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

第25节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25节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佛降魔,你看这首偈子里头最重要的两个字,『慈悲』!魔有意障碍,有意陷害,但是佛没有报复,佛没有瞋恚;佛以真实智慧、真实「慈悲」感化魔。魔纵然狠毒,对佛也不忍心下手,这是佛大德的感召,这是我们要学的。我们今天所遇到的一些障缘,要跟释迦牟尼佛遇到魔王波旬,这是大巫见小巫。这些事情都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磨炼、去学习,学什么?学忍、学让,忍让在世出世间学问当中都是第一大德。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上教菩萨,菩萨修六度,六度里头佛提出两个重点,布施、忍辱;布施能修福,忍辱能保持。你虽然会修福,你不能忍辱,你的福报随修随丢,保不住。智慧、福德都要靠忍辱你才能保全;不能忍的人,你看佛经典上说了多少次,「火烧功德林」。功德就是定慧,你不能忍,「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你的定慧完全丧失掉了。
  魔王波旬扰乱世尊,世尊如如不动,随你用什么手段,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魔的把戏演完了,世尊没有反应,他只有退出,只有回去。回去,你看看世尊没有舍弃他,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毫光还随著他。毫光随著他就是佛的慈悲加持,让六欲天的天子、天人、天女目睹毫光而得殊胜的利益。这么多人得佛力加持,得佛的利益,缘,是魔王波旬。你们想想看这里面的味道,佛是什么样心态待人?我们这里讲待恶人,不是对待善人,这是佛令一切众生尊敬之处。
  我们在社会上,为什么人家不尊重我们?为什么人家嫌弃我们、讨厌我们?你要把这个原因找到,你要细心去观察、去思惟。真的到你找到的时候,我相信是你自己放不下,是你自己不肯跟人合作,你的烦恼习气常常现行,自己不知不觉,这是真的。为什么?自己养成习惯,习以为常,不知道这种态度、这种语气会叫人不愉快,完全不知道。不知道就是自己的过失,知道你就觉悟了,知道之后把毛病改过来,你就是菩萨。真正修行(古人说的话,话里头都有话),古人常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话里头还有话。那就是说明什么?人和是第一重要。
  中国古圣先王以什么治国?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什么?和!怎么知道他用和治天下?你们到北京去旅游的时候,你看看故宫,故宫主要的三个建筑物,中国人从前讲金銮殿,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的处所。这个大殿不是叫金銮殿,叫太和殿,叫中和殿,叫保和殿,太和、中和、保和,这个名字出自於《易经》,这就是说人和第一要紧。你看谚语常讲的「家和万事兴」,你不和,你注定失败,你的家道衰败。个人不和,肯定你有病,你不健康,和多重要。出家人,佛首先教我们六和敬,佛给我们讲六和,和就是慈悲的落实,和是真正修行。自己不和,不能跟人和睦相处,你什么都没有,你一切的成就,那就是夫子所说的,「其余则不足观也」。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第五首偈:
  【以彼智慧心。破诸烦恼障。一念见一切。此是佛神力。】
  这首偈是说「智断致用」,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注的虽然不多,意思都很清楚、很明白的显示出来,我们将他的注解念一遍。「次一智断致用」,《钞》里面解释,「次一智断者,初句智,次句断」。『以彼智慧心』,这是智;『破诸烦恼障』,这是断。「此即精义入神,故能一念顿见一切,是致用也」。我们就看到此地,这个意思很深。
  世出世法最殊胜的无过於智慧,智慧确确实实是宇宙之大德大能,这个德能是本来有的,不是修成的,而且是一切众生平等的;佛有,菩萨有,我们每个人都有,畜生也有,饿鬼、地狱统统有,这是自性。佛经里面常讲自心、自性,「自」是广义,我说是自,你说也是自,他说也是自。确确实实我自心,你自心,他自心,畜生自心,饿鬼自心,地狱自心。我们的自心,各人是各人的自心,各人的自心是一样的。
  自心是什么?就是大乘经里面讲的法性。这个意思我们不好懂,佛在经上有比喻说,法性就像大海,比喻作大海。我们每个人的自心是什么?是大海里面起的一个水泡,起了许许多多的水泡,每个水泡执著它有个自心,不知道它的自心是大海。自心没有生灭,起水泡的时候你执著这个水泡,水泡破了还是大海;没有破的时候也没有离开大海,就是大海,无关起灭。从大海上来看,不生不灭,本来如是,这是真的,这是自己的本体,宇宙一切万事万物的本体,一个本体。所以自性本来具足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没有一样不圆满,佛法里称为大圆满。
  这就是智慧心,「以彼智慧心」,法性本具的智慧心,它起作用就大了。「破诸烦恼障」,所有一切烦恼都没有了,智慧现前,什么烦恼都没有了;烦恼障没有了,所知障没有了,见思烦恼没有了,尘沙烦恼没有了,无明烦恼也没有了,总是一个圆满的智慧。现在佛对我们说,我们有烦恼,烦恼把我们障住了,障住我们不能觉悟,障住我们不能证果,障住我们不能恢复性德。不但如此,从烦恼障里面变现出三途六道,苦不堪言。我们没有智慧,实在讲智慧并没有离开我们,智慧没有生灭,哪里会离开!智慧遍虚空、遍法界,遍一切时、遍一切处,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智慧、德能、相好都没有离开,我们迷了看不见,迷了之后,完全不得其用,一迷一切迷。
  佛菩萨大慈大悲示现在世间,前面第一首偈说过,佛菩萨示现到这里来,做什么?无非是帮助我们觉悟。「为彼求菩提」,「彼」就是众生,九法界一切众生,为他们来求觉悟。「诸佛法如是」,诸佛如来、声闻、菩萨示现在世间就是为这个,帮助众生觉悟的,不是帮助众生增长烦恼的。我们学佛不能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不能不懂这个原则。我们给别人带来烦恼,你是背道而驰,这个人不是学佛,这个人虽然在佛门里面,我们学佛久了的人知道,他是什么身分?他是魔子魔孙。何以晓得?魔王波旬说的。
  波旬有一天见到释迦牟尼佛,跟佛说,我还是要破坏佛法。佛就说,诸佛之法是正法,没有任何人能够破坏。法性、法相,法尔如是,法性无性,法相无相,你怎么能破?这真的,决定没有办法破的。可是魔说,等到你末法的时候(你看看,他很有耐心,他可以等待两千年之后,佛的法运衰了),我让我的魔子魔孙统统出家,披上你的袈娑,破坏你的佛法。这个佛法,我们就懂了,佛所讲的佛法跟魔所讲的佛法不是一法。佛所讲的法是讲的质,佛法的本质;魔所讲的法,是佛法的形象。佛法的本质,魔不能破坏,佛法的形象,行!
  佛法形象被破坏,对於佛菩萨有没有损害?给诸位说,对於佛菩萨一丝毫的损害都没有。对什么人有损害?对众生,令一切众生听闻佛法、学习佛法的机缘失掉了。所以,魔结罪不是跟佛,他对佛没有罪,他对众生有罪,你叫这么多众生失去了听闻正法的机缘,这个责任你要负,这个罪很重。《戒经》里面讲的,断人身命罪不重,断人法身慧命,这个罪太重太重了!因为人身命,你杀了这个人,常言说得好,四十九天他又投胎又来了。得人身比闻佛法来说,得人身容易,闻佛法可不容易。佛法确实百千万劫难遭遇,他好不容易遇到了,你忍心把他断掉。所以,断人慧命,果报都在阿鼻地狱,阿鼻地狱将来出来的时候,罪受满了出来,大概都是变畜生、变饿鬼。而且什么?没有智慧,因为你断别人智慧;没有眼目,你投胎做畜生,没有眼睛的,做这些畜生。人要真正知道因果报应,决定不干这个事情。
  对於真正修行人、修道人,你不能害他,你害他是什么?是成就他,他怎么会受你伤害!你看看佛经上讲的例子,歌利王害忍辱仙人,把忍辱仙人杀掉了。忍辱仙人有没有被他害?没有,忍辱仙人被他杀了之后,就成佛了。不但不受他的害,反而更上一层楼,帮助他提升了。释迦牟尼佛,这他老人家自己说的,他在贤劫成佛的排列是第五尊,在弥勒佛后面,结果他搞到弥勒佛前面去了。什么原因?歌利王帮的忙,使他忍辱波罗蜜圆满成就,提前成佛,歌利王没有害到释迦牟尼佛。歌利王障碍了不少众生,听闻不到正法,学习不到正法,他的罪从这个地方结的,他堕阿鼻地狱。
  因果的道理,因果报应事实真相,我们要搞明了、搞通达。所以,真正修行人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八风吹不动。你的赞叹、供养不生贪恋,你无论怎么样加害不动瞋恚。所以,魔王波旬对於释迦牟尼佛施展的这些压力,都不能生效。你用五欲来诱惑,释迦牟尼佛不动心,没有一丝毫贪恋,没效;再用魔军来恐吓、来威胁,释迦牟尼佛也不动心,一丝毫瞋恚的念头都没有,决定没有报复,回答的是一片真诚慈悲。所以把修道人提升了,魔等於是来考试,考试及格,通过了,升级了。魔对什么人产生作用?没有离开欲望的,他能起作用。前面跟诸位讲了,他对色界天都不起作用,色界天如如不动,欲没有了。所以,他的活动范围是欲界,只要你欲没有断,他就能得其便,就能施展他的魔术。如果欲断掉了,自私自利没有了,名闻利养断了,五欲六尘断了,贪瞋痴慢断了,魔什么能力都没有。
  我们要想离开魔的扰乱,你要真正做功夫,功夫没有别的,看破、放下而已!要懂得哪些是烦恼障,这里头的境界之广、之大,说实在话,也是不可思议。戒律是破烦恼障的手段,确实能产生效果,但是不能断尽,对初学的人非常重要。佛教一般人依十善,十恶就是烦恼,用十善破十恶,这不叫破烦恼障吗?教菩萨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教世间一般人是消极的,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都用个「不」,消极的,初学人容易得益。菩萨积极的,你看用布施,布施破悭贪烦恼;悭是吝啬,贪是贪求,贪而无厌,无量无边的罪业都是从这个根生的。所以,贪瞋痴叫三毒烦恼!你没有贪欲,你怎么会造恶业?你怎么会受恶报?世间无量无边的恶念、恶行、恶报,都是从这个字生出来的。所以戒能伏粗重的相,定能伏微细之念,不能断根。智慧开了,转烦恼为菩提,根才没有了。但是凡夫学习的过程,一定是持戒、修定、开慧。
  这个经是对法身菩萨说的,所以没有讲戒、定,一开头是「以彼智慧心」。法身菩萨各个都是破无明证法身的人,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本具的德相,统统都现前。所以说,「破诸烦恼障」,诸就是一切烦恼,见思、尘沙、无明,全都破了。见思、尘沙破尽了,无明在如来果地真正破尽,法身菩萨还没有破尽,但是在他们已经无碍大事,我们讲微细的烦恼,不碍事了。这是我们要晓得,真正修行没有别的,就是断烦恼而已,烦恼断了,智慧就现前。智慧本有的,现在我们的智慧是被烦恼盖覆了,被烦恼障碍了,只要破了烦恼,智慧就现前。但是你要记住,烦恼不能断烦恼,这个道理你一定要懂,许许多多人修行用功用错了,那就是什么?用烦恼去断烦恼,永远断不了烦恼。
  你一定要知道,只有戒定慧能断烦恼。但是今天你又不想持戒,你认为持戒太束缚了,太难了,太不方便了;换句话说,断烦恼这个课程,你就无从下手,你根本就没有办法。为什么?没有戒,决定不会有定,有定决定有戒,定共戒;你有智慧,决定有戒,叫道共戒。戒定慧是一而三,三而一,永远离不开的。证道之人,那个戒就是他的德行,他的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就是这样子,那不是学的,自自然然就跟戒律完全一样。实在说,戒律就是释迦牟尼佛示现在世间的生活、工作、待人接物,你把释迦牟尼佛这些记录下来,这就是戒律。
  在释迦牟尼佛这是自然而然的,一点造作都没有,一点意思都没有加在里头,我们称他作自然而然,是他日常生活点点滴滴。那是什么?正常的,正常的生活,处事待人接物正常的心态。我们今天违反了,不正常了,他那是性德自然流露。我们现在没见性,如何恢复性德?看看佛,向他学习,他的思惟,他的言语,他的行动,就是自性里头自然流露出来的。我们虽然没见性,但是学他这一套,行,学久了自然而然就明心见性了。你要不学,不学是永远迷在烦恼里面。我们凡夫势必要克服烦恼,方法就是经教里面所说的,不但有方法,还有理论,理论是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