。他们先给武帝磕头,口中高呼万岁;武帝过去之后,再尾随武帝上山,武帝走得愈高,身后随员愈众,群山鼎沸,热闹非凡。
大约中午时分,武帝率众来到南天门。
霍子侯气喘吁吁:“皇上,奴才都走累了,皇上还是歇一歇吧。”
武帝忘记了自己是从中天门才步行的,而霍子侯是从山下便爬上来的,只是高兴地说:“哎——不用!朕今年才四十七岁,朕要一口气登上泰山。东方爱卿,东方爱卿呢!”
霍光忙说:“皇上,东方大人早在山上等候,等候皇上去接开汉碑,封告上苍呢!”
武帝满意地点点头:“那好,朕要你们看着,朕要一口气走到泰山之巅,不要你们搀扶!”
果然,他甩开从人,大步流星地走向泰山之巅。
上官桀见状,急忙振臂高呼万岁。
万岁之声,响彻云霄。
智圣东方朔(第三部)' 回目录 '
上一节 ||下一章
第十六章 泪洒泰山(之十一)
山顶之上,泰山郡首王生玉、济南郡守刘震川等多人跪而相侯,只有东方朔远远在石碑前面,给皇上深深地作了一揖。
众人齐声再次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帝走上前来,走到盖着黄绸的石碑面前,看了看东方朔。“东方爱卿,你瘦了。这几个月,你辛苦啦!”
东方朔面色凝重地说:“皇上,您来到泰山,泰山云开雾散,风和日丽,说明天重大汉。此时封禅,上顺天意,下合民心啊。”
听了东方朔这番话,武帝心中如倒了蜜罐,觉得东方朔还是三十年前的东方朔,还是可以与之心心相印的东方朔。于是他十分高兴地说:“东方爱卿,都是你推算的时间好啊!今天是清明时分,能遇如此天气,真是朕的大幸,汉家的大幸啊!”
东方朔指了指身边的黄绸:“皇上,臣已经给您准备好了告封上苍之碑,盖在这黄丝缎之下。陛下,您要是准备好了,臣就让鼓乐齐鸣,然后您撤下丝幔,便可告封上苍啦!”
武帝严肃地看了几眼,然后认真地说:“好!那就开始吧!”
东方朔大叫:“鼓乐齐鸣!”
鼓声震天,唢呐彻云。
黄钟大吕齐鸣,彩绸飞鸽振翼。
鼓乐暂停,东方朔再次高叫:“请皇上撤下丝幔!”
武帝走了过来,掀起丝幔之一角。东方朔助他撤去另外一角,《汉封泰山文》五个大字和碑上的四十五个“隶家之书”,苍劲遒然,呈现在众人面前。
武帝一字一句地念着他已经烂熟于心的碑文,他的目光为那稳重且又飞扬的隶书所吸引。他不知自己是如何念完这十一句话的,只见自己面前虹绕霓绕,云起龙飞。
皇上的话音刚落,东方朔再一挥手,鼓乐再度轰鸣。
上官桀再次振臂,群臣随之高呼,山川为之震动。
东方朔再度挥手,鼓乐停下。
武帝觉得时间过得太快,自己还没尽兴,便问东方朔道:“封泰山而告上苍,这就完了?”
东方朔显得十分激动,红着面庞说:“是啊?皇上,您不觉得时间很长么?臣觉得好象很久很久呢!”
武帝犹豫地:“可朕觉得一会儿就过去了。”
东方朔惊讶地:“要不怎么说‘天上一日,人间百年’呢!皇上,您与上苍相通,只觉一瞬;而臣等凡夫俗子,便觉已是半日啊!”
武帝问上官桀:“上官爱卿,是这样的吗?”
上官桀看了东方朔一眼,急忙应道:“可不是嘛!刚才皇上您读《汉封泰山文》时,臣只觉得龙在飞舞,凤鸟盘旋,山呼万岁,祥云缭绕,是很长时间呢!”
武帝觉得只能如此了,便又问东方朔道:“东方爱卿,下面朕怎么办?”
东方朔指着碑上的文字说:“皇上,您看这碑上文字,苍劲挺拔,潇洒利落。雄健之中有飞鹄欲起,飘逸之间又稳如泰山。这种字体,比起秦朝李斯之碑,更显飞翔生动。您觉得臣说的对吗?”
武帝再一次欣赏起那五十个大字,情不自禁地连连点头。
“皇上,这种文字,百年以来,已为我大的各级官吏普遍采用,写起来省力,刻于竹简上省时。您说,您封禅上苍,能用这种文字,可否作为官家文书用字,也就是说,您把他确立为‘汉字’呢?”
武帝高兴异常,不断地点头:“当然可以!东方爱卿,这是何人所刻?”
东方朔拉过隶伯之来,隶的额头,已无字迹。“皇上,他叫隶伯之,做过多年刀笔吏,他的‘隶家之书’,写在丝帛上如走游龙,人称‘神笔’;刻在竹石之上迎刃而就,世称‘飞刀’。就是这把‘神笔飞刀’,刻出了我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