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艺术家--汤晓丹、汤沐黎、汤沐海 作者:汤晓丹、蓝为洁_2-第1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博物馆一楼的展品是荷兰及其他国家的艺术品,有乐器、器皿、衣物等等。
还有两家博物馆很有特点。一家是国立的,陈列品全是中世纪到19世纪初的,包括画、雕塑、工艺品、家具、陶器、纺织、考古、历史……真是洋洋大观,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大开眼界。
另一家是市立的,陈列品则为从90世纪中起到现代的绘画雕塑。
最后,沐黎还去看了荷兰古典绘画大师伦勃朗的旧居。伦勃朗在那幢房子里住了整整19年,破产后,将旧居拍卖了。现在旧居里有铜版画展出。
因为沐黎感到必须多搜集资料,所以在海牙、阿姆斯特丹等拍了很多很多照片。他自己也在民族纪念碑前留了影作纪念。
3个月的大旅行在他心中留下的印象极深刻。时间虽短,但记忆长存,收获巨大。
埃及文明
沐黎很喜欢古埃及的文明。早在读中学时,他就对埃及的石雕艺术有研究,向往有朝一日,能亲眼目睹它的惊人成就。
沐黎一下飞机,就背着旅行袋,赶去看大金字塔。
大金字塔占地十几英亩,高500多英尺。雄伟的塔,使倾心仰望的游人不愿意离开。尤其在落日余晖照射下,它更显神奇威武。
世界闻名的“人面狮身”像,有90英尺高,它是用千吨重的花岗石雕刻成的。人类多么伟大啊!
金字塔和人面狮身像,是互相增辉的两座历史遗迹,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瑰宝。沐黎从各个角度仔细观察它们。拍了许多照片后,才赶去参观有名的卡纳克大庙。那是预定要看的宏伟建筑之一。
卡纳克大庙的顶,由花岗岩刻成的大石柱支撑着。四壁全是精雕细刻的绘画。整个大庙,就是石刻艺术和建筑艺术融为一体的一座艺术宫殿。沐黎在那座大庙里兜圈子看,舍不得离开。
埃及的卢克索和阿斯旺,也是计划中必须去的地方。那两个地方都有大批文化古迹和艺术遗址。从开罗到阿斯旺,由北向南,跨越大半个埃及。旅程所需时间加上考察时间,整整花了12天。
沐黎寄回的录音磁带上说:
“4000年前的古埃及文化,能原样保存到今天,显出它真正的历史价值。这不仅展示出历史创造者的智慧和实于精神,也显示出现代埃及人对古文化的爱护和重视。保护历史文物,是大家的责任。”
回想到曾经去过的秦始皇所筑最古老的那段长城,仅仅残留着土墩痕迹,看不出它当年的威武风貌了,沐黎不免感到难过。
在开罗,沐黎住在埃及大学文学系系主任家。他是早年从英国去的,虽然在埃及定居,子女们仍送回英国读书。主任的女儿,是沐黎在皇家美术学院的同学。沐黎说,主任如果在英国,只能算普通知识分子,而在埃及就过着显赫的生活。房子豪华,摇铃佣人就到,吃饭佣人侍候……这样的生活条件,在英国只有大公司总裁才有。难怪过去许多人喜欢到殖民地国家去。他们收入会比当地人高,而当地劳动力便宜,因此日子过得就格外舒服。
沐黎旅游参观,迫不得已才坐飞机,一般都坐火车、轮船、汽车……因为这样可以多看不同景物。在埃及更不例外。记得有一次,他坐在车厢里,仍如既往,双眼盯着快速闪过的原野和沿途古建筑群。偶尔回头,他发现就在他旁边的车厢里,坐着一位埃及青年,嘴里不停地念着经文。每隔个把小时,就拿出一块折叠得非常平整的布,铺在车厢外走道上,朝着麦加方向跪拜。然后又起身,折好那块布,坐回自己位置,又开始背诵经文。他很虔诚、执著,仿佛世界上只有诵经拜神才是最神圣的。
沐黎说,这位埃及青年,使他回想起自己的过去。那时,信仰也是那么虔诚。执著。有了那段往昔,他才懂得珍惜今天。
到一处考察时,要经过一段非常难走的小路,游人都坐小毛驴。沐黎骑过牛、骑过马,唯独没有坐过毛驴。看着别人在驴背上神态自如的样子,他想骑驴不会难,便上了驴背。
驴子很听话,让他坐好了才开始迈脚上路。待驴子行动时,沐黎才感到“骑毛驴也不容易”。
经过一处埃及古皇帝、皇后的狭长墓葬地时,驴背上的沐黎大吃一惊,墓葬口开在山崖上,有非常精彩的雕刻,单是它的开口处,就让人感到它的辉煌耀眼。遗憾的是只能仰望,无法走进去。
在埃及整整12天,沐黎心中积累了世界古文化财富的大量知识,这对以后的创作极有帮助。
日本国之行
沐黎从开罗直飞东京,借宿在爱国华侨蔡世金老人家里。
蔡老住在东京银座高楼公寓内。老人很有钱,却十分节俭。他兴致勃勃地对沐黎谈他的奋斗史,以自豪的口气说:“在外国,一定要学会用他什]的钱,发自己的财。”这句普通的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却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沐黎得知蔡老出生在我国无锡农村。家里苦得没有办法活命,10岁出头就沿途乞讨到上海,靠捡垃圾箱里的烂果、菜皮过日子。
几年后,他不堪忍受“红头阿三”对他的毒打追捕,终于狠了心,用石头砸伤了“红头阿三”。为了逃命,他潜上日本来中国装运煤炭的船,混迹东瀛,靠卖苦力混饭吃。他当过日本政客们的打手、保镖,可谓九死一生。
沐黎最感兴趣的还是蔡老是怎么“用外国人的钱发自己的财”的。原来,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冒着原子辐射的危险,在废墟上廉价购进土地开小食店。餐馆、商场,从事房地产业……逐步发展,终于成了银座华人第二巨富。他的发迹可以用“冒险加实干”来概括。
在旧中国,吃苦受难、被迫流浪海外的不幸者何止蔡世金,可像蔡世金这样白手起家、单枪匹马取得如此成功的能有几个!
受中国画影响的日本国画
与东京艺术大学日本朋友交谈后,沐黎又考察了日本国画中的南北两派画风。
雪舟是北派画家的代表人物。28岁就到中国,在中国住了21年,游遍名山大川,研究中国古画,结识了许多画家朋友。快50岁时回日本。他创作的《四季山水图》和《山水长卷》,其构图。着色、意境等等都可看出受中国画的影响。
在日本江户时代,中国的沈南苹去日本传授绘画技艺。沈南苹是专门研究王维诗画的。他与日本文人雅士经常切磋诗画艺术,追求自由奔放,结果形成了有独创风格的南派画。南派画风可以明显看出王维诗画对它的影响。
汤沐黎特别喜欢南派画家中的池大雅的作品。他更富创新精神,在用色上采用重色如朱红、绿、蓝……他用手指头蘸墨绘出的写意画让人感到新奇。
汤沐黎是专攻西洋油画的,但是他对中国历史、中国画兴趣也很浓,作过深入研究,在日本参观时又深受启迪。他在创作中吸收了中国画中的一些精华。西方媒介赞扬汤沐黎是“以东方人的慧眼看西方世界,他的画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古城京都是日本著名的文化、游览和工业城市。它的建筑有点类似我国唐代模式,有的地形乍看,还以为是回到了我们的洛阳。早在读中学时,沐黎就知道它的陶瓷制品和手工艺术品闻名于世。尤其它的丝织品还受到欧洲男女富人们欢迎。所以沐黎买了几套漂亮的和服,以备绘画用。
在京都,不仅文化古迹保存得很好,连市里一草一木都看得出精心培植,人人爱护。市容能折射出市民的社会文明程度。东京是这样,京都也是这样,让游人从心里感到深深的佩服。
在京都3天,又去了大阪。它是日本第二大城市。机器、造船、石油、化工都很发达。附近还有新建的卫星城。因为日程安排太紧,只好坐出租车浏览一番。沐黎在那里买了两只镶大白猫的电子钟,准备一只自己用,一只送父母。
从大皈回东京,新干线电气火车时速230公里,快速平稳,车厢内整洁舒适,窗外富士山淡装素雅,别有一番诗意。火车准点到达,又快又安全。
三个城市绿化极美。东京以银杏树为主,京都北杉居多……据说不同的植物,突出地方色彩,显示当地居民热爱家乡的好习惯。
前几年,我常乘软卧去各地电视台工作时,总会碰到同车厢日本友人,我注意到他们无论抽烟、零食、饮料……都从自己旅行包里取出日本制品,值得有些以洋货为荣的国人深思。
沐黎参观日本几个城市后,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日本除了重视本民族的艺术珍品外,也非常重视收藏欧美印象派大师的作品。它收藏的欧美印象派大师作品之多,是亚洲各国仅有的。寻根究源,才知道日本曾经有个大船主,利用来往之便,在世界经济萧条时廉价购买大批艺术品。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那些艺术品被冻结海外,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恢复了经济,那批被冻结的画才归还原主,运回日本后成了瑰宝。日本经济复苏后,又陆陆续续买进不少名画。
日本的治安
蔡世金老人每天起得很早,玩球铃,练手臂。吃完早饭,还去他的办公室过问他的地产销售情况。每天不闲。
沐黎离开日本的前一天傍晚,背着沉甸甸的几本画册回去时,揿了很久门铃,没有反应。他到大楼门卫处打电话上去,也没有人接。这种异常使周围的人暗中担心,毕竟蔡老是80高龄的人了。门卫便打电话叫来警察。打铃、打电话还是没人接。他们猜测可能发生了意外。几十个警察商议后爬上高楼侦察。结果什么也看不见。日本的法律规定,必须有亲人签字,才能破门而入。通过电脑,查到有位青年是蔡老保他从无锡去东京读书的。表格上填的是祖孙关系,算得上直系亲属。
那位青年迅速赶到签字。正式破门前,警察再一次打电铃。突然,蔡世金老人穿着睡衣,出现在家门口。几乎所有注目而视的人都吓得往后退了一步。
蔡老两眼迷糊,莫名其妙地看着众人。大约过了两三分钟,警察们哄然大笑,然后在案情表上当场签字了结。所有围观者都随警察散开。
由于日本曾长期侵略我国,日本军人、日本警察、日本法西斯……在沐黎心中留下狰狞面目,而这次,沐黎对日本警察在国内严谨执法,却有比较好的印象。
父子艺术家——汤晓丹、汤沐黎、汤沐海汤氏兄弟向世界挑战
汤氏兄弟向世界挑战
1994年10月,享誉欧洲乐坛的“指挥明星”汤沐海,风度翩翩到了伦敦。他的哥哥经过三个月对世界美术的旅游考察后,专程赶回英国,亲自去机场接他。
那次,沐海没有住在经纪人为他安排的旅馆里,而是住在哥哥的寓所,也就是布朗神父主动租给画家的宽敞、舒适、豪华、宁静、高雅的住房。沐海很高兴,兄弟两人第一次以国际新闻人物身份相聚在伦敦。
因为汤沐黎和汤沐海兄弟,都是欧洲艺坛上受到瞩目的人物,伦敦新闻媒体,抓住大好时机,掀起宣传热潮。英国BBC电台组织汤氏兄弟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由中国部著名节目负责人隋建波先生主持。
记者们济济一堂,聚精会神听汤沐黎谈考察世界美术史的观感,汤沐海谈对古典音乐的独特见解。兄弟两人均虚实兼论,富有新意,当场受到好评。很快,BBC电台就以“汤氏兄弟向世界挑战”为题,用多种语言向全世界作了广播。
汤沐海的伦敦之行,是应英国爱乐乐团邀请,指挥音乐会。那次音乐会十分重要,是为纪念苏联已故小提琴家大卫·奥依斯特拉赫逝世10周年而举办的,在有名的阿尔伯音乐厅举行。
担任独奏的是世界小提琴大师梅纽因。他曾访问过中国,汤沐海对他仰慕已久。
梅纽因1916年出生在纽约。3岁开始学琴,7岁在旧金山钢琴伴奏首演成功。9岁在旧金山交响乐团伴奏下演出《西班牙交响曲》。舆论称他是神童。此后,他多次与欧美各国大交响乐团合作,反响强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梅纽因去苏联、以色列、日本、印度等国家访问演出,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
1963年,梅纽因在伦敦创办了一所音乐学校,物色好苗子,由他亲自指导,以培养世界性小提琴家。
1979年到中国演出后,从中国选拔了两名儿童去他的音乐学校学习。那正是汤沐海准备启程去德国深造的日子。谁也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