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三国三十六计 >

第18节

三国三十六计-第18节

小说: 三国三十六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绍临终之时,由其妻刘氏及谋士审配、逢幻操纵,立三子袁尚为大司马将军,统领冀、青、幽、并四州之地。其长子袁谭深为不满,欲与袁尚一争高下。恰在此时,曹操乘连胜之威,进攻黎阳。袁谭迎战大败,只好派人向袁尚求救。袁尚只拨5O00兵相助,且在半路上被曹军全部截杀。此后,袁尚即不再增派援兵,意欲借曹操之手除掉其兄。袁谭大怒,便欲投降曹操。消息传到冀州,袁尚担心袁谭降曹后并力来攻,便亲自率领大军去黎阳救助袁谭。袁谭闻讯大喜,遂打消了投降的念头。不久,袁熙、高干也领救兵来到黎阳城下。四支兵马并在一处,仍然不是曹操的对手,黎阳很快就被曹军攻破。袁氏兄弟与高干只好弃城逃走。曹操引兵追赶,袁谭与袁尚退入冀州坚守;袁熙与高干则在城外下寨,以成犄角之势。曹军连日攻打,一时难以奏效。这时,谋士郭嘉向曹操献“隔岸观火”之策说:“袁绍废长立幼,而袁谭、袁尚二人势力相当,各树党羽,互相争斗。如果进攻太急,他们就会团结一致对付我们;如果暂缓攻击,他们之间就会相互争斗火并。我们不如举兵南向,作出南征刘表的姿态,以便等待其内部发生变乱。当其内乱发生后,再进击他们,可以一举而平定河北之地。”曹操认为很有道理,便留下贾信守黎阳,曹洪守官渡,自率大军向荆州进兵。事情果如郭嘉所料,曹操撤军不久,袁谭与袁尚即大动干戈。袁谭敌不过袁尚,便派人向曹操求救。曹操乘机挥军北向,首先打败袁尚、袁熙,后又消灭掉袁谭和高干,从而一举平定了河北。 
  袁熙、袁尚被逐出冀州后,引兵连夜奔往辽西投依乌桓去了。曹操用郭嘉之言,以田畴为向导,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轻军千里往袭,在白狼山与袁氏兄弟及乌桓王冒顿的大军相遇。两军大战一场,冒顿大败被杀,袁熙、袁尚率数干人逃向辽东。曹操并不追赶,退军易州,按兵不动。大将夏侯说:“辽东太守公孙康,久不宾服。现在袁熙、袁尚又前往投靠,必为后患。不如乘其未动,火速往征。”曹操笑道:“用不着劳烦诸位虎威,几天之后,公孙康定会自动将二袁的脑袋送来。”众将都不相信。然而,不久之后,公孙康果然派人将袁熙、袁尚的首级送到。曹操大笑道:“不出郭嘉之料!”原来,郭嘉在征乌桓途中染病在身,不得已只好留下治疗。临终之时,他写下一封信给曹操,授计说:公孙康一直担心袁氏吞并,今袁熙、袁尚前去投奔,心中必然怀疑。如果我们派军攻打,他们势必并力迎击,急切中难以得手;如果暂缓出兵,公孙康与袁氏兄弟就会互相火并。事情正如郭嘉分析的那样,公孙康听说袁熙、袁尚将要来投,当即与手下人议定:若曹操前来征讨,便留下他们,合力抗曹;否则,就将他们赚入城中杀掉,献给曹操。这是因为,当年袁绍曾有吞并辽东之心,公孙康不仅一直耿耿于怀,而且也担心袁氏兄弟前来投靠是假,欲鸠占鹊巢是真。而袁氏兄弟也的确如公孙康所担心的那样,企图寻机杀掉公孙康等人,以辽东数万骑兵与曹操抗衡,收复河北。所以,当细作回报说曹操屯兵易州,并无下辽东之意时,公孙康立即设计将二袁杀掉,并且派人将首级送到易州。这样,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即除掉了袁熙、袁尚,并且使公孙康自动归服。 
  '评析' 
  隔岸观火之计在运用上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首先坐观敌方因内部冲突而出现自相攻击和残杀的混乱局面,然后选择有利的时机,对敌实施毁灭性的打击;二是坐待敌人内部出现矛盾和冲突,利用其一方消灭另一方,然后消灭或收服剩下的一方。曹操两次运用此计,即分别属于这两种情况。“隔岸观火”的核心是充分利用敌方内部的一切矛盾和冲突。这就要求出计者必须非常熟悉敌方内部的情况,并对其发展趋势有一个正确的判断。 
  隔岸观火之例说——殷仲堪保持平衡求自存 
  杨期为人骄横跋扈,常常自高身份。每当杨期在人前夸耀自己出身如何高贵时,桓玄总是讥笑他不过是一介寒士,因此杨期很想找机会割下桓玄的脑袋,看他的舌头是不是还那么顽固。 
  后来桓玄被推为盟主,更加志得意满,杨期就更加不愿意经常看到他这副令人头痛的面孔了,他打定主意,务必趁这位自以为了不起的盟主在登坛宣誓时就身首异处。 
  殷仲堪虽然并不喜欢桓玄,但他同时对杨期兄弟的勇武过人也心怀顾忌,他可不愿意他们在杀了桓玄之后再来对付自己, 所以他一得到杨期偷袭桓玄的消息,马上出面制止。杨期只得罢手。 
  到晋安帝隆安年间,桓玄受命都督荆州(今湖北江陵)四郡,其兄桓伟又任辅国将军和南蛮校尉,权势扶摇直上,这下就连习惯于不动声色的殷仲堪也担心起桓玄可能对自己不利来了。桓玄、杨期都有兄弟辅翼,自己也不宜孤立无援吧!他想起杨期与桓玄实在称得上冤家对头,不如就把杨期纳入自己的声援体系,那样就可保万无一失了。他以婚姻为纽带,果然将段、杨两家的政治生命拴在了一起。 
  殷仲堪的判断很准确,桓玄的胃口确实大得很,因为不久他就向朝廷要求给他的权力加码,他首先看中的也就是杨期、殷仲堪碗里的肥肉。恰好朝廷也有意使他们彼此狗咬狗以利于控制,便将杨期的四个郡划到了桓玄名下。但朝廷的想法显然过于乐观,这些大权在握的军阀们不是那些啃啃肉骨头就心满意足的家犬,他们甚至比狼更凶猛。杨期被桓玄冷不丁敲了一闷棍,并没有狺狺狂吠着立即扑上去撕烂桓玄的裤管,而是借援救洛京危急,击退姚兴入侵的名义,意在趁桓玄不备一口咬断他的咽喉。 
  殷仲堪对这个亲家的野心了如指掌,时刻提防着他在微笑时递过来的毒酒,因此拒不参加亲家翁的这次不同寻常的会猎。杨期明白了殷仲堪的用心,也不想一枝独秀,引来桓玄的风霜摧残,只好暂时偃旗息鼓。 
  这时如法炮制,声称援救洛京,邀仲堪瓜分杨期。仲堪老谋深算,何以会不知道桓玄伐虢灭虞的如意算盘?他一直致力于保障桓玄、杨期双方的安全,不就是使大家互相牵制,他周旋其中,自然稳如泰山么?桓玄、杨期任何一方有失,他借以保障自身安全的资本也就顿成泡影!所以他毫不犹豫地警告桓玄:你如果执意从沔水出兵,可能不会有一个人能活着进入长江!桓玄很清楚殷仲堪的话当然不是什么恐吓,他除了放弃消灭杨期的打算之外,确实别无选择。 
  仲堪通过这微妙的三角关系,使他的稳固地位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有人评价他老奸巨猾,确实至公至道。 
  隔岸观火之例说——牛仔裤的诞生 
  如今年轻人穿上一条牛仔裤,信步走在街上,不会引起什么遐想。但你可知道,当初牛仔裤的诞生是“牛仔裤大王”莱维·施特劳斯“隔岸观火”的结果。 
  100多年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因发现金矿掀起了一股淘金热。许多先行者一天之间成为百万富翁的消息不肠而走,吸引了更多后继者潮水般涌来。 
  随着淘金者日益增多,竞争日趋激烈,除了矿脉成为角逐的对象之外,优良、适用的淘金用具和生活用品也炙手可热。 
  德国犹太人莱维·施特劳斯也来到这个巨大的竞争场,他带来的不是淘金工具以及所需的资金,而是他原来经营的线团之类的缝纫用品,和他认为可供淘金者作帐篷用的帆布。 
  一到目的地,缝纫用品便被一抢而空,这使他熟悉了当地的裁缝,帆布却无人问津。 
  莱维没有投入淘金者的竞争,而冷静地观察眼前千变万化的情况。莱维静静地等待着,他相信,他面前将会出现他所寻求的机会。 
  这机会终于被莱维等到了。 
  一天,莱维和一位疲惫不堪的矿工坐在一起休息,这位并下矿工抱怨说:“唉,我们这样一整天拼命地挖、挖!吃饭、睡觉都伯别人抢在头里,裤子破了也顾不上,这个鬼地方,裤子破得特别快,一条新裤子穿不了几天就可以丢了……” 
  “是吗?如果有一种耐磨经穿的裤子……”莱维顺着他的话说到一半就呆住了。帆布不正是最耐磨的布料吗?对!就这样!他一把扯住那个矿工就走。 
  莱维把矿工带到熟识的裁缝店里,对裁缝师傅说:“用我的帆布给做一条方便井下穿的裤子,你看行吗?” 
  “当然可以。最好是低腰、紧身,这样既方便干活,看上去又潇洒利索。”裁缝师傅出主意道。“行,你看着做好了,一定要结实。” 
  第一条牛仔裤的前身——工装裤就这样诞生了。由于它美观、方便、耐穿,深受矿工欢迎。 
  在此基础上,莱维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工装裤的质量,逐渐演变成一种新时装——牛仔裤,从加利福尼亚矿区推向城市,从美国推向全世界。莱维成了闻名于世的“牛仔裤大王”。 
  如果当年莱维不假思索地投入了淘金角逐,而不是“以静待哗”,冷静观之,寻找自己的突破点,那么“牛仔裤大王”恐怕就不是莱维了。 
  袖手旁观彼岸观火,混乱局面泰然处之。 
  “以治待乱”,静观其变化,直到事情发展到有利于自己的地步,才相机采取行动,从中取利。 
  激烈的商战中,若想少花本钱,多赚利润,此“隔岸观火”计不能不用。 
  隔岸观火之例说——波兰假手于人 
  波兰在16世纪后期开始,一直想侵略俄国,虽然那时俄国由于长期政局动荡,已日趋薄弱,但毕竟地广人多,要征服它并非易事,如果贸然用兵,反而会激起俄国各种势力一致对外的决心。波兰自知力量有限,就采取假手于人的策略。 
  正巧那时俄国的新沙皇戈都诺夫即位,政权又趋动荡起来。新沙皇是个野心家,他将合法继承人德米特里在其幼年时就谋害了,从而夺得了皇位。他接位不久,一个自称是德米特里一世的人在一些哥萨克人及众多农奴的拥戴下也另立政权,并起兵攻打戈都诺夫。。但苦于力量薄弱,难成气候。 
  波兰人就趁机插手,借给戈都诺夫的反对派4000名兵丁,并提供物资援助。假德米特里顿时力量大增,一些拥有实力的贵族主纷纷倒戈于他,因而使反对派的军队能所向无敌地进入莫斯科,夺取了皇位。 
  那些倒向德米特里的贵族和地主并非真心拥戴他,而是为了维护和扩张自己的势力,一旦攻入莫斯科后,他们又起而反对并杀死了德米特里,拥戴了柏伊斯基为沙皇。经过这一次的战争,俄国的军事力量更加脆弱不堪。 
  事隔一年,俄国又出现了一个自主立皇者,称为德米特里二世。波兰人故伎重演,借给他两万人马,助其进攻。这个自立为皇者一直打到莫斯科,与柏伊斯基的政权对峙了将近两年。双方互有死伤。一些贵族地主像是走马灯似的一会倒向这边,一会儿又倒向那边。这一切都消耗了俄国的实力,完全破坏了正常的秩序。 
  波兰统治者这时觉得坐享其成的时机到了,就直接出兵进犯俄国,没化多少力气就大败俄军于莫斯科近郊,并进入俄国首都,虽然它的力量无法覆盖整个俄国,但这时俄国已无中央政权和统一指挥的军队,这个老牌帝国的局势已陷于深度的危机之中。 
  隔岸观火之例说——阿德勒妙法救列宁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在奥匈帝国的波罗宁,一个农妇向当地宪兵队报告了一起“惊人的事件”:一个“俄国佬”列宁跑到山上,在那边写着什么——显然是在绘制波罗宁的战略地图。7月25日,一个宪兵上士搜查了列宁的住所,并命令列宁第二天去新塔尔克州长官公署听候处理。第二天,列宁应召前往,在那里他被逮捕。 
  警察局找不出列宁为沙皇政府从事间谍活动的任何证据,但他们仍然宁愿听信有关列宁与俄国进行频繁联系的谣言,因此一直关押着列宁。 
  在当时两国交战情况下,间谍嫌疑的罪名很有可能被草率处决。另外,沙皇政府也企图借机加害列宁。沙皇内务部副部长通知西南战线司令官,说列宁有可能关押在克拉科夫监狱内,如果俄军一旦攻陷这里,务必将列宁搜索逮捕,解送回国。 
  列宁的亲属们和布尔什维克组织十分焦虑担心,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营救列宁。他们向波兰和奥地利的社会民主党人及进步人士写信、拍电报,要求他们帮助救援列宁。同时,他们分别与有关当局交涉,做担保,抗议逮捕列宁,要求释放。但是,奥匈帝国政府除了怀疑列宁从事间谍活动外,也对他的布尔什维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