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心灵的力量之类物质世界 >

第5节

心灵的力量之类物质世界-第5节

小说: 心灵的力量之类物质世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念,同时这也是一个军人坚持战斗到最后以至胜利的根本所在。面对无尽的未来,假若人类拥有这笔财富的话,则需要我们去获得类物质世界的更多启示和它所拥有的能量。
  因此,要成为一个有所创造和建树的人,必须对类物质世界有尽可能多的了解与实践。心理训练往往是特种作战部队每一个士兵的重要课程,同时更是那些伟大人物所经常进行自我勉励而最终引导自己迈向成功的方法。
  这封信写得较为长,但我不认为对于类物质的探讨可以有一个结束,恰恰相反,对于你和我而言,这个世界才刚刚开启。我相信对这个世界尚须更多细致的解析和深入研究——当然首先作出对类物质世界的发现和探索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我认为在物质世界所进行的种种工作之外来进行这样的工作是富有意义的,虽然会有许多人未必能够认同,但是,亚马应该相信这一点:发现世界的人总是走在最前的那一个同时往往也会是最孤独的那一个。尽管如此,我心中仍充满快乐。
  也祝你快乐。每一天都有一个新的开始。
  祝福你!
  你的父亲2002.10.12于西斯廷咖啡馆

  心灵——人类类物质符号(1)

  第三封信:心灵——人类类物质符号
  未来的亚马:
  这将是一个新的话题开始了。
  讨论心灵的存在以及心灵归宿的问题将是一件趣味横生的事情。我相信在你渐渐长大并学会思考的过程中,这一话题将伴随你整个人生。
  近日我在《广州日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标题:初秋伤感是自然情绪。这则来自新华社的电传消息谈到德国科学家针对人类会临秋天时而产生伤感情绪的现象进行研究后所得出的发现结果是:这些情绪是人类对自然变化的正常反应而并无任何特别之处。
  这一则很容易被人们忽略过去的消息似乎说明了科学家们尚未对这种人类情绪的变迁取得真正意义上的解释。这种秋日伤怀在西方被称之为“秋日布鲁斯”。德国慕尼黑大学下属的精神病学医院的专家们经研究发现,导致秋日伤感的原因是因为秋日日照时间短而光线不足从而影响了人类某些体内激素的生成,并导致部分人类生物钟的紊乱而出现类似压抑以及伤感的症状。这一解析结果颇为有趣的是二个方面:其一是关于伤感的情绪问题成为了科学研究的对象并归到精神病理学的范畴,说明人类对心理活动进行的当前研究所进展的层面与程度。其二是科学家们对研究结果的评述。专家们最后得出的结论归结于日照时间与人体内分泌之间的联系并作为对人类秋日情绪产生原因的解答。很显然,这种单纯从物质与器质性层面对人类情绪所进行的研究而得出的简易式结论是难足为信的。根据我在此前的两封信中所言及的类物质世界,我相信人类情绪的发生均属于类物质运动变化与反应的结果,这种复杂的类物质机理作用是不能由日照时间和人体内分泌之间的关系来简单解释的。
  关于情感与愁绪,这种源自于人类内心的活动,的确是让人类自己着迷而不能自拔。那些发生在人世间的爱和怀念以及伤情感触,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们的不竭源泉。早上我驱车去公司的时候, CD里传出蔡琴委婉而深沉的歌声,歌中所唱的是上个世纪初秋瑾的故事。蔡琴的歌声中流露出的伤怀和一种咏叹令我情不自禁流下眼泪,心情难以平静。我很惊异这歌声的力量,更缅怀那位在中华黑暗时期献身于民族兴衰命运的女英雄。一个如此柔弱的女性,在当时风雨飘摇万马齐喑的年代所作出令今人都为之敬仰的事迹,是需要多么巨大的信心和勇气。她所吟咏“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诗句,至今仍缭绕不去,成为千古绝唱。
  人类属于一种易于被事物感动的心灵物种。而每一个人类生命本身都可以是一个关乎心灵的最佳感验对象。我至今坚信,一个经常对自己作出灵魂检索的人是不会在邪恶的路上走出太远的。
  我在房龙那部《人类故事》中读到欧洲中世纪那段漫长而艰辛的时期中,那些贫穷的农户们度过生活所采取的方式。房龙是这样描述这一方式的:他们靠冥想上帝与天堂来维持在痛苦不堪的现实中的挣扎。在我更小的时候所经历的忆苦思甜的文革时代,我就对西藏的那些农奴的悲惨命运感到一种莫名的巨大忧伤,这种忧伤来自我小小少年的心底——我无法想象得出那些农奴将如何获得凄苦情状下的生存延续。当我读到房龙的书时,关于冥想的论述似乎为我解答了少年时所埋下的这一疑惑。而我自己,在二十年以来的所有际遇中,曾有相当一段时间颠簸流离的命运,在那一个时期中能够支持我坚持至今的也就只有冥想和信念了。我一直坚信自己将能对自己的生命价值有所实现。关于这一些心理历程,我在大约五年前所写的一部小说里有所涉及,在几个月前为公司所著的八年纪念画册里也有所谈到。从一这角度来看,更多的时候,我几乎是一直生活在一种心灵状态中,有时这种状态甚至会表现得不顾现实——至少有一些人包括我的合作伙伴对我是这样评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只是他们在得出这样的判断时更有可能失去对判断来由的真正判断,一旦如此,他们便有可能会陷入到认识客观事物的谬误中。

  心灵——人类类物质符号(2)

  在古希腊时代,人类就开始探讨有关心灵的问题。苏格拉底强调人有灵魂而且与肉身完全不同且灵魂可以不朽。他甚至提出“绝对灵魂”的概念,以表明对人类在肉体之外的另一种存在的坚信。对此,苏格拉底有过如下令我印象深刻的表述:灵魂通过追随理性和做哲学的永久伴侣来免除欲望,它通过对真实的、神圣和不可推测的事物的沉思来从中汲取灵感……当肉身消亡后,灵魂可以到达一个与它自身性质相关和相同的地方,并在那里获得不朽。
  这是一段来自2500多年前的语言,却是如此清晰地解析了我们许多人至今仍认知模糊的心灵世界。你不能不惊讶人类先哲们对于宇宙真理的探索和求知精神——他们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到达了我们迄今仍难以抵达的高度。如果将苏格拉底对于灵魂的表述结合我们所讨论的类物质理论来作一番推论与解析,将可以得出一些有趣并有意义的结论:
  首先是苏格拉底所提出的“理性和哲学”的概念,他明确指出这种“理性和哲学”是人类灵魂的追随方向,也就是说,人类灵魂这种类物质态在未能与“理性和哲学”结合时将呈现出一种方向和价值缺乏的自然态,也是人类灵魂的一种原生态。在这里,“理性”表现为宇宙精神的本体,而“哲学”则是灵魂对于“理性”的认知。灵魂追随“理性和哲学”并结合则可体现出灵魂的升华,它象征灵魂获得的拯救和苏醒,同时亦将产生出对人类自身能量的提升和命运的改变,并发挥出人类在类物质领域的创造力——更进一步理解,对于“理性和哲学”这一概念,我们可视为人类对类物质世界的存在规则的认识与获取的途径,同时更是一种人类对类物质的应用方式。
  而“欲望”概念的提出则可以清晰地视为苏格拉底所指出的物质世界对人类灵魂的困囿和纠缠。在这里,“欲望”是一种俗世中的物质态的生理欲望而非灵魂本身。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苏格拉底与东方先哲们在思想取值上所获得的完全相似性——节制并控制欲望以获得灵魂向宇宙真理归依的解救。注重精神灵魂而轻视物质,并将物质视之为一种过犹不及的灵魂升华的限制。反过来又可以推论出类物质世界之于物质世界的某种平衡关系:过多的物质欲望将阻止人类对于类物质的认知。进一步,依据苏格拉底对于“欲望”的态度,我们还可以推导出人类在面对物质世界时应具的一种正确态度,这种态度便是“节制”。
  我们所看到的达摩面壁以及先哲们之所以清心寡欲,事实上并非真的需要某种形式,而恰恰是通过对物质和欲望的“节制”而达成灵魂对于宇宙精神本质的感悟的方式。
  现在,我们再看看“真实的、神圣的、不可推测的事物”。这些事物是古希腊人同时也是整个人类在童年期对于客观世界的一个基本认识,这种产生诸如“神圣”的认识也表现出人类对于这个宇宙世界的认知心态:敬畏加客观的态度——这种客观完全基于客观世界的强大和真实。更深一步理解,我们还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对人类而言,客观世界允许其可见与可触的往往是基于人类自身的器质条件而非客观世界的条件,即意味着几乎所有的人类认知大都由“人择原理”而来。对于类物质世界则难以感验或是很难产生统一的认知共识。正因为这一类物质世界的部分也同样客观存在,所以才会出现“不可推测”的认知判断。“不可推测”的详义应该这样来解析:一方面是类物质事物存在的前提客观性,而另一方面是人类对这种存在认知的不可知性——这似乎成为了一个一直缠绕人类的认知悖论(在人择原理的前提下)。因此,即便是对类物质世界有所感悟,但在更多的时候,这种感悟大多仍以人类的疑窦形式表现出来(在这里我已将人类处于客观物质世界领域的未认知的事件排除在外)。
  或许正因为如此,苏格拉底才将人类面对世界尤其是面对那些“不可推测”的客观存在所应采取的态度推崇以“沉思”的方法。这种方法便是心灵的方式,也是人类在类物质态中使用的正确方法。

  心灵——人类类物质符号(3)

  通过心灵来获取“灵感”。我相信这是苏格拉底为人类所提出的获取类物质世界能量的一则正确方法。
  这种能量难以用物质态的词句或是器具来测量和准确描述,许多时候,人们习惯于用“灵感”这样的概念来表达。因为职业的启发,加之在广告创意行业中长时间的体会和领悟,我对这种客观能量使用了“Idea…power”这一概念,直白来说,便是“理念力或观念力”这样的概念。
  无独有偶,在古希腊哲学史中,柏拉图也同样提出了“Idea”这种存在能量和事物本质的概念,同时强调指出“Idea”就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是人类理性认识的对象。我相信所有这些不会是某种巧合而是人类在延续数千年中对于类物质客观存在所形成的一致共识。在这里,古希腊先哲们在人类的童年期就给予了后来者认知自然客观世界的方法,并确切地告知我们这种类物质世界的存在。
  这些先哲眼中所看到的世界,人类物质态的肉体与类物质态的灵魂完全是两类不同的东西。灵魂只是寄生于肉体而当肉体死亡时灵魂将回到与之“相关和相同”的地方并获得不朽。这个与灵魂“相关和相同”的概念,既指出灵魂(心灵)本身的类物质态,同时也指出人类未来的归宿所在——不朽的类物质的世界,它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永恒。
  我们刚刚探讨了有关人类心灵以及灵魂的一些问题。我认为我已初步解释了心灵即是人类类物质世界的代表,亦是人类进入到类物质世界并参与其间的通道,同时更是一扇展示人类自身类物质能量的窗口。如果我们能够认同这些,那么,我们在谈论所有有关心灵活动的话题时亦将变得更加清晰——人类将可以明确自己所进入的是怎样一个世界并可以获取自身所期待的结果。
  解开心灵之谜是人类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尤其在今天的21世纪以及人类的未来,心灵和智慧所产生的创造力将对于人类的生存与进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相信这种作用将远远超出在物质态世界中对于基因的改变。
  在人类对于心灵的所有探索中,心灵总是充当着一种介质,引导人类由物质世界进入到类物质世界中,并从中获得类物质能量的激发。在人类历史所出现过的种种激情创造和伟大思想都属于这种能量,它们无一不是改变人类社会进程和命运的力量。
  亚马,你会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有关心灵力量的体验。心灵成为人类由物质世界通向类物质的途径,是一个令人类兴奋的答案。同时,我还要告诉你,与苏格拉底不谋而合的是中国的老子亦相信“身死道存者寿”——在老子这位朴素哲学思想者的眼里,“道”是身外的另一种自然规律、是永恒生命与智慧的能量,可以延续而且不老,一如苏格拉底的“理性和哲学”。将他们的感悟和认识链接起来,“道”就是客观世界和宇宙本质精神的“Idea”。
  人类从起源发祥开始便对心灵这一奇特的力量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