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麦克阿瑟 >

第15节

麦克阿瑟-第15节

小说: 麦克阿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始在三个滩头堡登陆。温赖特将军指挥他的北吕宋部队4个师共2.8万人在滩头阻
击日军,但那些缺乏训练、装备低劣、战斗力极差的菲律宾部队几乎一触即溃,其
中两个师迅即土崩瓦解。民兵们面对那些训练有素、张牙舞爪的日本兵,吓得慌忙
丢下手里的老式步枪,争先恐后地向山里逃窜。只有罗萨里奥的正规骑兵团进行了
顽强抵抗,将敌人的进攻推迟了几个小时。
  第二天一整天,日军后续部队接连上岸,在巩固了滩头阵地后即向吕宋岛腹地
推进,以便与10天前在维甘登陆并正在向南挺进的营野支队会合。麦克阿瑟在这一
天乘坐吉普车巡视了林加延前线,亲眼看到了被温赖特将军称为〃一群乌合之众〃的
菲律宾民兵部队如何被日军打得丢盔卸甲、狼狈逃窜的情景。但他出于自尊,仍不
愿执行唯一的军事选择,即退守巴丹的〃橙色计划〃。从前线回来后,他向陆军部紧
急要求增派战斗机和轰炸机阻止日军向马尼拉推进,并希望海军运来更多的部队和
物资。当这项要求没有得到答复时,他连续发出警告:除非援军到达,否则整个西
太平洋都将陷落。他哪里知道,此时美、英首脑正在华盛顿举行代号为〃阿卡迪亚〃
的会议,重申了首先集中力量打败德国的政策,在此之前,太平洋的作战将致力于
以现有的人力和物力遏制日本人,甚至不惜放弃菲律宾这样的重要基地。
  12月24日拂晓,日军第16师主力7000人在南吕宋东海岸距马尼拉仅70英里的拉
蒙湾登陆。帕克将军指挥的1.6万南吕宋部队在稍作抵抗后同样被打得落花流水,
迅即崩溃。随后,日军第65旅l万人也在拉蒙湾登陆。
  到这时,麦克阿瑟才真正意识到他的军队已危在旦夕。很明显,日军的企图是
实施南北夹击,将麦克阿瑟的部队合围在中吕宋平坦开阔的地域一举全歼,然后以
吕宋为基地继续向南推进。为避免更大的灾难,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迅速果断地
将部队撤到马尼拉湾北面的巴丹半岛上去,即回到原来的〃橙色计划〃(〃彩虹5号〃)
上去,这是唯一的选择。24日晚,麦克阿瑟通过无线电终于向部队下达了执行〃橙
色计划〃的命令。正是:自古英雄多壮志,怎奈贪功不务实。   
 下一章      
   麦克阿瑟        
                               第七章 困守巴丹
  饥肠辘辘守巴丹,望眼欲穿盼军援;
  麦克气愤无人管,郁郁南下心不甘。
  1941年的圣诞节,白宫失去了它往年的欢乐气氛,令人沮丧的消息纷至沓来:
美、英军队在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和荷属东印度①节节失利,威克岛失守,香
港沦陷……然而,在遥远的克里姆林宫,苏军最高统帅约瑟夫·斯大林却出人意料
地发出了节日的欢呼。在那里,德军78个师180万人对莫斯科的大规模进攻,终于
在距冰雪覆盖的克里姆林宫不到20英里的地方被挡住了,并且很快遭到苏军的大反
攻。和当年的拿破仑一样,希特勒征服俄国的美梦在莫斯科城下彻底破产了。
  ①即今印度尼西亚;当时为荷兰殖民地。作者
  在菲律宾的马尼拉饭店,刚刚被提升为陆军上将的麦克阿瑟在圣诞之夜把他的
副官锡德尼·赫夫中校叫来说:〃锡德,带上琼和阿瑟,我们准备去科雷希多。〃科
雷希多是一个面积只有1700英亩的蝌蚪形岛屿,像一个瓶塞一样坐落在马尼拉湾入
口处;北距巴丹半岛只有2英里,驻有4000人的作战部队和4000名非作战人员,外加
2000名平民。岛上山峦起伏,隧道纵横,部署有42门大炮和迫击炮。只要守住这个
岛屿,日军就无法通过和利用马尼拉湾。赫夫接令后很快找来一辆卡车。他们装上
一些生活必需品,然后匆匆赶往码头,登上〃唐埃斯塔班〃号客轮,前往科雷希多岛。
同行的还有奎松总统一家及其他菲律宾政府官员,美国高级专员弗朗西斯·塞尔一
家,以及麦克阿瑟司令部的参谋们。船上乘客们的沮丧心情与马尼拉的月下美景形
成了鲜明对照。一个美国军官独自唱起《平安夜》。在科雷希多,麦克阿瑟为能直
接观察战场情况,把司令部设在岛上最高山丘的顶上。然而没几天,日军的轰炸机
就把山顶上的营房夷为平地,迫使麦克阿瑟不得不把司令部移到山脚下靠近岸边的
马林塔隧道中。
  与此同时,退守巴丹的计划正在加紧进行。按照计划,在南线部队和马尼拉的
战略预备队向巴丹撤退时,温赖特将军将从林加延湾到巴丹半岛的各条战线上,对
南下的敌人进行阻击;同时,勤务部队要紧急动员,向巴丹运送尽可能多的给养和
弹药。
  在马林塔隧道的总司令部里,麦克阿瑟像一头关在笼子里的狮子,来回地踱着
步子。他不时地向战地指挥官们下达命令;力图把他的部队从日军的钳形攻势下解
救出来,并于26日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温赖特将军在整个撤退过程中起了关
键作用,他把被打散的北吕宋部队集合起来,建立五道临时防线,且战且退,同时
命令工兵部队炸毁桥梁、设置路障、破坏道路,有效地迟滞了日军的推进速度。与
此同时,南线部队利用车辆快速通过马尼拉城进入巴丹,并迅速构筑防线,从而成
功地实现了〃远东敦刻尔克撤退〃计划。在整个行动中,美菲军损失很小,共有9个
师8万人,外加2.6万难民撤到巴丹半岛。
  实际上,这个连日本人也大加称赞的〃伟大的战略行动〃之所以能顺利完成,是
由于他们犯了其德国盟友在敦刻尔克所犯的类似错误。日军一直以夺取马尼拉为首
要目标,而忽视了运用空中优势摧毁美菲军队撤退必经之路卡隆比特河上的两座
桥梁。当时,正在溃退的美菲军队与成群的老百姓夺路而逃,接连几天,各种车辆
在这两座桥上拥挤不堪,军队被堵在远远的后面。等到日本人发现这一失误,拼命
想切断这两座桥梁时,为时已晚。麦克阿瑟投入了他最后一支坦克预备队,以高昂
的代价成功地阻止了日军的企图。1月1日凌晨,当最后一批部队连滚带爬地撤到河
对岸时,温赖特将军看着从后面追上来的日本兵,下令道:〃炸掉它!〃6点15分,
随着两声巨响,卡隆比特河上的两座大桥坠入河中。           1月2日,日军进占马尼拉,在原美国高级专员官邸升起太阳旗。本间将军错误
地认为拿下马尼拉就意味着菲律宾的投降,但由于他未能实现包围分割、最后歼灭
麦克阿瑟部队的企图,使他用了比原来计划多4倍的时间才制服了那些〃顽固的巴丹
杂种〃,从而打乱了日军进攻的时间表,使美军得以有时间在澳大利亚组织防御,
并使美国国内人心鼓舞、士气大振。麦克阿瑟在谈到这一点时十分得意,认为向巴
丹撤退的决定是他在菲律宾防御战役中所做的最重要的决策之一,而且是整个战争
中最关键的决策之一。岂不知,他当初是如何不情愿地做出这一决定的。
  然而,这个所谓〃伟大的战略行动〃,并未挽救美菲军队最终覆灭的厄运,而只
是将这一厄运向后推迟了几个月而已。由于麦克阿瑟的撤退命令下得太晚,致使向
巴丹运送粮秣的行动进行得十分仓促。在只有一个星期的撤退时间里,麦克阿瑟的
司令部忽视了粮食及其他军需品的运输。结果,在撤退行动完成时,麦克阿瑟的军
需官马歇尔发现,运进巴丹的食品若足量供应8万守军和2.6万难民的话,还不够
吃一个月的时间。1月5日,麦克阿瑟不得不下令每人口粮减半。另外,医疗用品也
很短缺,疟疾和许多热带病造成的非战斗减员,比战斗减员还要多。从这个意义上
说,正是由于缺乏粮食和药品而不是日军的进攻,才使〃顽固的巴丹杂种〃完蛋 的。
日军只要施行长期封锁,巴丹也必将不攻自破。
  在日军内部,也的确有人提出过封锁巴丹的方案,但未被采纳。大本营和南方
军认为,马尼拉的占领标志着对菲作战进入了扫荡残敌的阶段,因而将海军主力和
第48师等精锐部队调往荷属东印度,将第5飞行集团主力调到缅甸作战,而仅以第
14集团军的剩余兵力共2.5万人进攻巴丹半岛上数量占优势的美菲军队。
  巴丹守军在多山的半岛上构筑了两道防线。第一道是跨越沼泽地和纳蒂布山的
阿布凯防线;第二道是横贯半岛最高部分的马里韦莱斯山防线。麦克阿瑟把他的巴
丹守军改编为两个军,温赖特指挥的北吕宋部队为第一军(2.3万人),防守左翼环
形防线;帕克指挥的第二军(2、5万人)防守右翼。麦克阿瑟相信,他在巴丹至少能
坚持6个月时间,但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问题是争取外援。为此,他多次向华盛
顿求援,希望得到武器、军队和食物,而华盛顿也多次表示要尽一切努力保证送来
军援。1月5日,马歇尔将军发来电报说,运抵布里斯班的一批轰炸机正在开箱组装,
另外55架战斗机正在运送途中,并说总统〃看了您的全部来电,正指示海军尽可能
向您提供各种支援〃。得了这个许诺,麦克阿瑟为安定军心,急不可待地于第二天
去巡视阿布凯防线上的部队,满怀信心地告诉他们说:〃援助正在途中,我们必须
坚持到援军的到来。〃
  然而,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巴丹守军什么援助也没有等到,等到的只是日军
飞机的狂轰滥炸和投下的让他们赶快投降的英文传单。麦克阿瑟苦苦哀求华盛顿派
遣一批飞机飞越菲律宾上空,以便压一压〃敌人宣传的气焰〃,并消除巴丹散兵坑里
饥肠辘辘的官兵们普遍存在的一种担心:华盛顿已经抛弃了他们,他们只有听天由
命了。
  不幸的是,华盛顿的决策者们的确已经做出了这个决定,虽然他们开了那么多
的支票,但可惜都是空头的。马歇尔甚至告诉麦克阿瑟说:〃我们满怀希望,在马
来屏障迅速部署占优势的空中力量,将会切断婆罗洲以南的日本交通线,并使盟军
能够在菲律宾南部发动进攻……你所赢得的每一天时间,对于为达到我们的目的而
集中必要的势不可当的力量,都是至关重要的。〃但这不过是一种安抚军心的大话
而已。无论美国还是它的盟国,都没有意向来实施这个计划。决策者们早已制定了
〃先欧后亚〃的全球战略,大批军事力量都将集中到远离巴丹半岛的另一个半球上去。
就在马歇尔做出上述保证不久,负责远东战场的艾森豪威尔将军终于打消了向远东
派遣救援运输舰队的各种设想,他在报告中说,那样做是〃完全不合理的〃。陆军部
长史汀生沮丧地写道:〃人总有死的时候。〃这实际上等于宣判了麦克阿瑟及其部下
的死刑。
  1月9日,日军第65旅开始向阿布凯防线发动进攻,但被巴丹守军的猛烈炮火击
退。奉命越过纳蒂布山从翼侧迂回美菲军防线的日军一个团陷入热带丛林中不能自
拔,损失惨重,被迫停止进攻。第二天,麦克阿瑟收到日军总司令部的一封信,声
称:〃你清楚地意识到你的命运已定,末日将临。问题是你还能抵抗多长时间。你
已经只有一半给养了。我钦佩你本人和你的军队的斗志,你的军队一直英勇地进行
战斗。你的声望和荣誉已经保住了。可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流血和挽救你的部队,
我们奉劝你投降。同时,我们将继续我们的攻势,因为我们不愿意给你抵御的时间。

  对这封劝降信,麦克阿瑟轻蔑地一笑了之,不予理睬。但他同时也不得不面对
日益严重的形势。给养在一天天减少,最后甚至把每天的配给量减少到正常量的l
/3…1/4。军马没有饲料可喂了,温赖特将军含着眼泪下令把所有的马都杀了。麦
克阿瑟再次打电报给华盛顿求援,并希望海空军能来一次突击,在日军尚未完全占
领的棉兰老岛登陆,然后空军从那里攻击吕宋岛上本间的部队,海军则护送增援部
队登上巴丹半岛,以解救那里的守军。这项进攻建议显然与当时美国政府的既定战
略,即在太平洋战场取守势的决策不合拍,当然得不到响应了。美国政府当时只能
顾一面,但困在巴丹和科雷希多岛上的人们却不能理解这一点:美国的直接敌人不
是日本鬼子吗?当〃东京玫瑰〃电台日复一日地广播说,美国的援助正在大量运往英
国和苏联时,巴丹人大惑不解,甚至连奎松总统听到后也目瞪口呆;麦克阿瑟则更
是气愤无比。
  1月12日,日军恢复对巴丹的进攻,集中力量攻击帕克的右翼防线,并一度突
入守军阵地。帕克很快组织了一次反攻,才基本稳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