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34三国异侠传 >

第109节

34三国异侠传-第109节

小说: 34三国异侠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荼赜弥罂欤换岱殴魏我环帜倍岬幕幔艟V萋淙硕庵郑蛞嬷荻苛⒖瘫憬淙攵獯缶匪胖隆!
  危机重重。主公有此三大隐患,他的王者大业因此远未确定。而三王鼎立大机大势缺一不可,又怎可判断为最终确立呢?” 
  赵子龙接口道:“那义兄以为,我等该如何自处?” 
  孔明慨然的道:“我师庞德公当日已有判断,我等四人,均乃三王鼎立天机奇格中人,既然如此,那我等便唯有顺此大势而动,先行导引三王鼎立天机大势确立吧。” 
  孔明深知若欲令三王鼎立的天机大势能够确立,须先匡扶刘备成其王者基业。为此,他作了一番精密的部署。 
  首先是尽量稳定荆州的局势,而关键人物是镇守荆州的关云长。为了稳住关云长镇守荆州的决心,孔明破例劝刘备重赏关云长。 
  刘备十分赞同孔明的见解,当即从益州的库房中,拨出黄金五百斤,白银一千斤,钱币五千万,蜀锦一千匹,派人送去荆州,赠与关云长。 
  同时,孔明又不辞劳苦,亲自制定治国律例,他定下的律例刑法甚严,比起刘璋治蜀川时严厉。 
  新任蜀郡太守的法正,向孔明进言道:“昔日汉高祖与民约法仅三章,百姓皆感其德政,终可平定天下。军师为甚不加效法,以慰民心呢?” 
  孔明肃然道:“阁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当日秦以暴虐之法治国,天怒人怨,因此高祖以宽仁之法,以慰抚民心。 
  如今益州旧王刘璋懦弱,德政固然缺乏,刑律又十分松懈,以至群臣之道尽失,臣属宠之以位,位高权重则有反心,事事示之以恩惠,恩惠稍减,则生怠慢之心,是故君不能制臣,臣不能服于君,上下皆弱,混乱不堪,弱势已成,积重难返,日久必败也。因此我才以恩威并施,以法治国,革新积弱之政,令上下守法,进退有度,有功者赏,有罪者罚,政通人和,人和国兴也。” 
  法正仔细聆听,不由倾心拜服。从此之后,法正对孔明十分敬佩,他就算不服任何人,孔明的训诫,他却绝不敢怠慢。 
  孔明在益州处政,不觉又过去一月时光。这天,孔明正与刘备议论天下大势,府外报说,荆州关云长派他的义子关平前来拜谢封赐,刘备召关平进见。关平先向刘备、孔明行拜见之礼,又代关云长向刘备拜谢赏赐。忽然从内中取出一封书函,道:“义父闻马超武艺惊人,又打算人川与他比试高低,着我向伯父禀告。” 
  刘备拆阅书函,不由大惊道:“二弟与马孟起,皆当世虎将,若要比试,只恐刀枪无眼,两人必势不两立也。” 
  孔明微笑道:“不必担忧,我自有释慰云长之法。” 
  刘备知关羽对孔明十分敬重,见他成竹在胸,这才稍感放心。当下孔明即疾书一函,交给关平,道:“你回去向云长呈上,他自会明白。” 
  关平接孔明书函,即日起程,返回荆州。他去拜见关羽,先说了益州局势已经初定。关羽却立刻追问道:“我欲与马超比试之事,平儿已向我兄长禀告了吗?” 
  关平忙道:“儿已禀告,军师有回函呈上父亲。” 
  关羽拆函,只见孔明写道:“听闻云长欲与马孟起比试高下,此心甚壮。但依我之见,马孟起虽然武艺出众,不过是汉高祖时大将英布、彭越一类人物罢了,其只堪与翼德并列,怎及得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呢?云长受任镇守荆州重责,若贸然入川,万一荆州失守,则云长罪大也。草草不恭,尚祈明察。” 
  关羽阅罢,良久不语,关平见状,不由吃惊道:“军师回函,令父亲不悦吗?” 
  关羽将孔明的书函递给关平,道:“你可阅视,便知是否令我不快。” 
  关平细阅孔明的书函,心中稍安,但仍不放心道:“军师以荆州重任责之,父亲并无反感吗?” 
  关羽一听,伸手一捋其美髯,笑道:“不然,我欲入川,不过是欲与孟起分个高下。孔明料事如神,他的判断岂会有差?既然如此,我还入川作甚?孔明果然明白我的心意埃”孔明洞悉天机,他对天下大势的判断亦十分准确。 
  刘备夺取益州后不到半年,曹操便断然决定,先攻取张鲁的汉中,然后再东征孙权。在此强敌窥伺之下,孙权欲谋夺荆州的意图,才不得不暂时收敛,改而与刘备暂时再度结盟,以抗衡曹操的强势。 
  而“北抗曹操,东连孙权”,自始至终是孔明奉行的战略大计,因此孔明为稳住侧翼的安全,亲自安排将荆州的江夏、长沙二郡归还孙权,而争取到孙权承认荆州的南郡、零陵、武陵划归刘备统辖,如此一来,便消除了侧翼孙权的威胁,可以集中全力抗衡北面的曹操。 
  在许昌的曹操,自返谯郡祭祖,目睹祖宗灵异惊兆,曹操的心境变得越来越亢奋了,他时常在梦中回味祖宗向他的示训,醒来却老大不服气,暗道:假若我曹操亦无王者之命,环顾那当今世上谁配拥有!嘿嘿,我倒要与这见鬼的血煞狠狠斗上一斗。” 
  曹操心念电转,他欲尽快扫平天下,在他有生之年,开创王者之业的雄心,竞随着他年纪的老迈而越来越炽烈了。 
  此时,曹操身边甚为得力的谋臣荀彧、郭嘉等人,或因反对曹操篡夺朝政、或因长年风霜,积劳成病,先后死去,能够为曹操出谋划策的人己所余无几,其中一位是贾诩;另一位是曹操的家臣,丞相府主薄司马懿。 
  曹操先与贾诩商议,贾诩并不善征战之谋略,因此无奈道:“丞相欲行征伐,须召夏侯惇、曹仁两将军回来,商量此事。” 
  曹操依言派人召夏侯惇、曹仁二将回许都,二人未及赶回,曹操偶然与丞相府主簿司马懿谈及此事,他打算扫平刘备和孙权及天下割地为据的诸侯。 
  司马懿一听便微笑道:“丞相,吴与蜀两地,急切间未可克取,宜先取汉中张鲁,乘胜再克西蜀,然后集中全力,攻取江东,则天下可一举而平也。” 
  曹操一听,不由大喜道:“仲达所论,竞与我不谋而合! 
  好极了,我便升任你为行军司马,随我西征汉中,参议军政大事吧。” 
  司马懿大喜,此时他年值三十岁,在曹操的丞相府中、一直郁郁不得志,他自己也意料不到,他的一番议论,竞大讨曹操的欢心,从此便可表现他的非凡才华了!他对曹操不由十分感激,连忙向他拜谢。 
  直到此时,司马懿尚不知自己的身世来历,也只知自己小时便与父母以及一位妹妹失散,从此不知所踪。他后来得许昌的一位大族人家收留,又供他读书,司马懿亦十分好学,年仅十八岁,便将历代的兵法大著读遍,他因此极善机谋,而且城府极深,又善于察颜观色,因此进丞相的曹操府任主簿后,处事精干,甚得曹操的信任。 
  不过,也不为什么,司马懿的运途十分曲折艰辛,他进曹操的丞相府后,整整度过十年岁月,他依然仅是丞相府的一名主簿而已。他自己也意料不到,今年是他三十岁的而立之年,在一个偶然的机缘下,他竟大受曹操的赏识,从一名家臣一跃而升为朝廷的行军司马,这简直有如天赐良机,供司马懿施展他的才华,他又怎会不牢牢把握这个千载良机? 
  不久,夏侯惇、曹仁二将,奉召返回许都,曹操的西征大计也最后确定下来。 
  曹操下令,西征大军三十万兵力,前锋由夏侯渊、张郃统率,中军由曹操亲自坐镇,司马懿为行军司马,随军参议军政大事,而后部则由夏侯惇、曹仁统率,负责押运粮草的重任,曹操平生最善于断敌粮草,深知粮草的重要,因此特派最信任的亲将曹仁押阵。 
  曹操的三十万大军,开始向西南的汉中进发,不一日,夏侯渊、张郃所率的五万前锋大军,便逼近汉中的边关重镇阳平关。 
  阳平关南倚鸡公山,北面临嘉陵江,古称白马城,是汉中与曹魏的一座分隔重镇,地理形势十分险要。阳平关后面,便是汉高祖刘邦出击项羽的陈仓险道,曹操此时西征,却反过来从陈仓进逼阳平关。 
  此时,在汉中的张鲁已接警报,说曹操大军逼近阳平关。 
  张鲁即与其胞弟张卫,商议退兵之计。 
  张卫道:“汉中之地,形势最险要的,首推阳平关,须全力防守。弟愿亲赴阳平,在关前关后,依山傍林,扎十余营,迎击曹军,先坐镇汉宁,须多拨粮草供应。” 
  张鲁慑于曹军的强势,此时并无什么退敌妙计,无奈只好依从张卫的计策,派遣大将杨昂、杨任助阵,率五万大军开赴阳平关迎战。 
  张卫率大军迅速赶到阳平关,在关前关后,依山傍林之处,扎下营寨布防。 
  不久夏侯渊、张郃亦率前锋五万大军开抵。二人听说阳平关张鲁军已有准备,又见士卒经连日行军,已十分疲困,便在离关前十五里处扎寨,歇息一晚,准备明日再行出击攻关。 
  五万曹军前锋部队,正在营寨中熟睡之际,忽然后寨起火,前寨、中寨的曹军皆乱作一团。就在此时,张鲁派来阳平关的大将杨昂、杨任,率兵杀了过来。 
  夏侯渊、张郃抢先逃奔,曹军大败,退到三十里外的中军大营,才勉强稳定下来。 
  曹操大怒,召夏侯渊、张郃于中军帐,斥责道:“你二人久历征战,难道连这兵远行疲困,须防劫寨的兵法常则亦不晓吗?如今使我大军锐气受挫,罪当诛斩。” 
  夏侯渊、张郃二将,被连日的险峻山路,艰苦奔波弄昏了头,此时受曹操痛责,竟无言以对,自忖:今回必死无疑了。 
  此是,中军帐中的行军司马司马懿,却忽然向曹操拱手贺道:“恭喜丞相,夏侯、张郃二将军为我军制造了绝佳胜机也。” 
  曹操一听,怒火稍缓,但仍余恨未息,沉声道:“仲达!他二人制造了什么战机?” 
  司马懿道:“此行征西,出陈仓抵阳平关,沿途山势险恶。 
  林木丛生,不辨路径,阳平关乃汉中重镇,扼西进要道,一夫当关,万夫莫敌,若硬攻必事倍功半。未知丞相是否如此?” 
  曹操此番西征,一来他已上了年纪,二来他已位极人臣。 
  享尽荣华富贵,艰苦征战的雄心已大为消减了,一路上所遇皆险恶山岭,心中已惴惴不安,此时听司马懿这般一说,不由点头道:“仲达,你所言不差,的确如此,我若早知此地如此险恶,怎会出兵西征也。” 
  司马懿却微笑道:“丞相,虽然如此,但既然大军已抵此地,便不可空手而回也,今夏侯、张郃二将,被张鲁军所败,他们必生骄心,我军可投其所好,主动退兵,张鲁军必定追杀,届时我军于半路埋伏,先歼其主力,则阳平关可不攻而破也。” 
  曹操一听,不由喜道:“仲达此计甚妙,我亦正有此意也,既彼此同谋,不必犹豫,即依此计而行吧。” 
  于是曹操下令,夏侯渊、张郃二将,各率三千精骑,悄然逼近阳平关,他所率的中军大部人马,即日回身后退,摆出一副兵疲撤退的慌乱态势。 
  阳平关下的杨昂、杨任二将营寨,闻报曹操大军已慌忙后撤,杨昂便要出兵追杀,杨任道:“曹操诡计多端,不可贸然追击。”杨昂不听,决要追杀,自率二万大军,趁夜追击曹军。 
  杨昂率领的二万大军,刚追出阳平关五十里外,便突然被曹操的十万大军四面包围。杨昂猝不及防,先被曹仁斩杀,他率领的二万大军,亦无一生还。 
  另一面夏侯渊、张郃二将,所率的六千精骑,风驰电掣逼近阳平关下杨任的营寨。杨任以为是杨昂回兵,放夏侯、张郃人寨。曹军即在寨中放起火来,杨任军顿时乱作一团。 
  慌乱中杨任上马迎战,恰好撞着夏侯渊,两人激战了二十余回合,杨任被夏侯渊使“拖刀计”一刀斩于马下,营寨中的二万张鲁军非死即降,全军覆没。 
  夏侯渊、张郃趁势进攻阳平关,只遇到零星的抵抗,便顺利攻入关内,原来阳平关的守将,张鲁的胞弟张卫,闻报关下的杨昂、杨任已全军覆没,吓得率守城一万兵力,弃关而逃,连夜奔回汉中的南郑了。 
  此役曹操不但顺利攻占阳平关,而且更重要的是歼灭了张鲁的四万主力部队,张鲁余下的兵力已根本不足与曹操的三十万大军抗衡,因此曹军未到,困守南郑及汉中郡的张鲁已信心动摇,军无斗志,汉中的失陷,只是旦夕之间了。 
  因此阳平关一役,司马懿所献的以退为进、歼敌之主力、再攻坚取城的策略,对曹操攻取汉中的胜利所起的作用十分重大,甚至是关键性的取胜策略,而司马懿在曹操心目中的分量亦大为提升。 
  曹操的西征大军在攻陷阳平关后,稍作安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