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宗镜录 略讲 >

第95节

宗镜录 略讲-第95节

小说: 宗镜录 略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明寿禅师特别选出《华严经》这一段,也是修行的方法。“于眼根中入定”,六根之一的眼根,包括眼神经。有些修法是利用眼睛。譬如念佛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心念,用意念,不出声的,那就是用六根中的第六意识起用。另一个是心里念,嘴里也出声念,这个法门包括二根。修行要用工具,不同法门用不同工具。那么,有些方法不从意识着手,而用眼睛。如观自在菩萨、观世音菩萨,乃至有些观想中间的观,注意这句话哦!我讲有一些观想中的观还是用眼睛来。我们经常看到达摩祖师的画像瞪着两只眼睛,他看什么?什么都不看,瞪着眼睛不起意念,眼睛还是张着,那也是一种定。
  他说有一种方法从眼根着手入正定,利用眼睛,在密宗的修法叫看光,看光的方法至少有二十多种,而且很快可以入定。不过年轻人注意,我现在只讲原理,没有讲方法,不要听了这些拿着鸡毛当令箭,瞪着眼睛乱看,搞得不好眼睛先遭殃,多戴一副眼镜,再严重算不定就变成白内障。不要乱搞,先吩咐了!
  有些方法从眼根中就可以入定。那么出定如何出呢?进入这个定境,“于色尘中从定出”。眼根的相对面是现象界,现象界在佛学中叫色尘。我们的眼睛始终离不开色,这个世界充满了光色。夜里看到的是黑色,黑色也是颜色,有些人怕鬼,懂得这个道理,不怕了,黑也是一种颜色,有什么可怕!黑夜一来,一身黑色也蛮好看,鬼都拿你没办法。如果你觉得鬼难看,你欣赏他的难看,难看也是一种美。以华严境界来看,天地间没有什么叫丑陋。丑陋有丑陋的美,明此理,世上无丑人,也没有什么烦恼的事,烦恼有烦恼的美。所以说,于眼根中入定,于色尘中出定,出定还是从光中出。当然,这个道理太深了!华严境界是相当深,而且大家没有修持过这个方法,先别乱搞!现在只要懂这个道理就可。
  有关《华严经》,我们必须知道,据说这本经不是对我们这个世界的人类说的,而是佛在色界天中对天人们说的。用什么语言也不知道,那是天话,叫天文说。说了多少呢?百万偈,我们翻译过来的很少。那是龙树菩萨认为自己悟了道,想创教当教主,后来一个龙王接他到龙宫图书馆看经,他走马看经题,三个月没看完,这下知道佛法真是浩如烟海。之后龙树菩萨要求把《华严经》带出一部分,就是现在留传下来的八十卷《华严经》,这些都是对天人说的话,对凡夫而言相对有所秘密。
  “于眼根中入正定,于色尘中从定出”包含的意义很多,本经有一句话是对上面两句话的结论:“示现色性不思议”,是大经。显教的经典大多强调离色,譬如以《心经》来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们说这个人好色,你以为喜欢看男人、女人就是好色吗?其实喜欢漂亮就是好色,此人喜欢花的衣服,或者艺术家喜欢某种颜色,称赞这个线条好美哟!唉呀这个流水、唉呀这座山!我常常听到人家叫美,我也走遍了天下的名山,我说有什么美?不过一堆土、一股流水,没有什么美,人都被泥巴给骗了!人自己疯了,被色尘所引诱。所以显教的道理离色就成道,“色即是空”。到了华严境界则是“色性不思议”。
  如果在文学研究所讲比较宗教学,这是新开的一门宗教学课程,把各个宗教教义来作哲学比较,绝大多数的宗教看人生都是灰色的、悲观的,看这个世界是悲惨的,佛教一部分也是如此。这不是笑话,宗教好像都劝人早点死,每个教都在另外一个世界开发观光饭店,而且向我们拉生意。你不要怕死,死了到我那个天堂,招待周到,上帝做老板。佛教说不要紧,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当大老板,另有股东老板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应有尽有。不过,把几个宗教的观光饭店一比较,佛教的生意做得最大,饭店开得最多,死了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那不死不活在苦海中的呢?没有关系,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万一下了地狱呢?地藏王菩萨也在那里开饭店。东方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佛,上方香积世界的维摩诘居士都在那里等着,十面八方,这个生意全做完了。
  所以我说其他的宗教算了,少开一点吧!全被佛教包了!而且佛教中揽生意的人又多,都是招待周到,使你了生脱死,不但解决这一生的问题.还解决来生。这个是宗教性,但是严格地讲,大多数宗教看世界是灰色的,没有什么好留恋,不要怕死,死了到我那里……

  红尘送色涤眼青
  但是华严境界不是,《华严经》认为整个世界,一切好的、坏的、是的、非的、善的、恶的,统统是真的、善的、美的。所以一般显教讲色法是坏的,华严则是“色性不思议”,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好色,坏吗?
  有些人因好色而悟道,你看有位祖师睹桃花而悟道,多风流啊!可是他悟道了!有位无名比丘尼:“竟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手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多倜傥!可是语道了!这就是色性不可思议,真正的至善,没有善恶的分别,一切善法、恶法升华了,都是善,此乃华严境界。
  他说关于这个高深的、无上的秘密的道理,“一切天人莫能知”,不要说人世间人类的智慧不能透知,以天人的智慧都不能深入到这样奥秘的境界,除非悟道、成佛了,才能懂。因此,“于色尘中入正定,于眼起定心不乱”,他说,有些大根器的人,不需要出世,也不需要出家,就在红尘滚滚中人走去了。怎么入定?
  滚滚中就是定,定就是滚滚,尽管滚,尽管定,他就是在出世,出世在哪里?就在世法中,当场就出世,也无谓出世,无出不入。于色尘中入正定,定有很多种,四禅八定,不一定算是正定,只有如来大定才是正定。
  但是有些大乘根器就在色法中入正定,如《聊斋志异》上有一篇故事,讲某生到普陀山朝山,半路上碰到一个妓女也去朝山,结果两人结为夫妻,成为道友,几十年夫妻,并没有夫妻之行为,俩人感情好得不得了!有时打坐相对一笑,尽在不言中,最后两人修了几十年,可以走了吧!没错,两人一起坐着走了!蒲松龄写的这个故事,就是“于色尘中人正定”,在色尘当中而成道。
  “于眼起定心不乱”,那么他用不用眼根呢?普通人看都不敢看,尤其修道的人,或是小乘的戒律,走路只能看前面三步。几乎什么都不敢看,笑也不敢笑,白骨(牙齿)不能露,小乘戒律这样严重。大乘戒律不管,要看就看,于眼起定,而此心寂然不动,没有散乱,这就是如来正定。这说明什么?“说眼无生无有起,性空寂灭无所作”,眼根与色尘之间,本来即不生不灭,目性现前,也就是《心经》所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它本身即空性,既然万法皆空性,哪里有出有入呢?哪里能够说避开一面叫出世呢?根本就错了!
  华严告诉我们直接进入。华严的教理是圆教,也称圆顿教,顿入圆融,华严宗的大祖师们都从禅宗里出来,这个是中国创宗的,在印度没有的。
  疏释云,定慧虽多不出二种,一事二理,制之一处无事不办,事定门也。
  “疏”;《华严经》的疏理。“释”:《华严经》的解释。
  为华严作注解的祖师很多,其中有清凉国师为华严作疏;李长者(李长者是居士),唐朝人,据经作论释,两位都是不得了的人。唐朝皇帝姓李,李长者是皇室,也是个王子,但他没有出家,而是以居上身“出家”走了。李长者读《华严经》而悟道,背了一部《华严经》准备到山里注释经典,在往山里的路上遇到一只凶恶的老虎挡住去路,他拍拍老虎说:是不是给我带路的?老虎点点头,他跨上老虎任它奔走。老虎把他带到一个山洞,李长者只带着笔、墨、纸、《华严经》,一个人在洞中三年注释《华严经》。后来来了两个天女,到时就给他送饭;他要的东西,两位天女会为他送来,自然心念一动就来了,他一切不管。注解完了,此人亦不知所终,最后如何?到哪里去也不知道,这也是华严会上的菩萨,他的注解非常有名。一般学佛的,尤其青年同学们,能够发心把这两本疏释研究完的,大概万人中只有一人而且!你看我们有多少的宝贝没有人看。
  疏释是注解《华严经》的,他现在引用这疏释来讲:“定慧虽多不出二种,一事二理,制之一处无事不办”,他说我们学佛做功夫要想修成就,就是两个法门一条路:修定修慧。然而修定修慧的原则原理只有两件事:一个是事上修,一个是理上修。所谓事上修,并不是说一天到晚打坐、念佛就叫事上修,那不过是事上修的一种,事上修是心性上的修,在心理行为上改变习气、改变贪腹痴、改变做人做事待人接物的一切行为,打坐不过是事上修的一件修法而已!这个道理千万弄清楚,不要认为我一天到晚打坐就是在学佛,不打坐就不是学佛,那叫修腿,不叫修佛,修腿的话,金华火腿多好!何必买你那两条腿!要注意修行不是在修腿,而是在心性上修。
  第二是理上修。要穷理,一天到晚盲目打坐是盲修瞎练,不看经,不穷理,光晓得佛教好,佛学好,佛教的著作这么伟大,而古人,功名富贵“啪”一下就丢了,丢了就入山。能够有这样的著作出来,而后世却不知,这不是很惭愧的事吗!所以佛学研究透了一样成佛,这叫穷理,从理上来。
  不管从理上来或事上来,非有定力不可。什么叫做定?就是“制心一处”四个字。佛经的名言:“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大小乘佛法用这八个字说完了。
  今天下午一位七、八十岁的高龄老道友问我,上次你讲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办个什么事?对啊!办什么事啊!无事不办的事,要神通有神通,就是山东话“要什么有什么”,要智慧有智慧,就是要定,修定的原理就是制心一处。大家可以测验自己,打坐坐得很好,心也跑得很好,坐在那里东一个妄想、西一个妄想,不过有时轻一点,然后又来个大妄想:我这一堂坐得非常好。千万注意!这个就是没有制心一处,不要认为这个是制心一处。制心一处的话,初禅到达“念住”,念头住了,不叫“念停”,佛经用字用得妙!叫“念住”,是活的,不是死的。念停是死了,念住是活的。
  念住以后到二禅才可以气住、脉住。如果念不能住,别人来给你改姿势,眼睛先瞪开,隔着四、五步灵感就来了,这叫制心万处。再不然还没有到你面前五步你就知道,叫制心五步,有时还制不住呢!又笑又摆、又动又摇,那如何办?“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事定门也”这是事上起修,属于事定门。

  由参悟正定
  能观心性契理不动,理定门也。
  那么从理上进入的一样得定,所以说“思之思之,鬼神通之”。禅宗的参话头,“参”就是穷理。如果参“念佛是谁”,一天到晚念“念佛是谁”,那么变成念佛,不叫参话头。“参”就是像发疯一样,念佛是谁?阿弥陀佛,念佛是谁?阿弥陀佛……要这样才是参。你没有念佛,参念佛是谁干什么?你也不在念佛,阿弥陀佛,念出来佛的是什么东西?谁在念?它从哪里来?那才叫参念佛是谁,真参念佛是谁是这个样子:阿弥陀佛,谁在念;阿弥陀佛,谁在念;阿……你们没有看过,我们在大陆看到参者,硬是跟疯子一样,内行的老和尚、禅宗大师一看便知。我们外行的就问这和尚是不是疯了,那些老和尚一把挡住你:不要妨碍他,怕他听到,受这句后的刺激会变疯。
  所以禅堂不准人进去看,有些用功用得几乎疯了一样。后来我也发现一个道理,一个人不要说学佛,想在世界上、社会上成功一件事,不发疯不会成功,艺术家绘画绘得好,他对画发了疯了!做生意赚钱,他天天都是钱呐!格老子我就是钱在运转,什么人情世故、你你我我一概不管,钱要紧,一般要到这个发疯程度,才有发财份。又来搞搞生意,又来搞搞打坐,那能发得了财?那能坐得好?
  所以话头要以发疯的精神参。参话头是穷理。为什么不叫穷理而叫参呢?中国人喜欢简单,参包括了穷理,你去研究、你去思想、揣摩、你去反省、你去追吧!包括的意思很多,你去参去!不然参个什么?我走路还要人“搀”呢!参是穷理,穷理穷到最后,“精思入神”,一样地开悟,到成佛的境界。观心也就是参,“能观心性”,要找你那个能观的心性之体,好!然后理悟到了,“契理不动”,“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