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 >

第25节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第25节

小说: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正确的。人们不能否定这一点!” 

          豪辛格在他的描述中,最后写道,“很遗憾,并非总是如此!我对敦刻尔克还记忆 

      犹新。我们担心,这次又要错过一个关键时刻。” 

     有迹象表明,陆军军总司令部的“备忘录”,希特勒早在同凯特尔和约 
德尔谈话时就加以驳斥了。8月21日,国防军统帅部的这两位将军来到安格 
堡哈尔德的军营里,企图说服哈尔德接受希特勒的观点,至少是想缓和对立 
情绪。在这次谈话中,约德尔被哈尔德逼入窘境,不得不象与豪辛格谈话时 
一样,承认他无法对陆军的立场提出实质性的异议,“但是,元首有第六感 
官”。显然,这是同一理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过去让人们无条件相信“元 
首天才”时所多次使用过的。哈尔德只是干巴巴地说,对这个理由“在逻辑 
上提出相反的观点是无济于事的。”①。 
     当大傍晚,约德尔出于无奈,不得不将希特勒新的,也是最后的命令, 
纳入一份给陆军总司令部的书面指示中。文件开头写道:“陆军于8月18 
日提出的关于下一步东线作战的建议,与我的观点不相符”。文件接着重复 
了希特勒的论断:在冬季到来之前必须达到的最重要目标不是莫斯科,而是 
南方的克里木,顿涅茨地区的“切断高加索地区的俄国输油线”;在北部, 
严密包围列宁格勒,与芬兰建立联系。另外,提出新的要求是,利用“少有 
的战役上的有利态势……刻不容缓地集中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两翼兵力”向 
基辅地区的苏第5集团军发起突击,被陆军总司令部视为进攻莫斯科方向的 
主力的博克集团军群,应以其所留置的部队继续实施防御,直至“第34号指 
令的补充指令”所指出的向莫斯科发起进攻的全部先决条件成熟之时,总之 
 “从中央实施的诱人的作战行动”,成了整个东线作战的主导思想! 
     第二天,当哈尔德到达他的安格堡军营后,冲动地写道:这个“元首指 
令”对于此次战局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就在当天,希特勒亲自撰写了 
一份“文件”,作为对“备忘录”的答复,送给陆军总司令及其总参谋长, 

… 页面 102…

使他们苦不堪言。在文件中,希特勒教训陆军首脑们说,在进行了几乎两年 
作战之后,“快速部队”必须象空军一样,成为“最高指挥手中的战役武器”。 
接着,他又借用一种明确不合理的对比,说帝国元帅对于这一基本原则在空 
军已“坚定不移、毫无保留加以执行”,而在陆军却似乎未将这一原则加以 
 “全面理解和贯彻执行”。对此“文件”,哈尔德在他8月22日的日记里, 
清楚而有力地作出了反应: 

          “我对于因元首的干预而摆在陆军总司令部面前的事态难以忍受。既要认真贯彻元 

      首那一个个朝令夕改的命令,又要不沾污已取得的四次战局胜利的陆军总司令部的美 

      名,陆军总司令的这种作法真是前所未闻。因此,我向陆军总司令申请辞职,井同时提 

      交我的辞呈” 

          哈尔德同时补充写道: 

          “陆军总司令拒绝我的辞呈。他认为,事实上还没有到放弃职位的地步;也就是说, 

      一切将照旧”。 

     为促使希特勒改变主意,哈尔德作为最后一着试图鼓动古德里安将军出 
面。这次会见是于8月23日,在大本营“狼穴”举行的。但是,不管进行怎 
样的谈话,都丝毫改变不了希特勒的意志。相反,在取得“基辅会战”这一 
有名的战术上的巨大胜利的前一个星期,即8月30日,希特勒和陆军总司令 
布劳希奇之间进行了单独谈话,就希特勒的“文件、一事达成“谅解”。毫 
无疑问,希特勒将这一结局看作是他与陆军的角逐中取得的又一新的胜利— 
—其间与其说他骑士派头十足,倒不如说他道义上的虚伪和软弱。 
     随着对下一步东方战局的看法上的对立观点的暂时结束,把德国作战计 
划和前景,放在战略高度重新进行审查,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1941年7 
月19日发布的第33号指令,已就当时的态势指出,“在西方和北方……必 
须注意防御英国对海峡群岛和挪威海岸的进攻”;而现在,必须首先将几个 
月前制定的“巴巴罗萨行动之后”实施的长远进攻计划,与东方态势的发展 
相适应。同时陆军总司令部在7月底与上述计划同时提出的建议——即将由 
叙利亚和昔兰尼加出发,对埃及实施两面进攻的日期推迟到1942年春,而坚 
持在1941年秋夺取直布罗陀——在此期间已经过时。 
     基于这种认识以及约德尔从与希特勒每日谈话中,所摘引出来的方针, 
于1941年8月底,在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国防处里,产生了“经元首批准的国 
防军统帅部关于1941年晚夏战略态势的备忘录”。“备忘录”’指出,尽管 
 “在被迫投入其他战线多余兵力”的情况下,俄国的崩溃也可能要延长,但 
 “降服英国,迫其媾和”这一既定目标仍然不变。备忘录将这一原则作为战 
略里程脾,接着指出,即便在最顺利的情况下,“陆军和空军也几乎无力于 
1942年春季前,在地中海、大西洋和西班牙本土,进行一场决定性的作战” 
鉴于此种态势,已无法再象过去考虑的那样,置中立国的意愿于不顾,让德 
军通过土耳其领土;同时,也要看到英国的话动日益频繁。据称,英国军队 
已驻进伊朗南部,并不断扩建苏伊士运河两岸的重要军事设施。如此种种征 
兆表明,英国的目标是,尽可能与美国一起,彻底改变德国在地中海的地位。 
即使不足如此,也由于海上运输损失的不断增加。以及夺取托布鲁克行动的 
被迫延迟使“轴心国”在北非的处境早已日益恶化。 
     对于地中海地区,“备忘录”还对一些尽管尚不充分的改进意见提出了 

… 页面 103…

警告。而将被视为与大英帝国进行最后决战的前奏的击溃苏俄的行动,成了 
希特勒盲目推行的德军压倒一切的任务。 
                               ——第三阶段 
      “基辅会战”于8月底开始,它被德国大本营视为1941年东方战局的第 
二阶段的开始。在这一段时间里,由于德军在俄国各个战场上又取得。一系 
列新的胜利,特别是冬季前攻占莫斯科的热望,在领导层内出现的短时的一 
致,使希特勒未再对作战进行重大干预。譬如,国防军统帅部在这个时期对 
东线下达的唯一指令——第35号指令在其前言中,使用了与陆军总司令的报 
告相一致的措辞。 
     尽管如此,陆军总司令部怕错过对莫斯科实施决定性突击的大好时机的 
担心,依然没有消除。在陆军总司令部——同样在大本营第Ⅱ号宿营地里很 
少有人赞成在“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两个会战”之后便大功告成的说法而希 
特勒却宣布:“东方军事胜利己成定局,俄国已经完蛋”。实际上,中央集 
团军群在经历了“沼泽、地阶段”之后,到11月中旬,才在进攻莫斯科的道 
路上迈出了富有希望的几步,只有到这时,人们对态势的乐观判断才压倒了 
对部队所承担的巨大负荷的担忧。使人难以忘怀的一件事是,在那些天,陆 
军总参谋部的第1军需官、当时的保卢斯中将来到国防处的临时办公棚,与 
国防处长和洛斯贝格上校探讨夺取莫斯科之后的方针。当时,他们所谈论的 
目标已远远超过了俄国的首都。他们谈到,只让最必要的部队留在“前线地 
带”过冬,陆军大部及其高级指挥机构应撤回,整个东线的指挥权由一个集 
团军群司令部接受。 
     由南方集团军群占领8天之久的罗斯托夫,在俄军的攻击下,被迫于11 
月29日撤离;该集团军群司令龙德施泰特元帅随即被免职。这是在当时态势 
下,对人们情绪上的第一次沉重打击。一份给希特勒的电报中,龙德施泰特 
要求,要么“撤消”关于部队再次在米努斯地段前方集结的命令,“要么, 
委派他人指挥该集团军群”。2小时后,于深夜豪辛格打电话询问约德尔, 
是否撤消命令。约德尔回答:“绝对不能,元首的命令不容更改。龙德施泰 
特已被解职,赖歇瑙担任集团军司令。”豪辛格重复地喊道,“使不得!绝 
对使不得!”但约德尔已把电话放下了。 
     在“国防军统帅部战场”上,国防军指挥参谋部代替陆军总参谋长和陆 
军作战处长的角色而担负的特殊任务,在1941年夏季的芬兰北部,主要是由 
两个德国军和一个芬兰军来完成。他们的指挥官,冯·法尔肯霍斯特大将, 
象陆、海、空三军总司令一样,逐步直接接受统帅部的指令。这样,法尔肯 
霍斯特比起陆军集团军司令们来,就具有更大的独立行动的自由。但另一方 
面,没过多久,就暴露了它的弊端,即由于将陆军总司令部排斥在外,国防 
军统帅部对部队实施的战役和战术指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就缺少了最重要 
的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经验,国防军统帅部便试图在对北芬兰指挥官所下达 
的指令中,增补一些具体的实施规定,但它无法替代陆军总司令部这个中间 
环节①在东方战局期间,国防军统帅部第1号战场早就移到了挪威,在相当 
长的时间里没有变动。在希特勒的眼睛里,登陆始终在威胁着挪威。因此, 
他一直在想方设法给这一地区以加强。为此,占用了大量的指挥力量,牵制 
了相当的兵力。 
     希特勒对这一特别指挥机构的明显弊病既不加理会,也对来自各方的异 
议视而不见,却从1941年初夏起,利用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充当他除东线战 

… 页面 104…

场之外的全部德国战场上,与当地指挥官进行直接联系的指挥机构。在巴尔 
干、爱琴海的克里特岛邻近的广大地区,直至达尔马提亚,“国防军东南方 
司令”就是通过这种渠道接收希特勒关于镇压不久后到处爆发的暴动,以及 
后来对陆地和海岛沿岸实施防御的命令;而“东南方司令”则将其镇压暴动 
的具体计划呈报国防军指挥参谋部批准,正因为这样国防处长与保加利亚保 
持着一种特别密切的联系。尽管保加利亚仅有少量几个守备师积极参加了马 
其顿和色雷斯岛的战争,但在索非亚却始终感觉潜伏在欧洲战争舞台边缘的 
危险。因此,一再向国防军指挥参谋部请求支持和援助。德国大本营还与阿 
格拉姆保持着频繁的联系。驻在那里的“德国全权将军”、奥地利人格莱 
泽·冯·堆尔斯特瑙,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这个秩序混乱、支离破碎的国家恢 
复安定;并在军书上为德国服务。但是,与斯洛伐克、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却 
没有取得联系,而这些地方又是东方战局的重要活动场所,因此与这些地方 
取得联系成了陆军总司令部的主要事情。 
     自1941年秋季起,地中海地区也成了统帅部战场。在这里,意大利人名 
义上掌握着最高指挥权。在北非,隆美尔的崇高威望占据主导地位,加上与 
国内联系的困难,使希特勒一直在寻求对北非施加影响。为此,希特勒并没 
能命令将陆军总司令部对北非的指挥权力交给统帅部,而是直接交给了国防 
军指挥参谋部。 
     正如8月底的“备忘录”所阐述的那样,在地中海地域,“轴心国”的 
危险处境早已显露出来。由于将陆军和空军全部力量都集中用来对付俄国, 
海军也不想从北大西洋主要航道抽出一艘潜艇。希特勒在与国防军指挥参谋 
部参谋长取得一致的情况下,终于在每天关于重型舰艇和登陆部队遭严重损 
失的报告的影响下,准备采取进一步的辅助措施。直到9月13日,希特勒才 
最后下定决心,命令海军总部,”以最快速度“在地中海部署6艘潜艇,并 
紧接着再增派15艘。同时,命令空军第10军将保卫德国通往北非的运输线 
作为其新的主要任务,以取代迄今为止的“攻击敌舰……和英国在埃及的供 
给”的任务。而戈林却将希特勒下达给空军的关于保卫“由意大利向的黎波 
里的重要运输线“的任命擅自纳入意大利的护航任务。 
     此外,他还补充说,空军第10军向西西里岛转移,目的是由此攻击英国 
的海军和空军重要基地马耳他岛这是“不成问题”的。直到人们从认为维亚 
济马和布良斯克的胜利就是俄垮台的误解中醒悟过来,而且地中海的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