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周易尚氏学 >

第4节

周易尚氏学-第4节

小说: 周易尚氏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偶相对。乃天地自然之法象。静而无为。惟阴阳相对必相交。坤南交干。则南方成离。干北交坤。则北方成坎。先天方位。遂变为后天。由静而动矣。周易所用者是也。然周易虽用后天。后天实由先天禅代而来。不能相离。故说卦首以天地定位。山泽通气。演先天卦位之义。再明指后天。诚以经中如坤卦蹇卦。以坤为西南。从后天位。而既济九五。则以离为东。坎为西。从先天位。说卦不得不兼释也。及后天方位。以说卦明指人知之。先天方位。至魏晋而失传。以余所考得。西汉焦延寿。于先天方位无不知。易林皆用之。(详焦氏易诂)九家注同人曰。干舍于离。同日而居。夫曰干舍于离。是以干居南也。后荀爽亦曰干舍于离。相与同居。夫曰干与离同居。是亦以干居南。荀爽又注阴阳之义配日月云。干舍于离。配日而居。坤舍于坎。配月而居。是不惟以干居南。并以坤居北。又注家人云。离巽之中有乾坤。是以离与干同位。巽与坤同位。故曰离巽之中有乾坤。又郑玄注月令。季夏。国多风欬。云辰之气乘之也。未属巽辰。又在冀位。按季夏为未月。巽初主丑未。故未属巽辰。又在巽位者。言未在西南。巽亦在西南。故云未在巽位。孔氏不知先天卦位。故此句不能释。是先天方位。在两汉皆未失传。至魏管辂。谓干必宜在南生。以干位西北为不合。而疑圣人矣。则以先天位已失传。辂但见其尾。不见其首也。历魏晋迄唐。无有知者。至宋邵子揭出。易本始大明。而黄梨洲毛西河等。以邵氏所传。本于道士。肆力掊击。若非是不足以卫道者。而耳食者流。不加详察。懵然从之。成为风气。实左传闵二年。大有之干曰。同复于父。敬如君所。所者位也。复者复其位也。离变干。干为父。故同复于父。干为君。干之所在南。离亦在南。故人之敬离位。如干位也。又成十六年卦遇复。曰南国蹙。射其元。王中厥目。夫干为王为首。凡学易者皆知之。阳气自北射南。故离目受咎。干亦在南。故干首亦受咎而被射也。杜注但知离在南。故能释目象。不知干南。故王象元象不能释也。又万裕澐云。左传如山岳则配天。风行而着于土。川壅为泽。震之离亦离之震。是艮与干同位西北。巽与坤同位西南。坎兑同位西。震离同位东。左氏已备言之。故荀爽郑玄资以注经。他若干凿度。言先天义尤多也。 

第十二论易理易象失传后之易派 
凡春秋人说易。无一字不根于象。汉人亦然。惟古书皆竹简。本易散亡。王莽乱起。中原经兵燹者十数年。至汉末。西京易说皆亡。独存孟京二家。以无师莫能传习。于是韩宣子所谓易象者。颇多失传。东汉儒者。知说易不能离象也。于象之知者说之。其不知者。则当敬阙其疑。乃虞翻浪用卦变。郑玄杂以交辰。虚伪支离。使人难信。王辅嗣遂乘时而起。解缚去涩。扫象不谈。唐李鼎祚所谓野文也。自是易遂分为二派。其以辅嗣为宗者。喜其无师可通。显于晋。大于唐。而莫盛于宋。所谓义理之学也。实所谓义理者。于易理无涉。朱子晚年。深悟野文之非。低訾程传先辞后象之颠倒。然卒不敢改其本义。以违忤时尚。易学之衰落。盖莫甚于此时。其以荀虞为宗者。号为汉易。以别于野文家。极力复古。惟其所宗。适当易象失传之后。于象之不知者。仍用卦变爻变。奉虞氏遗法。为天经地义。于是焦循变本加厉。于象之不知。义之不能通者。以一卦变为六十四。以求其解。其弊遂与谈空者等。然汉学家于训诂必求其真。无空滑之病。少越轨之谈。一洗元明以来讲章之霾雾。于初学较便也。

周易尚氏学卷一 上经
乾。元亨利贞。
说卦乾健也。于夏传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盖天之体以健为用。而天之德莫大于四时。元亨利贞。即春夏秋冬。即东南西北。震元离亨兑利坎贞。往来循环。不忒不穷。周易之名。即以此也。后儒释此者。莫过于太玄。玄文云。罔直蒙酋冥。罔北方也。冬也。未有形也。直东方也。春也。直而未有文也。蒙南方也。夏出。物之修长也。酋西方也。秋也。物皆成象而就也。有形则复于无形。故曰冥。故万物罔乎北。直乎东。蒙乎南。酋乎西。冥乎北。罔舍其气。直触其类。蒙极其修。酋考其就。冥反其奥。罔蒙相极。直酋相敕。出冥入冥。新故代更。将来者进。成功者退。已用则贱。当时则贵。按大玄阐发此四字之理。至矣尽矣。除彖传外。无此深奥明晰之解释也。其所谓直蒙酋。即震春离夏兑秋。即元亨利也。所谓罔冥。即坎冬。即贞也。必以二字拟贞者。盖以子复为界。子复者冬至也。故由亥坤至子复为冥。由子复至泰寅为罔。罔不直也。冬至以后。万物虽枉屈。不能见形于外。然阳气已生。与冬至前之冥然罔觉者异矣。故曰罔舍其气。舍者蓄也。养也。即彖传所谓保合太和也。或曰彖传释此。纯指天道。然彖不曰春夏秋冬。必曰元亨利贞者何也。曰乾之德无所不统。无所不包。言元亨利贞。则天时人事。尽括于其中。
惟此四字。义蕴宏深。非一解所能尽。彖传象传。皆释贞为正。而大贞。小贞。不可贞。贞吝。贞凶。不利君子贞。义皆不通。而彖象传遇此皆不释。似委为不知而阙疑者。文言曰。贞固足以乾事。又释贞为固。然于贞凶贞吝等辞。仍不能通。此彖象传与文言不同也。
尤异者。乾彖传以万物资始释元义。以云行雨施品物流形释亨义。以大明终始六位时成释利义。以天道变化各正性命释贞义。是以四德平列也。而于屯随之元亨利贞。则释曰大亨贞。于临无妄革之元亨利贞。则释曰大亨以正。舍利不言。祇为二德。是彖传与彖传。所释不同也。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亨者嘉之会。利者义之和。贞者事之乾。是以四德平列。尤为显着。乃下又曰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则以元亨为一义。利贞为一义。亦为二德。此又文言与文言所释不同也。昔儒以彖象传释贞字。与文言不同。疑十翼非出一手。愚谓彖传当为一人作矣。而前后所释不同。文言当为一人作矣。而前后所诂仍异。此无他。乾健之德。不可名言。似必再三释。方能毕其义蕴也。
然则元亨利贞四字。究以何解为当乎。曰其在乾则确为四德。彖传之所释。宏深透辟。于四德各有推阐。而以天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释贞之原理。尤幽隐难识。故文言曰。君子行此四德。盖四德缺一。即不成为天时。不成为人事。故太玄以罔直蒙酋冥拟之。并着其义曰春夏秋冬。指其方曰东西南北。则亦以元亨利贞为四德也。
至于贞吝贞凶。不利君子贞。其义与乾元亨利贞之贞。绝不相同。案周礼春官。天府季冬陈玉。贞来岁之媺恶。注贞谓问于龟卜。郑司农曰。贞问也。易曰。师贞丈人吉。又左传哀十七年。卫侯贞卜。国语贞于阳卜。皆以贞为卜问。而师贞丈人吉。前郑引以解周礼。是以贞为卜问。已有先例。愚以为大贞小贞贞吝贞凶不利君子贞。皆宜诂作卜问。与乾元亨利贞之贞。判然为二义。不得混同。五经字同而义异者多矣。不独此也。盖贞有正义。又有贞固贞定二义。朱子兼采之。曰贞正而固也。岂知兼二义。仍不能尽通。近儒王陶庐先生又以全易贞字皆释作卜问。于文理可通矣。然若乾之利贞。亦释作卜问。则乾德不全矣。似不尽协也。
盖元亨利贞。合之为乾德。分之为八卦之德。故即为六十四卦之根本。象或曰亨。或曰元亨。或曰贞。或曰利贞。或曰亨利贞。或曰利贞亨。或曰元亨利贞。似以此四德。为衡量卦德之准的者。然如无妄凶卦也。亦曰元亨利贞。则似别有标识。而非论卦德。端木国瑚曰。易遇东南方春夏之卦。则曰元亨。遇西北方秋冬之卦。则曰利贞。由其言推之。屯下震春也。故曰元亨。上坎冬也。故曰利贞。随下震春也。故曰元亨。上兑秋也。故曰利贞。临下互震故曰元亨。上坤下兑。故曰利贞。无妄下震故曰元亨。上乾为冬。故曰利贞。革下离互巽。故曰元亨。上兑为秋。互乾为冬。故曰利贞。其余虽不尽当。然大概如是也。总之元亨利贞。春夏秋冬。东南西北。仁义礼智。一二三四。兹数者。合之一之。混之同之。融会贯通。遗貌御神。天人不分。陶冶既久。然后知此四字。已括尽易理。非言诠所能尽。而能申其义者。前惟彖传。后惟杨子云。
初九。潜龙勿用。
九者老阳之数。动之所占。潜隐也。阳息初复。一阳伏群阴之下。故曰潜。物莫神于龙。故借龙以喻阳气。复子时当冬至。一阳初生。伏藏地下。故曰勿用。又卦位初为士。未出世之君子。德亦如是也。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初二于三才为地。二在地上。故称田。乾为大人。二虽不当位而居中。利见者。言大人宜于此时出见也。郑康成谓利见九五之大人。非。五无应也。阳息至二临。阳出地上。由潜而显。大人亦如此也。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乾为君子。为大明。故为日。晋顺而丽乎大明。大明谓离日也。故乾亦为日。易林困之泰云。阴云四方。日在中央。以泰上坤为云。下乾为日也。又蹇之咸云。日月并居。以咸上兑为月。互乾为日。余证尚多。皆详焦氏易诂中。三居下卦之终。故曰终日。曰夕。惕。忧思也。厉危也。忧危故无咎。阳息至三泰。万物思奋。人事亦如是。三四于三才为人爻。人居天地之中。宜乾惕有为也。厉许慎作夤。后易家多从之。而文言作厉。并以危释厉义。注莫古于十翼。似当从也。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易林九家荀爽。皆以乾为江河。故乾亦为渊。跃。起也。四居上卦之下。故曰跃渊。或者。言事不一定。可则为之。慎审而行。故无咎也。阳息至四大壮。百果草木甲坼之时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五于三才为天位。又为天子位。贵而得中。故曰飞龙在天。大人于此。居极尊之位。履万物之上。向明而治。圣人作而万物睹。故亦曰利见大人。九五阳息至五夬。万物繁荣。相见之时也。
上九。亢龙有悔。
王肃曰。穷高曰亢。上九居卦之极。故曰穷。在六爻之上。故曰高,高则易危。穷则事尽。故有悔。按乾盈于巳。盈则亏。满则损。乃天道之自然。太玄云。成功者退。又中首次六云。月阙其搏。不如开明于西。是其理也。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此文王以筮例示人也。易之本为六七八九。七九阳。八六阴。今遇阳胡以只言九。不言七。则以周易以九为用。与二易殊也。用者动也变也。用九者。言遇九则动。遇七则不动。若作用舍诂。则周易竟不用七八矣。不用七八。则揲蓍时常不遇九六。将何以为占。盖九六占爻。七八占彖之义。治易者十六七皆忽之。故其义常晦。见群龙无首吉者。申遇九则变之义也。九何以必变。阳之数九为极多。故曰群。阳极反阴。乃天地自然之理。乾为首。以阳刚居物首。易招物忌。变坤则无首。无首则能以柔济刚。故吉。无。说文云奇字。王育谓天屈西北为无。此节自古说者常有数蔽。见说吉即疑为占辞。不知其申用九之义。一蔽也。见说群龙。即疑群龙指上六爻。不知其言九。二蔽也。见说群龙无首。即疑六爻全变。不知其指揲蓍之三变成一爻言。三蔽也。甚至以此为爻辞。四蔽也。笼统浮泛。铨释乾健大义。五蔽也。岂知六十四卦。六爻之后。独乾坤二卦。有此赘语者。诚以乾坤者阴阳。六十四卦。皆乾爻坤爻所积而成。乃乾卦只言九不言七。坤只言六不言八。不申明其故。揲蓍者胡所遵循。故于乾坤六爻之后。申曰用九用六。复恐人不解用九用六之义。又曰见群龙无首吉。利永贞也。其详说皆在周易古筮考中。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系辞云。彖者材也。材财通。孟子有达财者。而财与裁通。泰传后以财成天地之道。汉人上书。伏惟裁察。每作财察。然则材即断也。即裁度也。元亨利贞者。彖辞也。此则释彖者。先儒名曰彖传。十翼之一也。自太史公杨子云班固。皆以为孔子作。乾元者。乾之元气也。于时配春。故曰资始。统说文纪也。史记乐书乐统同。注统领也。统天者。言乾元之德统领万物。总治一切。九家释统为继。谓乾德统继天道。后诸家又有训统为始为本为合者。皆非也。按此释元义。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此释亨义。于时配夏。乾交坤成坎。坎为云为雨。故曰云行而施。坤为品物。乾入坤。故曰流形。乾施坤受。和而为雨。品物润泽。万物洁齐。相见乎离。亨之义也。
大明终始。六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