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防军大本营-第7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页面 282…
统帅部发布了第一道预备性命令。然而,这道命令只起到了对敌人,也对己
方部队和司令官们掩饰真实企图的目的。不应忘记的是,正是在这几天,希
特勒派出他的爪牙,其中有希特勒大本营的新任副官长,胁迫隆美尔元帅自
杀。
11月3日,即在规定发起进攻之日的前三周,约德尔大将才到达8集团
军群驻地,向集合在那里的西线高级司令官们安排进攻事宜。他在介绍了敌
情和地形情况之后,指出,在艾弗尔地区实施突破肯定可以取得成功。紧接
着实施的装甲部队的突击,将在两天之内切断美国第1集团军和蒙哥马利集
团军群与其后方的联系,并为下一步击溃敌人25—30个师创造前提条件。敌
人为发动莱茵河攻势而在这一地区积贮的大量军事物资,也将被缴获或摧
毁,约德尔还以希特勒的名义,对进攻的步骤,做了详细的指示。他还说明
了以新月期间定为发动进攻时间的好处。
这次进攻的主力为16个师,其中8个足装甲帅,分别隶属于泽普·迪特
里希指挥的党卫队第6装甲集团军和冯·曼陀菲尔将军指挥的第三装甲集团
军。南线侧翼的防护将由第7集团军负责。
在北部,则以小股部队不断出忐,牵制敌人。
尽管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从一开始,就不允许与会的司令官们,对
希特勒的这一企图产生任何怀疑,但司令官们仍对这一处在广泛地域、远在
200公里之外的目标,勇敢地提出了异议。他们指出即使能肢例将计划内的
兵力及时集中起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充分装备,他们也不可能在冬季这
样的气候条件下,到达那么远的目标。作为反建议,司令官们提出了一个“小
解决方案”。所谓“小解决”,就是仅仅排除盟军在亚琛附近的突破,从而
夺回西壁工事毗粼的工事。不得已时,才考虑随后向马斯河的推进。只有当
形势超出颅料之外时,才迅速变更部署,向目标突击。
在这些和其他异议面前,国防军情挥参谋部参谋长寸步不让。他深信自
己理解希特勒思路,当场反驳说:“‘小解决方案,只会推迟算帐的日子,
使西方列强不再准备谈判”,一语道破了德国领导的政治目的。鉴于同样的,
但至少是军事的理由,他对于把进攻日期至少推迟到12月10日的建议,连
声说道:“绝对不能,绝对不能”。尽管如此,与会的司令宫们在会后的第
二天,立即向大本营呈递了他们关于“小解决方案”的书面建议。就象对约
德尔陈述的那样,他们又向希特勒说明,当进展顺利时,仍可以发展为大“解
决方案”——他们想以此避免与希特勒的顽固不化的态度下正面交锋。而更
主要的一点是,他们想借此机会向最高领导报告一下军队的实际状况、训练
水平和机动能力。
当时的。“些记录毋庸置疑他说明,西线司令官们,特别是莫德尔和曼
陀菲尔所提出的见解,使大本营在尔后的时间里,不得不加以认真考虑。然
而,希特勒对此却置之不理,11月10日,他签署了由国防军指挥参谋部起
草的“关于进攻(阿登攻势)的准备和展开的命令”。之后,他又把战役目
标拔高到政治和战略范畴,即“通过消灭安特卫普、布鲁塞尔、卢森堡一线
以北的敌人兵力,扭转西线战局、甚至是整个战争的局面”。在这项命令的
开头指出,“即使敌人在梅斯两翼的进攻,以及即将对鲁尔区的突击,使已
方丢失大片地域和阵地,也甘冒巨大风险,将此役进行到底。”“展开结束”
日期,定于11月27日。
此后,前线司令宫们仍通过各种途径,继续提出他们的异议。然而,国
… 页面 283…
防军指挥参谋部不得不于11月25日给西线总司令“——一个最终答复”:
“元首…毫不动摇地……坚持原进攻计划的目标和范围……坚决拒绝“小解
决方案”的设想……”两天后,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再次被派往西线,
并在其日记中写道:
“从西线返回后向元首汇报。
1、大解决方案不变。”
但紧接着却出现了这样的话:
“2、缺编部队必须补齐。建议随后提出。”
由于发起进攻的日期己到,而部队尚未到齐,而且由于接连不断的防御
作用,使“陆军的补充和整编迟延”,使进攻日期“一再”向后推移,最后
将进攻日期定为12月10日。
此外,国防军最高司令还过问进攻准备工作中的无数具体细节,其中绝
大部分都由国防军指挥参谋部作为“进攻程序的方针”,下发部队。对此,
约德尔在日记中均有记载,下面列举几段:
11月3日:“元首不想把猎虎式坦克交给快速部队,而想交给步兵小部队……虎王
式 (虎Ⅱ型)坦克太重,有损底盘”……
11月10日:“……a)3000吨(燃料?运输能力?)……目前无法从意大利和(东
线)北方集团军群那里得到保障……
为了坦克的运行,薄冰层应……
人民冲锋队应在前沿阵地夺取战利品。”……
11月17日:“在最后一夜必须把一切都埋藏。
1、首先是居民区、司令部——最后再进行一次一分钟袭击。
2、然后是炮兵部队。
3、火力最强的平射火力不要对付火车站,那里无关紧要。”
11月18日:“进攻开始时间要统一,否则有报警的危险。只有对部队适合时,才
搞夜间进攻。
所有的阿尔萨斯人都必须从……前线部队中……调离”……
11月28日:“西线进攻部队的被子是否能送去?还有鞋。可让部队报告”……
12月6日:“将海军作战浮舟交给第6装甲集团军 (横渡马斯河运河)。”
从这些记录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其中一部分摘自于1918年统帅部为“由
阵地战转入进攻”而制订的条今;另一部分来自于希特勒当时作步兵作战经
验。对空军没有下达较详细的指令。
1944年11月20日,希特勒终于想放弃混凝土几乎尚未完全干燥的“狼
穴”了。红军步步逼近,威胁着东普鲁土省的大门。过去一直被视为中转站
的柏林,现在终于成了德国大本营的营址。象过去在贝希特斯加登一样,德
国领率机构的工作和居住地点仍是十分分散:希特勒和几个副官住在已被严
重炸毁的总理府的避弹室里;凯特尔和约德尔搬人位于达莱姆的国防军统帅
部过去的备用宿营地,温特尔将军领导的参谋部先是驻在附近的一座空军办
公搂内,后又迁到措森——紧挨着陆军总参谋部。国防军统帅部的首脑们与
三军将领们,只有在总理府举行的形势讨论会上,才能聚集在一起,并耗费
掉宝贵时光。
12月18日,希特勒从柏林迁到位于黑森的瑶海姆附近的齐根贝格营地
的指挥所。这个指挥部是1939年为西线战局准备的,代号“鹰巢”。1940
年春,托特组织特意为希特勒的那些傲慢的、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亲信”修
… 页面 284…
建了齐根贝格庄园。而现在,大本营第1号宿营地却安扎在森林中的一个深
深的地下室里,参谋部和第Ⅱ号宿营地座落在远离此地的弗里德贝格。陆军
总参谋部再次迁到它在战争开始时的所在地——措森。
尽管西线司令官们的历次陈述均遭到拒绝,然而莫德尔元帅和冯·曼陀
菲尔将军,这时又加上泽普·迪特里希和西线总参谋长威斯特法尔将军,于
12月2日在柏林总理府又作了最后一次努力,试图说服希特勒改变其进攻计
划。莫德尔元帅作为将军们的主发言人,在持续数小时的谈话中,以坦诚相
见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陈自己的见解。结果,又再次付之东流。希特勒甚
至拒绝以“小解决方案”——他称之为“半解决方案”——作为话题。他只
答应解决现在部队装备严重短缺的状况。这次谈话所涉及的内容,可以约德
尔的日记中得知一二。约德尔写道:
12月8日:“现存7150立方米燃料,还有6000立方米……包括来自东线的2400
立方术。其余生产的燃料……必须立即运输……,64列火车弹药,55列已到,3列已经
发车,4列在装车;”12月12日:“第7集团军还缺……2个舟桥纵列,东线工兵营,
首先是气艇。”
象1940年西线战局一样,此次作战由12月7日推迟到14日,最后在
12月12日定于12月16日发起进攻。
由于作战物资的大量短缺,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司令官们多次采取的拒绝
态度,使这次“阿登攻势”在现代人眼里,是一次颇为值得怀疑的行动,在
它开始之前,就己注定要失败。然而,德国大本营中的人们却另有所想,这
可以从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写给莫德尔元帅一份通知中,看出为作战失
败而预先想出的全部托词。这份通告还是在12月15日,即进攻开始之前送
给莫德尔的。文中写道:“……已经作出最后几项决定;……取得胜利的切
先决条件都已经……具备,进攻的规模完全决定于进攻过程中的指挥;……
如果……遵守作战指挥原则,……肯定可以取得重大胜利。”
在此其间,希特勒按照以往历次重大战局之前的习惯,于1944年12月
11日和12日——每天利用半天时间,将参加此次攻势的全部高级军官,直
到师长,都召集到“鹰巢”大本营,对他们发表了一通漫无边际的长篇大论。
这次讲话内容同10天前在柏林对冯·曼陀菲尔将军时所谈的大致相同。希特
勒除了谈了军事观点外,还谈到了促使他作出决定的政治动讥。他说:
“战争对于所有的参战者来说,自然是一次对负荷能力的考验。战争持续越久,这
种考验就变得越加严酷。只要对成功抱着某种希望,这种考验就可以忍受。一旦在某一
时刻,这种对胜利的希望破灭了,通常也就无法凭借意志的力量来忍受这种考验了。这
就好比一座堡垒,只要它还有希望得到解围,它就能够继续战斗。因此,逐渐削减敌人
的胜利信念,通过进攻使敌人明白,他们的计划从开始就不可能取得成功,这是很重要
的。这只有通过成功的进攻来取得,成功的防守水远达不到这一目的。因此,人们不能
不断地崇尚守势、防御是战斗的更强有力的组成部分这条原则。……我们不能忘记,我
们这一方所投入的兵力总量,总是同我们的敌人一样大的。我们不能忘记,敌人的部分
兵力还在远东对付日本。这个国家——除了中国之外,拥有1亿多人口,在技术装备上
也占有重要位置。
尽管如此,人们必须清楚,如果长时间地依靠防守的坚定性过日子,那么终有一天
还必须要用成功的进攻来取代。因而,从战争一开始,我就一直在作出努力,只要有一
线可能,就进攻,使战争不致陷入世界大战的局面。尽管如此,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
这就同我们的盟国背离联系在一起了,这自然还要采取进攻方式……但只有两方中的一
… 页面 285…
方认识到,象这样的战争再也无法取胜了,这才能最终决定战争的胜负。因此,使敌人
认识到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任务,要想使他们认识到这一问题,最快的办法是消灭他们的
有生力量,占领他们的领土。如果一方已经被迫进行自卫,进行防守,那么,这时的任
务就是通过无情的打击,还要使敌人认识到尽管情况如此,他们什么也没得到,而战争
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同样重要的是、要刮用每一个瞬间来加强这种心理影响,使敌人明
白,他们的一切都是徒劳的,使他们绝不能指望投降,绝对不能,绝对不能。这是决定
性的,敌人任何一点最微小的投降征兆,都会使敌人取胜的希望死灰复燃,使广大失望
的群众重新充满希望,而甘愿承担一切困苦和贫乏。因此,敌人对于公布悲观失败主义
的备忘录——就象1917年作的那样,或者公布档案材料——就象我们今年经历过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