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麦克阿瑟 >

第2节

麦克阿瑟-第2节

小说: 麦克阿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路线回到科雷希多岛。所不同的是,当时是在阴森的夜晚逃离,如今则是在明媚
的白昼凯旋。
  他因此而获得了最高荣誉:1942年3月被授予他盼望已久的国会荣誉勋章;
1944年12月被晋升为他意料之中的陆军五星上将;1945年8月被任命为他日思夜想
的盟军最高统帅。8月30日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一天:他乘坐他的〃巴丹〃号飞机勇
敢而潇洒地在日本着陆,无限感慨地走完了他的遥远征程。9月2日,他在〃密苏里〃
号战列舰上庄严地举行受降仪式,全世界都在倾听他的声音:〃今天,枪炮沉默了,
一场大悲剧结束了,一次伟大的胜利赢得了……〃
  如果说麦克阿瑟在战场上是位叱咤风云的军事统帅,那么他在政坛上则是位雷
厉风行的改革大师,尽管罗斯福曾说他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尽管他三次竞选总统
皆告惨败。研究他的人大都认为,他留给后人的最大业绩,是他成功地使日本从封
建军国主义走向现代民主主义。在占领日本期间,他把天皇的权威转到自己手中,
使用专制独裁的手段使日本永远摆脱封建专制独裁。在这一点上,麦克阿瑟算得上
一位高瞻远瞩的英雄,他把资产阶级民主强加于日本人,从而造就了战后的新日本。
当然,作为一个保守甚至反动的资产阶级卫道士,他也成功地镇压了日本历史上最
大规模的民众运动,致力于把日本建成〃反共堤坝〃。
  这种反共意识最突出地反映在他对朝鲜战争的态度上,而这态度自始至终左右
了他的思维和行动。他把朝鲜战争看作是〃击退共产主义浪潮〃的一场大决战,关系
到美国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利益和命运,关系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生死存亡,因此
只能胜利而不能失败。基于这一认识(当然也有个性的因素),他积极地促成对朝鲜
内战进行干涉,急切地调兵遣将发动一系列攻势,并极力地叫嚣把战火烧到中国。
他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秘访台湾,为蒋介石撑腰打气,引来轩然大波;他在众人反
对的情况下力主登陆仁川,取得极大成功,引来一片赞誉;他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
迫不及待地向北推进,遭到志愿军的痛击,引来一片责难;他在接连失利的情况下
把责任推给华盛顿,拒不承认自己有错,引来一片愤怒;他在明令禁止的情况下擅
自发表声明,与杜鲁门唱对台戏,引来苦果一枚。
  终于,他像古希腊悲剧中的人物一样从权力的顶峰跌落下来,卷起他的铺盖回
到他阔别十几年的祖国。他在国内受到史无前例的英雄凯旋般的欢迎,并在国会山
发表了他那篇著名的告别演说〃老兵不死〃。那以后,他虽然为重现光彩而又折腾了
一阵子,但毕竟已是黄昏落日,其余辉在渐渐消逝,最终为黑暗所吞没。
  纵观麦克阿瑟的一生,他的确取得过最辉煌的成就,赢得过最耀眼的荣誉。这
些荣誉他当之无愧,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他本来优良的品质渐渐溶进狂妄自大、唯我
独尊、好出风头、爱慕虚荣、喜欢颂扬的毛病。这些毛病带给他的倔强个性又常常
使他的一些计划和设想得以强行通过并获得极大成功,这反过来更使他坚信自己的
判断力和正确性,更加重了那些毛病,以致最后发展到公然抗上的地步。如此看来,
正是他的高傲自负成就了他的军事奇迹,也正是他的高傲自负断送了他的军事生涯。
  按照上述思路,我在写作过程中着重通过其成长道路和成长环境的描述,来揭
示这位传奇式人物的世界观及其个性成因,并通过其丰富多彩的经历和叱咤风云的
业绩来展示他的内心世界和复杂个性。
  在写作风格上,本书以正史的面目出现,野史轶闻稍加点缀。所述内容力求真
实、准确,并辅以适当评说和引证。文字表达力求明快、流畅,使之读来不致乏味。
希望读者能喜欢这本书,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傅雁南
                                        1993年8月10日   
 下一章      
   麦克阿瑟        
        第一章 将门虎子
  出身名门传统好,自幼随父受熏陶;
  西点高材不虚名,成绩最高显荣耀。
  1880年1月26日,在美国南部阿肯色州小石城的一座军营里,传来一阵阵新生
婴儿的啼哭声。一位年轻的母亲把那婴儿抱进怀里,目不转睛地盯着孩子红红的脸
庞,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怜爱和希望。那婴儿就是后来美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少将和
陆军参谋长、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叱咤太平洋的盟军统帅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出身于一个苏格兰世家,其祖先曾参加过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到了
1825年,他的祖父阿瑟第一随寡母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移民到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奇
科比。说起来,麦克阿瑟与富兰克林。罗斯福和温斯顿·丘吉尔还是远亲呢,他祖
父的外祖母曾是他们三人的共同祖先。1849年,已成为律师的阿瑟第一携夫人和4
岁的儿子阿瑟第二(即麦克阿瑟的父亲),迁往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两年后,他
被推选为市检察官。1857年,他当选为州第二巡回法庭法官。1871年,格兰特总统
任命他为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卸任后他埋头著述,兼任法律学校评议员。1896年
8月,81岁的老麦克阿瑟病逝。
  在道格拉斯的印象中,他的爷爷是个长着络腮胡子、具有英雄气概的人物;〃
他高大英俊、性情温和、精力充沛、不苟言笑,我对他讲的奇闻轶事百听不厌。〃
  在阿瑟第一任州巡回法官期间,美国北部和南部在经济制度问题上发生尖锐冲
突。南部种植园主权力想把奴隶制度推广到新占领的西部土地上,而北部资产阶级
则主张在新地区使用雇佣劳动制,以扩大资本主义地盘。1860年,反对奴隶制的共
和党人亚伯拉罕·林肯当选为总统,使奴隶主占优势的民主党丧失了联邦政权。于
是,南部各蓄奴州纷纷退出联邦,并于1861年2月在亚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成立〃南
部同盟〃,推选戴维斯为〃总统〃,同时征集10万志愿兵,积极备战。4月12日,南部
同盟军炮击联邦军守卫的南卡罗来纳州萨姆特要塞,挑起内战。
  战争爆发的第二年,17岁的阿瑟第二即想从军为国效力。他的父亲先是写信给
林肯,请求把他的儿子送进西点军校,但总统回答,军校现在满编,没有空缺。于
是,在这一年的8月,阿瑟第一便把立志从军的儿子送到新组建的威斯康星第24步
兵团当副官,受领中尉军衔。这位最初不太受欢迎的被称作:〃娃娃副官〃的阿瑟中
尉,由于在作战中所表现出的英勇无畏精神,很快便受到上司的赏识和部属的敬佩。
  在1863年11月25日的查塔努加之战中,阿瑟所在的团奉命向一座陡峭的高地发
起冲锋,因受到猛烈的火力压制而溃退下来。正在部队进退维谷之际,阿瑟带领3
名掌旗兵突然出现在山坡上,一步步向前挺进。第1个士兵倒下了。第2个、第3个
士兵也倒下了。这时,阿瑟毫不畏惧地从倒下的士兵手中接过军旗继续前进,并高
声呐喊:〃冲啊!威斯康星!〃部队如大梦初醒,怒吼着冲了上来。高地终于夺下来了,
而阿瑟却筋疲力竭地倒在地上,烟尘满面,血染征衣。战斗结束后,骑兵司令谢里
登奔上山顶,一把抱起这位年轻的副官,哽咽着对身旁的士兵说:〃要好好照顾他,
他的实际行动真正无愧于任何荣誉勋章。〃
  查塔努加之战为谢尔曼将军南下横扫佐治亚州铺平了道路。阿瑟第二也因在这
次战斗中的突出表现而果真获得国家最高奖赏国会荣誉勋章。他成了团里的英雄,
在一年之内连续得到晋升,成为北军中最年轻的团长和上校。此时,他年仅19岁,
从〃娃娃副官〃变成了〃娃娃上校〃。           1865年4月,南军统帅罗伯特·李和J·约翰斯顿先后向联邦军投降,内战宣告
结束。这之后,联邦军队大规模裁减,阿瑟所率的团也于6月被遣散。他本人则想
走他父亲的路,学起了法律;但那轰轰烈烈的戎马生涯、那仍在耳边回响的隆隆炮
声,却始终不能让他安下心来。他怀念那使他精神振奋并获得荣誉的军旅生活,并
意识到他的事业在军队,那儿才是他一展宏图的地方。于是,在当了一年的平民百
姓之后,他毅然作出选择:重返军营。这一选择使他成为一名正规部队的职业军官,
尽管这意味着他的军阶要从内战时的上校降为现在的上尉。阿瑟在上尉这一军衔上
整整度过了23个春秋,直到1889年他44岁时才晋升为少校。这期间,他随部队到过
许多地方,多半是在艰苦的西部和西南部戍边,并参加过讨伐印第安人的战争。也
正是在这期间,他结识并迎娶了道格拉斯的母亲玛丽·平克尼·哈迪。
  平克尼·哈迪1852年出生于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父亲是个有钱有势的棉花商
人,拥有一块面积不小的种植园。内战期间,位于东部战场中心的弗吉尼亚战火连
天,她的父亲不得不把孩子们送到西海岸去避难。战后,她就学于马里兰州巴尔的
摩的一所中专学校,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平克尼长成后出落成漂亮的大家闺秀,
她不仅仪态动人,而且多才多艺,能歌善舞,还会刺绣和水彩画。1874年,22岁的
平克尼前往路易斯安那州享有〃忘忧城〃之称的新奥尔良过冬,在第二年1月狂欢节
最后一天的舞会上,她结识了当时正在那里执行勤务的阿瑟第二。两人一见钟情,
很快在这年的5月,他们便在哈迪种植园举行了婚礼。
  作为一个以军营为家的军人之妻,平克尼·哈迪以往所接受的一切贵族式教养
统统派不上用场了,她不得不以刚毅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去适应新的生活。有一次,
他们长命跋涉,横穿新墨西哥州的荒漠高原。白天,烈日当空、酷热无比;夜晚,
冷风萧瑟、寒气逼人。平克尼蜷缩在颠簸摇晃的军车中,度过了8个难耐的日日夜
夜。平克尼硬是从这种艰苦的生活中挺了过来。她的皮肤变得粗糙了,手脚起了研
子,但她毫无怨言,颇感自豪。
  在婚后的4年多时间里,平克尼先后于1876、1877和1880年为阿瑟生丁三个儿
子。老大取了和祖父与父亲相同的名字,成为阿瑟第三;老二马尔科姆,6岁时死
于麻疹;老三便是我们这本书的主人公道格拉斯。
  在道格拉斯4岁那年,麦克阿瑟一家迁到位于新墨西哥州拉斯克鲁塞斯以北几
英里的塞尔登堡:这是一个坐落在格兰德河畔的小哨所,正是在这里,道格拉斯开
始为其日后的军事生涯进行学习和准备。他和阿瑟从父亲那里学会了骑马与打枪,
他们每天赤着脚、光着背、骑上父亲为他们准备的小马向旷野奔去。回到营地,他
们或是观看父亲操练部队,或是听士兵们讲故事。
  小道格拉斯自幼视父亲为心目中的偶像。并从他那里继承了刚毅、果敢和倔强
的个性。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曾这样评价道:〃麦克阿瑟的整个一生,包括
他天不怕、地不怕,有时甚至近乎蛮干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为了力争无
愧于他的先父阿瑟·麦克阿瑟将军。〃他们父子的戎马生涯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个
人都获得过国会荣誉勋章,都是在菲律宾达到个人事业的顶峰,都念念不忘亚洲和
太平洋地区对美国未来的重要意义,都同文职官员闹得不可开交,并因此而影响了
他们的前程。
  如果说道格拉斯的父亲给了他男子汉的榜样和勇于献身的进取精神的话,那么
他的母亲则给了他终生受用不尽的许多本领和品质。平克尼出身于种植园主家庭,
有着高贵的血统和良好的教养。她以古老的南方贵族传统来熏陶道格拉斯,鼓励他
学习历史,浏览名人传记,努力培养他对家庭与国家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不论什么
特殊场合,诸如升旗降旗、客人来访、甚至报纸登载自由女神像送达纽约的消息,
她都要他们行举手礼;她每晚照顾儿子上床,末了总要对道格拉斯说:〃你将来长大,
要做一个大人物。〃有时还加上一句:〃要像你爸爸〃或是〃像李将军①〃。有一次,
她告诫道格拉斯,男人不该哭泣,恐惧的眼泪更是绝对禁止的。麦克阿瑟晚年回忆
说:〃母亲对我们的教育不仅包括最简单的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启迪我们的责任感。
我们懂得了,不论什么事,只要对国家有利,不管个人做出什么样的牺牲,都要努
力去做。〃
  ①即南军统帅罗伯持·李。作者
  1886年在道格拉斯6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