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32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走水路,圆泽就希望走旱路,到最后圆泽还是没有法子,随顺李源。走到杭州这个地方,圆泽就告诉他,我不愿意走这条路线,原因就是这个地方有一个妇人怀孕三年了,等著他去投胎。李源听到这个话非常难过,他说那我们就改道。他说不行,既然到了,我就一定要去。他说,我就要去投胎去了,三天之后你到这一家,你敲他的门,来看看我,我对你一笑,以这个为记,希望十二年之后,我们约在西湖这个地方见面。就是三生石遗迹这个地方,他们两个约会的,前生跟今世的约会,约会在这里见面。李源守信用,十二年后真到这里来,看到个小孩骑在牛背上吹个笛子,就是圆泽禅师的再来。
所以知见,大乘人知见跟佛没有两样,烦恼习气没断,还是要投胎,不过修行当然比上一世会更进步一点,底子深。如果遇到净宗法门,就跟智者大师一样,凡圣同居土上中品往生,这靠得住的。智者大师为大乘学人做这样的示现,我们要感恩戴德,所以对这个世间不能有丝毫留恋。史书里面记载这样的事情很多,前一世是高僧大德,也是祖师大德,接触富贵人家多,他们来拜佛的。帝王大臣、长者居士,你对他们生一念羡慕心,好了,来生你就到他家投胎,做他的子女,很多很多。所以在末法时期,能够遇到净宗法门真正是无比的大幸。可是虽然遇到这个法门,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觉心,对这个世间荣华富贵、名闻利养,念头都断尽了,念头尚且没有,哪有这种行为?决不会在这上攀缘,一心向往极乐世界,一心希望见阿弥陀佛。
这两天河南有个吴居士来看我,希望他能够替我办回祖国的这桩事情。我年岁这么大了,再过两年八十岁了,人能不能活到八十岁不敢说。方东美先生七十九岁往生的,他老人家七十九岁的那一年,是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我到香港来之前去看他,他告诉我身体不如去年,还没有症状,只是觉得身体工作多一点的时候会累,他说从前没有这个现象。我向他辞行到香港来讲经,那一次我来了四个月,在我讲经圆满的前三天,台北打电话告诉我,方老师过世了,通知我。我的经最后还有三天,三天讲完之后,赶紧回到台北,参加他的告别式。
所以要晓得,七十以上叫风烛残年,就像风中的蜡烛一样,随时可以灭掉的。不要认为还有明年还有后年,这样想法你就完全错了,佛在经上常说「人命在呼吸之间」,你不要想的太久。有一天,这一天的时间要抓住,这就对了;不要想到还有明天,还有明年,你这个想法就错了。於这个世间还有缘,还能够多住几年,随缘,决定不攀缘。攀缘是我要想怎样怎样,这是攀缘,攀缘你很辛苦,你有求,有希求,你有希求你就有失望。佛菩萨教给我们,祖师教给我们的话,是正确的,於这个世间没有希求,永远没有希求,永远没有失望,哪里有缘哪里去。如果这个世间,这个地球上没有缘了,你就要知道你就可以提前往生,不是办不到。
杭州这个地方,东天目山是宝志公开山的,在这山上最初建道场的宝志公,是梁武帝那个时代,宝志公后人都知道是观世音菩萨化身来的。四川有一位宝香法师应化在那边,那也是个菩萨,也不是普通人,在那边教化众生,教化得很辛苦,一般人不听!四川有个居士到杭州来,来看宝志公,那也是宝香法师的信徒,宝香法师嘱咐他,到杭州一定要去看宝志公,所以他来看宝志公。见了面,宝志公第一句话问他:四川的香贵不贵?这个居士说:四川香很贱,就是很便宜,很贱,不值钱!宝志公就说了:那可以走了!他听不懂。以后回到四川,宝香禅师就问他:你有没有见到宝志公?见到了。他说什么?他说他见了我面就问我,四川的香贵不贵,我说很贱,他说那可以走了。宝香禅师就灭度了,生死自在。
他灭度了,真的就度了很多人。他灭度的时候也开个法会,法会那天他随顺众生。众生不吃素,他那天开会,你们吃什么我吃什么,鸡鱼鸭肉吃很多。吃完之后他显神通,口里头吐出来的都是活的,人都吓呆了,就往生,就走了。走了之后才晓得这个人是高僧,这在高僧传里头都有记载。所以,诸佛菩萨应化在一个地方,缘分。缘尽了,没有人愿意跟他学,大家都不听,徒众虽然多,阳奉阴违,宝志公点化他,你的缘尽了,你可以走了。所以他问香贵贱,是说宝香法师在四川大众心目当中有没有人尊重他,他说很贱。确实没有人尊重他,没有人尊重是不能依教奉行,这就是不尊重。绝对不是说供养很好,礼遇很好,不是的,诸佛菩萨绝对不重视这些。重视什么?依教奉行。给你讲你做不到,就是你根本就瞧不起,瞧不起佛法,瞧不起三宝,那就不能在这里住世;住世这个地方人造罪业,赶快走,道理在此地。所以,尊重不是从口头上,是真正依教奉行。
我们这么多年来,真是全心全力随顺佛陀教诲。为什么还不眠不休的在做?有没有被人尊重?我知道没有,我的身边都没有。身边都没有为什么还要做?网路上有,电视机前面有,不在身边,这个我知道,也有人告诉我。确确实实有人从网际网路、从电视、或者从流通的光碟得到之后,能信、能解、能行,真得利益。所以,我讲经兴趣始终保持著高度,一丝毫都不懈怠,不是为周边的,我周边真的没有人。
道场,早年我们韩馆长主持的「台北华藏图书馆」,以后又有一个道场,「佛陀教育基金会」。是不是很如法?不是。但是那是我学习、历炼的一个场所,我在那个环境当中磨炼,历事炼心,成就自己。真正的道场,我在讲经讲过很多很多次,六和敬的道场,我这一生一个都没有遇到。哪里有六和敬的道场?道场住两个人都闹意见,都不和,所以世法里头常讲家和万事兴,由此可知,在这个时代烦恼习气多重。我今天要不是在这个摄影棚里面讲经,我就不会住在这个世间,早就往生,跟阿弥陀佛走了,你说我留在这个世间干什么?没有理由。对这个世间毫无贪恋,这个世间人要的我都不要,我所要的世间人不要。所以我们在一起,纵然你不能契入,也好,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你这一生不能成就,阿赖耶识里面种了这个种子。这一生不能往生,李老师讲你还得要经历长劫轮回,总有一天你会成就,你会到极乐世界去,这是肯定的。哪一生哪一劫,那我们就不知道了,真实的利益在此地。
大乘里面,知见比什么都重要,所谓佛知佛见,《法华经》里面讲「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个地方是讲初信菩萨。这个地方的初信,诸位要晓得,佛法里面讲,天台讲的藏、通、别、圆。藏教是小乘,通教就是大乘,它前面通小乘,后面通大乘,大乘的开始。别教跟小乘完全不一样,别於小乘,这就是纯大乘。后面是圆教,圆教是圆融无碍。什么叫圆融无碍?《华严》说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藏、通、别、圆是四,四就是多,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四即是一,一即是四,不二!这个知见纯真无妄,所以大乘人,圆教初信菩萨,初信位菩萨知见跟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两样。两样的那是讲断证功夫不相同,每个人根性、缘分不一样。有人在挫折当中觉悟,有人在顺境当中他会觉悟,大概来说,挫折当中磨炼人比较多一点,顺境里面成就的人比较少,不是没有,有。
世间法亦复如是,你看历史上,中国、外国,古往今来,英雄豪杰出身贫苦,受尽了磨难、折磨,他成就了。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舍弃荣华富贵,六年苦行,他成功了。所以,逆境造就人、成就人比例占多数。在小乘法里面,大家尊敬的是迦叶,阿难、迦叶,迦叶修苦行的,真的要从苦行当中成就。可是大乘法不是这样的,大乘法修行的代表是善财,善财生在富贵之家,真的是享尽荣华富贵,他不是个修苦行的,个人根性不相同。大乘比小乘高也高在此地,要知道富贵淘汰人比逆境淘汰人要深、要广。往往英雄豪杰在荣华富贵里面,这个生活一过,他的志气就完了。在荣华富贵里面,享受荣华富贵而不贪恋荣华富贵,这是真正英雄豪杰,难,这个太难!太难了!所以,小乘人始终保持苦行,它有这个道理在,那个淘汰太厉害了,有几个人能禁得住?所以,大乘代表是善财,小乘代表是迦叶尊者。
大乘的见解同佛,断证真难,那不是简单的。我们学佛几十年,我学佛五十三年了,烦恼习气有没有断?跟诸位说没断,伏住而已,伏住是石头压草。遇到净宗法门很幸运,真正发愿能往生,伏住烦恼就能往生,伏不住就不能往生。伏住烦恼,你就要想到智者大师给我们做的示范,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就是无论在什么样境界里头,绝对没有自己的意见,听别人的。听别人的,自己要有智慧抉择,随顺他,他做的,对社会、对众生有利益,没有害,我们随顺他;如果对社会、对众生有伤害,我们就不随顺他,守住这个原则就好。你们想做,我赞叹,我要有能力,协助,没有能力,赞叹;你做的事情不如法,我不随顺,我对你很恭敬,但是我不会赞叹你的事。
可是你要懂得世间人情多变,变幻无常,原本是个好人,最后他就变成不是好人。什么原因?最后或者是他得到名利,得到名利就起了贪心,贪瞋痴就生起来。最初没有得到名利的时候,修行修得很不错,很如法,名利现前之后,他马上就堕落,人就变了,我这一生遇到的很多。最初,我还是做学生的时代,在台湾,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教的时候,我那时候刚刚出家没多久,也在教学,也在讲经。台湾中部好像嘉义这个地方有个「禅林寺」,女众道场,这里面有几个女众过去曾经听我讲经,听了很欢喜,来请我,那个寺庙刚刚建好,请我到那里去讲经。我一看到这个寺庙的名字叫禅林寺,我说好,我跟你们讲《禅林宝训》。《禅林宝训》老师虽然没教,但是老师很赞叹这部书,教我们应该要看要读,都是祖师大德非常宝贵的教训。我读了以后很欢喜,我说好,我来跟你讲。
好像是讲了十几次,一个星期去讲一次,讲了十几次,寺庙里面吵架,吵得很凶。为什么?为了争位置。住持当然没有争,住持是没有话说,这个道场是他的徒弟出去化缘,二、三年化缘建立的。有些人说我化得最多,我要做当家,那个说我化得也很多,我要做知客,彼此争执不下,这个住持和尚也没办法,徒弟不听话,师父做不了主。我把这种情形回去向李老师报告,李老师告诉我:算了,不要再去了。我说行吗?东西没有讲完。可以,到此为止。我从这个地方才了解,经不一定要讲完,看缘分,道场里面出了变化的时候,经可以中断,哪里有缘到哪里去;这个道场修学不如法,我们赶快离开,李老师教的。
我这一生没有离开老师的教诲,都是遵守老师的教导,处事待人接物、弘法利生,念念不忘老师,你们在十楼看到我老师的这些法相,供养在这边。念念不忘经典的教诲,我们的修学才会有成就,我们的信心是从这个地方建立的。这个地方特别提醒大家是依一心法,大乘是依一心法,《华严经》里面所说的,特别在缘起,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真如门,识,生灭门,心识不二,就是真妄不二,真如跟生灭是一不是二。
我们再看下面第二段「述问意者」。述是叙述,文殊菩萨前面提问,这一句问我们千万不要疏忽,文殊菩萨问的我们还没读到,前面只提了一句,「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觉首菩萨言」。在这里先叙说一下菩萨问的意思,到下面我们就会看到这个经文。「述问意者,谓明心性是一,云何见有报类种种,若性随事异,则失真谛,若事随性一,则坏俗谛」,这种问题确确实实是现在人所讲的尖锐的问题。世间尖锐问题不少,这叫出难题,文殊菩萨这个问题真是叫困难,他要问我们,我们怎么解答,所以这个问意很深很深。
心性是一,在《起信论》上讲得很清楚,确实是一心,但这一心里头有觉、有迷。觉是真如,现的是一真法界,华藏是真如现的,心现,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心现,没有识变。为什么会有十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唯识所变,就是生灭门,六道是生灭门,六道外面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个佛是讲十法界里面的佛),没离开生灭门。天台家讲叫藏教佛,佛门里也称为藏头佛,诸位要听到这个名词「藏头佛」,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