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11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求生净土,那个时候台湾大学有四个学生来照顾我,轮流来照顾。一个多月的时候,病好了,每天只吃一点稀饭、咸菜,油都不敢吃,喝水,念佛、拜佛,求往生。我们三个人命运相同,都出家了,那两个过不去。
所以,圆初住菩萨「蕴、界、处」全部超越了,他们超越十法界,住在哪里?住一真法界。真正入不二法门,契入华严境界,何况诸佛如来!所以法身大士「数法不能成」,这个世间的数法,有为法的数法,对他完全失效,再高深的数学到他那里都没用处,等於零。由此可知,十法界里面的修行人,虽然没有破无明,没有证法身,但是他每天所干的是断恶修善,虽然还不能够超越数法,那个数算不准了,这个道理我们要懂。为什么算不准?就是变数太大,你用这个数理,常数去算,算不出来,变数太大。这就是连我们人间,我自己本身就是个例子,六道里面的凡夫,只要天天在断恶修善、改过自新,这就是我们每天生活当中最大的一桩大事!反省、改过、自新。自己不知道自己过失,看到别人过失,想想我有没有?这就是我们前面讲的「直下承当」!不要以为那是他的事情,与我不相干,错了!与我相干。看到别人好的地方,我要反省:这个好,我有没有?我要没有,我学。看到人家过失:这个过失我有,我要改;我要是没有,我希望永远不会犯这个过失。这就是夫子讲的「三人行,必得吾师」,善财童子就是这样学习的态度,一生圆满成佛。
末后这一句,『故号人师子』。人中之狮子,狮子是兽中之王,佛是人中之王,法王,他不是人王,他是法王,於法自在。《疏》里头末后有一句,「如来妙色长安隐故」,《钞》里面小字末后引用一首偈,这是《涅盘经》里的一首偈,这首偈我在此地念一念,「妙色湛然常安隐,不为时节劫数迁,大圣旷劫行慈悲,获得金刚不坏体」,我们要记住,我们要学。大圣就是佛,佛是生生世世累劫在修行。修什么?诸位要记住,「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两句话代表了整个的佛法。如果人家问你:佛法是什么?「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诸佛修这个成佛的,菩萨修这个成菩萨的。由此可知,慈悲、方便是性德。没有慈悲心,你修行永远不能成就;不能给别人方便,你累劫修行也不会有进步。念佛,给诸位说,没有慈悲、没有方便不能往生。这从前李老师给我们讲的多,李老师不是讲别人,台中莲社的同学,念佛人!他说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两、三个,万分之二、三,不成比例。什么原因?没有慈悲心,不懂得给人方便。这首偈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看下面第五首偈:
【其性本空寂。内外俱解脱。离一切妄念。无等法如是。】
这首偈赞叹「佛超离根境德」,佛超离根境。接著我们看《疏》里面清凉大师给我们解释的,「境智双寂,契彼性空,根尘两亡,内外解脱,亦常照内外,脱於无知,空尚不存,妄从何起」。疏文虽然不多,讲得很清楚,我们不能不学,一定要认真努力来学习。
在前一首偈末后,我们看到有四句偈,这四句很好,希望我们都能把它记住。这四句偈是,「妙色湛然常安隐」,这赞叹佛的,你看大乘经上常讲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不为时节劫数迁」,这一句是怎么说?我们随著年月日会老化,一年比一年老,佛菩萨跟时间脱离关系了,永远不老,永远没有变化,这都是事实真相。他怎么成就的?第三句说出他的业因,「旷劫行慈悲」。慈悲,诸位总要记住,我们平常讲得很多,菩提心。有体、有用,菩提心的体是真诚;自受用是清净、平等、正觉;他受用是慈悲。虽然讲五个,每一条都具足其他四个,少一个都不叫慈悲心。所以慈悲里面有真诚、有清净、有平等、有正觉,真慈悲!菩提心的落实就是方便,所以处处要给人方便,可别找人麻烦,不要障碍别人。处处给人不方便,果报里头,你将来事事都有障碍。为什么?如是因、如是果、如是报!你办事情的人,人家也给你不方便,你知道那是什么?那是果报,自然的感应。我们希望一切人都能够方便对我,我要以方便对一切人,学佛的人不能不懂这个道理。所以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都证得金刚不坏身,从哪里修的?菩提心里头修的。
这首偈一开头讲到『其性』,「其性」就是真如本性,这是体,现在科学家讲能量。能量是自然的,不是生灭法,也不是因缘生的,所有一切统统加不上,就像前面这首偈子所说的,「数法不能成」。为什么?它没有因,它也没有果,没有生灭,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什么都加不上,佛家讲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所以它是空寂。清凉大师怕我们后学连他的《疏》都看不懂,所以他慈悲,再用《钞》来解释《疏》。《钞》里面就讲得清楚,「佛超绝根境」,这是大德,超越根境。超越根境,《钞》里头讲,「即其性本空寂」,这句话,其性本空寂,根、尘都不能够拘束他。《钞》里头说,「偈初句,何法不寂,独叹如来,故疏答云境智双寂,契彼性空,故为佛德」。性空是道,道是自然而然的法则,佛法常讲法尔如是,真正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与道就相应了,就是此地讲的相契;你有思,你有议,我们平常讲,你还起心,你还动念,与道就不相契。在一切法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其性本空寂」时常在你眼前,从来没有离开你过,这正是《钞》里头所讲的「何法不寂」,哪一法不寂?法法皆空寂。
「独叹如来」,如来跟一切诸法的寂灭相完全相应了,圆满相应;法身菩萨虽相应不圆满,凡夫是背道而驰。所以,注解里面这两句话就讲得非常好,「境智双寂,契彼性空」,这是我们在清凉大师注解里面看到的。他后头结语就是「故为佛德」,佛的大德是什么?大德就是这八个字。这个大德我们有没有?有,道跟德我们都有,从来没离开。凡是能够离开的不是道,道怎么能离开?我们用个比喻来说,比喻只能比喻个彷佛,绝对比喻不到真实。我们用什么东西来做比喻?我们用空间来做比喻。谁能够离开虚空?没有办法,不能离开虚空,那虚空就是道,道是须臾、就是刹那你也没办法离开。这是什么?这就是「其性本空寂」,我们就是一刹那,我们常讲亿万分之一秒,你都不能离开。它是本体,它是能现,你没法子离开它,道。我们今天变成什么?我们把那个道忘掉了,完全不知道有道的存在,就是自性存在,不知道有自性存在,不知道自性是空寂。所以佛在经上常讲,我们这些凡夫迷失了自性,这个话你要会听,迷失,不是真的失了,迷失。
我们做学生的时代,正好中国对日本抗战,八年抗战,我们是流亡学生,过得很辛苦。学生都是远离家庭,所以学校收容,学校是国家办的,我们住在学校里,吃学校的,穿的衣服是学校发的,都是国家养我们。早晨起床,在那个时候的规矩,一定要升旗,参加升旗典礼。学校里穿的是制服,制服有戴帽子。起床号一吹,赶紧爬起来,洗个脸,跑步到操场参加升旗典礼。常常有这种事情发生,同学帽子、服装都整齐了,到处找,急得不得了:你们有没有看到我帽子?人家跟他说:你帽子不在头上吗?一摸,果然在。这叫什么?迷失。用这个来做比喻,你能够体会到。我们的自性空寂没有丢掉,迷了,就好像学生早晨升旗典礼,戴了帽子到处找帽子。找不到,急得不得了,还到处去问人。人家说:你头上戴的不就是的吗?什么时候戴在头上的?忘掉了。佛在《楞严经》上讲迷头认影,跟这个例子非常相似。
所以讲迷失,不是真的失掉。真如本性刹那不能离开的,亿万分之一秒你也没有办法离开它的,它怎么会失掉?所以说迷失,虽然没有失掉,但是你自己不知道,等於失掉。你看头上戴上帽子,自己不知道头上帽子,到处去找,找得满身大汗,急得不得了,就是这个样子,凡夫就是这样的。这是说佛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与空寂的自性完全相应,这就是大德。自性本空寂,这是大道、正道,与它相应(契就是相应)这是大德。从这个地方体会什么叫道德,「道德」这两个字的意思我们就清楚、就明了了。
下面说,「所以无心於物,境则未亡,摄境归心,心又未寂」,这就是讲我们修行过程。我们今天真能做到这个,这是相似位,很难得!声闻、缘觉、权教菩萨,现在我们一般讲四圣法界,这是四圣法界的境界,我们要认真努力学习。「无心於物」,这就是我们常讲万缘放下,不要把这些万事万物放在心上。为什么不能放在心上?佛给我们说了,这个东西是假的,不是真的。「一切有为法」就是万事万物,「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不要把它放在心上。为什么?我们才跟法性相应。虽然不放在心上,外头境界未亡,外面境界在,只是你对它很淡薄了。你是不是真的把它看空了?没有,说实在话,淡薄了。
「摄境归心」,这功夫又进一步了,确确实实这是接近於觉悟的境界,但是还没有悟,在开悟的边缘上。为什么不开悟?「心又未寂」。怎么叫摄境归心?我们讲很粗显的话,境是物质,心是能量,心是能现,物质境界是所现,能现是真的,所现是假的。科学家今天发现的说这个话好,「无中生有」,「无」就是此地讲空寂,空寂就是自性,空寂里面现相,这不是讲唯心所现吗!虽现相,这个相立刻又回归到空寂,就是说相就没有了,回归到空寂,就是这个物体又回归成能量,这就是摄境归心。
可是你心没有寂,没有寂是什么?它继续不断的还现相,也就是前面念头灭,后面念头就生了,前面的相灭了,后面的相又生了,这是我们讲相续相,相续不断!要记住是相续不断,不是那个相不灭,相真是刹那生灭,永远是刹那生灭,它是相续不断。就如同我们现在看电视、电脑的萤光幕,这里面的音声、画面,音声画面是以极快速的速度,由点组成线,由线组成面,我们看到的是相续相。其实每一个点,不要说面,不要说线,每一个点刹那生灭。这个生灭,我在前面跟诸位举了个例子,那个时间之快,是亿万分之一秒,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不能觉察。我们从萤光幕上知道这个事实真相,然后你回过头来看,我们现实的这个境界跟萤光幕上一模一样。你从这里觉悟到,我们眼前这个现实世界,萤光幕是平面的,我们现在是个立体的,除了平面跟立体,有什么两样?没有两样。所以佛讲,这个现相是梦幻泡影,决定不是真实的。不是真实的,你把它当作真实,错了。你还在这里面起妄想、分别、执著,你不叫迷惑颠倒吗!
佛法教人不是教别的,明了事实真相而已。真相大白之后,你的心定了,再不攀缘了,你的心跟自性相应,这个境界就是佛家讲的,你成佛了。成佛就是你成就了真实的功德,真实的功德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也就是此地讲的你相应了,「契彼性空」。永嘉大师在《证道歌》上有两句话,「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就是契彼性空。他说了两句,这个地方四个字,他能说得出这两句,我们就肯定他明心见性了,他要不明心见性,这两句话说不出来。
所以是「摄境归心,心又未寂」,心未寂是什么?就是心里有念头,就是我们讲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波动,这个波动是极其微细的波动,凡夫不能觉察。不但凡夫,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在大经上讲,三贤位的菩萨都不能觉察,初地、二地、三地,一直到六地,也不能觉察,到七地菩萨觉察到一点,八地菩萨才真正觉察到。换句话说,我们今天讲心也空寂,你就晓得,心空寂与法性不能说圆满相应,可以说大致上圆满相应;就是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可以说得上相应。究竟圆满相应是如来果位,佛的果位。
所以有修行,古大德常常讲,修什么?清净心!尤其是念佛人,你凭什么往生?心净则佛土净。所以念佛,不是佛号念得多。什么叫功夫得力?念到心清净叫得力。但是你要知道,清净心就是真诚心,清净心就是平等心,清净心就是正觉心,清净心就是慈悲心。我说了这五句,五句是一个心,一个得到,其他的四个圆满具足。你说我心真诚了,真诚一定慈悲,真诚一定觉悟,真诚一定清净、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