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防军大本营-第5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了不同寻常的重视。那天夜里,当希特勒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后,便一反
常态地亲自来到约德尔的简易住所。一一这是自挪威战局以后从未有过的
事,使约德尔大为震惊。希特勒一进门,就对约德尔大加指责。但约德尔和
他的参谋部一样,一直被排除于空战指挥之外,对空军不断衰落的状况毫无
所知。
看来,希特勒是找错了抱怨的地方。当空袭进入毁灭性的阶段后,希特
勒便开始将他的不满发泄到他的帝国元帅身上——这并非不公平——,有时
他是采取一种一声不吭地离开会议室的方式,来表示他的不满。后来,在这
个领域、特别是“新式武器”和“喷气式歼击机”方面,希特勒干脆将战术、
技术和组织的领导权集于一身。于是,就象他多年对待陆军时那样,严重错
觉便层出不穷,重大失误也接踵而至。
… 页面 240…
1944年的头几个月
到了1944年初,也就是盟军实施登陆的那一年,德国领率机构在意图和
实际措施之间的持续矛盾,使西线的防御兵力——以具有作战能力的陆军兵
力计算——远不如上一年秋天。虽然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曾就1943年底
至1944年初的形势概貌,向希特勒报告说:
“(在西线的)展开正全面铺开。部队的组建、配置工作也正加紧进行。
目前西线共有130万军队。”
但是,无论是希特勒还是指挥参谋部参谋长,都无法掩饰这支所谓百万
大军实际上的微不足道的价值。还有“展开”这个词,也是一个易于使人产
生误解的概念。因为,实际上这只不过是很少几个刚刚动员起来的后备团的
开进而已。实际上,在这个引人注目的“展开”中,连一支师级部队也没有。
后来,多亏敌人给了一段喘息时间,于是在国防军指挥参谋部领导下,
成功地把一个个战斗群、小分队和教导队组建成若干个师。而且还为那些在
西线部队里占绝大多数的所谓“土生土长”的师,装备了少量的马匹、汽车
和其他指挥器材,使这些部队具有部分机动能力,至少在装备上与赋予他们
的“突击预备队”的称号相适应。撇开希特勒的信口雌黄不谈,就拿以东线
强大兵力加强西线一事而论,也根本是毫无踪影之事,未在考虑之列。国防
军指挥参谋部认为,只能等2个摩托化师的状况稳定后,从意大利北部争取
抽调1个步兵师。另一个远水不能解近渴的措施,就是加强海军和空军支援
西线的应急措施,而这还不包括航空分队和防空分队,因为它们在国内是不
可缺少的,只有当盟军开始在西线登陆时,才能调用。
除了所有这些准备工作之外,对希特勒来说,头等重要的还是“大西洋
壁垒”。他自己也似乎受到了德国长期进行的欺骗宣传的影响,自己不作任
何实地调查,只凭投入的混凝上数量、工人人数、以及同“西线壁垒”或马
奇诺防线的价值比较上,去臆想他的“大西洋壁垒”。更有甚者,他宁可相
信那些非军事摄影师拍回照片,并由此得出判断,而对国防军有关机构或他
的军事班子成员的客观报告却将信将疑。到1944年,工程仍在继续。在此过
程中,陆军方面的愿望和建议仍被排在为海军炮兵和野战炮兵修建巨大的火
炮阵地设施、潜艇掩体和V型武器发射设施之后。而这一切都要服从于希特
勒的个人决定。
当隆美尔元帅对丹麦的防御情况进行了简短的视察之后,即1943年底和
1944年初,又接管了西线最重要的北部沿海地段,直至南部的布列塔尼的指
挥权,这使德国领率机构的信心倍增。他凭借其渊博的知识,采用了积极的
措施,防御战术、技术并重,并以充满生气的个人影响,竭尽全力去弥补防
御中的不足和缺陷、但他自己对胜利并不抱太大的希望。
1月上旬,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做了一次极为罕见的旅行,视察了
一般认为最有可能登陆的斯凯尔德河河口至塞纳河河口之间的沿岸地段。亲
自了解那里的防御准备情况。他在1944年1月6日至16日的日记中,记述
了这次视察的大量事实,其中有许多细节都是大本营未触及到的。然而,也
正是这些细节妨碍了人们对形势的进一步认识。相反,防御基础方面的重大
缺陷,却只有很少几处提及。比如约德尔写道:
“大批力量投入东线,驻守海峡群岛的第319师只剩下(原建制的)30
%。(1月9日)“最好的部队被调走了。剩下的虽然军官是优秀的,部队
… 页面 241…
是优秀的,可是他们束手无策——换装引起一片混乱,整个军就有21种不同
装备的炮兵连”。 (1月7日)
“必须停止为东线抽调军官的工作。因为,团长已经是新的了,甚至许
多营长也都是新手了。”(1月11日日)
“第711师……只有6个营,其中还有1个 ‘高加索营’①……没有新
式反坦克炮”……“党卫队第10装甲师(新组建)……,没有进行过大型的
军事演习,装甲集群只有一半具有机动能力”……(1月12日)
“同驻在瑟堡的三军部队一片混乱……在布雷斯特的部队更是糟透
了。”(1月13日)
“究竟怎样利用空军抵御登陆?同敌方航空队进行大规模空战是不可能
的。可以对敌舰和海上目标进行小规模袭击。同敌人空军进行空战是不能接
受的。”(1月9日)
这次视察未能提出一个新的方案,甚至没有为前景暗淡的防御展示一点
光明前景。然而,这次视察却使一项重要的措施得以实现:约德尔回来之后,
以东线阵地为样板,把海峡沿岸和大西洋沿岸一些最重要港口均宣布为“要
塞”,并在沿海岸线修建起一系列钢筋混凝土工事。此后不久,希特勒特意
将各“要塞”的指挥官召到德国大本营,亲自向他们布置任务。由此可以看
出,希特勒对约德尔的这一想法也给予了极大重视和肯定。可是,当登陆危
险日渐临近之时,希特勒仍不准备把西线三军和后方混乱不堪的民用设施的
指挥权授予西线总司令部,甚至不顾国防军指挥参谋部的任何建议,连各要
塞指挥官指挥其狭小范围的权力都不给。但是,尽管希特勒朝令夕改,但约
德尔的话在以后的时间里并没有完全被推翻,因此,在盟军登陆后的数月里,
那些尚未丢失的“要塞”,仍能在战役范围给敌人及其后勤补给以沉重打击。
在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的视察日记中,还可以隐约看到龙德施泰特
与降美尔之间,在防御战术问题上的矛盾。在盟军实施登陆后的很长一段时
间里,大本营还在为这个问题纠缠不休。简而言之,他们的分歧在于:隆美
尔根据自己在非洲作战的经验,认为在敌人占有绝对空中优势的情况下,应
把防御的重心和兵力部署的重点,——其中包括装甲部队——集中部署在沿
海岸线的狭长地区。与之相反,龙德施泰特则依据传统的理论,认为,应把
很少的后备力量中最强的部分,部署在战斗区域的纵深,待充分了解了敌人
的登陆地段和目的之后,再集中兵力实施反突击,给登陆之敌以决定性的打
击。最高统帅在这两种意见的争执中,起初选择了一条中间路线,这完全是
因为当时对登陆地段的估计日益不清所致。但由于总的后备力量太少,采取
这种方法也不能使防御前景有多少改观。
至于对登陆地段的揣测,德军大本营和位于圣日尔曼的龙德施泰特司令
部,以及枫丹白露,在很长时间内都坚信,登陆地段会选在海峡的最狭窄处。
希特勒在他有关这一问题的谈话中,肯定也曾考虑过其他可能性,统帅部也
曾就他提到过的可能性发布过补充命令。譬如,在1944年4月6日的形势讨
论会上,他竟怀疑“整个事情”——指英美为实施登陆而进行的展开——是
否是“一场无耻的闹剧”?他们正在对付的是否是“一场无耻的讹诈”?尽
管如此,国防军指挥参谋部仍坚持不懈地从事其工作。希特勒虽然犹豫不决,
但最终还是把防御重点放在斯凯尔特河和寒纳河之间的地段。别人得出这个
判断也许是依据海岸部队和防御工事的密度,或者是海岸炮兵部队和预备队
的数量,或者是防御力量的强弱等条件。而他和其他人得出这种判断的主要
… 页面 242…
根据是:在这个地区,敌人的军舰和飞机可以在最短距离上发挥最大效能;
在这里有宽阔并适于登陆的海岸地段,以及许多高效率的港口;从这里到德
国军事工业中心鲁尔区,路程最短;这里还有大量对敌人造成威胁的V型火
箭发射装置。
1944年4月,希特勒不知出于什么动机,突然把诺曼底也划为几乎同海
峡沿岸一样重要的可能登陆目标,但防御计划的基本方针并没有因此而改
变。而在以前的国防军统帅部的多次指令中,诺曼底半岛同布列塔半岛,一
直被排在危险地区的前列。在国防军指挥参谋部的一次调查报告中,在统帅
部委托隆美尔元帅制定的“反击登陆之敌的研究报告”中,以及希特勒在1944
年2月和3月的讲话中,都曾指出过这一方向。然而,这次的重新提起,同
以往不同的是,希特勒要求立即以最快地速度加强诺曼底北岸的防御。但由
于海峡沿岸的防御也不能削弱,所以采取的措施显得软弱无力。当时调到诺
曼底的一个新编步兵师,在投入战斗前,一直未被敌人情报机构发现。
希特勒在陈述他的理由时,一直认为,英国南部兵力配置越来越清楚地
表明,敌人极有可能在诺曼底及其瑟堡港,以及在很容易被切断陆上联系的
科康坦半岛登陆。还有,敌人的歼击机——此时,德方还不知道其续航能力
已大大提高——也能抵达这一地区。尽管如此,希特勒的这种突然如此倍加
重视诺曼底的思想发展过程,仍不得其解。也许是他那经常起作用的“直觉”
又在那里作崇了。一种更为简单的解释是,1944年初,“谍报局”从卡纳里
斯手中转到党卫队的所谓“帝国保安总局”之后,许多情报都很符合希特勒
个人的意向。值得注意的是,在仅仅两个月之后,当希特勒的观点得到验证
后,没有将此特殊功绩归于己有。之所以如此,也许是因为希特勒及其他指
挥官和参谋们,长时间以来所期待的主要登陆地段,仍是海峡沿岸。
不光是登陆地点越来越模糊,连登陆时间也日益含混不清。1944年初,
最高统帅认为登陆会在近期发生。可是,随着日月的流逝,这种观点越来越
站不住脚了。另一方面,这种含混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因为为了在西线抵御盟军登陆,集中了或准备调集大量兵力,而在许多吃紧
的战场上,兵力极为短缺。
希特勒及其高参们无力消除这一压力。尽管人们都认识到,盟军登陆的
成功与否将决定战争的胜负,但德军大本营的将帅们仍不愿放弃其他战场,
相反却在1944年1月到6月间不少于四次修改西线防御计划,使其已经搭好
的框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破坏。如果说,从一开始抵御盟军登陆的取胜前景
就很渺茫,那么以后,由于领导层的这种态度,使这一前景几乎化为泡影。
1月22日,盟军在安齐奥——内图诺登陆,迫使德军第一次撤退。①鉴
于德军的整个局势,有人认为,盟军的这次突击可能会继续向罗马南部的阵
地体系的侧翼纵深发展,因此除了在灾祸临头之前,迅速向亚平宁山北部撤
退外,几乎没有别的办法,坚守罗马也已没有任何战略意义。可非但如此,
约德尔却以教训人的口吻强调,这显然是盟军的一次尝试;即盟军企图渡过
海峡实施主要登陆行动之前,通过小规模的登陆进攻削弱和隔裂占领欧洲海
岸地区的德军后备力量。对此,他自己的回答是:把敌人的冒险立即粉碎在
萌芽状态,并利用以此而造成的威慑阻止敌人在西线的大规模登陆行动。这
正中希特勒的下怀!但希特勒的想法比他的指挥参谋部参谋长有过之而无不
及。他说:如果我们干成这件事,以后就不会再有什么登陆了。”接着,希
特勒便与约德尔一起仓促决定,着手进行了一些可以认为是符合敌人意图的
… 页面 243…
工作。首先,命令两个准备往西线的摩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