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防军大本营-第1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特勒的注意,当瓦利蒙特讲到的按照法国的态度,法属北非和西非可能给
德国形势带来的利益及其作法时,里宾特洛甫插了几句话,使人难以遗忘。
他说:“这一切又会对您怎么样呢,我的元首”如果在非洲真的发生了事变,
只需隆美尔将军的坦克,就能将全部骚乱平息。在这件事情上,我们肯定不
需要法国人……”里宾特洛甫一边说着,一边抽出插在上衣口袋的手,指着
在希特勒面前摊开的地中海地图,首先从埃及、利比亚边界开始,经过突尼
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一直指向下面的达喀尔”希特勒终于打破了里宾
特洛哺对这一方案的自问自答,给这位将军造成的尴尬局面,他要求瓦利蒙
特“向外交部长先生再说一遍”,这些地区在非洲相距多远;坦克在这些地
区、机动靠什么取得地面联系;还会遇到哪些障碍。
几个月后,法国在叙利亚受挫,但没有德国支持倘能坚持;与此同时,
德国在俄国旗开得胜,取得重大战果。所有这些事,都有使德法协议有全部
被遗忘的危险。直到1941年8、9月,国防处才利用东线战事暂停的机会,
向威斯巴登的停战委员会发出一项新指示,命令他们恢复就“协定书”的实
施的谈判。鉴于德国继续考虑到与意大利的关系,又因为法国拒绝就承担力
所能及的任务作出妥协,会谈未取得重要成果。最后一次会谈是由德国驻巴
黎大使促成,于1941年12月底在柏林举行的,法方参加会谈的是新任驻北
非司令朱安元帅,德方为戈林。此时,正是德国在俄国陷入严重危机,以及
美国参战的时刻。当法国贵宾早已等候一个多小时的时候,戈林才赶到,并
匆忙向国防处长打听这次谈判的军事题目;而且在会谈中,戈林似乎总是处
在一种瞌睡状况,造成会谈迅速不了了之。无疑,戈林的态度是希特勒对此
毫无兴趣的一种反映。希特勒经常说,成功时不需要谈判,处于困境时不想
谈判①。
… 页面 70…
地中海、巴尔干和中东
如果追溯到1940年底。就会发现,早在那个时候,根据第18号指令所
制定的旨在从外围解决与英国冲突的一切计划,都已宣告失败。这个给1941
年头几个月留下阴影的事态的根本原因在于,德国战胜法国后,德国的作战
已与现实不相符合,似乎被小事所纠缠。毫无目的,处于瘫痪状态。它将一
大部分精力花费在挽救其盟国意大利在海洋、希腊和东北非所遭受的严重挫
折上。佛朗哥将军之所以拒绝同意向直布罗陀的进攻,并不是因为意大利的
这些失败,而是德国未能在英国登陆的结果。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约德
尔在1940年8月对形势判断中就提出,“通过其他途径迫使英国就范”。如
果希特勒对其他一切反英计划都给予全力支持,那么约德尔对形势判断本身
就可能是不正确的。
从1940年底发生的一些事情上,“轴心国”的作战就已显露出困难重重、
危机四伏的征兆。1940年11月中旬,经国防处组织安排,德国统帅部的首
领凯特尔和约德尔,与意大利统帅部参谋长巴多里奥元帅,举行了此次战争
中的第一次会晤。致词时,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高仰着头颅,一脸傲气。
开头他便说:“我们已赢得战争,它不可能再失去,我们必须结束战争。为
此,必须使英国认炽到,它已失去这场战争。”相比之下,雷德尔海军大将
倒现实一些。1940年底当谈到对英战争的现状时,他对希特勒说:“想把英
国舰队赶出地中海,不是短时间能办到的。——虽然海军总部一直将此看成
是寻求战争出路的关键,并多次提出。但目前问题不在这里,而是在非洲又
出现了一种危害德国和欧洲利益的形势。”
1940年12月中旬,德国空军第10军移防意大利南部:此后,迫于利比
亚和希腊的形势,于新年过后,派隆美尔远征军远征北非;同时派精兵进行
巴尔干战局。这全部对意大利的支援计划意味着——在两个独裁者看来,是
一种勉强达成的妥协。经数月犹豫之后,在一方面希特勒通过与墨索里尼协
商,另一方面与陆、空军协商后,这些决定终于付诸实施了。在此期间,指
挥参谋部充分扮演了一个希特勒工作班子的角色。它的全部工作主要是协调
友好和结盟国家的政治和军事利益,尤其是在巴尔干地区;除此之外,还要
为希特勒完全根据陆军总司令部的建议所采取的决断,以及为监督准备工作
的实施而起草命令。
德国在北非和巴尔干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尽管是针对英国的,但由于俄
国战局的迫近,这些措施基本是防御性的。德国空军第10军所取得了伟大胜
利;特别是隆美尔率领的那支力量单薄的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提前
到达利比亚、埃及边界;与此同时,由于总参谋部和部队表现非凡,在很短
的时间里,到达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南缘。这样,到1941年4月中旬,出现了
一种事先未曾预见的战略态势,似乎有使整个战争进程发生转折的希望。在
英国,人们一贯将地中海看成桥梁,而不是鸿沟,因此,人们当时只希望通
过对克里特岛的强大的空中突击,对亚里山大的英国舰队,以及中地中海和
东地中海的基地构成严重的危胁,此外,人们还希望美国海军能占领克里特
岛,将英国舰队驱逐出地中海,从而结束战争。这样,德国领率机构最关心
的是,不能在巴尔干耽搁太久、以防俄国战局的开始时间拖得太久当时,德
国在地中海北岸和南岸,已经开始了统一的战略行动。但现在的一些考虑与
1940年春季想尽快到达英吉利海峡时的想法并不是没有相似之处,它并不完
… 页面 71…
全是仅带有防御性质,而是为胜利结束东方战局后的形势而安排的。此外,
毋庸置疑的是,国防军的活动范围——仅就其有限的向国外和海外输送能力
而言,使它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现状,改变作战方向。1941年5月和
6、7月间,德国对伊拉克暴动和对叙利亚的法国人的支援,就是这方面的一
个有力证据。尽管如此,如果国防军统帅部是一个反应灵活、对各种可能性
都预有准备的指挥机构,如果它的首脑不背上对布尔什维克主义实施十字军
东征的包袱,也不是不可能借此机会重新斟酌一下下一步的战争计划。
落在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头上的工作,依然毫无意义。值得一提的是,4
月22日,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奉希特勒之命前往伊皮鲁斯,与希腊第二
次签订停战协定。因为第一次是德国常胜的第12军司令、利斯特元帅经希特
勒批准同希腊签订的,但它未满足墨索里尼的要求——这在全部战争史上恐
怕也是绝无仅有的事。此外,国防处在巴尔干战局刚刚开始的日子里,还就
占领克里特岛或马耳他是否对地中海的尔后作战具有重要作用,专门进行了
一次分析判断。国防处的陆、海、空军官一致同意国防处长关于占领马耳他
的意见,他们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保证通往北非的海上通道永久畅通。但是,
在约德尔将军还没有跟上这一思路之前,他们的判断已经过时了。因为希特
勒已经决定,为避免罗马尼亚油田遭敌突袭的危险,绝不能将克里特岛让给
英国人;同时,同意空军从克里特岛上的一个德国空军基地起飞,成进攻之
势,在地中海东部海域对克里特岛施加广泛的影响。在这事情上值得一提的
是,此后不久,希特勒的副官长施蒙特上校来到国防处,要求国防处将最高
指挥层的这一不同意见以及尔后出现的分歧看法都载入战争日志里。此外,
在巴尔干战局期间,两列特别列车之间的联系相当松散。战地大本营曾在这
里度过三周。两列专车在施泰尔马克一段僻静的铁路线上,附近便有两个铁
路隧道入口,一有空袭危险,两列专车便立刻进入隧洞。
德国大本营一回到柏林,国防军指挥参谋部便突然受领了一项出人意外
的新任务:“利用一切手段和可能实现希特勒的部署,即通过一切可行的途
径,尽速给伊拉克——对英国人——的战斗以支持”。不久就有入提出,要
想迅速提供支援,只有从签订停战协定的法国驻叙利亚军队里提取轻型武
器。而空军的介入——更不用说在克里特岛登陆——不仅需要法国驻叙利亚
行政机构的同意,而且还需要土耳其的友好的忍耐。然而在此期间,伊拉克
的暴动到5月底,在英国的强大压力下已岌岌可危。
此后不久,指挥参谋部面临的是一种完全类似的局面:6月8日,英军
和从巴勒斯坦开来的法国戴高乐部队,对叙利亚的法国人发动了进攻。根据
德、法在巴黎达成的协议,德国应当对在叙利亚处于防御地位的法国人给予
支援。过去的讨价还价和犹豫不诀都抛在脑后,现在,希特勒允许法国借道
德国南部和巴尔干占领区,用铁路将若干个法国营从本上运往萨洛尼卡;同
时,允许法国海、空快速部队通过地中海,开向希腊基地。法国部队通过英
国海军舰队在塞浦路斯水域设置的障碍,到达叙利亚;德国第10航空军也在
具有效航程内,在贝鲁特前成功地牵制了英国的巡洋舰队。在叙利亚的战争,
终于1941年7月12日功亏一箦,前后仅一月有余。
在这场失败即将酿成之时——它清楚地表明,在遥远的异国它乡进行军
事行动,需要周密的计划——1941年6月,在德国大本营产生了在军事文献
上倍受重视的“第32号指令草案”。这个文件初稿首先分析了欧洲大陆的形
势,认为“在摧毁俄国国防力量之后”,“轴心国”将称霸欧洲。其作战争
… 页面 72…
目标是“埃及由利比亚、土耳其由保加利亚、……以及必要时伊朗由外高加
索,集中力量对英国在地中海和近东的地位发动进攻。”在西方,夺取直布
罗陀,也被列入该计划之内。
如果追根溯源,德国的这一“长远”战略计划,最早还是由希特勒提出
的。1941年2月,国防处受命以希特勒的名义,对在阿富汗进军印度一事进
行研究。1941年4月初,希特勒还认为,东方战局将在数个月内结束,1941
年秋有望在“北非展开大规模攻势”。此外,希特勒在与齐亚诺伯爵谈话时,
还附带提到巴尔干战局可以通过经由土耳其和叙利亚向前推进以寻求出路的
可能性。他的这一占领直布罗陀、紧接着占领法属摩洛哥的设想,在此期间
几经推延。因此,根据战争头两年的经验,陆军总参谋部对“澄清俄国战局
后的未来作战行动”的倡议作到预有准备,不是没有根据的。这一设想所涉
及的范围,可以从哈尔德1941年4月7日的日记中找到详细依据。其中有“未
来编制组织的要求”,以及按兵力和兵种对“作战集群”进行精确的“兵力
计算”的一览表,并按区划分为西班牙——摩洛哥,北非——埃及,安纳托
利亚——阿富汗。1941年6月初,陆军总司令部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建议
国防军统帅部和指挥参谋部将上述内容作为指令发出。此后不久,海军总司
令部又提交了一份将全部控制东地中海为作战目的的形势判断,促使国防军
指挥参谋部于几天后,即1941年6月19日,经希特勒批准,三军各总司令
部下发了这一计划的初稿。
这一全球战略的前景,主要取决于俄国战局的进程,这里无需详加分析。
但需要指出的是,它首先再次证明,在这些思想的背后,隐藏的并不仅仅是
大本营或三军总司令部的狂妄自大——如战后某些评论家所评论的那样。当
时的一些敌对国家,如丘吉尔和英国军事领导也曾经严肃地考虑过以与德国
相似的计划和可能性进军俄国。之所以在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国防军的这一长
远计划,是因为一些批评家——他们对这些计划要么不予以承认。要么无所
了解——不可能对所谓在各个时期表现出的“国防军统帅部狭隘的大陆观
念”给予足够的批判,并将责任归咎到在领导岗位上的陆军军官身上。
在尔后的事态发展中,还有几个可说明其胃口过大,以及片面的大陆设
想的事例。国防处长在实施陆军总司令部的倡议过程中,为他的同僚们提出
了一条方针,即:“(1)通过夺取直布罗陀、马耳他、塞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