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381-先哲医话 >

第10节

381-先哲医话-第10节

小说: 381-先哲医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病多成于食毒,专用吐剂,而于此证云不可妄药,高出前人一筹。) 
衄血诸药无效者,三黄泻心汤中加荆芥二钱奇效。(按∶《卫生家宝》治血气妄行,其 
出如 
涌泉,口鼻皆流。侧柏散,侧柏叶、人参、荆芥穗共三味,此亦荆芥为效者。而其治虚实相 
反,并存而可。) 

卷下
福岛慎独轩
属性:慎独轩尝受松原一闲斋衣钵。林栖于芳野数十年,志不拘检,神情旷荡,无甚可否。是 
以其 
理疗,自然融活,不似当时古方者流所为。门人中川,故能记其成绩,着《芳翁医谈》,其 
可谓翁之忠臣矣。 
凡腹中有块而发挛急气急等证者,不论血块积聚,与起废丸效。 
其腹有块而腹里拘急,形体瘦削者,名曰干血劳,起废丸长服为是。 
反胃难治,然驱除停饮,和胃气则得愈,宜长服小半夏加茯苓汤,时时以大黄甘草丸除 
其腐秽。 
中风卒倒者难治,与附子泻心汤间得效。 
偏枯言语謇涩者,与麦门冬汤加石膏。但偏枯者,与续命汤。此证石膏最为主,一贴用 
至五 
钱。(偏枯用石膏,山胁东洋原之于续命、风引诸汤,翁亦同时同见,所以古方盛也。)(拙 
轩曰∶麦门冬汤加石膏,似戾立之本旨,然用之往往奏奇效。古方之妙,不可思议。 
偏枯瘫痪及痿 麻痹者,皆系阳气衰废,故虽用乌附之类,不能奏效。 
休息痢因秽物不尽,宜服笃落丸下之,兼用半夏泻心汤之类。 
下利久不止,其证如休息痢,而无脓血,唯水泻时作时止,腹满时痛,泻则觉快,日渐 
羸惫 
,面色萎黄,恶心或吞酸者,非巴豆则不能奏效。故用笃落丸,兼服半夏泻心汤为佳。紫丸 
治久痢,亦此意也。 
痫证百端,不可枚举,而眼胞惰数瞬呼吸促迫如唏之类,三黄泻心汤最效。若冲逆甚自 
汗出者,前方加牡蛎。若见诸怪证者,兼用辰砂丸。 
痫家概治《千金》温胆汤为最矣。凡诸证变出不定者,皆系肝胆之气郁,宜主此方而勿 
眩其证妄易之。 
上市买人之子,卒然厥冷戴眼,不知人事,予以为痫。与三黄加芒硝汤,三日不瘥,因 
请治 
于松原白翁,翁与风引汤三剂而全愈。一男子年十有八,素患口疮赤烂,一日直视不语,心 
下石硬,醒复发,予拟前治,与风引汤十帖,始知人事,后与三黄汤全安。 
痫家舌焦或滑白如渍水者,内服麦门冬汤之类,外以黄连石膏末贴之则愈。 
多罗尾候性躁拘物,患失精数岁,与人并坐而不自识其漏泄,诸治无效。予诊曰∶此痫 
也,与三黄泻心汤全愈。 
内痔难愈者,内有结毒也。宜驱尽其毒, 皮最效,如痔漏亦然。长服下剂,可荡尽其 
毒,勿漫施外敷求速治。 
病有不可不为者,如汗吐下是也。若失其机,则病不治矣。有为之而不若不为者,如鹤 
膝风 
、流注毒是也。何则?节脉有条理,而皮外不可见。故妄施针刺,则多害屈伸。若服托里之 
药,毒瓦斯外泄,终自脓溃,则无后患。余故曰∶为之不若不为。治疮肿者,不可不知。 
狗毒鼠,古今论其治,而至猫毒寥寥无闻。予尝为家猫所咬,痛楚苦恼,不可名状。 
因普 
检毒兽咬伤之方,将水晶一味煎服,其病霍然如脱。后复发,乃作黄连解毒汤,加虎胫骨兼 
服之,数十日全愈。 
余尝见磨古镜者,将石榴皮磨之,则银光剥尽为铜色,乃知水银之所忌。世解轻粉毒, 
专用石榴皮,洵有以也。 
水肿冲攻,或香港脚冲心垂死者,取巴豆一味去皮碎,与赤小豆合炒而去巴豆,赤小豆一 
味煎服之,则咄嗟奏效,或赤小豆汤方中用此品亦佳。 
齿痛难堪者,宜桃核承气汤。(龋齿、 疽、牙疳、骨槽、诸齿痛难堪者,余用之屡效 
,盖属血气冲逆者多故也。) 
一人患哕五十日许,众医束手。余审其腹候,与建中汤二剂全止。(按∶洋说以哕逆为 
膈膜挛急所致,建中汤所以效也。盖翁非信洋说者,治术精思,偶诣此耳。) 
《外台》泻脾汤,治 癖成劳者,世所谓积聚之类。有腹痛者,用此方往往奏效。 
发狂者,与三黄加芒硝汤,兼灌瀑布泉为妙。灌泉法,使患者着HT ,而以麻索缚之于梯 
,别 
以手巾覆其头,而后灌百会,又以手当额上御眼鼻,而灌天庭,次至胸间膻中,则其人易堪 
,而克奏效。(泉水浊者不佳,宜择清冷者。) 
凡漫肿坚硬,皮色不变,而其势甚炽者,以矾石汤蒸之,则能消散,悬痈、淋漏、痔毒 
之类最效。又治瘫痪不遂不止,香港脚冲心也。 
娼妇始入妓院,与客接十日余,必发寒热腹痛,俗称曰淫腹痛,海萝能治之。如寒热不 
已者 
,宜小柴胡汤加海萝。(按∶《兰轩医谈》载海萝汤治验可征焉。凡海草能避霉气,故京师 
妓院多食青海苔。《大和本草》云∶杨梅疮家食昆布,面不发疮,是亦其一证。) 
人中白能治血晕。不论产前后与金创损伤,以井花水送下少许,则晕立止。一妇人产后 
患口 
眼斜,半身不遂,余与桂苓丸料加沉香、人中白而愈。以血分有病,人中白能治之也。( 
产前后口舌赤烂痛甚者,以人中白贴之效,以能入血分也。) 
金创出血难止者,以纸条紧缚之,以淡红粉撒其间,随缚随撒缠毕,而妄动则血止。如 
其更甚者,敷矾石粉,痛发必止。 
痫家有数证,而属火热者,属瘀血者,宜甄别舌上苔。其色或黄或黑,常苦上冲,脉数 
而有 
力者,为火热,宜麦门冬汤加石膏、柴胡加石汤瀑布泉选用之,兼见血证者,为瘀血,宜三 
黄泻心汤,加犀角、芒硝,或沉香、姜黄之类。若手足螈 者,宜天麻。间有妇人老后自愈 
,即与患痫之妇产后不药而自愈者,一理也。 
噤口痢有宜半夏泻心汤加槟榔者,有宜真武汤者,不可概治。 
妇人经闭成 瘕者,成鼓胀者,灸肾大小肠膀胱诸俞及腰眼,至十万壮以上,则必效。 
黄胖用铁粉而不效者,宜辰砂。 
一人伤寒,瘥后久不食,众医治之无效。余诊之,腹中有动悸,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食忽复故。 
医有上工,有下工。对病欲愈,执方欲效者,为之下工。临证察机,使药要和者,为之 
上工。夫察机要和者,似迂而反捷,此贤者之所得,而愚者之所失也。 
人生固有自然之理,而疾病亦不外于人身。故医审其理而治之,否则施治益谬,是以长 
沙氏之书务矫其弊,可不鉴哉。 

卷下
田中适所
属性:本朝八九十年前,越前有奥村良筑者,始阐吐法。而其门人永富凤介着《吐方考》,荻 
野元凯着《吐方编》,田中信藏着《医事谈》,皆绍述师说,所裨补不为鲜矣。 
汗吐下异法而同归,可吐而不吐,同于可汗下而不汗下,而世医或遗吐之一法,故病处 
于不死不起之际者,比比有之。长门独啸庵特得其法,而其所着《吐方考》,皆有征验。 
余从奥村先生学吐方,十余年而后行之。年不下数十人,颇知其效验。然至其机变,则 
非言 
之所能尽,唯考征已明,试验必审,精与识合,胆与信符,而后可庶几焉。凡欲行吐,当审 
腹候。按之不得其可吐之候者,虽上下坚实,不可吐之。 
凡快吐者必快下,上窍开而下窍通也。而张子和更下之数十行,是宜权其势而斟酌之。 
凡行吐法得之于缓病,而后得之于伤寒卒病,则远害矣。 
癫痫者,以三圣散吐之,后与铅丹剂佳。 
喘息腹满者,不可吐,宜回春紫金丹。若不满者可吐,宜瓜蒂散。 
伤寒汗出不解,胸胁苦满,不俗饮食,大便或利或秘,舌上白胎,短气而烦者,当吐之 
,瓜蒂散主之。失吐者死。 
发汗吐下后,心中懊 结痛者,当吐之,失吐者死。(吐方或指栀子豉汤而言。) 
盐汤吐痰,地黄吐蛔,五苓散吐伤寒,葱白头吐头痛。此数方非能吐人,惟在知其义, 
对其证而得其法耳。 
反胃诸呕,少腹有块动悸冲巨里,心中热痛,饥不能食者,不可吐,吐之必死。 
汗出而后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若胸胁满而呕者,其热虽潮,未可遽下之。世医不知此 
机,多方误投,轻至重,重至危。悲矣! 
下利下重,虽脉洪数,当审其腹候。有宜汗,有宜下,有宜和,不可一概下之。下如鱼 
脑肝,食饮不下,脉细数者,数日死。能食而下脓血,久不已者,以肠痈药治之。 
下利咳逆,痛引胁下,不欲饮食,寒热去来,欲为劳者,急下之,宜十枣汤。 
医之临病,犹将之对敌。苟不得其时,不知其机,则一败涂地。思之必精,察之必审 
。而误者未之有也。书云∶惟时惟机。天下之事皆然,不止医事也。 
中风口眼 斜,或半身不遂者,与瓜蒂散得效,若卒中风者无验。 
痿 多由热气上逆,故下焦气血枯燥,而至足痿。此证必小便频数,大便秘,后遗尿 
失禁,甚则下血而死。与吐剂而后与白虎汤为得。 
耳病用宣明论泻青丸效。 
被灸火发壮热喘息者,小柴胡加黑豆、牡蛎尤效。 
肠痈经日属阴者,薏苡附子败酱散,加黄 佳。若痛甚者,加没药。 
痘疮至贯脓时,烦渴闷乱搐搦者,与风引汤效。盖此证痘科键用满天秋,《活幼心法》 
用唇 
砂益元散,而不如此方最捷矣。(拙轩曰∶运用自在,虽存于其人。古方之妙也,西土之医 
家,或乏此识。药方之日增月加,职斯之由。) 
不由邪气而口中干燥者,属血虚,故虚劳多有之。发热亦有属血虚者,不可不知。 
生姜发开心胸结邪,干姜温散心胸寒冷,使用虽多,不过此二端。世医无深知生干之别 
者,噫! 
休息痢属疝者,宜当归四逆汤。 
噤口痢不能纳药汁者,鲋鱼为泥,和以吴茱萸,麝香少许,贴之于脐中得效。 
食伤不吐下难奈者,升麻、郁金二味煎服捷效。 
霍乱转筋甚者,与理中加石膏汤为佳。(古人治转筋以理中汤加石膏,治胞衣不下以平 
胃散 
加芒硝,其意难晓。盖阴阳相摩,刚柔相济,妙在其中。适所得之于实验,其言非虚矣。) 

卷下
福井枫亭
属性:枫亭医术自是高手,京师人传其起痼扶衰,悬决生死日时,多奇验。今就其门人所记医 
按提 
其要云。(拙轩曰∶枫亭翁喜读《千金》、《外台》,故其论病说方,多本其书。于先辈着 
鞭之后,欲别开生面,不得不假手孙王二氏也,满清医人无此见解。) 
世有面色萎黄,肌肤干枯如老耋,眼多眵泪,鼻流清涕,气逆心烦,胸中怫郁。按其腹 
鸠尾 
至脐腹,任脉拘急如张两纽,按之则痛,动悸甚,脉多滑,喜饮茶汤,或吃杂食,每眠睡, 
心气懒惰,临事狐疑,或愤恚不乐,渐目下足胫生微肿,或中年夭折,或痴 全生者,医 
以为黄胖,或以为痫,治之无验。特不知此病本因情欲不遂,饮食失宜,不胜其劳,遂蕴蓄 
湿热。其热熏蒸为面黄,甚者郁热消烁肝胆,忧虑恐惧,百事不决,昼夜不能眠,以致此病 
也。盖此证有虚实之分,肌肉敦阜者属实,身体羸瘦者属虚。虚证面部或足胫浮肿者无害, 
若实证历日,足胫目下微肿者,脱候也,为可畏,余名之曰脾劳(《千金方》所谓脾劳与此 
证大异,本草百病主治铁砂条,所谓脾黄病为稍近。)凡脾劳湿热泛溢于膜外为水肿者,宜 
圣济紫苏煮散。若郁热流于肠中,为脱肛痔疾者,宜润下剂。但便难者,宜脾约丸。若下利 
不食者,属虚也。若郁热侵胆府,则善衄。移热于肝脏,则善惊恐。热郁于胸背,则肩强。 
左肋挛急,或咽喉不利如梅核气,或水饮客于冲脉咳嗽,或心下如盘,食不下时吐逆者,宜 
半夏汤(《外台》方)。若嗳气吞酸心下痛者,宜四味枳壳散。盖此证郁热支冲脉,水饮不能 
为之流通,因心下悸。若认为留饮治之,反生害。但解其热,则饮自去也。若其人羸瘦,津 
液乏少。心下动甚,目下微肿,耳鸣目眩头晕者,属虚候,宜沉香降气汤。若热传于大肠下 
血见前证者,宜铁刷汤。若能食,下血不止者,宜赤小豆当归散。若下利腹痛如五更泻者, 
宜真武汤。若腹鸣下利者,宜半夏泻心汤。若不下利,心下右边当委食之府痛者,香砂平胃 
散。若左肋下至少腹挛急冷痛者,柴胡鳖甲汤。若热熏蒸胸背,涌痰咳嗽,喘逆肩息似支饮 
者,宜九味半夏汤。若两肋急胀,腹满不能食,头痛壮热,身体疼痛者,宜延年枳实汤(《 
外台》方)。若旧年脾劳,冷热不调成癖,积食不下,虚满如水 
状者,宜前胡枳实汤。若性禀薄弱,忧思不遂,久郁不解,血液枯燥, 
往来寒热,盗汗咳嗽者,《圣济》所谓 癖成骨蒸也,宜秦艽鳖甲散。若热熏蒸脾胃,及肝 
胆疑虑不决,心下如盘,舌上沉香色,其人如狂者,宜半夏汤加石膏。若心下痞闷,痛引乳 
下,或冲脉支结,胸中牵痛者,宜柴胡白术散。近世患此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