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全译_004-第23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位于玄宗,自己还东宫仍为太子,玄宗不答应。
'22'辛亥,以礼部尚书李岘、后部侍部郎吕为详理使,与御史大夫崔器共按陈希烈等狱。岘以殿中侍御史李栖筠为详理判官,栖筠多务平恕,故人皆怨、器之刻深,而岘独得美誉。
'22'辛亥(初八),肃宗任命礼部尚书李岘、兵部侍郎吕为详理使,与御史大夫崔器一起审迅处置投敌的陈希烈等人的案件。李岘又任命殿中侍御史李栖筠为详理判官,李栖筠多从宽处理,所以人们都怨恨吕与崔器的严酷,而只有李岘一人得到人们的称赞。
'23'戊午,上御丹凤楼,赦天下,惟与安禄山同反及李林甫、王、杨国忠子孙不在免例。立广平王为楚王,加郭子仪司徒,李光弼司空,自余蜀郡、灵武扈从立功之臣,皆进阶,赐爵,加食邑有差。李、卢奕、颜杲卿、袁履谦、许远、张巡、张介然、蒋清、庞坚等皆加赠官,其子孙。战亡之家,给复二载。郡县来载租、庸三分蠲一。近所改郡名、官名,一依故事。以蜀郡为南京,凤翔为西京,西京为中京。以张良娣为淑妃,立皇子南阳王系为赵王,新城王仅为彭王,颍川王为兖王,东阳王为泾王,为襄王,为杞王,为召王,为兴王,侗为定王。
'23'戊午(十五日),肃宗登临丹凤楼,大赦天下,只有与安禄山共同谋反的人及李林甫、王与杨国忠的子孙不在赦免之例。又封广平王李为楚王,擢升郭子仪为司徒,李光弼为司空,其余跟随玄宗和肃宗往蜀郡、灵武护驾的有功之臣,都进官封爵,并加封多少不等的食邑。对于平叛而死的李、卢奕、颜杲卿、袁履谦、许远、张巡、张介然、蒋清、庞坚等人都加赠官衔,并任命他们的子孙当官。对于战斗中死亡的将士,免除他们的家人二年的赋役。各郡县明年的租、庸免除三分之一。近年来所改的郡名、官名,都恢复原来的旧名。以蜀郡为南京,凤翔为西京,西京为中京。以张良娣为淑妃,立皇子南阳王李系为赵王,新城王李仅为彭王,颍川王李为兖王,东阳王李为泾王,李为襄王,李为杞王,李为召王,李为兴王,李侗为定王。
议者或罪张巡以守睢阳不去,与其食人,曷若全人。其友人李翰为之作传,表上之,以为:“巡以寡击众,以弱制强,保江、淮以待陛下之师,师至而巡死,巡之功大矣。而议者或罪巡以食人,愚巡以守死,善遏恶扬,录瑕弃用,臣窃痛之。巡所以固守者,以待诸军之救,救不至而食尽,食既尽而及人,乖其素志。设使巡守城之初已有食人之心,损数百之众以全天下,臣犹曰功过相掩,况非其素志乎!今巡死大难,不睹休明,唯有令名是其荣禄。若不时纪录,恐远而不传,使巡生死不遇,诚可悲焉。臣敢撰传一卷献上,乞编列史官。”众议由是始息。是后赦令无不及李等,而程千里独以生执贼庭,不沾褒赠。
有人议论说张巡死守睢阳,不肯撤离,与其在城中杀人而食,不如弃城而保全人命。张巡的朋友李翰就为他作了传记,上奏肃宗,认为:“张巡率兵以少敌众,以弱兵制强敌,努力保全江、淮地区,等待陛下派兵增援,援兵至而张巡死,他的战功确实是非常大。而有的人却认为张巡杀人而食是有罪的,死守睢阳城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对于这种贬善扬恶,指斥缺点而不讲其功绩的行为,我感到实在痛心。张巡之所以要固守睢阳城,是想等待其他的军队来救援,救兵不至而城中粮绝,只好杀人而食,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假如张巡在守城的初期已有杀人而食的用心,杀害了数百人而来保全天下,我还认为他是功过相当,何况那样做绝非他的意愿!现在张巡已为国战死,不能够再看到圣朝的昌明,只有留下身后美名才是他的荣禄。如果不能够及时地把他的大功记录下来,恐怕不久就会被人们淡忘,使他在生前和死后都得不到美名,这才真是可悲之处。我谨撰写张巡的传记一卷奉献给陛下,希望能够编列于国史之中。”从此才没有人再非议此事。此后朝廷的赦令总包括李等为国殉难的壮士,唯独程千里因曾被叛军生俘,所以不在褒誉赠官之列。
'24'甲子,上皇御宣政殿,以传国宝授上,上始涕泣而受之。
'24'甲子(二十一日),玄宗登临宣政殿,把传国宝册授给肃宗,肃宗痛哭流涕地接受了宝册。
'25'安庆绪之北走也,其大将北平王李归仁及精兵曳落河、同罗、六州胡数万人皆溃归范阳,所过俘掠,人物无遗。史思明厚为之备,且遣使逆招之范阳境,曳落河、六州胡皆降。同罗不从,思明纵兵击之,同罗大败,悉夺其所掠,余众走归其国。
'25'安庆绪率领他的部下向北逃走,他的部下大将北平王李归仁与精兵曳落河、同罗、六州胡数万人都逃往范阳,他们在所经过的地区大肆进行掳掠,人财都被掠夺一空。史思明以重兵防备,并派使者在范阳境内迎接招抚,曳落河与六州胡人都投向了史思明。只有同罗军队不服从,史思明就出兵攻打,同罗大败,所掳掠的东西都被史思明夺走,余下的残兵逃回本国。
庆绪忌思明之强,遣阿史那承庆、安守忠往征兵,因密图之。判官耿仁智说思明曰:“大夫崇重,人莫敢言,仁智愿一言而死。”思明曰:“何也?”仁智曰:“大夫所以尽力于安氏者,迫于凶威耳。今唐室中兴,天子仁圣,大夫诚帅所部归之,此转祸为福之计也。”裨将乌承亦说思明曰:“今唐室再造,庆绪叶上露耳。大夫奈何与之俱亡!若归款朝廷,以自湔洗,易于反掌耳。”思明以为然。
安庆绪忌恨史思明的兵强,于是派阿史那承庆和安守忠前往范阳去征调史思明的部队,并让他们暗中消灭史思明。范阳节度判官耿仁智对史思明说:“史大夫你官高位重,身边的人都不敢对你说话,我愿冒死进一言。”史思明听后说:“你想要说什么呢?”耿仁智说:“大夫你所以竭力为安氏效力,是因为迫于他们的威势。现在唐朝中兴,当代皇帝仁义贤明,你如果能够率领部下的将士归服朝廷,实在是转祸为福的一条出路。”裨将乌承也劝史思明说:“现在唐朝复兴,安庆绪就好似树叶上的露水,难以长久。大夫你为何要与他一起灭亡呢!如果归顺朝廷,就可以洗刷掉以前背叛过错,真是易于反掌。”史思明认为他们说得正确。
承庆、守忠以五千劲骑自随,至范阳,思明悉众数万逆之,相距一里所,使人谓承庆等曰:“相公及王远至,将士不胜其喜,然边兵怯懦,惧相公之众,不敢进,愿弛弓以安之。”承庆等从之。思明引承庆入内厅乐饮,别遣人收其甲兵,诸郡兵皆给粮纵遣之,愿留者厚赐,分隶诸营。明日,囚承庆等,遣其将窦子昂奉表以所部十三郡及兵八万来降,并帅其河东节度使高秀岩亦以所部来降。乙丑,子昂至京师。上大喜,以思明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子七人皆除显官。遣内侍李思敬与乌承恩往宣慰,使将所部兵讨庆绪。
阿史那承庆与安守忠以五千精锐骑兵护卫,来到范阳,史思明领着全部兵众数万人去相迎,相距一里多路时,史思明派人对阿史那承庆等人说:“相公与大王远道而来,范阳的将士们都十分高兴,但是处在边远地区的范阳士卒素来胆怯,惧怕你们的军队,不敢再前来迎接,希望你们的士兵收起弓箭刀枪,使范阳的士兵安心。”阿史那承庆等人答应了这一要求。史思明引着阿史那承庆到内厅中饮酒作乐,另派人收缴了他部下的兵器,对那些士卒全部发给资粮放遣,愿意留下来效力的,重加赏赐,然后分配到自己部队的各营中。第二天,史思明便囚禁了阿史那承庆等人,然后派自己的部将窦子昂奉上表书,率自己所辖的十三郡及八万兵士归降朝廷,并命令部将河东节度使高秀岩也带领自己的部众及辖地来投降。乙丑(二十二日),窦子昂到达京师。肃宗非常高兴,就封史思明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对史思明的七个儿子也封以大官。又派宦官李思敬与朝官乌承恩前往范阳安抚史思明,让他率领部下将士去讨伐安庆绪。
先是,庆绪以张忠志为常山太守,思明召忠志还范阳,以其将薛萼摄恒州刺史,开井陉路,招赵郡太守陆济,降之;命其子朝义将兵五千人摄冀州刺史,以其将令狐彰为博州刺史。乌承史恩所至宣布诏旨,沧、瀛、安、深、德、棣等州皆降,虽相州未下,河北率为唐有矣。
先前,安庆绪任命张忠志为常山太守,于是史思明就召张忠志回范阳,然后任命部将薛萼代理恒州剌史,打开了从井陉关出常山的通路,招降了赵郡太守陆济。又任命他的儿子史朝义率兵五千人代理冀州刺史,部将令狐彰为博州刺史。乌承恩在所到之处宣布皇帝的诏书,于是沧州、嬴州、安州、深州、德州、棣州等州全部投降,只有相州因被安庆绪所占据而未降,河北地区的其他州都归顺了唐朝。
'26'上皇加上尊号曰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
'26'玄宗加肃宗尊号为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
'27'郭子仪还东都,经营河北。
'27'郭子仪回到东都,准备收复河北地区 。
'28'崔器、吕上言:“诸陷贼官,背国从伪,准律皆应处死。”上欲从之。李岘以为:“贼陷两京,天子南巡,人自逃生。此属皆陛下亲戚或勋旧子孙,今一概以叛法处死,恐乖仁恕之道。且河北未平,群臣陷贼者尚多,若宽之,足开自新之路;若尽诛,是坚其附贼之心边。《书》曰:‘歼厥渠魁,胁从罔理。’、器守文,不达大体。惟陛下图之。”争之累日,上从岘议,以六等定罪,重者刑之于市,次赐自尽,次重杖一百,次三等流、贬。壬申,斩达奚等十八人于城西南独柳树下,陈希烈等七人赐自尽于大理寺;应受杖者于京兆府门。
'28'御史大夫崔器与兵部侍郎吕上言说:“那些投降过叛军的官吏,背叛了国家,依附于伪朝廷,按照法律,都应该处死。”肃宗计划按照他们的意见办。而礼部尚书李岘却认为:“当叛军攻陷两京时,天子南逃避难,人们都各自逃生。那些投向叛军的官吏都是陛下的亲戚,或是一些功臣的子孙,现在如果一概以叛逆罪把他们处死,恐怕有违陛下的仁恕之道。再说河北地区还没有平定,群臣中投向叛军的还有许多人,如果能够宽大处理,就为那些投敌的人打开了一条自新之路;如果把他们全部杀死,就会更加坚定那些投敌官吏的反心。《尚书》说:‘首恶必办,胁从不问。’吕与崔器二人只知道谨守法律条文,不懂得大道理。希望陛下慎重考虑。”争论了数日,最后肃宗依从了李岘的建议,决定分成六等定罪,罪重者在市中公开处死,二等赐他们自杀,三等用棍杖重打一百下,以下三等是流放、贬官。壬申(二十九日),斩达奚等十八人于长安城西南独柳树下,赐陈希烈等七人自杀于大理寺,又于京兆府门棍打那些应受此刑的人。
上欲免张均、张死,上皇曰:“均、事贼,皆任权要。均仍为贼毁吾家事,罪不可赦。”上叩头再拜曰:“臣非张说父子,无有今日。臣不能活均、,使死者有知,何面目见说于九泉!”因俯伏流涕。上皇命左右扶上起,曰:“张为汝长流岭表,张均必不可活,汝更勿救。”上泣而从命。
肃宗想要免除张均、张的死罪,玄宗说;“ 张均、张兄弟投降了叛军,都被委以要职。张均还在叛军面前诋毁我们家中的事,罪不能赦。”肃宗叩头再拜说:“我不是因为张说与张均、张父子的保护,就不会有今天。我若是不能救张、张均兄弟,如果死者灵魂不死,我有何面目在九泉之下去见张说!”说着伏地流涕。玄宗命令左右的人把肃宗扶起说:“因为你的请求,张流放到岭表,张均罪大,不可饶恕,你不要再为他求情了。”肃宗涕泣而服从了玄宗的命令。
安禄山所署河南尹张万顷独以在贼中能保庇百姓不坐。顷之,有自贼中来者,言“唐群臣从安庆绪在邺者,闻广平王赦陈希烈等,皆自悼,恨失身贼庭;及闻希烈等诛,乃止。”上甚悔之。
只有安禄山所任命的河南尹张万顷,因为能够在叛军中保护百姓,不加问罪。不久有人从叛军中回来说:“跟随安庆绪在邺郡的唐朝群臣,听说广平王李赦免了陈希烈等人,都十分痛心,恨自己失身叛国。后来又得知陈希烈等人被杀,又坚定了反叛的决心。”肃宗听后,悔恨不已。
臣光曰:为人臣者,策名委质,有死无贰。希烈等或贵为卿相,或亲连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