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逸闻趣事 作者:怀特-第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警句为他乏味的独自增色不少。
在创作第二个基地故事时,阿西莫夫在构思与写作上均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在第一个基地故事的结尾,他通过萨尔沃·哈丁之口,使自己不得不接着写续篇。哈丁称:
……第一个危机的解决办法是显而易见的。
明显得如同我们所经历的一切苦难!①
①《基地》中的《博学者》,高曼出版社,1951年版。
由于为续篇铺就了道路,并得到了坎贝尔的认同,这使得阿西莫夫沾沾自喜,但喜悦之情转瞬即逝,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得在很短的时间内写出续篇。有了第一篇故事,就必须在下期的杂志上登出第二篇。他怀着紧张的心情投入了创作。
在打字机边上一坐,阿西莫夫便文思如潮,三天之内便写了17页。他得意洋洋地去找坎贝尔办些别的事情——坎贝尔见了他,第一句话却是:“阿西莫夫,给我那篇基地故事!”
这句话使阿西莫夫的灵感消失得无影无踪。故事写不下去了,他只是坐在那儿,瞪着打字机发呆。阿西莫夫后来回忆说,这是他经历的为数不多的几次创作障碍中的一次,它几乎将他的写作事业扼杀在蓓蕾初绽时期。他不能让坎贝尔失望,但按原定的情节他根本写不下去。
为此,阿西莫夫想尽了一切办法:强迫自己写下去,修改原定情节,将它暂时搁在一边过段时间再看,但都不管用。最后,在茫然恐慌中,他找到了挚友弗雷德·波尔帮忙。弗雷德·波尔偶尔也充当他的文学顾问,并在当时重又开始帮他向流行杂志出售故事。他们从布鲁克林桥的一端走到了另一端(这是他们常走之路,因为波尔的第一个妻子纳斯丽·佩里不能容忍阿西莫夫,根本不允许他进门)。漫步时,波尔帮他理清了情节并给了他许多指点。阿西莫夫飞奔回家,一蹴而就,完成了创作。
这就是《笼头与马鞍》。萨尔沃·哈丁又一次成了主角。故事发生在30年后,当时特米勒斯星球上的第一个基地建成80年。哈丁创立了一个宗教,它的影响遍及四大王国,而基地则是四大王国的权力中心。王国中日益野蛮的居民将特米勒斯星球与基地视为这一宗教的圣地,普通公民被送到这里接受培训,成为神父,神父们掌握着由基地专门提供的技术,这些技术由万能的银河神灵操纵着,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外衣。
在阿西莫夫的笔下,哈丁利用基地作为宗教中心的杠杆作用,拓展了基地的影响,挫败了安那克雷恩人的再次进攻,并在银河系的外围创立了帝国的雏形。
一些人认为四个王国的居民竟毫不怀疑地接受了基地所创宗教这一情节令人难以置信,因此这是这个故事的一个小小败笔。基地只用了30年便在整个银河外围传播了宗教,而且整个地区竟如此迅速地陷入了野蛮状态;30年内,人们竟能心甘情愿地抛弃历史成就与文明,接受一个根本毫无说服力的宗教,这些也都令人难以接受。
我们只能认为阿西莫夫是以罗马帝国崩溃并随后陷人黑暗时期这一历史阶段为其故事创作的背景原型。这一情节错在银河外围的人们是从比罗马人先进得多的文明上坠落下来的,可能阿西莫夫是要说明“爬得越高跌得越惨”这个道理吧。坎贝尔要么是疏忽了《笼头与马鞍》中的这一情节失误,要么是觉得无所谓,总之,1941年11月他收到这篇故事后,马上就将它登了出来。
1941年至1945年期间,坎贝尔麾下的许多作家都卷入了战争。由于迫切需要作品,他提高了稿酬以吸引投稿。因此,阿西莫夫的这篇故事是按新规定的每字1.5美分计,共400美元,这是截至当时为止他收到的数额最高的一笔稿费。
写完《基地》中的第二个故事后,阿西莫夫的创作由于战争而暂时告一段落。当他重新开始接着创作这一系列时,几乎已是两年之后了。
《笼头与马鞍》(《基地三部曲》中更名为《市长》)刊登在1942年6月《惊奇》杂志上,《商业王子》(原名《大与小》)直至1942年10月才开篇。这个短篇字数超过了22,000,是当时阿西莫夫创作的最长的故事,一直到1944年1月才写成,刊登在1944年8月的《惊奇》杂志上。
这个故事讲的是基地如何通过贸易手段及在《笼头与马鞍》中创立的宗教扩大势力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赫伯·梅罗,他凭着自己的勇敢与胆识,终于在故事结束时,成了基地精英中的一员,而这些精英都是些哈丁式的人物。
基地在扩展其贸易王国的过程中遇到了麻烦,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在不诉诸武力的情况下将各国纳人自己的统治中。
《商业王子》的故事发生在基地建成150年后,科瑞尔星球的阿斯帕司令企图利用银河帝国的最后一小撮残余势力以征服基地。
我们的英雄赫伯·梅罗意识到第三个夏尔登危机出现了。与萨尔沃·哈丁所面临的危机时的情况一样,梅罗被迫两面作战。首先,他必须让基地政府意识到科瑞尔星球的威胁;其次,他还必须解决特米勒斯星球上新出现的一个社会问题——“商业王子”的出现(由超级富裕的商人组成的团体,它的强大已对基地产生了威胁)。他成功地做到了第一点,但却未能解决第二个问题。阿西莫夫在创作第一个故事时,为写续篇,曾在结尾留下一个未解之谜,结果给他造成了创作障碍。他显然未吸取教训,又在这个故事的结尾留下了一个未解的社会问题,作为下一个故事的创作背景。
基地靠经济手段,而非军事优势挫败科瑞尔星球,这一胜利当然是早已被夏尔登预见的。基地巧妙地渗透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体系,它向敌国的芸芸众生灌输宗教思想,让他们依赖于基地生产的原子能装置——早在战争爆发的前几年就卖给了他们。当这些装置开始出现故障并无法修复、替换时,军事梦想只能让位于经济需求了。
这个故事与罗马帝国历史有着紧密联系。古罗马在其帝国时期曾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贸易战”。第一次是与俄罗斯发生争执,结果导致了四次军事行动。更重要的一次则是与中国进行的。当时的贾斯汀尼皇帝将蚕卵引人康斯坦丁堡,使罗马人生产出了自己的丝绸,从而打破了中国对丝绸贸易的垄断。这些历史无疑促使阿西莫夫联想到了经济实力是挫败军事优势的潜在可能。
阿西莫夫给他的第四个故事命名为《楔》。坎贝尔在1944年4月收到了这个短篇。它是全书的第四部分,所用标题为《商人》。这个故事不到7000字,是全书中最短的一篇,它不过是简单介绍了基地的一小段历史。几个月后,阿西莫夫完成了《死手》的创作。在《基地三部曲》中,它是第二部《基地与帝国》中的第一章,标题为《将军》。
阿西莫夫于1949年8月将这篇故事交给了坎贝尔。25,000字的数目使它成为他所写过最长的一个连载故事,并为他赚了437.5元。《楔》与《死手》都是阿西莫夫在海军造船厂时创作的。当时正值战争最激烈的时候,这两部作品明确反映了那时的阿西莫夫满脑子都是与战争有关的事。
《将军》是《基地三部曲》中情节最精彩的片段之一。它充满了刺激,并且与整部作品完美地融为一体。故事的主角就是书名所提到的将军,旧帝国最后一员干将贝尔·里奥斯。
夏尔登死后200年,帝国进入了垂死阶段,这时它遭受了致命的一击,而这一击正是由里奥斯完成的。在银河系中谁还能与帝国为敌?帝国正在滑向野蛮的深渊,而方圆之内再没有外星人或其他有人迹的星系存在。正是这一搜寻对手的过程中,里奥斯发现了基地,他立即踏上了追求荣誉与鲜血的征途。
正如夏尔登所预见的那样,里奥斯根本没有获胜的可能。那时统治帝国的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帝王。一位有雄心的帝王与一位追寻荣誉的将军,他们之间的联盟是不稳定的。里奥斯的巨大成功令帝王感到了威胁,因此除掉了他。夏尔登的第四个危机就这样解决了,度过危机的基地将迎接明天的战斗。
1944年8月,阿西莫夫写《死手》时,《大与小》已在当月的《惊奇》杂志上刊出。这篇故事上了封面,被称为“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之一”——这是他的基地故事首次被归为系列。
尽管这些都促使阿西莫夫继续这个题材的创作,但到1944年秋天时,他开始厌倦整个构思。他已一口气写了三个《基地》故事,几乎占用了他整年的创作时间。他想写点新的东西了。
由于上述原因及战争所带来的巨变,基地故事的创作停了几个月。1945年1月,阿西莫夫拜访坎贝尔时,这位编辑说,他希望阿西莫夫能写一个完全粉碎夏尔登计划的故事。这想法吓了阿西莫夫一跳。毕竟整个系列是围绕夏尔登计划展开的,粉碎它简直无异于亵渎神灵。但阿西莫夫无法说服坎贝尔放弃这个念头,只得打道回府按其大意进行创作。
从写作技巧、情节安排及人物性格塑造方面,《骡子》比前几篇基地故事要成熟得多。故事中的许多人物显然就是以阿西莫夫身边的人物为原型的。麦格尼菲科、贝塔·戴瑞尔与特伦·戴瑞尔是三个主要人物。从相貌上看,贝塔是以杰特鲁德为原型的,而特伦的性格其实就是阿西莫夫自己的性格。在故事中,特伦是个对周围事物有些茫然的年轻人,他快嘴快舌,有时还稍稍有些过分敏感。从外型上看,特伦体魄健美,高大壮硕,恰恰与阿西莫夫相反。
骡子麦格尼菲科是这篇故事中最重要的人物,同时在整套三部曲中,他也是除夏尔登外的又一个中心人物。从外型上看,骡子是以阿西莫夫在海军造船厂工作时的一位朋友雷昂纳德·梅赛尔为原型的。梅赛尔是个性格开朗的家伙,他至少也曾有过一次将阿西莫夫从沮丧的深渊中拯救出来的记录。梅赛尔的相貌最有特点之处,就是他那硕大坚挺的鼻子。他还是个不错的音乐家,喜欢唱歌,爱讲笑话。麦格尼菲科不仅扮演着宫中弄臣的角色,而且他还经常弹着一种称为“维西索诺”的乐器。他的这种演奏天才能造成破坏性的后果。
另一个人物艾伯林·米斯是整个故事中的关键人物,尤其是在最后一幕中。不知阿西莫夫是以何人为原型塑造这一角色的,他很可能是阿西莫夫的大学教授们与俄罗斯民间故事中惯见的聪明老头的结合体。
阿西莫夫在这个故事中塑造了一对新婚夫妇,并围绕年轻女人展开了情节,这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除那些关于苏珊·卡尔文的故事外,这是阿西莫夫首次在其故事中塑造了一个坚强的女性人物。创作《骡子》时,阿西莫夫正陶醉在新婚的喜悦中,这无疑对他的写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以杰特鲁德为原型的贝塔在最后一刻拯救了基地并非是巧合。
《骡子》的故事发生在基地建成300年后。它讲述了有史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基地被一个具有通灵能力、藐视夏尔登计划的异形挫败的故事。贝塔拯救了银河系的未来,在她的努力下,骡子未能找到第二基地。特米勒斯星球衰亡之后,第二基地是创建夏尔登帝国的唯一希望。
因为这个故事是在战争期间写就的,所以它与军事的关系最为密切。阿西莫夫在塑造骡子这个形象时,脑子里肯定想的是希特勒。但骡子的性格比希特勒复杂得多。尽管他苦心钻营、野心勃勃,但他并不是个单纯的极权独裁者。骡子最让人感兴趣之处就是他的脆弱。他为什么会变得如此贪恋权力?他运用自己的强大能力征服了银河系,其实是想躲避这种权力?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贝塔对他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所有这些问题都有着详略不一的答案。关于骡子的确凿情况,我们所知甚少,但阿西莫夫的只言片语已足够促使我们发挥想象填补这一空白,并使我们认识到这是个有着奇异的魅力、极为忧郁的人,他为感情付出了代价,使得自己的能力被毁,与其说他是个有着虐待狂倾向的疯子,不如说他是个具有通灵能力的厌世者。
《骡子》是《基地》系列中第一部提及骡子及其征服第一基地诸细节的短篇,它构成了《基地与帝国》的下半部。阿西莫夫用了三个半月时间写完这个故事,1945年5月他把稿件交给了坎贝尔。这是他完成的最庞大的写作计划,共计50,000字,几乎达到了一部中篇小说的长度。这部作品还让他得到了自从写作以来收到的金额最大的一张支票——875美元。
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