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哲学-第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男子丰富,在一座大城市的街头观察过往的男子和妇女的面孔,就可以发现,男子通常是面容呆滞,表情僵硬,妇女则相反,她们的表情经常变换,嘴角的折皱变动尤其频繁……”
妇女游移不定的心理容易从一种情绪转变到另一种情绪。妇女的高度敏感性是引人注目的。甚至连最小的不幸也会使妇女伤心落泪,而男子只有在特别悲伤的场合才会落泪,任何一件高兴的事都能使妇女立即表示她的欢喜。男子则总不急于表现自己的情绪。感情的持久程度也是有差别的。一个正在哭泣的妇女能够比较容易地止住眼泪,忘掉痛苦。而一个痛哭失声的男子很难平静下来。妇女的笑声大都像一阵银铃,一掠而过。男子的笑声不常听到,但却往往是富有感染力的。
第三章众神的平辈 (2)
男女之间的智力差异问题在今天引起了尤其激烈的争论。
首先是记忆力方面的差异。许多学者深信女性在这方面占优势。心理学家说“较强的记忆力……是妇女的固有特性……”。“例如,医科女大学生在解剖学、生理学和普通病理学的考试中成绩突出,她们能十分准确地叙述各种事实及其依存关系。但是一进入临床诊断,她们就明显地不如男生了。”得出的结论是:一、就掌握并记忆具体事实、现象、文字等等以便日后再现而言,女子的能力和潜力都比男子发达;二、对女子来说,典型的是机械记忆,而对男子来说,则是逻辑记忆,内部联想记忆。
现代研究成果表明,在通过实验所查明的语言联想反应能力方面,女孩占有明显的优势。她们到了成年依旧保持着这种优势。女子容易理解、感悟事物,触类旁通,这符合她们以活泼的气质为主的特点。但是,一般说,活泼气质的人记得快,但也忘得快。迅速记忆材料是女性的长处,又是她的短处。对于男性智力来说。他的弱点是,在记忆材料方面比女性来得慢一些,但这未必是件坏事。记忆得慢也意味着忘记得慢,可以更深刻地记住知识。对智力的创造性活动来说,记忆是绝对不可缺少的。然而良好的记忆力还不能说明思维能力强。一些记忆能力很强的人,其才能并未超出平庸的水平。
其实男人和女人智力上的天然差别绝对不是质量上的,更不是悬殊的。两性都可以不断地发展自己的逻辑思维(分析、综合等)能力、想象力、直观能力和开拓者的胆略。在这一领域,传统的观点、价值倾向和千百年的陈习仍旧起着作用。女性被视为缺乏逻辑,但富于情感的人,或者深度思维活动比较低级的特殊类型的人,她们只善于在日常生活水平上运用浅层的概念,而不能深入男子所能达到的高级领域,即智力的创造领域。差异只在于两性智力活动的个别要素的数量方面。
显然,妇女在生活中“更讲究实际”,注重具体。应用学科和接近实际的科学一般说是女性智力的用武之地。男子则更倾向于在思维抽象的领域内驰骋。他们更喜欢以综合的态度对待现实,更喜欢概括的本领。男子以较高的热情从事抽象科学(数学、哲学、逻辑学等)。傅立叶曾说过:“妇女长于运用个别观念,而不是概括、抽象。她们注意的主要是事实和细节。”妇女一般“不喜欢作哲学议论”。她们的思维,“直接”观察各个“现实总合”的能力较为发达。
妇女更留心的是整体的各个部分,总体的各个细节。
女性思维的特点是,立论优美和谐,讲究典雅,分析细腻,直观深刻,天真率直地表现在探索事物和现象的奥秘方面。作为研究和创作的成果,妇女的逻辑推理往往以有力的论据、别致的解决课题方法、丰富的想象力、机智的头脑、持久的耐心而令人叹服。在诸如教育学、语言学、新闻学等专业中,妇女毋庸置疑地占第一位。在最为典型的生活情势中,男性思维较为抽象,而且往往是乖谬、狂妄的。他们的特点是,任凭想象力纵横驰骋,具有启发式的果敢精神。
男女差异还表现在创作才能方面。妇女虽然具有细腻而丰富的审美感,但在所有艺术领域中,男子的创作才能在实例方面要多些。但女人作为表演者,在许多艺术领域中却胜过男子。妇女首推的能力就是舞台表演的能力。由于天生体态轻盈,容貌俊秀,身段优美,妇女在芭蕾艺术方面也超过男子。妇女作为音乐表演者也有很高的建树,尤其是在声乐技巧方面。一些作者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在更像是妇女天赋擅长的领域中,妇女居于男子之后。最优秀的摇篮曲都是男性作曲家创作的,而唱摇篮曲的则多为女性。妇女多主内,为全家辛勤做饭,日日如此,但著名的大厨师以男士占了主导地位。今天随着妇女地位提高和状况的改善,她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性的差别深刻地影响到人性的各个方面。康德第一个用哲学的深度描写了两性共存这种无与伦比的和谐。他写道:“第一个称女子为美丽的性别的人,也许只是想恭维她们,其实他表达出来的意思超过了他自己的预料……她们面部表现出来的友好、戏谑、和蔼比男人更强烈、更动人……女性心灵结构以美作为主要标志……但是,切不可这样理解:妇女似乎缺少高尚品德,而男子似乎缺少美。倒是可以认为无论男女都是二者兼而有之,女人身上的其他一切品德都是为了衬托其美的特性而组合在一起,男子的各种品格中,以作为男性的显著标志的崇高最为突出。女性自幼就非常喜欢穿得漂亮,以修饰打扮为乐趣。她们有洁癖,对凡是使人反感的东西都很敏感。她们喜欢谐趣,只要她们的心情好,可以拿些小饰物哄她们开心……妇女非常会体贴人,心地善良,富于恻隐之心,讲究美而不注重实用……她们对极其微不足道的羞辱都十分敏感,对一丝一毫的怠慢和不尊重,也能觉察出来。总之,多亏有了妇女,我们才能识别人性中美的品格和高尚的品格;女人甚至使男子也变得较为精细。”“女性的智慧同男性的智慧不相上下,差别只在于:女性的智慧是美的智慧,男性的智慧则是深沉的智慧,而这不过是崇高的另一种表现。一种行为之所以美,首先是因为它轻松自然,仿佛无须费力;而花费气力和克服困难,总是令人赞叹的,因而属于崇高行为之列……。美最忌讳的是使人反感,而和崇高相去最远的是令人哑然失笑。因此男子最感难堪的是被人骂为蠢才,女人最感难堪的是人家说她丑陋。”
从康德的话中,可以理解到男女之间性的差别决定了他们在生活中必须作为两个价值相等的方面结为一体。个别的不同倾向总是相互补偿的。
这里所谈的不是每个男人和每个女人,所描述的主要指两性的一般特征而言。它们的措辞无疑过于笼统、概括。这种特征是平均统计数值的反映。因此,现实生活的情景是千差万别的。各种偏差只是基本的、合乎规律的趋势的种种变异。
过去的相面师认为,女相男人阴险,而男相女人暴躁、不驯,但她们胸襟坦白,光明磊落。事实究竟如何呢? 当我们谈到一个具体的男人时,指的是男性品质和女性品质在一个统一的“实体”身上的特定结合。这是一个男人,但他是百分之几的男人呢?这种说法虽然未免过于粗略,但就其根本而言,毕竟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又是符合实际的。同样,在谈到女人时,我们则指的是“女”同“男”的特定组合。既有没有女人气、筋骨强健、精力旺盛、说话瓮声瓮气、明显地带有“男低音”的女人,也有缺少男人气、不长胡须、体质纤弱的男人。
米开朗基罗这位“经常狂怒”、不断燃烧着创作的火焰、精力旺盛的天才,长得肩宽腰阔,肌肉发达,他异常丑陋,以致于羞于见到达·芬奇。他没有达·芬奇那样的英俊、威武。更没有拉裴尔那样的高傲、自负,怒不可遏。贝多芬是才华超群、威风凛凛的乐圣,他创作了充满阳光并具有火山爆发之势的音乐,具有坚强不屈的意志。
不过,虽然有些男人的面貌特征冲淡了男性所特有的“刚劲”,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人类文化的富有进取心的创造者。这就是那些情感细腻、文质彬彬、想象力分外丰富的男子。
拉裴尔容貌俊秀,有一双漂亮的杏眼,全身线条柔和,留着女人般的长发。他直到生命的最后还是像个少年。萧邦也是一副女相:文弱典雅,体形优美,手指纤细。他展示了美妙的音乐世界,用和声,用细语编织出迷人的“花边”。他们具有“高度的敏感”和“女性的直感”。粗中有细,多血气质和抑郁气质主导了他的气质。
同样,女人也可能具有某些男性特征。乔治·桑这位有才华的女作家在三十五岁以前简直是一个“漂亮的蛮女”。她有一些“男人习气”,穿男装、骑马、极力模仿“男子风度”。这一切不仅表明环境的影响,而且表现了个人的癖好。因此人们都不把她看作女人。
莎士比亚的作品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作男女典型人物的百科全书。科里奥兰纳斯骄横跋扈。亨利五世毅力无穷。理查三世的勇敢却变成恶魔般的凶险。奥塞罗则毁于自己的轻信、狂躁和强烈的情欲。
从莎士比亚塑造的形象中,我们也看到一些秉性温顺柔和的男人。国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如此,他容易受人左右,而且喜怒无常。甚至从罗马军团的统帅、凯撒的军事长官安东尼身上也可以看到这种倾向。
莎士比亚通过艺术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温柔女子的迷人魅力。他就像炼丹师一样,把一滴一滴各种不同气质的神奇汁液搅拌在一起,奇妙的和谐美油然而生。朱丽叶性情温柔,朱丽叶充满甜美音乐的魔力。她的形象是理想的女性美之化身,就像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笔下的完美人体,毫无瑕疵。而且这种形象可以由想象力随时添上几笔优美的线条,使它更完美、更丰富。《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活泼乐观,饶舌而又机智。苔丝德蒙娜则像诗一般娴雅。 然而莎士比亚的作品中也充满着富有男子气的女人形象。克莉奥佩特拉往往显得比安东尼更果断、刚毅。
个体的类别和性别本质总是以这种或那种价值赋予个体的存在。这些价值使得人们对于男女的形象都具有了理想化的构想。男人身上最受重视的是男子气概,刚毅、果敢、当机立断。女人身上最受重视的是女性温柔,柔媚而娇羞,富有高尚美,犹如意大利画家波提切利笔下的诞生于海水和阳光之中的维纳斯一样明朗而又神秘。如果异性的一些品质积聚在个体身上,又并不过分,那不但丰富了人的个性特征,无疑将是更人性化,更为贴近现实的。
男子的真正力量在于他的男子气概杂揉着些许女性温柔。亨利八世的慈悲心肠和心情不稳定的活泼型倾向使得他在文学史上分外著名。男性的品质如果绝对地集中于一个人身上,那极端的片面性就会令人毛骨悚然。男子出生并具体生存于极其不同的“比例”之中。这使男子变得更丰富、更有趣、更富特色、更“威武”。
妇女的美色和魅力表现出千姿百态的女性美。女性柔中带刚,如《亨利六世》中凶残的女王玛格莱特,残忍的麦克白夫人,狂热的克莉奥佩特拉等人的形象,丝毫不能取代她们千娇百媚的一面。
无法预言未来社会是否还有性别的歧视,历史和人为的因素常常把问题变得异常复杂。 调查表明,广告事业富有成效的企业中,大多数都是由妇女领导的。对于这一点美国人开玩笑说:“广告事业靠的是独出心裁,花样翻新,而妇女是深谙此道的。”尽可以怀疑这些解释是否都有科学道理,但男女分工的自然形成并不违背平等原则,这个事实终究是事实。 性别对于职业定向的影响,是一个历史习俗的残留问题,甚至是一个旧思想残余问题。男人由于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而为他们所垄断的许多职业,妇女本来也可以胜任。毕竟生理差别和心理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个体是否适合某种职业,现代技术的发展可以说又把两性的差别莫名其妙地增大了。
由此可见,即使在现代,一味谋求两性平等,以致于把两性划一而产生的一种时髦风气,确实是不了解妇女解放的真谛。“挣脱”旧的社会枷锁并不是要消除男女之间现存的、先天性的生理差别。世代袭传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丰富着人的内在本质。它们构成了人的生命力和美。
第四章躁狂与升华 (1)
这首诗描写了人的心理生活的神奇的谜,人的内心世界尚未被探明的奥秘。
你面前这一个人,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