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演义.前后七国-第7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直刺,飞一道寒光;那条枪轻轻摆,散满眼雪色。紧一枪,松一枪,防前护后,绝不疏
虞;正一枪,倒一枪,指东画西,大有窍妙。都是英雄,看不出一些破绽;尽皆豪杰;讨
不得半点便宜。直杀得黄尘滚滚,沙场内尚分拆不开;直杀得红日沉沉,阵前上恰战争正
急。真个是棋逢敌手难藏拙,将遇良材好用工。
… 页面 294…
乐英、田豹果是一对战将,直斗到百合以外竟不分胜败。两军见天色晚
了,方两下鸣金各归营。
乐英收兵入城不提。却说田单归营,见乐英之猛勇,甚是纳闷。田豹道:
“乐英纵勇,不过一人,止好敌住小将,却不能分身他顾。明日交战,待小
将用精神紧紧缠住他不放。元帅却伏兵两旁,乘势抢入城去,何愁不破。”
田单甚喜,因打点伏兵。到次日,临城讨战,不料乐英却紧闭城门不出,只
用弓弩炮石紧紧守住。田单攻打了一日,全没巴头。到次日分开兵马,四面
围攻。乐英也四面紧守,只是不出。一连围了月余,并不能讨半点便宜。田
单急得怒气冲天,因下令四面架起云梯,逼近城下,朝夕狠攻。乐英探知田
单在东门督战,他却悄悄开了西门,突然飞马而出,将攻城将官刺死,军士
将云梯烧毁。田单闻知,急急命田豹赶到那西城,他又突出北门斩将,只杀
得齐兵个个心寒,人人胆怯,谁敢十分逼近!田单百计攻打,乐英却百计保
守,攻打了岁余,只不能下。
田单兵马已消折许多,钱粮又虚耗无数,恐齐王见罪,心上慌了,因想:
狄城不下,亏鲁仲连点醒方才下了,莫非聊城也有原因?又暗暗来见鲁仲连
求计。鲁仲连道:“乐英乃乐毅之侄,受乐毅之教,多能善战,为人又有气
节,今被人谗不敢归燕,若要投齐又恐非义,故保全聊城以偷生。将军之意,
若以威武加之,断不肯屈,莫若待我为书一封,投入城中,以义说之,彼必
自解。”田单大喜,因求鲁仲连一封书回去,缚在箭上,射人城屯。乐英得
书,拆开一看,又只看上面写的都是劝他弃燕归齐的言语。再三而读,因叹
息道:“吾闻丈夫处世,得其生,不得其死。吾今日踞城祸民,不仁;明日
战败身死,非勇;降齐窃禄,不忠;归燕受谗,不智,不如一死。”因大泣
三日而自杀。只因这一死,有分教:将军得志,义士成名。不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
… 页面 295…
第十八回 燕惠王尽失齐城方悔祸望诸君不忘燕旧永留名
词曰:
①
君德原明,一听谗言,糊涂不了 。今番欲除,百战英雄,付之宵小。一时任性殊快
意,满盘失算方懊恼。愿君王洗眼辨贤愚,江山保。圣臣心,终悄悄;贤臣行,必矫矫。
一在是,参商绝非酉卯。在国但知尽臣节,去邦犹自思君好。每登临,凭吊望诸君,千秋
少。
上调满江红
却说聊城守将乐英得了鲁仲连之书,大泣三日而自杀。田单遂得了聊城,
成了他恢复全齐之大功,归齐自享安平之乐,已表过不提。单说燕惠王,自
骑劫败后,逃窜的燕兵纷纷地逃归。有人报知燕王,燕王初犹不信,后见来
报日多,知道是真,方惊骇道:“骑劫何等夸口知兵,怎就一败至此!”急
得在宫中只是跌脚。再细细想起郭隗、剧辛之言,比设箸灼龟还灵验三分,
因不胜怨恨道:“乐毅破齐之功已成矣,已下其七十余城矣。莒州、即墨惟
有二城,莫说三年不下,便再守三年、再守十年又何妨?也只可恨我一时不
明,听了骑劫狂言,将乐毅逼出。今不但莒州、即墨不可得,转将已得城池
渐皆失却,岂不可惜!”欲要叫骑劫来问他、处他,无奈他身已死了。他身
死何足惜,累得国家受祸不小。因恨骑劫,遂传旨将骑劫一家都抄斩了。又
急急叫人去打听,看七十二城失了多少,还存多少,好遣兵去守护。众人打
听了,回来复道:“七十二城又俱已复去久矣。惟聊城乃是乐元帅侄儿乐英
所守,与齐大战数场,杀得齐兵倒退,不得近城。欲要告急大王,因大王怀
恨乐元帅,他是乐元帅的侄儿,又畏罪不敢来告,只得独力苦守。齐将田单
无计可施,只得央鲁仲连写书来劝他降齐。他要降齐,恐辱没了他乐元帅声
名,欲归燕,又恐大王恨他不纳,因大哭了三日,自杀而死。自乐英自杀后,
齐兵得志,只怕还要杀过界来,夺取燕邦。大王须要作准备。”
惠王听了,方慌了手脚,道:“事至如此,却将奈何?”欲召朝臣商议,
而满朝臣子无一人能知国事,欲要召郭隗、剧辛来计较,又因为听信骑劫之
①
言,一向疏斥在外,要见他又无颜面。然事到此时,千思万想,并无别路,
只得使重臣召他二人入朝。郭隗与剧辛虽被惠王疏斥,未免怏怏,今既来召,
又不敢违逆,只得勉强来见道:“骑劫代将之事如何了?”燕王满面羞惭道:
“寡人愚昧,不听二卿良言,误用骑劫,果失大事,今悔已无及。这且慢论。
但闻得齐兵乘胜,不以复齐为幸,又欲加兵于燕,以报湣王之仇。寡人闻知,
甚是惊慌。即便传言不实,然新败之后,不可不防。故求教二卿,或是还该
选将,或是还该求贤?求二卿念先王之好,不以愚昧介怀,指示一二,寡人
当一一听从。”郭隗道:“齐新复国,抚有旧疆,意亦足矣,未必更生他想。
所传加兵于燕者,虚声也。只消拜乐乘为将军,谨守燕境,可保无他,此不
足虑也。但臣还有一虑。”惠王道:“贤卿舍齐之外,更有何虑?”郭隗道:
“齐虽与燕称为敌国,然燕之下齐,实报燕先王之仇也。既报其仇,原不当
尽有其国。今齐国既复,则天理人情俱已平矣,是故不为深虑。今燕与赵唇
齿也,宜礼尚往来,相与保守。臣近闻:赵王怒大王以破齐骄矜,往往失礼,
每每一意图燕。今昌国君被废失城,礼宜还朝,又不还朝而归赵。不还朝,
① 君德句——为君之德,本应心明,一旦听信了谗言,便糊涂得不得了。
① 疏斥——疏远责备。
… 页面 296…
则本朝疏也;归赵,则赵亲也。昌国君归赵之后,大王竟不复存问;妻子在
②
燕,大王又无所加礼,此皆生衅之端也。若昌国君有罪于燕则可也,况昌国
君于燕,但闻其一战下齐,但闻其六月而下齐七十二城,但闻先大王立其为
齐王,而昌国君誓死辞而不受,未见其自立为王也。即莒州、即墨二城之未
下,亦不过仅支朝夕,以待其数,虽不下犹下也,何尝敢以一失相加遗?由
此观之,则是昌国君于燕,实有功而无罪也。大王不知是何主见,乃进骑劫
而退昌国君。进骑劫者,以骑劫为能也。使骑劫果有寸长,能一战而成下二
城之功,则昌国君自愧无能而远避矣。乃骑劫一败涂地,不独不能下二城,
并七十余城俱失去,何以服昌国君之心?大王方才说,或是要求贤,此虽非
大王真心,即便大王果真心求贤,天下见大王待前贤如此之薄,又谁肯复出
③
而倾肝胆于大王哉?”惠王听了,赧然 不能答,低徊半晌,方说道:“寡人
已知过矣。但为今之计,却将奈何?”剧辛因说道:“臣闻人惟求旧。大王
既已知过,可修书一封,备述其从前之误,细陈今悔过之私,使人往赵致于
昌国君,求其归国,以全旧好。倘肯归国,燕虽小,无虑不安;即怀恨不肯
归国,而稍申情礼,亦可消其郁郁不平之气,而无他患也。”惠王深以为然,
因命人修书往赵国迎请乐毅。正是:
明珠在掌不知贵,失却重于天下求。
只恐水流归大海,等闲安肯复回头!
惠王修书,差人往赵迎请乐毅,且按下不提,却说乐毅自骑劫来代将之
后,归到赵。因在燕为官,功名显达,今一旦被弃归赵,不敢私自回里隐居,
只得报名来朝见。赵王大喜,因赐坐道:“昌国君本是赵国人,乃于燕国立
功名,使寡人无颜,往往因以为恨。今幸燕之子孙无享国之福,失礼于乐君,
使乐君重动故国之思,来见寡人,寡人何幸也!”乐毅逊谢道:“微臣蒙大
王长养之恩而不知报,乃流落他邦,为人犬马。今遭弃逐,始恋首丘,背主
① ②
之罪,何可胜言!乃蒙大王不加显戮 ,反温谕有加,真天地之洪恩,父母
③
之至爱,感激之下,不知有顶踵 矣 。”赵王道:“乐君之去赵,非乐君之
弃寡人,是寡人不知乐君也。今寡人既有悟而知乐君矣,乐君又不弃寡人而
归赵矣,此后君知臣,臣知君,幸为留意。”乐毅道:“大王之言,已得微
臣之心,敢不效力!”赵王道:“燕以昌其大国,故封乐君昌国。”赵之望
诸,是乐君旧地,即加君望诸之号,聊以明寡人之望。君其勿辞。”乐毅再
三苦辞,辞之不得,方再拜而受命。正是:
投燕有效方昌国,归赵无功也望诸。
一自武候声价美,遂教千古重茅庐。
乐毅在赵过了些时,忽赵王召乐毅说道:“赵与燕,邻国也,地相接,
声气相通。我以礼往,彼当以礼来,奈何聘问之义往往轻慢,寡人深以为恨,
欲兴兵伐之,不知乐君以为何如?”乐毅听了,忙将冠簪除下,泣拜于地道:
“臣乐毅死罪,死罪!”赵王急令内侍扶起道:“将军请冠,有何隐情,不
妨告朕。”乐毅正色说道:“臣闻忠良之臣,不以生死易其心,礼义之士,
② 生衅(xìn,音信)之端——发生争端的因由。
③ 赧 (nǎn,音蝻)然——羞愧的样子。
① 显戮——明正典刑,当众处决。
② 温谕有加——给了更多的温暖人心的指示。
③ 不知句——简直不知道头顶与足跟在哪里了。此处表示感激之情。
… 页面 297…
不以去来改其节。臣昔日事燕昭王也,犹今日之事大王也。臣今日既事大王,
则凡关乎大王者,犹之大王也。即使臣得罪大王而逃亡于他国,亦必不敢谋
大王之仆肄,况敢谋大王之子孙乎?臣昔事燕昭王,而今逃归大王,又焉敢
不念前思而负心谋燕乎?臣所以请死而乞大王原谅之。”赵王听了,叹息道:
“原来乐君忠不忘于故主如此,可敬也。
寡人实欲伐燕,今为乐君,只得罢了。”乐毅因再三拜谢而出。
又过些时,忽闻骑劫兵败,田单复了齐城,不胜痛惜道:“可惜燕先王
三十年经营,一旦败于庸奴之手。此虽天命,系之人事,殊可痛心。”正抱
怅间,忽燕使来,奉上惠王书,申达迎请归国之意。乐毅看了,暗想道:“人
之一身,有所重,亦有所轻。昔日在燕,能一战胜齐,六月下齐七十余城,
故重也。今若复往,岂能复一战胜齐,岂能复下齐七十余城?若不能,则未
免轻矣。莫若居赵,吾虽不图于燕,王惧吾图燕,朝夕提防,虽轻犹重也。”
①
主意定了,因复书上谢燕王。其辞道:
旧昌国君、亚卿、臣乐毅,谨复书于燕大王足下:臣不佞,不能奉承王命,以顺左
右之心,恐伤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义,故遁逃走赵。今足下使人数之以罪,臣恐侍御者
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又不白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亲,其功多者赏之,其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
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窃观先王之举也,见有高世主之心,故假节于
魏,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