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防军大本营-第7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型火箭我就不想谈了。对此,我也毫无办法。这一切都在于说明,当我们将这种大型
武器投入使用之前,应该首先将局势整顿好。
德国人民在这些天里松了一口气。必须避免由松气再次变得麻木不仁。麻木不仁是
… 页面 288…
错误的,它只能给人民带来忧伤和苦恼。德国人民松了一口气。我们又发动攻势了,仅
这一点就会使德国人民感到喜悦。如果这场攻势继续进行下去的话,如果第一次真正的
伟大战果显示出来的话——它将会表现出来的,因为我们现在的形势与1941年到1942
年的俄国完全一样,当时,它处于不利的形势下,然而,他们在漫长的战线上,通过几
次进攻,使我们转攻为守,节节后退。如果德国人民了解这一发展过程的话,他们肯定
会做出人类所能够做出的一切牺牲。我们的每一次号召都将在德国人民中取得成效。这
个民族无所畏惧,无论我证集纺织原料或其他物品,还是征召我们所需要的人力时,青
年们都以极大的热忱来报名。德国人民将以积极的态度做出反应,我不能不说,这个民
族十分令人满意,人们所能够期待的也不过如此而已。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比我们德
意志民族更好。个别坏事只是例外,它们不过是证实了这条规律而已。
因此,我想向您们发出呼吁,以您们的全部热情,全部能力,全部活力。加入这场
作战。这是一次决定性的行动。它的成功自然会带来第二次的成功。而第二次行动的成
功,将会使敌人对我们左翼进攻①的威胁完全崩溃。我们将把敌人西线一半的战线完全
击溃。我想,敌人将无法长久地抵御住我们大约45个师的进攻、那样,命运将掌握在我
们手里。
如果进攻日期定于新年前夕,那么我首先要感谢所有参与作战的人员,因为第一,
他们做了大量的次备工作;第二,他们将冒着一次很大的承担负责的风险。我把这一点
看作一个特别好的征兆,这是可行的。在德国历史上,新年之夜一直有着吉祥的军事预
化的。对敌人来说,初夕之夜将是一个难受的干扰,因为他们不庆祝圣诞节,而是庆祝
新年。除了这样的进攻,我们无法以更好的方式进入新的一年了。如果在元旦之日,德
国又在另一个地方发动进攻的消息传到国内,并且定会取得胜利,那么,德国人民将从
中得出结论:旧的一年悲惨地结束了,但是新的一年却开了个好头。这对未来是一个好
的征兆。先生们,请允许我祝愿您们每个人都走好运。
请允许我再说一点,先生们,保守这次行动的秘密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没
有必要知道这件事的人,就不必知道。对于必须要知道的人,也只允许知道他所必须要
知道的那一部分。这是极为关键的。也不允许知道一些情况的人,提前散布出去。这是
问题的关键。”……
在以“北风”为代号的阿尔萨斯作战行动对北方乍要进攻地域发生影响
之前,希特勒于1945年1月认炽到,“在B集团军群将敌人半数兵力吸引过
去之后,继续实施阿登攻势已没有任何希望”。按照国防军指挥参谋部战时
日志记载,直到l月14日,即大本营撤回柏林的前一天,人们才最终承认:
“进攻领域的主动权已转到敌人手中。”
付出重大人员牺牲和物质损耗的西线作战,正接近它的尾声。
注释
参见下面的关于1944年11月6日形势讨论会速记稿的片断。从中可以
看出希特勒对军事行动具体细节的干预,到了何种严重的程度与希特勒进行
谈话的是两位空军军官。
“元首:我把事情重新想了一下,我不知道帝国元帅报告了没有。我重
新想了一遍,结果是:又击落80架。
比希斯:82架。
元首:这80架当中,有50架是由歼击机击落的,30架是被高炮击落的。
这30架必须刨除。有490架飞机参加了空战。
比希斯:305架。
元首:那好吧,就算305架参加了空战。可刚才你们说是490架。
… 页面 289…
比希斯:没有,我们说是305架,注兰克福的歼击机联队没有参加…
元首:好吧,就算305架!这无所谓。他说过,一个强击机中队可以有
42架投入战斗。这一个强击机中队就击落30架。
比希斯:两个强击大队。
元首:一共多少架?
比希斯:一共63架飞机。其中61架参加了空战。
元首;好,61架!
比希特:这61架击落了30架四引擎敌机。
元首:这样还剩下20架。如果您把60架从305架中抽走,就还剩下240
架。240架在空战中击落20架,强击机中队自己损失30架。
比希斯:损失30架。
元首:其他中队损失90架。这样说来,就是240架参加战斗,损失90
架,击落20架。
克里斯蒂安:还有一件事:强击大队还隐瞒了一个大队。
元首:这我不任乎。这个被隐瞒的大队也是要向敌机开火的。
比希斯:这是自然。
元首:这样看来,结果是很不能令人满意的。
克里斯蒂安:关键的是,有30架敌机是被强击机大队击落的……
元首:在你们那里,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对所有这种亨利用这种方法进行
过计算?帝国元帅无论如何是不会的。他绝不会感到,我们的损失是巨大的,
因为人们通过这种“非地面的报告“把全部情况都歪曲了。
克里斯蒂安:每天都有报告。
元首:我需要这种计算。它有力地证明,歼击机是毫无用处的。……我
把事情一算,我就觉得结果是令人吃惊的。
比希斯:在这次作战中丢失的65架飞机,到今天已找到38架。还有27
架下落不明。有38架完全损坏了,死了32人,受伤6人。
元首:还差多少架?28架?
比希斯:现在还差27架。
元首:事情完全清楚了。
比希斯:昨天,在意大利使用了大批双引擎战斗机,袭击了特里安地域
的铁路设施、主要是铁路线。意大利使用了23架歼击机,有4架双引擎飞机
被击落,已方无损失。
元首:这也是一种有误差的计算。最近我进行了一次计算。要识破些化
招是需要时间的。我就进行了一个月的计算。有人想必会说出动了多少多少
架次。就一个月来看,这还满不错,但看看出动飞机的数量,就…
比希斯:数量我曾报告过,只是一个月的数量没有报告过。
克里斯蒂安:我的元首,这里有个百分比的问题。
元首:必须有一个人对整个事情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出结论。不能简单
他说:现在就是这么回事!
克里斯蒂安:我的元首,帝国航空队进行了一次阁上作业……由施通普
夫大将负责。监察长加兰得可以到部队讲讲话。帝国元帅正在……
元首:我必须说,我从来不是这样考虑问题的。
克里斯蒂安:我的元首,我是按照这种表格办事的。
元首:可我从来就不用这种乱七八糟的东西。必须亲自动手。
… 页面 290…
克里斯安:还是话归原题吧;强击机大队击落了30架四引擎轰炸机。
元首;30架。还有30架是高炮击落的、这样还剩下20架。而这是在出
动260架次所取得的战果,太糟了。出动260架歼击机。击落20架,要是出
动2000架就击落200架。这样,我就无法算出,这些飞机到底……而他们还
在拼命地制造。这只能是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克里斯蒂安:我的元首,根本原因是,这些小伙子们有10天没有飞了。
元首:我们过去总是能找一些“理由”!
克里斯蒂安:这自然是要受到影响。而西线的联队,坏天气里也飞,降
落时没有任何损失,因为他们每大都在飞,这当然会受影响。
元首:我不想说飞行员的坏话,我主要是说击落敌机的结果。利用2600
架飞机,击落200架,也就是说,通过大批量地使用,击落大量敌架,这种
希望是不存在的。继续生产这种飞机是毫无用处的……”。
… 页面 291…
第二章瓦解和投降
在进入战争最后一个阶段之初的日子里,希特勒于1944年12月29日夜
晚,在“鹰巢”大本营里,与装甲部队总监托马勒将军进行了一席长谈。希
特勒再一次炫耀了他的才能,用以欺骗他自己的和其他人的无能。第30号记
录稿残篇里,记载了希特勒的这次谈话。
……
“前不久,我读了弗里德里希大帝书信集。他在一封信里这样写道:‘战争培育
了我——那是7年战争的第5年——那是欧洲的一支最精良的军队。而今天,我手下的
却是一群乌合之众,我不再是统帅,我的将军们都是无能之辈。军官们已没有统帅,我
的部队都十分低劣,”这是一种全盘否定的评价。尽管如此,战争还是坚持到了最后。
现在、如果人们对俄国军队进行评价的话,那也是一支糟糕透了的军队。但是它还是一
直坚持下来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士兵的质量,人是永恒的。因为,士兵的质量不是表
现在某次沙盘作业上,最终是表现在克服难关中的士气高低,表现在它的坚韧不拔的精
神和不屈不挠的斗志。这是取得任何胜利的关键如果天才没有不屈不挠的斗志和坚韧不
拔的精神作基础也会象鬼火一样一闪而过。这是在人的整个生命中最重要的。如果忽然
心血来潮,计上心来,但不具备一种坚定的气质,没有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意志,那
也将是一事无成,只不过是碰运气罢了。情况顺利,就情绪高涨,遇到挫折,就会泄气,
就会立刻将一切都放弃。因此,这种碰运气的人创造不了世界历史。只有在聪明的理智、
活生生的良知和永不松懈的警觉的后面,还具备一种狂热般的坚韧不拔的意志,才能够
创造世界历史。信念的力量会使人成为一个精神上的斗士。这样,在危急时刻,他就感
到有一种东西在指引着他,使这种质量得以体现。有一部分人不喜欢这样,这就是坏的
一部分。而好的一部分人会问“我们为什么做出全部牺牲?战争不能再这样延续下去了。
这是肯定的。因为没有人能够忍受住这场战争,我们不能,其他人也不能。问题是谁能
够忍受得长一些。孤注一掷的人肯定会忍受长些。我们正在孤注一掷。如果有一天换另
一个人说:我们厌倦战争了,那时他没有多大关系。如果美国说:结束吧,我们再没有
年轻人送到欧洲去了,那么对它没有多大关系,纽约还是纽约,芝加哥还是芝加哥,底
特律还是底特律,旧金山还是旧金山。一切都不会变。但如果我们今天说:我们打腻了,
不打了,那么德国就永不存在了。”……
希特勒的这些话,是表达他一般的政治和战略纲领的另一种说法,这一
纲领在战争的全过程都在指导着德国领率机构的行动。他的这种表达方式,
没有一字提到武器。至于决定战个胜利的时刻何时到来,能够决定德国命运
的人,自己也被政治和军事方面的主观愿望所迷惑。首先,他期待着敌方联
盟的上崩瓦解,而且总是把很多事情都视为这种瓦解的征兆。第二,他总是
“信赖”自己的“神奇武器”。毫无异议,这些武器是德国设计师和工人所
创造的值得赞叹的成就,但是绝不能与后来使用的能“闪电般的”取得决定
性作用的原子弹相媲美。
如果说希特勒的这种思路,还向人们指出了几分政治上的前景,那么,
建立在这种松散基础上的军事计划,就只不过是希特勒的一时的良好愿望,
没有丝毫的生命力。德国大本营及其领导,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仍被东、西
两线牵来扯去——一方面要在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