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常见印石石种简介 >

第1节

常见印石石种简介-第1节

小说: 常见印石石种简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陆续收集整理的资料,比较凌乱,多有遗漏,请行家留言补充。另外本人收集了大量印石收藏、金石篆刻类的图书;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给我旺旺留言索取书目。

快捷阅读小贴士:可以点击浏览器的“编辑——查找”输入需要查找的石种名称查找具体石种。

田黄石
寿山石大致可分为田坑、水坑与山坑石三种类别。其中著名的田黄石属田坑石,产于寿山溪边的“水田中”,石质极为温润、绵密、细腻,并具有萝卜纹,有的还带有红筋或红格。田石产地在寿山乡到高山峰之间,分为上中下坂田和溪中搁流田四个区域,产量小,因而相当珍稀难得。田石按色分田黄、红田、白田、灰田和黑田,田黄又分桔皮红、桔皮黄、金黄、枇杷黄、桂花黄、熟粟黄等。田黄因质佳色浓,稀少难得,尊为“石中之帝”,价格极高,早有“一两田黄十两金”之说,而先如今田黄的价值可以说是“一两田黄万两金”,足以见得其收藏价值。
  所谓田黄,顾名思义,就是产于寿山田坑中的黄颜色石材。笼统地说,田黄的产量并不低,留在民间的旧田黄件和印章也不少。但值得提醒的是,田黄的质地优劣悬殊,价值高低差异大,不能一概而论。而值得收藏、高价投资的也仅是田黄中少部分特征明显,各方面俱佳而无可挑剔的上品。


坑头洞石
    坑头洞石离寿山乡东南约1。5公里,由于矿体地下水丰富,矿石久受浸蚀,多呈透明状,表面富有光泽。寿山石中各种“晶”“冻”多产于此。坑头冻石,晶莹而凝腻,非他石可比,高兆在《观石录》中所记:“水坑上品,名泽如脂,衣缨拂之有痕。”历代收藏家因其质纯而难得倍加珍惜。其精品的身价不在田坑之下;因矿洞地下水丰富,开采极其困难。  
近年来,坑头洞石洞已向坑头占上方开采,所产出的坑头石,已带有山坑石的特性,与老的坑头水坑比较“水头”和通灵度明显减弱。水坑的环境与其他坑石不同,具有“水多”的特点。水坑石长期受地下水的浸渍,形成质地特别莹澈通灵,这种“玉骨冰肌”是其他坑石无法比拟的。水坑石的品种主要按每块石材不同的色泽和品质来命名。

新芙蓉
    新性芙蓉一般容易产生裂格,其保養是很重要的,特别要注意的是:1、芙蓉石怕高温。2、不要有意干着让风吹着,更不能沾了水被风吹了。如果不注意这两点,那就是对芙蓉做破坏性实验了,一般都会出现大小不一的裂痕,这一点几乎所有接触过芙蓉石的朋友都有体会。有的朋友,一拿到新芙蓉,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油揩干了,有的甚至用水冲洗,然后往那儿一放,看它裂不裂,这样十有八九会裂,就是没裂也裂了,简直是故意对石头的野蛮摧残,是不可取的。但芙蓉石毕竟是一种经历了几百年而被广大篆刻、收藏爱好者普遍认可的印石,它有其它印石所没有的独特优点,如果保养妥当,还是非常让人满意的。需要上油装密封袋养护,慢慢将其性养老。

芙蓉石
    芙蓉石产于寿山村南面约8公里的加良山,与田黄石并称为“石王”、“石后”,上品芙蓉石天生丽质,雍容华贵,微透明而似玉非玉,手感特别好。前人形容为“如脂如膏如腴”、“拂之有痕”。陈子奋《寿山印石小志》赞:“芙蓉之质与色,直可与田黄冻石雄峙寿山。芙蓉石质地较细腻,保养不当容易产生裂纹,因此最好要避风避水避热油养。
    大块的芙蓉石极为难得,乃是由于名贵的芙蓉石往往夹在坚硬的围岩中,肌理有黄色、白色、灰黑色的块状砂团,这种砂团或砂线的分布没有规律,在石中穿来穿去。看来大块的芙蓉石剔除砂质后,可能所剩无几。

白芙蓉石:白芙蓉石质极细润而雅净,有藕尖白、羊脂白、白玉白、猪油白等。以藕尖白最为难得。

红花芙蓉:在白色芙蓉中,质地通灵肌理含牡丹红斑点,如朵朵鲜花沉浮其间,十分别致。

    半山芙蓉
    加良山半腰所出产石头称为半山芙蓉。如今开采速度很快,已深入矿脉轴心开采,所出之石不但质地脂润,而且色泽十分艳丽丰富,已与山峰上半部所出的优质芙蓉石难于分别,只是目前所出的“石线”较薄多为片形石材。       
 

高山石
    高山石是寿山山坑中的一个大品类,石种众多,各石种的特色也各有不同。高山石开采之悠久,矿洞之密布,品种之繁多,色泽之丰富,石材之大块,矿脉延伸之广,都堪称寿山之最。主要的名品有:荔枝洞、鸡母窝、太极头、四股四、大洞、新洞、水洞、玛瑙洞、和尚洞以及掘性高山石和鲎箕石等等。

    高山石的养护
    有些高山石石质稍显疏松,不用油养会因风干水份蒸发造成干燥裂痕或者起白花,一般养几年油吃饱了,就会趋于稳定,但若之后搁置不理,还是有可能产生裂痕。称之为高山“财主石”。

高山晶、冻
    在山坑石的许多石种中,也都有“晶”、“冻”石。高山的晶冻石主要有黄、白二种,白色的较多,黄色的罕见。凡是质地凝结,表面十分光亮者称之为“冻”、透明度强,肌里十分莹澈者谓之“晶”。透明度极强,纯洁无暇者为上品。

 高山桃花红
    底地为白色或粉红色,肌里有许多细小白红,如胭脂之渍粉,如桃花之落水,随波荡漾,若沉还浮,甚是美艳。     
高山朱砂红
    是红高山的一种,在红色的底地里,紧密地布满细小而如网状朱砂的红色结晶体。

“桃花”与“朱砂”的区别在于,前者底地带白,纹理如星星点点;后者底地偏红,纹理如网状结构。

 鳝草冻
又称仙草冻,石质半透明,纹理有如鳝鱼脊背上的斑纹又如水底生长之水草。

鱼子冻
      石头肌理有密密麻麻的圆点,多为鲜艳的红色,象是一窝窝的鱼蛋,少见的品种。

新荔枝冻
    老荔枝冻到1991年就基本绝矿,新荔枝冻矿洞在老荔枝冻附近,新荔枝冻的矿洞开的很深,已经接近鸡母窝矿洞的位置,色泽和特点也接近鸡母窝。近年一般也把一些把石质纯净通灵,肌里有萝卜丝纹的白色高山冻石也归如新荔枝一类。

高山鸡母窝
    洞处于高山北麓,太极洞正下方,荔枝洞后背的山脊处,因地形似鸡窝得名,巧合的是,其石亦是如鸡窝一样,一窝一窝的夹杂在杂石之中,极具情趣。自1990年8月出石,石质稍坚,晶莹通灵,有红、黄、白、黑各色,是高山石中的著名的品种,现已基本绝矿。

高山太极头
    矿洞位于四股四高山矿洞左下方的小山岗上,因矿洞处于“S”形的盘山路中,形式太极而得名。这里出产的矿石,质极晶莹透澈,有红黄白诸色,红如彩霞,白似水晶,黄若蜂蜜,是高山石中的著名品种。

水洞高山
”水洞“之名源于该矿洞有地下水浸入,所以称作水洞。水洞出产的高山石透明度强,常有细密的萝卜丝纹。而且红黄黑白各色俱全,色泽鲜艳,水色莹澈,石高山石中的上品。   

高山玛瑙洞
    洞在高山大洞尾部,明代寺僧首凿此洞。石质凝结通灵,光泽性强。


二号矿(党洋石):  
党洋石又名墩洋石,黄巢冻石,这个矿区编号为“二号矿”,所以党洋石又称“二号矿石”,矿区位于黄巢山,松坪岭石矿的后背山岗,属于黄巢矿脉。党洋石质地韧而稍坚,蜡质强。品种有党洋绿、黄枣冻、鸭雄绿等。现在市场上不多见,几无出矿。  

 吊苋石
    吊苋石是寿山石中比较稀少的品种,色泽黝黑漂亮。吊笕又名豆耿石、吊肯石,产于高山东北面之吊笕山。,质地稍坚,多呈黑色,多不透明,并时有砂粒,常带有白、灰白或黄、红的色斑,磨光后十分明显,这是吊笕石的明显特征。有少量色纯而半透明者,称之吊笕冻。肌理呈黄色虎皮纹且结晶者,称为“虎皮吊笕”石或“虎皮冻”石。

    田坑籽料(小田黄)
    小田黄不是“小的”田黄,而是田黄的“小弟”。
    小田黄和田黄石是一个产地,矿物成分也基本一样,有黄白黑红各色,其中许多质地色泽都不错,部分指标达到田黄的标准,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算是田黄石。田黄石除了色泽质地上有严格的要求外,还要有一定的重量,现在市面上基本看不到严格意义上的田黄石,因此各种“有点黄”的东西也就算得上是“有点田”了。因为这两年寿山石资源紧张得厉害,田黄石更是凤毛麟角,这种小田黄那怕是指甲盖大小的料子也变得很抢手,但是因为石料小,不成形,一般当做挂坠或者串成手链。

    溪田
    溪田石出产于加良山东南面的月洋溪,形成过程与和田籽料颇有类似,都是山上的玉石崩裂后滚落到水中,经过长期溪水的冲磨滋润逐渐形成的,寿山溪田经过数年来的大量采掘,出产量已经不多。要注意的是,溪田石和出产于寿山溪的田黄石不是同一石种,不可混淆。   

 柳坪石
  雕刻工艺品用材。寿山石品之一。一名“柳寒”。产高山峰北面偏东约四公里的柳坪尖。石质稍粗松,不透明,有青紫、灰白、淡黄诸色,常为各色交错,含微透明紫色或白色粒点。其色纯紫如鲜猪肝者,名“柳坪紫”。块状结晶体,质细通灵,名“柳坪晶”。柳坪石自民国以来,大量出产,成为寿山石雕的主要原料,以价低,易操刀而著称,亦为篆刻家所欢迎。


老岭石
    一名“柳岭”。产于寿山乡北端柳岭深山中。早在宋代就大量开采用于雕刻。质地坚脆,微透明,颇具光亮。色以青翠与赭黄两种最普遍。青者名“老岭青”;黄者名“老岭黄”。其中结晶体名“老岭通”,极罕见。柳岭中有一山峰,地势险要,岩石峥嵘,俗称“虎嘴”,所产石质最佳,通称“虎嘴老岭石”。有黄地黄纹者,名“黄缟老岭”,红色地含各色缟纹者,名“色缟老岭”。解放前采用砚石,以后取其色正明亮部分,用作雕刻,仿制玉器,别饶风趣。老岭石无论矿石物理性质、外观特征,都与浙***田石相似,有时两者难于分辨,惟从肌里的纹理中,尚可辨认。

优质老岭
    由于今年寿山石资源萎缩得厉害,很多石种已经基本不出矿了,现在市场上流通的多是各类老岭石,但是由于商家大量收购屯货,价格也不断看涨。其中的印材大,石质比较凝润,且无砂丁格裂的优质老岭石更是受人欢迎,在不远的将来老岭石也将逐渐供不应求,有条件的朋友不妨趁目前市场上还有量,且价位还不算太离谱的时候收藏一些。

细老岭
    老岭石中质地尤其细腻者,易于奏刀,是物美价廉的优秀篆刻用印材。 


优质峨嵋
    又称花羊洞峨嵋,其矿洞位于半山芙蓉矿洞与峨嵋矿洞之间,因而石质石色也介于二者之间,仍不乏细密,色泽虽然从鲜艳转深沉,而红、黄。绿、白各色俱有,硬度从脂润转稍坚。块度大小均有。

鲎箕石:    
    鲎箕石出产在高山西北芹石村的山谷中,因为这个山谷形状类似“鲎箕”而得名。鲎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海洋生物,被称为活化石,福建沿海常见,其甲克可以做成锅勺,称之为“鲎箕”。鲎箕石石埋藏在山坡中的独石,外形多不呈卵状。但长期受水土滋养,质地比较细嫩,并有粗萝卜丝。其色以黄红二色为佳。


杜陵石
    又称都成坑。都灵石,石质坚硬通灵,光彩夺目,名冠山坑诸石,被誉为称为山坑之首。产于高山东面偏北约二公里的都成坑山中。质纯者,可与田石媲美,多以黄红白三色最为普遍,且石色表里如一,永不变色,其妩媚温柔绝非他坑之石所能比拟。  

    一枚杜陵石好不好,不能仅仅从图片上看色彩是否鲜艳,杜陵石之所以被尊为高山之首,很大一方面在于它的手感和其他石种都不一样,特别的凝结,有抚摸在光洁的皮脂上,凝而不腻,滑而不油,叩之有金石之声。老玩家甚至可以不用眼睛,仅仅上手一把玩就可以判断出是否是杜陵石。 

 

 马背石:
    马背又称“玛珮”,和“山坑之首”杜陵石属统一矿脉,产于都成坑山西面的山上,由于相连的两个山峰状如带鞍的马背而得名。马背石的质地比较坚实,半透明,石性接近杜陵石,通灵度稍逊,有红黄白黑等色,以红色居多。

 
鹿目格石 产在都成坑山坳中,有洞产和掘性两种。洞产鹿目石,多黄、红相间,亦有石皮,质地透明,但肌理有黑点和粉黄点相杂其间。掘性鹿目格石,系久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