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永恒的斯芬克斯之谜 作者:吴灿新 >

第3节

永恒的斯芬克斯之谜 作者:吴灿新-第3节

小说: 永恒的斯芬克斯之谜 作者:吴灿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之地才对呀!一个不懂得何为善恶的人,何以能够成为一个有德之人?一个缺乏德性的党员,又何以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有党性的党员干部?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在我看来,学习、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学习宣传伦理学的知识和理论应当是统一的呀!锤炼党性与培养德性也是一致的呀!
  想到这里,我就坦率地把自己的想法谈了出来,可是,我越往下说,古校长的脸色就越难看,结果他还没等我说完,就起身一声不吭地走了出去。符处长和王川也立即跟了出去。
  房间里只留下我们四位新兵,我疑惑地问道:〃我哪里说错了?〃
  古薇望着我苦笑地摇了摇头,丁官明则一脸毫无表情,边春红却坚定地对我说:〃我看,哪里都没错!〃
  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的黑夜的唯一的光亮。
  罗曼.罗兰语。
  《约翰.克利斯朵夫》
  人间友情
  第二天我们几位新教师办完了相关的手续后,人事处的王科长带着我们到教研室去面见室领导。当我和边春红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马克思主义教研室时,正碰上教研室全体老师在开会。
  会议已近尾声了,我们一到全体老师都热烈鼓掌欢迎。教研室周主任站起来和我们一一握手后,逐个地向我们介绍各位老师。我在心中悄悄地点了一下人数,乖乖!人还不少呢,全室包括我俩在内共有27人。
  当周主任介绍完毕,一大半老师的姓名在我的脑子里都已经模糊了,印象最深的只留下四五个人。头一个当然是周主任,他大约40岁左右,中等的个头,那黑红色的国字脸上一脸大胡子,真有点象马克思的连腮胡须;黑黑的眼睛常常有点眯眯的,话不多,好像老是在思考问题的样子,有点思想家的味道。第二个是一位年过半百的副主任,叫劳革命,长得瘦瘦干干的,小小的脑袋上残留着一层薄薄的白头发,〃黑包公〃似的脸膛上难得一见丝丝笑容,表情十分严肃,真给人一种〃老革命〃的感觉。第三个是位女副主任,叫蒋英,一口的闽南口音,身高1、65米左右,瘦瘦的身材,长长的脸盘,小小的眼睛;她对人老是笑眯眯的,但这种笑容似乎不是发自内心的,好像有点皮笑肉不笑的感觉,总让人捉摸不透。第四个是一位叫翟祥武的老师,他起码有1。9米以上的个子,长得像根竹竿,又细又长,脸形也是长长的,一双眼睛又黑又亮,显得十分敏锐。他为人豪爽幽默,古道热肠,很讲义气,所以大家又叫他〃翟大侠〃。第五个是一位漂亮的年青女教师,叫柳萍,云州市人,据说她父亲是云州市市长,她在党校本科毕业后留校才一年,二十来岁,长得一副瓜子脸,漆黑晶亮的一对眼睛带着几份腼腆,身材苗条,有着一种女性特有的魅力。
  会议刚结束,翟祥武马上走了过来,拉住我的手好像多年的老朋友一样,一定要我和边春红到他家里去坐坐,我们也很高兴地答应了。
  翟祥武的家在党校北面的一座小平房里。屋外是一片小果树林,都是些南方最常见的果树:什么芒果树、枇杷树、龙眼树、荔枝树、阳桃树等等,非常幽静。屋中直通通的,一目了然,摆设非常简朴,一张特大特长的床占了半边房间。待我俩坐定后,翟祥武忙着给我们端茶倒水,一边倒一边热情地说:〃今天鄙人陋室贵客降临,真是篷壁生辉。我把最好的龙井茶泡上,请你们俩位好好品尝一下。〃
  茶过两巡,他又起身从屋里找来一些花生、小虾干之类的一大堆东西和一瓶60度的二锅头。
  〃来,难得我们有缘相聚,没什么好招呼的,大家喝两口小酒。〃 翟祥武热情似火地说。
  〃好!我来倒酒!〃边春红也情绪高涨地拿过酒瓶给每人的酒杯里倒满酒。
  〃来,为了我们的缘份,干杯!〃 翟祥武举起酒杯。
  〃干杯!〃我俩也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酒过三巡,翟祥武拉开了话匣子。
  从翟祥武滔滔不绝的述说中,我们开始对他的情况有了一些了解。翟祥武1947年出生于东北的一个钢铁工人家庭,广州解放后,为了支援广州钢铁厂的建设,翟祥武随同父亲南下来到广州。他于1966年考上中海大学中文系,刚上大学,就遇上了文化大革命。在文革中,他当过中海大学红卫兵团的宣传部长,曾经率领红卫兵和造反派为了〃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而冲锋陷阵。1970年在〃毕业〃分配时,他积极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主动报名到海南建设兵团工作。1976年,经人介绍,同雷州半岛农场的一位女知青结了婚。1979年,他考上了中海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南方党校。他爱人在改革开放后调到广州工作,前几年到加拿大继承她一位亲戚的财产,并定居在加拿大。他爱人曾多次要他到加拿大,但他认为他属于中国,理应为国效力,一直留在党校工作。
  翟祥武的经历,可说是40年代末50年代初出生的那一代人的典型,他们都有着参加文革和上山下乡的共同经历。这种经历对于他们来说,可谓是刻骨铭心。文革中,他们正当血气方刚、青春年少之际,以其纯洁之心叱咤风云,战天斗地,跟随着左的错误路线,把中国一片大好河山给折腾得七零八落;在上山下乡的滚滚浪潮里,他们受苦受难,从理想满怀逐渐陷入到一片迷惘之中。随着改革开放浩荡春风的到来,他们一部分人从历史的教训中重新奋起,一部分人从历史的痛苦中跌入失落,一部分人怀着矛盾的心态边走边看。翟祥武看来应是重新奋起的那一族,他毅然放弃出国的机会而留了下来,不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吗?!一个人在人生中无论受到多少磨难,只要报国之心不死,才是真正值得令人敬佩的。
  从翟祥武的家中出来,我望着天边的一抹红霞感慨不已。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潮流。人要不要跟潮流走?人可不可能不跟潮流走?人跟潮流走或被潮流卷着走有何区别?潮流过后谁对沙滩上的一片狼籍负责?
  人的一生,是必然还是偶然?他是不是就像树上那一粒粒的种子,一阵大风吹来,随风漂荡,洒落在不同的地方沙漠、沃土、高山、低谷、平原、江湖…
  对于这些问题,我一时还无法回答。
  几天之后,我们几位新教师先后从党校招待所搬进了学校分配给我们的〃正式〃住房。丁官明分住在党校南区B楼的一个单人间,房间里有厕所和冲凉房,我们几个人一面在羡慕他的住房,一面在〃妒忌〃他的运气;然而不久,古薇就告诉我和边春红,丁官明能住进这样的好房间,当然不是靠他的运气,而是靠他的〃公关〃手段。我们听了,心里自然不是滋味。但想想,一来我们新来乍到,二来也不能为此事去吵闹。我和古薇、边春红三人都分住在党校北区F楼,不同的是,古薇、边春红二人同住在二楼的一间大房(据说是照顾女同志);我住在一楼2号房,这间房原本是校团委活动室的一部分。为了安置我,学校就将校团委活动室隔成两间,大一点的那间为一号房,仍作校团委活动室;小一点的那一间,就分给了我。而刚从医院里回来的范志仁和他妻子刘敏一家,则在我的斜对门住。当范志仁俩口子得知在火车上抢救其妻女的恩人同在一个单位、同住一栋楼时,大喜过望,对边春红和我都说了不少〃非常感谢、感激不尽〃之类的话。
  党校坐落在广州市区边上,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学校周围被农田包围,一条水泥路连接着党校和市区。党校虽然面积不大,约百亩左右。但校内树木茂盛,古树参天。特别是南方最出名的两种树木榕树和红棉树最多,许多大小叶榕都已经有数百年的树龄。这些参天的古榕,其随风飘荡的长长气根,就像千岁彭祖的长胡髯一样;树干都要几个人才能把它合围住,它们像一把把巨大的绿伞,给校园带来了夏天难得的荫凉。而高大挺拔的红棉树一过立春,叶子还没有长起来,满树的大红花就盛开怒放,像挂满了无数的红色小灯笼一样,给早春的校园带来了一派红红火火的热闹景象。校园里除了靠住马路边有一栋十几层的高楼外,大多都是一些三四层楼的低矮建筑,此外还有几栋平房,供教职员工们居住。我们住的F楼有四层,是苏式建筑,中间一条过道,两边都是住房。本来就不通风的建筑,偏偏又建在党校里最低洼的地方。南方雨水多,每年春夏两季,F楼就常常被雨水围困。特别是住在一楼的教职员工身受其害,每次老天一下雨,就要投入到〃抗洪救灾〃的战斗中,打响保卫家居战。
  一天晚上,台风降临,半夜里下起了暴风骤雨。当我从睡梦中被雷电惊醒时,发现雨水已经灌进了屋子里,涨到离我的床上还不到一寸的地方,所有的木具和塑料制品,全部像死鱼似的漂浮在水面上。我急忙跳下床,开始了紧张的〃抗洪救灾〃工作。好在少年时,我还常常筑堤捉鱼,所以还不至于搞得手忙脚乱。当我正在忙碌时,忽然隔壁传来婴儿的哭叫声。我立即想到,范志仁一家也在闹水灾,得赶紧过去看看。当我走到范志仁家门口,看到范志仁妻子刘敏正抱着孩子坐在床上,范志仁站在水中,不停地搓着手在团团转,不知如何应对是好。我见状急忙喊道:〃老范,赶紧出去找些石头砖头来堵住门口!〃
  这时,范志仁才醒悟过来,连忙跟着我跑到屋外去,找了些石头砖头来堵住门口,我又用黄泥把这些石头砖头糊住,总算把水挡住了。于是,我又让范志仁向我学习,拿起脸盆装起屋子里的水往外倒去。忙乱了好半天,终于把屋子里的水全部都清干了。我们一边擦着头上和脸上的汗水,一边开心地望着对方的大花脸,脸上露出的胜利苦笑。
  〃抗洪救灾〃过后,火热的暑假到了。离校前我曾与山西教育出版社签订了一份写作出版《爱情与道德》一书的合同,定在10月份交稿。由于时间紧迫,我只好利用这宝贵的假期〃废寝忘食〃地写作。丁官明、古薇都回老家度假了,边春红毕业前在访学考察时曾抽空回过家一趟,所以这次假期就留在党校也做些课题研究,范志仁和他妻子刘敏正在坐月子,也没走。
  说起《爱情与道德》一书,还有一番话要说。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我就在思考着我未来在学科发展中的突破点。改革开放的春风,使神州大地回春。百业待兴,新事涌现,万物俱变。在这种巨大的社会变迁中,人们的家庭生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大家庭纷纷解体,核心家庭崛起,人们长期被压抑的情感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如何正确引导这股汹涌奔腾的情感火流走向文明,而不是走上野蛮与淫秽,是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伦理学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在过去左的思潮浸染下,我们长期把〃爱情〃视作〃封资修〃的东西,从而使这方面的研究极为薄弱,根本无法承担起〃正确引导〃的作用。因此,研究〃爱情〃以及婚姻家庭问题,既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个人专业发展的突破口。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就开始了〃爱情与道德〃这一课题的研究,并先后在北京各主要报刊发表了相关的论文和文章,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特别是许多读者的咨询信函像雪片一般飞来。山西教育出版社闻讯而动,立即找上门来,与我签订了写作出版《爱情与道德》一书的合同。
  我认为,爱情是在人的动物性本能的基础上于社会进化中生成的产物,是人的社会本性与动物本性相交融、社会本性逐渐占据矛盾的主要方面的一种社会现象;它在人类性进化的历史进程中,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即从性欲形态向情欲形态、爱欲形态、性爱形态到情爱形态进化,越高级的爱情形态,拥有的真善美要素就越丰富;它表现为一种渴望与异性灵肉相融的倾慕之情,在本质上来说则是一种人类特有的伦理审美关系,它既受到人类审美观念的支配,更受到人类道德的调节。虽然爱情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是真正的爱情,必定是真善美的结晶。
  大概是天气炎热、过渡劳累、饮食无律等种种因素综合发生了作用,在我的《爱情与道德》一书快写完时,我突发高烧晕倒在桌子上。据说是范志仁夫妻做了点好菜,顺便给我送过来时才发现我晕倒;他们立即叫上边春红,一起把我抬到党校医务所抢救。我醒过来一会又睡死过去,半夜里眯眯糊糊地感觉到似乎有两个人在我身旁,他们好像是范志仁和边春红。我满身大汗如水流,恍惚听到边春红的声音在说:〃出汗了,太好了!〃接着好像是范志仁在不断地给我擦汗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