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太平经 >

第4节

太平经-第4节

小说: 太平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人生皆含怀天气具乃出,头圆,天也;足方,地也;四支,四时也;五藏,五行也;耳目口鼻,七政三光也;此不可胜纪,独圣人知之耳。人生皆具阴阳,日月满乃开胞而出户,视天地当复长,共传其先人统,助天生物也,助地养形也。今天地神信此家,故天地神统来寄生于此人,人反害之,天大咎之,而人不相禁止,故天使吾出此书以示后世也。事已发觉,而复故为者,名为故犯天法,其罪增倍,灭世不疑。真人慎之,自励自励!”
    “唯唯。”“子今既已发觉此事,而逃亡其书,子代人得罪坐之矣。”
    “不敢不敢。”“行去,各为身计。”
    “唯唯。”
    右分别说贫富君王行之立吉禁人断绝地统以兴男女平复王政。
        §          一男二女法第四十二
    “真人前。今天太和平气方至,王治且太平,人当贞邪不当贞?何以当贞?”
    “夫贞者,少情欲不妄为也。”
    “噫,真人之说纯。大中古以来,俗人之失也,其师内妒,反教民妄为也。”真人曰:“何谓也?”
    “夫贞男乃不施,贞女乃不化也。阴阳不交,乃出绝灭无世类也。二人共断天地之统,贪小虚伪之名,反无后世,失其实核,此天下之大害也。汝向不得父母传生,汝于何得有汝乎?而反断绝之,此乃天地共恶之,名为绝理大逆之人也。其应乃使天地隔绝,天不肯雨,地不肯化生,何也乎?”
    “夫天不雨,即其贞不施也;夫地不生万物,即其贞不化也。夫天乃不雨,地乃无所生物,天下之大凶咎也。何以为善哉?”
    “观真人之说也,不顺天地之教,令逆天道,不乐助天地生化,反欲断绝之,子之吐口出辞,曾无负于皇天后土乎?”
    “无壮不及有过,见天师说,自知罪重不也?”
    “为子言,事无当反天道,而以俗人之言,不顺天意,阴阳所以多隔绝者,本由男女不和。男女者,乃阴阳之本也。夫治事乃失其本,安得吉哉?”
    “今唯天师。当云何乎?”
    “然太皇天上平气将到,当纯法天。故令一男者当得二女,以象阴阳。阳数奇,阳数偶也。乃太和之气到也。如大多女,则阴气兴;如大多男,则阳气无双无法,亦致凶。何也?人之数当与天地相应,不相应力而不及,故得凶害也。”
    “夫帝王后宫乃应土地,意云何哉?”
    “今真人所言,即助吾语也。夫女,即土地之精神也。王者,天之精神也。主恐土地不得阳之精神,王气不合也。令使土地有不化生者,故州取其一女,以通其气也。乐其化生者,恐其施恩不及,王施不治,故应土地而取之也。遍施焉,乃天气通,得时雨也,地得化生万物。令太平气至,不可贵贞人也,内独为过甚深,使王治不和良,凡人亦不可过节度也,故使一男二女也。”“善哉,善载!”
    右顺天地,法合阴阳,使男女无冤者,致时雨令地化生,王治和平。
    兴善止恶法第四十三
    “真人前,今太平气临到,欲使谨善者日益兴,恶者日衰却也。为其有伤杀人,盗贼发,为作政当云何乎?”“何谓也?”
    “谓临发所知也。如人君坐有所疑,而欲使善者大兴,恶者立衰也。盗贼起,使即时得也。”
    “其为政当奈何乎?”“今真人宜善记之。”
    “今天师使之,敢不言,每言不中天师法。”
    “何谦为言之?自古大圣人不责备于一人也。今子言不中,何谦乎?”
    “唯唯。但当赏善罚恶,令使其分明□□,即善者日兴,恶者日衰矣。”
    “子言是也,其赏罚独无名字邪?”
    “不及勤能壹言,不敢复重。今唯天师大开示之。”
    “然,子主记之,为子具言之。长吏到其发所,悉召其部里人民,故大臣故吏使其东向坐,明经及道德人使北向坐,孝悌人使西向坐,佃家谨子使居东南角中西北向坐,恶子少年使居西南角中东北向坐,君自南向坐,何必正如此坐乎?各从其类,乃天道顺人立善也。盗贼易得,何谓也?大臣故吏投义处,此人去不仕,欲乐使以义相助也。明经道德投明处,欲使明其经道相助察恶也。孝悌投本乡,至孝者用心,故使归本乡也;孝悌者欲使常谨敬如朝时也。物生于东,乐其日进也。谨力之子投东南角者,东南长养之乡,欲乐其修治万物而不懈怠也。恶子少年投西南,西南者,阳衰阴起之乡,恶欲相巧弄,刑罚罪起焉,故猴猿便巧,处向衰之地置焉。东向西向北向悉居前,不谨子与恶子居其后。有酒者赐其各一器,无酒者赐其善言者,使相助为总明已毕也。君坐间处,居户内自闭也。一一而呼,此众人以尊卑始教,其各言一,各记主名也。所言所记,后当相应,后不相应者坐之。言而不相应者,大佞伪人也,后即知佞伪人处矣。言而相应者,久久乃赐之,进其人,毋即时也何乎?将致怨。为人君父,而使其臣子致怨,非慈父贤君也。故已毕悉遣诸善人去。恶子少年与吏俱逐捕不得贼者,不得止也。真人用此书,以付上德之君,以示凡人,各知有此教,善者日兴,恶者日衰矣,盗贼邪奸得矣。”
    “善哉,善哉,何故先示之乎?”
    “夫天将兴雨,必先有风云,使人知之。所以然者,欲乐其收藏也,所以先示者,乐其为善者日兴,为恶者日止也。今太平气当至,恐人为恶乱其治,故先觉之也。为政当象天。夫天不掩人之之短,太古圣人不为也,名为暗昧政,反复致凶,不得天地心意,故先示之也。”
    “善哉,善哉,君何故心居户内自闭,而使言者居户外乎哉?”
    “然夫人将闻密言者,必心不自知前也。头面相近,傍人知之,令为言者得害矣。夫为人君长,受人聪明,后使其人得害,名为中伤忠信,贤良股肱,后无肯复言者也。聪明闭绝,其政乱危者矣。又君者,阳也,居阴中;臣者,阴也,处阳中也。阴阳相得者,使人悦所言,进必尽信也,此天自然之法也。真人宁知之邪?”“唯唯。”
    “行去,勿妄言。此致太平之书也。”“唯唯。”
    右兴善止恶总明达立得盗贼忠信者得诀法。
    〖JZ〗太平经卷三十六(丙部之二)
    守三实法第四十四
    “真人前。”“唯唯。”
    “天下凡人行,有几何者大急?有几何者小急?有几何者日益祸凶而不急乎?真人宜自精具言之。”
    “唯唯。诚言心所及,不敢有可匿。”“行言之。”
    “凡天下之事,用者为急,不用者为不急。”
    “子言是也,虽然非也。欲得其常急而不可废者,废之天下绝灭无人。天文并合,无名字者,故为大急。今子所言,但当前小合于人意,反长候致诸祸凶所从起也。
    “真人前,吾今所问于子,乃问其常急而不可废置者谁也?”
    “今唯天师为其陈列,分别解示之。愚生自强过,岂言不中,不敢复言。”
    “然,子言是也,知之乃可说,不知而强说之,会自穷矣。”
    “凡人所不及也,事无大小,不可强知也,及之无难,不及无易也。是故唯天师既开示浅暗不达之生,愿为开辟其端,首诺听之。天下大急有二,小急有一,其余悉不急,反厌人耳目,当前善而长,为人召祸。凡人皆得穷败焉,何谓也?”
    “愚哉,然天下人本生受命之时,与天地分身,抱元气于自然,不饮不食,嘘吸阴阳气而活,不知饥渴,久久离神道远,小小失其指意,后生者不得复知,真道空虚,日流就伪,更生饥渴,不饮不食便死,是一大急也。天地怜哀之,共为生可饮食,既饮既食。天统阴阳,当见传,不得中断天地之统也,传之当象天地,一阴一阳,故天使其有一男一女,色相好,然后能生也。何乃正使一阴一阳,夫阳极者能生阴,阴极者能生阳,此两者相传,比若寒尽反热,热尽反寒,自然之术也。故能长相生也,世世不绝天地统也。如男女不相得,便绝无后世。天下无人,何有夫妇父子君臣师弟子乎?以何相生而相治哉?天地之间无牝牡,以何相传,寂然便空,二大急也。故阴阳者,传天地统,使无穷极也。君臣者,治其乱,圣人师弟子主通天教,助帝王化天下,故此饮食与男女相须,二者大急。天道有寒有热,不自障隐,半伤杀人。故天为生万物,可以衣之;不衣,但穴处隐同活耳,愁半伤不尽灭死也,此名为半急也。所谓天道大急者,乃谓绝灭死亡也,急无过此也。夫人不衣,固不能饮食,合阴阳,不为其善。衣则生贤,无衣则生不肖也。故衣者,有以御害而已,故古者圣贤不效玄黄也。饮食阴阳不可绝,绝之天下无人,不可治也。
    “守此三者,足以竟其天年,传其天统,终者复始,无有穷已。故古者圣人以此为治也,其余不急,召凶祸物者悉已去矣。何谓也?此三者应天行。男者,天也。女者,地也。衣者,依也。天地父母所以依养人形身也。过此三者,其余奇伪之物不必须之而活,传类相生也。反多以致伪奸,使治不平,皇气不得至,天道乖错,为君子重忧,六情所好,人人嬉之,而不自禁止,意转乐之,因以致祸,君子失其政令,小人盗劫刺,皆由此不急之物为召之也。天下贫困愁苦,灾变连起,下极欺其上,皆以此为大害。所从来者久,亦非独今下古后世之人过也,传相承负,失其本真实。悉就浮华因还自愁自害,不得竟其天年也。后生多事纷纷,但以其为不急之事,以致凶事,故常趋走不得止也。
    “上古所以无为而治,得道意,得天心意者,以其守本不失三急。中古小多事者,以其小多端也。下古大多忧者,以其大多端而生邪伪;更以相高上而相愁也,因生邪奸出其中也。内失其真实,离其本根,转而相害,使人眩乱,君子虽愁心,欲乐正之。所为亿万端,不可胜理,以乱其治。真人深思此意。”“善哉,善哉!”
    右守三实平气来邪伪去奸猾绝
    三急吉凶法第四十五
    “真人前,¤行之属有几何大急?几何小急?几何急乎?”
    “然,各有所急,千修万端,皆名为何等急。¤行各有所志也,不可名字也。”
    “真人已愁矣¤矣,子其故为愚,何一剧也。”“实不及。”
    “子尚自言不及,何言俗夫之人失计哉?其不及乎是也。”
    “唯天师愿为其愚暗解之。”
    “然!¤行俱受天地阴阳统而生,亦同有二大急、一小急耳,何谓乎哉?¤行始受阴阳统之时,同仿佛嘘吸,含自然之气,未知食饮也,久久亦离其本远。大道消竭,天气不能常随护视之,因而饥渴。天为生饮食,亦当传阴阳统。故有雄雌,世世相生不绝。绝其食饮,与阴阳不相传,天下无¤行之属,此二大急者也。其一小急者,有毛羽鳞亦活,但倮虫亦生活。但有毛羽者,恒善可爱,御寒暑;有鳞者,恒御害;非必须而生也,故为小急也。其余凡行,悉祸处也。不守此三本,无故妄行,悉得死焉。此自然悬于天地法也。真人宜思其意,守此三行者,与天地中和相得,失此三而多端者,悉被凶害也。”
    “善哉,善哉!天师即开示,愿乞问一事。”“平行。”
    “今布根垂枝之属,不食不饮不衣,当奈何乎?”
    “噫!子学不日进,反日无知,何哉?”
    “亦有二大急一小急,何谓也?”“明听。”“唯唯。”
    “万物须雨而生,是其饮食也。须得昼夜,壹暴壹阴,昼则阳气为暖,夜则阴气为润,乃得生长,居其处,是其合阴阳也。垂枝布叶,是其衣服也。其物多叶亦生,少叶亦生,是其质文也。 故无时雨,则天下万物不生也。天下无一物,则天凶也,是一大急也。不得昼夜,合阴阳气,物无以得成也。天下无成实物,则大凶,是二大急也。物疏叶亦实,数叶亦实,俱实,不必当数叶也,是其小急也。实者,是其核也。是故古者圣人守三实,治致太平,得天心而长吉,竟天年,质而已,非必当多端玄黄也。故迷于末者当还反中,迷于中者当还反本,迷于文者当还反质;迷于质者当还反根。根者,乃与天地同其元也,故治。眩乱于下古者,思反中古;中古乱者,思反上古;上古乱者,思反天地格法,天地格法疑者,思反自然之形;自然而惑者,思反上元灵气。故古者圣贤饮食气而治者,深居幽室思道,念得失之象,不敢离天法铢分之间也。居清静处,已得其意,其治立平,与天地相似哉!真人深惟思吾道言,岂知之邪?”
    “善哉,善哉!”“行,子已觉矣。而象吾书以治乱者,立可试不移时也。无匿此文,使凡人当自知质文所失处,深念其意,宜还反三真,无自愁苦以邪伪也,真人慎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7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