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焚书 下册 >

第12节

焚书 下册-第12节

小说: 焚书 下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诿崤瀚i。世儒拱手,不知何说。

    晁错

    班固赞曰:“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

    其父睹之,经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括以全其宗,悲夫!错虽不终,世哀其忠,故论其施行之语著于篇。“

    卓吾曰:晁错对策,直推汉文于五帝,非谀也,以其臣皆莫及也。故曰:“五帝神圣,其臣莫及,而自亲事。”亲事

… 90

    042焚书

    则不可不知术数矣。今观其时在廷诸臣,仅贾生耳。贾生虽千古之英,然与文帝远矣,是岂文帝咸有一德之臣乎?夫既不得如五伯之佐,贤于其主,又不得如三王之臣,复与主而俱贤,则孝文真孤立无辅者矣。是故晁错伤之,而推之以与五帝并也。然谓汉文无辅则可,谓其不知术数则不可。夫治国之术多矣,若谓人尽不知术数,必欲其皆就已之术数,则亦岂得谓之知术数哉?汉文有汉文之术数也,汉高有汉高之术数也,二五帝伯又自有二五帝霸之术数也。

    以至六家九流,凡有所挟以成大功者,未常不皆有真实一定之术数。唯儒者不知,故不可以语治。虽其间亦有一二偶合,然皆非性定神契,心融才会,真若执左券而后为之者也。是故因其时,用其术,世无定时,我无定术,是之谓与时消息而已不劳,上也。执其术,驭其时,时固无常,术则有定,是之谓执一定以应于无穷,次也,若夫不见其时,不知其术,时在则术在,而术不能违时;术在则时在,而时亦不能违术:此则管夷吾诸人能之,上之上也。若晁错者,不过刑名之一家,申、商之一术,反以文帝为不知学术,而欲牵使从已,惑矣!

    夫申、商之术,非不可平均天下,而使人人视之尽如指掌也,然而祸患则自己当之矣。故错以其残忍刻薄之术,辅成太子,而太子亦卒用彼残忍刻薄之术,还害其身。

    呜呼!

    孰知错伤文帝之无辅,而其父反以伤晁错之无父乎!是故国尔忘家,错唯知日夜伤刘氏之不尊也。公尔忘私,而其父又唯知日夜伤晁氏之不安矣。

    千载之下,真令人悲伤而不可已,乃班固反讥其父不能学赵母,谬哉!

… 91

    焚书142

    绝交书

    此书若出相知者代康而为之辞则可;若康自为此词,恐无此理。涛之举康,盖所谓真相知者;而康之才亦实称所举。

    康谓己之情性不堪做官,做官必取祸,是也;谓涛不知己,而故欲贻之祸,则不是。

    以己为鸳雏,以涛为死鼠,又不是。

    以举我者为不相知,而直与之绝,又以己为真不爱官,以涛为爱官者,尊己卑人,不情实甚,则尤为不是矣。鸣呼!如康之天才,稍加以学,抑又何当也,而肯袭前人之口吻,作不情之遁辞乎?

    然此书实峻绝可畏,千载之下,犹可想见其人。

    毋曰余贬康也,全为上上人说耳。

    养生论

    嵇、阮称同心,而阮则体妙心玄,一似有闻者,观其放言,与孙登之啸可睹也。若向秀注《庄子》,尤为已见大意之人,真可谓庄周之惠施矣。康与二子游,何不就彼问道?今读《养生论》全然不省神仙中事,非但不识真仙,亦且不识养生矣。

    何以当面蹉过如此耶?

    以此聪明出尘好汉,虽向、阮亦无如之何,真令人恨恨。虽然,若其人品之高,文辞之妙,

… 92

    242焚书

    则岂“七贤”之所可及哉!

    琴赋

    《白虎通》曰:“琴者,禁也。禁人邪恶,归于正道,故谓之琴。”余谓琴者心也,琴者吟也,所以吟其心也。人知口之吟,不知手之吟;知口之有声,而不知手亦有声也。如风撼树,但见树鸣,谓树不鸣不可也,谓树能鸣亦不可。此可以知手之有声矣。听者指谓琴声,是犹指树鸣也,不亦泥欤!

    尸子曰:“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因风而思民愠,此舜心也,舜之吟也。微子伤殷之将亡,见鸿雁高飞,援琴作操,不敢鸣之于口,而但鸣之于手,此微子心也,微子之吟也。文王既得后妃,则琴瑟以友之,钟鼓以乐之,向之展转反侧,寤寐思(复)者,遂不复有,故其琴为《关雎》。而孔子读而赞之曰:“《关雎》乐而不淫。”言虽乐之过矣,而不可以为过也。此非文王之心乎?非文王其谁能吟之?汉高祖以雄才大略取天下,喜仁柔之太子既有羽翼,可以安汉;又悲赵王母子属在吕后,无以自全。故其倚瑟而歌鸿鹄,虽泣下沾襟,而其声慷慨,实有慰藉之色,非汉高之心乎?非汉高又孰能吟之?

    由此观之,同一心也,同一吟也,乃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何也?夫心同吟同,则自然亦同,乃又谓“渐近自然”,又何也?岂非叔夜所谓未达礼乐之情者耶!故曰:“言

… 93

    焚书342

    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康亦曰:”复之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傅仲武《舞赋》云:”歌以咏言,舞以尽意。

    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其形。“以意尽于舞,形察于声也。由此言之,有声之不如无声也审矣,尽言之不如尽意又审矣。然则谓手为无声,谓手为不能吟亦可。唯不能吟,故善听者独得其心而知其深也,其为自然何可加者,而孰云其不如肉也耶?

    吾又以是观之,同一琴也,以之弹于袁孝尼之前,声何夸也?以之弹于临绝之际,声何惨也?琴自一耳,心固殊也。

    心殊则手殊,手殊则声殊,何莫非自然者,而谓手不能二声可乎?而谓彼声自然,此声不出于自然可乎?故蔡邕闻弦而知杀心,钟子听弦而知流水,师旷听弦而识南风之不(兢),盖自然之道,得手应心。其妙固若此也。

    幽愤诗

    康诣狱明安无罪,此义之至难看也,诗中多自责之辞,何哉?若果当自责,此时而后自责,晚矣,是畏死也。既不畏死以明友之无罪,又复畏死而自责,吾不知之矣。夫天下固有不畏死而为义者,是故终其身乐义而忘死,则此死固康之所快也,何以自责为也?亦犹世人畏死而不敢为义者,终其身宁无义而自不肯以义而为朋友死也,则亦无自责时矣。朋友君臣,莫不皆然。世未有托孤寄命之臣,既许以死,乃临

… 94

    42焚书

    死而自责者。

    “好善暗人”之云,岂别有所指而非以指吕安乎否耶?当时太学生三千人,同日伏阙上书,以为康请,则康益可以死而无责矣。

    钟会以反虏乘机害康,岂康尚未之知,而犹欲颐性养寿,改弦易辙于山阿岩岫之间耶?此岂嵇康颐性养寿时也?余谓叔夜何如人也,临终奏《广陵散》,必无此纷坛自责,错谬幸生之贱态,或好事者增饰于其间耳,览者自能辩之。

    酒德颂

    《法言》曰:“螟岭之子,蜾赢祝之曰:‘类我类我’,久则肖之矣。

    速哉七十子之肖仲尼也。“李轨曰:”螟岭桑虫,蜾惠峰虫。蜂虫无子,取桑虫蔽而殪之,幽而养之,祝曰‘类我’,久则化成蜂虫矣。“此颂唯结语独新妙,非《法言》引用意,读者详之!

    今人言养子为螟蛉子即此。然则道学先生、礼法俗士,举皆蜂虫之螟蛉于哉!犹自谓二豪,悲欤!

    思旧赋

    向秀《恩旧赋》只说康高才妙技而已。

    夫康之才之技,亦今古所有;但其人品气骨,则古今所希也。

    岂秀方图自全,不

… 95

    焚书542

    敢尽耶?则此赋可无作也,旧亦可无尔思矣。秀后康死,不知复活几年,今日俱安在也?康犹为千古人豪所叹,而秀则已矣,谁复更思秀者,而乃为此无尽算计也耶!且李斯叹东门,比拟亦大不伦。

    “竹林七贤”,此为最无骨头者,莫曰先辈初无臧贬“七贤”者也。

    杨升庵集

    余读先生文集有感焉。夫古之圣贤,其生也不易,其死也不易。

    生不易,故生而人皆仰;死不易,故死而人尔思。

    于是乎前面生者,犹冀有待于后世;后而生者,又每叹恨于后时;同时而生者,又每每比之如附骥,比之如附青云。则圣贤之生死固大矣。

    余读先生文集,欲求其生卒之年月而不得也。遍阅诸序文,而序文又不载。彼盖以为序人之文,只宜称赞其文云耳,亦犹序学道者必大其道,叙功业者必大其功,叙人品者必表扬其梗概,而岂知其不然乎?盖所谓文集者,谓其人之文的然必可传于后世,然后集而传之也。则其人之文当皎然如日星之炳焕,凡有目者能睹之矣,而又何籍于叙赞乎?彼叙赞不已赘乎?

    况其人或未必能文,则又何以知其文之必可传,面遂赞而序之以传也?故愚尝谓世之叙文者多,其无识孙子欲借他人位望以光显其父祖耳。

    不然,则其势之不容以不请,而又不容以不文辞者也。夫文而待人以传,则其文可知也,将

… 96

    642焚书

    谁传之也?若其不敢不请,又不敢辞,则叙文者亦只宜直述其生卒之日,与生平之次第,使读者有考焉斯善矣。

    吁!先生人品如此,道德如此,才望如此,而终身不得一试,故发之于文,无一体不备,亦无备不造,虽游其门者尚不能赞一辞,况后人哉!于是以窃附景仰之私,欲考其生卒始末,履历之详,如昔人所谓年谱者,时时置几案间,俨然如游其门,蹑而从之。而序集皆不载,以故恨也。况复有矮子者从风吠声,以先生但可谓之博学人焉,尤可笑矣!

    蜻蛉谣

    古今人情一也,古今天下事势亦一也。

    某也从少至老,原情论势,不见有一人同者,故余每每惊讶,以为天何生我不祥如此乎!夫人性不甚相远,而余独不同,非不祥而何?余初仕时,亲见南倭、北虏之乱矣;最后入滇,又熟闻土官徭僮之变矣。

    大概读书食禄之家,意见皆同,以余所见质之,不以为狂,则以为可杀也。今读先生集,记姜公事。姜公之心正与余合,而先生取之如此,则知先生唯不用,用必为姜公无疑矣。

    生虽后时,见符前哲,亦可以证余生之非不样也。

    因喜录此。

… 97

    焚书742

    唐贵梅传

    升庵先生《孝烈妇唐贵梅传》曰:“烈妇姓唐,名贵梅,池州贵池人也。

    笄年适朱,夫贫且弱。

    有老姑者,悍而淫,少与徽州富商有私。弘治中,富商复至池,见妇悦之,密以金帛赂姑。姑利其有,诲妇淫者以百数,弗听;迫之,亦弗听,加以箠楚,又弗听;继以炮烙,体无完肤,终不听。姑乃以妇不孝讼于官。通判慈溪毛玉受赂,倍加刑焉。妇几死,然终不听也。商犹慕其色,令姑保出之。亲党咸劝妇曰:‘何不吐实?

    ‘妇曰:’若然,全吾名而污吾姑乎?

    ‘乃夕易褂襡,雉经于后园古梅树下。姑不知也。及旦,手持桑杖,将入室挺之。且骂且行,曰:’恶奴!早从我言,得金帛享快乐,今定何如也?

    ‘入室无见,寻至树下,乃知其死,因大恸哭。亲党咻曰:’生既以不孝讼,死乃称妪心,何以恸哭为?

    ‘姑曰:’妇在,吾犹有望;妇死,商人必倒赃。吾是以哭,非哭恶奴也。

    ‘尸悬于树三日,颜如生,樵夫牧儿见者咸堕泪。每岁梅月之下,隐隐见其形。有司以府官故,终不敢举节。余舅氏喻士积薄游至池,闻其事,作诗吊之,归,属慎为传其事。

    呜呼!妇生不辰,遭此悍姑。生以梅为名,死于梅之株。冰操霜清,梅乎何殊!既孝且烈,汗青宜书。有司失职,咄哉可吁!乃为作传,以附露筋碑之跗。“

    卓吾子曰:先王教化,只可行于穷乡下邑,而不可行于

… 98

    842焚书

    冠裳济济之名区;只可行于三家村里不识字之女儿,而不可行于素读书而居民上者之君子。池州通判毛玉,非素读书而居民上之君子乎?

    慈溪为县,又非毛玉所产之巨邑名区乎?

    今通判贪贿而死逼孝烈以淫,素读书而沐教化者如此,孝烈唐贵梅宁死而不受辱,未曾读书而沐圣教者如彼:则先王之教化亦徒矣。

    “孝烈”二字,杨太史特笔也。夫贵梅之死烈矣,于孝何与?

    盖贵梅所以宁死而不自白者,以姑之故也。不然,岂其不切齿痛恨于贿嘱之商,而故忍死以为之讳哉?书曰“孝烈妇”,当矣。死三日而尸犹悬,颜如生,众人虽知而终不敢举,每岁之暮,白月照梅,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