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执业考试大纲 >

第1节

执业考试大纲-第1节

小说: 执业考试大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医学综合笔试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细目一:整体观念
    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2.整体观念的内容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症、证、病的概念
    2.辨证论治的概念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第二单元  精气学说
    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
    要点:
    1.精的概念     2.气的概念
    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2.精气的运动变化
    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
    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构建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
    2.构建中医学整体观念
第三单元  阴阳学说
    细目一:阴阳学说的概念
    要点:
    1.阴阳和阴阳学说的含义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阴阳的对立制约
    2.阴阳的互根互用
    3.阴阳的交感互藏
    4.阴阳的消长
    5.阴阳的转化
    6.阴阳的自和与平衡
    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四单元  五行学说
    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
    要点:
    1.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含义
    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
    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五行相生与相克
    2.五行制化与胜复
    3.五行相乘与相侮
    4.五行的母子相及
    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五单元  五脏
    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要点:
    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
    要点:
    1.心与肺的关系
    2.心与脾的关系
    3.心与肝的关系
    4.心与肾的关系
    5.肺与脾的关系
    6.肺与肝的关系
    7.肺与肾的关系
    8.肝与脾的关系
    9.肝与肾的关系
    10.脾与肾的关系
    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五时的关系
    要点:
    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
    2.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
    3.五脏与五志的关系
    4.五脏与五液的关系
    5.五脏的外华
    6.五脏与五时的关系
第六单元  六腑
  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
    要点:
    1.胆的生理功能
    2.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3.小肠的生理功能
    4.大肠的生理功能
    5.膀胱的生理功能
    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细目二:六腑与五脏之间的关系
    要点:
    1.心与小肠的关系
    2.肺与大肠的关系
    3.脾与胃的关系
    4.肝与胆的关系
    5.肾与膀胱的关系
第七单元  奇恒之腑
    细目一:脑
    要点:
    1.脑的生理功能
    2.脑与五脏的关系
    细目二:女子胞
    要点:
    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
第八单元  精、气、血、津液、神
    细目一:精
    要点:
    1.人体之精的概念
    2.人体之精的功能
    3.人体之精的分类
    细目二:气
    要点:
    1.人体之气的概念
    2.人体之气的生成
    3.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4.人体之气的功能
    5.人体之气的分类
  细目三:血
    要点:
    1.血的基本概念
    2.血的生成
    3.血的功能
    4.血的运行
  细目四:津液
    要点:
    1.津液的基本概念
    2.津液的代谢
    3.津液的功能
    细目五:神
    要点:
    1.神的基本概念
    2.神的生成
    3.神的功能
    细目六: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要点:
    1.气与血的关系
    2.气与津液的关系
    3.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4.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第九单元  经络
  细目一:经络学说
    要点:
    1.经络的基本概念
        2.经络系统的组成   细目二:十二经脉
    要点:
    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细目三:奇经八脉
    要点:
    1.奇经八脉的特点
    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基本功能
    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要点:
    1.经别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2.别络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3.经筋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4.皮部的概念、应用
    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
    要点:
    1.经络的生理功能
    2.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十单元  病因
    细目一:六淫
    要点:
    1.六淫的概念
    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3.风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4.寒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5.暑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6.湿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7.燥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8.火(热)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细目二:疠气
    要点:
    1.疠气的概念
    2.疠气的致病特点
    3.疫疠发生与流行的因素
    细目三:七情内伤
    要点:
    1.七情的基本概念
    2.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
    3.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
    细目四:饮食失宜
    要点:
    1.饮食不节
    2.饮食不洁
    3.饮食偏嗜
  细目五:劳逸失度
    要点:
    1.过度劳累
    2.过度安逸
  细目六:痰饮
    要点:
    1.痰饮的概念
    2.痰饮的形成
    3.痰饮的致病特点
  细目七:瘀血
    要点:
    1.瘀血的概念
    2.瘀血的形成
    3.瘀血的致病特点
    4.瘀血的病证特点
  细目八:结石
    要点:
    1.结石的概念
    2.结石的形成
    3.结石的致病特点
第十一单元  发病
  细目一:发病基本原理
    要点:
    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
    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要点:
    1.环境与发病
    2.体质与发病
    3.精神状态与发病
    细目三:发病类型
    要点:
    1.感邪即发
    2.徐发
    3.伏而后发
    4.继发
    5.合病与并病
    6.复发
第十二单元  病机
    细目一:邪正盛衰
    要点: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细目二:阴阳失调
    要点:
    1.阴阳偏盛
    2.阴阳偏衰
    3.阴阳互损
    4.阴阳格拒
    5.阴阳亡失
    细目三:精、气、血失常
    要点:
    1.精的失常
    2.气的失常
    2.血的失常
    3.精、气、血关系失调
    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
    要点:
    1.津液不足
    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细目五:内生“五邪”
    要点:
    1.风气内动
    2.寒从中生
    3.湿浊内生
    4.津伤化燥
    5.火热内生
  细目六:疾病传变
    要点:
    1.疾病传变的形成
    2.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
第十三单元  防治原则
    细目一:预防
    要点:
    1.未病先防
    2.既病防变
    细目二:治则
    要点:
    1.正治与反治
    2.治标与治本
    3.扶正与祛邪
    4.调整阴阳
    5.调理精气血津液
    6.三因制宜
   
 
中医诊断学
第一单元  绪论
    要点:
    中医诊断疾病的三大原则
第二单元  问诊
    细目一:问寒热
    要点:
    1.恶寒发热的临床意义
    2.但寒不热的临床意义
    3.但热不寒(壮热、潮热、微热)的临床意义
    4.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
    细目二:问汗
    要点:
    1.特殊汗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局部汗出(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细目三:问疼痛
    要点:
    1.疼痛的性质及临床意义
    2.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腰痛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细目四:问头身胸腹
    要点:
    头晕、胸闷、心悸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细目五:问耳目
    要点:
    1.耳鸣、耳聋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目眩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3.目昏、雀目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细目六:问睡眠
    要点:
    1.失眠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嗜睡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细目七:问饮食与口味
    要点:
    1.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临床意义
    2.食欲与食量: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的临床意义
    3.口味:口淡、口甜、口黏腻、口酸、口涩、口苦、口咸的临床意义
  细目八:问二便
    要点:
    1.大便异常(便次、便质、排便感觉)的临床意义
    2.小便异常(尿次、尿量、排尿感觉)的临床意义
    细目九:问经带
    要点:
    1.经期、经量异常的临床意义
    2.带下异常(白带、黄带)的临床意义
第三单元  望诊
    细目一:望神
    要点:
    1.得神、失神、假神的常见表现及临床意义
    2.神乱的常见表现及临床意义
    细目二:望面色
    要点:
    1.常色与病色的区别
    2.五色主病的内容和机理
    3.望色十法的具体内容
    细目三:望形态
    要点:
    1.望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意义
    2.望姿态异常(动静姿态、异常动作)的临床意义
     细目四:望头面五官
    要点:
    1.望头形、囟门、头发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2.面肿及口眼歪斜的临床意义
    3.目部的脏腑相关部位,望目形、目态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4.望口、唇、齿、龈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5.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细目五:望躯体
    要点:
    1.望颈项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2.望手足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细目六:望皮肤
    要点:
    1.望斑疹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2.望水疱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3.望疮疡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细目七:望排泄物与分泌物
    要点:
    1.观察痰、涕的临床意义
    2.观察呕吐物的临床意义
    细目八:望小儿指纹
    要点:
    1.望小儿指纹的方法
    2.小儿指纹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
第四单元  望舌
    细目一:舌诊原理
    要点:
    舌与脏腑、经络、气血的关系
    细目二:正常舌象
    要点:
    正常舌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细目三:望舌质
    要点:
    1.舌色变化(淡白、红、绛、紫)的临床意义
    2.舌形变化(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舌下络脉)的临床意义
    3.舌态变化(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缩)的临床意义
    细目四:望舌苔
    要点:
    1.苔质变化(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真假)的临床意义
    2.苔色变化(白、黄、灰、黑)的临床意义
    3.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
    4.舌诊的临床意义
第五单元  闻诊
  细目一:听声音
    要点:
    1.音哑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