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防军大本营-第4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要考虑一下世界舆论。
元首:就说他们数月以来已经没有给养,俄国人才得以战胜他们。
蔡茨勒:我也觉得,这样考虑比较合适……
关于俄国的报道,我们正在核实,看其中有什么纰漏没有。因为只要有
一个错,比如一位将军不在其内,那我们将指出,俄国发表的东西,完全是
一张在什么地方缴获的名单。
元首:他们报道说,他们俘虏了保卢斯,还有施密特和赛德利茨。
约德尔:我不知道赛德利茨是情况。您也不清楚赛德利茨是否在北部合
围圈。现在要通过无线电询问一下,确定一下到底哪些将军在北部合围圈内?
元首:他肯定在保卢斯那里。我要再向您说一遍:象保卢斯这种竟然不
想死的人,我真不理解。成千上万个军官和将军们的英雄气概,就是让这样
一个人给磨灭了。在这种时刻,他连一个软弱的妇女都不如。
约德尔:但我还是不相信,这是不是真的。
元首:……有一对夫妻,原来生活在一起,后来男人生病死了。后来这
… 页面 167…
位妇女给我来了一封信,请求我照顾她的孩子,尽管她有孩子,但她说他不
能再活下去了……然后她自杀了,这位妇女这样做,是因为她有勇气。而军
人却没有勇气!您看吧:要不了8天,赛德利茨,施密特和保卢斯将在广播
里讲话。
约德尔:我对此深信不疑。
元首:他们现在已进入克里姆林宫,在那里他们将被那帮家伙软化。他
们怎么能如此胆小?我不明白。
约德尔:我仍然有些怀疑。
元首:我不怀疑。您知道吗,我也不相信,保卢斯是受伤了。这似乎不
能肯定……我最痛心的是,我已经提拔他为元帅。我本想使他享受到最后的
快乐。他是我在这次战争中提拔的最后一位元帅。看来还是不要过早地赞扬
一个人。对此事我真不理解。当人们看到这么多人死去了,我不得不老实说,
这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讲是多么容易啊……根本什么也不会想。
这样多人死去了,也许有点可笑,于是就来了这么一个人,在最后时刻
里,还要玷污其他人的英勇献身精神。英雄气概可以使人从一切痛苦中解脱
出来,走入永恒的、民族不朽的世界,而他却情愿走向莫斯科。怎么能作这
样一种选择呢?简直是得了精神病。
约德尔: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我才一直怀疑……
元首:……如果说,我今天把一座要塞交给弗尔斯特将军,我知道他会
第一个把旗帜插上要塞。没有其他人能够做到。可悲的是,在这个时候这样
的英雄气概被可怕地玷污了。耶顺内克:我看,俄国人有可能是故意这样报
道的。他们做事诡计多端。
元首:8天内他们将在电台讲话。
耶顺内克:俄同人可能已准备就绪,让另外一个人讲话。元首:不,他
们会亲自在广播里讲话。他们都将在广播里讲话!
他们首先会要求在合围圈里的人投降,并会说,反对德国国防军是共同
的事业。您肯定会看到:他们去莫斯科,到克里姆林宫。在那里干“不正经
的勾当”。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勇气,在这一时刻就……
我已经对蔡茨勒说了,必须给海茨鼓气,他们必须在北部合围圈里坚守。
凯特尔:他在南部合围圈里。俄国人在报道中没有提到他的名字。
元首:如果没有提到他,他一定是死了。
约德尔:是的。因此应当问一问现在就确定下来,眼下谁还在北部合围
圈内。如果名单上的名字都在北部合围圈内。那就是俄国人从什么地方找到
了一份名单,然后发表出来。另一方面可以肯定:他们没有提到一个人,即
哈特曼,他肯定已经阵亡了,他在南部合围圈内。
凯特尔:他是4天前阵亡的。
约德尔:是的!
元首:如果海茨在南部合围圈内,俄国人没有提到他……我确信,整个
司令部都乖乖地投降了……。
从片断记录稿里关于北非问题的阐述中,看不出当时希特勒正在研究是
否有完全撤出北非全部领上的可能性。这一点,在这一章的开头提到的约德
尔给他的参谋部的指示中就已引用过。不久,约德尔又受希特勒委托,询问
南线总司令部凯塞林元帅关于海上运输情况,并称“最高指挥将根据回答,
采取具有深远意义的决定。”尽管如此,也没有采取任何能摆脱北非不利结
… 页面 168…
局的行动。
对是否长久坚守北非阵地可能性的怀疑,还必须从隆美尔那里寻根求
源。11月29日,隆美尔出人意料地从利比亚的西尔特沙漠来到“狼穴”,
向德国最高司令部阐述他全部撤出北作的决心。希特勒一反常态,极其冷淡
地接待了他,同时避开他最基本的观点——以戈林说过的向突尼斯进军只是
“豹子一跃”这样一句话为依据一指出,通过地中海的供应有可靠的保证,
一切要求都可得到满足①当天晚上,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至少记下了这
样一句话,即“北非已丢失”。几天后,希特勒在任命冯·阿尼姆大将为驻
突尼斯新任总司令时,又沉溺于在同盟国登陆后最初几天他所设想的那个计
划里。根据这个计划,只拥有少量运输工具和重型武器的阿尼姆第5装甲集
团军——实际上还剩下不到2个拼凑起来的德国帅——要一个港口一个港口
地向卡萨布兰卡突击,直至将敌人赶下海去。两个星期后,德国最高司令又
站到他这个伟大计划的对立面,拒绝了意大利的要求——齐亚诺和卡瓦莱罗
代表墨索里尼前往东普鲁士德国大本营,紧急要求德国出动空军,以保障突
尼斯运输线路的安全,希特勒竟以手段不足为由加以拒绝。希特勒对意大利
人的愿望心不在焉,只是借此机会重提一遍双方“坚守北非”的决定。对此,
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提出了一个基础性建议。他认为无论是突尼斯的形
势,还是海上运输,前景都十分有利。1943年1月12日,凯塞林又到“狼
穴”口头报告了他的上述观点。
在最高领导层的这种态度和情绪影响下,毫不足怪,德国大本营对于及
时摆脱在劫难逃的北非灾难的可能性,根本不详细讨论,更谈不上利用。在
斯大体格勒失守的那些日子里,出现了一个最好的,似乎也是最后的机会。
当时,隆美尔集团军在其总司令的指挥下,有意识地迅速行动,企图在不受
敌干扰的情况下,与阿尼姆的部队在突尼斯会合。此时,一直在突尼斯“桥
头堡”保持着优势的第5装甲集团军和海上形势,完全有能力将大部分部队
运走①这样北非虽然放弃了,但可以拯救大量宝贵的部队。
然而,希特勒想的完全是另一套!对于他来讲,隆美尔集团军到达突尼
斯国土之日,就是他的进攻计划开始之时。他在心目中的伟大的、勿庸置疑
的政治和战略优势——作为最低目标的坚守突尼斯——遮住了他的眼睛。使
他完全看不到在战术上创造前提的必要性,特别增加陆、海、空三军的兵力。
但对于在突尼斯的指挥关系——上自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以及双方最高的国
防军指挥参谋部,下至凯塞林和两个并立的德国集团军——也一直没有得到
澄清和处理。因为,他尽管说了许多大话,也不顾国防军指挥参谋部的再三
敦促,最终还是把照顾墨索里尼的要求,放在军事的首位。根据最后的调整
结果,南线总司令部附带取得了项成果,即他的司令部在意大利统帅部内设
置了一个由德国国防军三军军官组成的指挥处。这一步骤至少说明,在德、
意双方进行了三年之久的共同战争之后,出现了盟国之间比较紧密合作的局
面——不管它是否能持久下去和可靠系数有多大。
在这种混乱形势下,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副参谋长在经过多次努力后,终
于1月底2月初征得约德尔的同意,亲自前往突尼斯进行一次实地调查。此
外,他还借途经罗马之机,与意大利统帅部新任参谋长安布罗西奥大将——
原参谋长卡瓦莱罗因丢失的黎波里塔尼亚被撤职——进行首次接触。作者在
2月份上半月的10天旅途中,先后访问了意大利统帅部,德国在罗马的南线
总司令部,在突尼斯的两位德国总司令,以及德国各支部队。得到的印象使
… 页面 169…
他——如同隆美尔元帅一样——确信,目前在北非战场需要的不是进攻,而
是撤退。在返回途经罗马的时候,瓦利蒙特在凯塞林一间简陋的小办分室里,
单独与他坦率地谈了他的这一观点。话没说完,凯塞林便低声警告他“隔墙
有耳”,不让他详谈其观点的依据。毫无疑问,凯塞林用他自己的判断来反
驳瓦利蒙特仅从几天旅途中所得到的印象也完全是他的职责。同时,撇开他
贯有的乐观主义不谈,他的判断也是依据于他的经验,以及无数次到前线的
亲身观察。尽管如此,他也未能说服来访者。
第二天,当作者在东普鲁士大本营的中午形势讨论会上惊异地看到凯塞
林元帅时,他在长时间旅途中酝酿已久的、准备向希特勒阐明——也是他曾
在南线总司令部所表述的观点、顿时化为泡影。南线总司令受到希特勒的热
情欢迎,并立即从他的立场出发,报告了突尼斯至地中海战场的最近发展情
况。凯塞林在其内在倾向性的驱使下,再次认为,极其虚弱和极其困难的形
势已经有所好转——尽管只是出现了改善的征兆;甚至谈到了战绩——尽管
还只是计划和企图。不等他说完,希特勒就转过脸来,以一句对下级常用的
话,问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副参谋长瓦利蒙特:“您看呢?”然而,瓦利蒙特
的第一句话——仅仅是暗示不同意凯塞林观点的话——还没有说完,希特勒
立刻转身对别人说:“我们是否谈些别的?”——这是他在这种场合下贯用
的手法——从而粗暴地打断了他的话。于是,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副参谋长离
开了会议室,不想忍受戈休的训斥。因为,这次他本恕驳斥凯塞林元帅对其
空军的看法,使希特勒感到“忧虑”。出乎瓦利蒙特的预料之外,他刚一出
来,施蒙特也随后跟了出来。并对瓦利蒙特说:“您的报告是否确实与凯塞
林的想法完全不一致?元首必须要听一听。我在今天特别为您安排一个时
间,您等看吧。”然而,这个指望并没有得逞,因为第二天,希特勒在约德
尔和施蒙特等少数人的陪同下,前往设在乌克兰的大本营,一住便是四周。
现在,摆在瓦利蒙特面前的唯一办法,就是向约德尔写一份书面报告。
在报告中,作者对直到目前还悬而未决的进攻计划,提出强烈反对意见。他
首先对意大利东、西两路军队即将达成的会合提出异议。他接着指出,这股
优势兵力将在3月中旬实施的进攻,由于缺乏保障部队,如同“空中楼阁”,
是绝对不能成功的。由于目前的运输状况,连最必需的车辆的燃料都无法满
足,意大利统帅部提出的每月运送6万吨物资的指标也只能完成一半,因此
意大利自己无力通过进攻或压迫敌人的“桥头堡”来改变现状。接着,作者
指出,
为了堵塞缺口,必须“撤离”。他说:“只有……有计划地采取较大规
模的准备措施,才能防止造成严重后果,包括政治后果;同时才可能捍卫意
大利南疆。”
瓦利蒙特的报告,在乌克兰大本营里并没有引起注意。只有同瓦利蒙特
领导下的国防军指挥参谋部一起留守“狼穴”的国防军统帅部参谋氏,与瓦
利蒙特共分忧虑,并与其参谋部一起竭尽全力,设法克服海上运输的困难。
在突尼斯西部发起的、企图一举将盟军防线“击溃”的攻势,于2月23日被
迫停止。兵力薄弱的进攻部队,又撤回出发阵地,进行改编,准备进攻东南
防线的英国第8集团军。这时,从希特勒的大本营里又传来了人们听惯了的
大话。他说。“两个集团军退回狭小的桥头堡”,是“灭亡的开始”;只有
“集结强大兵力……实施短促突击”才能取得成功;要把加贝斯高地的阵地
“立即建成最强大的”阵地;空军必须“加强攻击,以赢得时间”,特别是
… 页面 170…
“必须把运输量至少提高两倍,并逐渐提高三倍”。除了这些空话之外,既
没有提到兵力和手段,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