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宗镜录 略讲 >

第103节

宗镜录 略讲-第103节

小说: 宗镜录 略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说到《华严经》的精神。永明寿禅师为什么人著作《宗镜录》呢?为一般在生死黑夜中的人。
  “生死长夜”是一句成语,学古文的人顺手就能写出,用不着多费脑筋重新组织。然而用白话文又如何表达呢?再插一段题外话,过去的社会是六十年一个变化;之后三十年一世;现代的社会则是二、三年就有变化,大专青年跟小学生接触,沟通已有困难,小朋友看你已经老了,不要认为自己还年轻,一副前途无量、后途无穷的样子,再不努力,是前途有限,后退无路。
  拿现代观念写“生死长夜”,会有理解上的隔阂,写“黑暗的生死道”还算是美!年轻人或可接受,否则他觉得你们这些拜佛的老头子、老太婆落伍。落伍者,该报销也!学佛学久了,千万不要变成年轻老太婆,要跟着时代走。“生死长夜”也就是生死的黑巷子,人在没有“了”、没有悟道以前,都在生生死死的黑巷子中转。
  “无明尘劳”,古人用两层不同概念的名词组含成一句话,一看便懂,无需连接词或介词,因为介词已经存在意识里。好比小孩说:“妈妈面包”,妈妈一听就懂,小孩要面包,“我要吃”三个字省略了。
  “无明”是佛学名词。有两个要点要注意,第—点,在生死的黑巷中,我们的情感、思想、妄想等念头,不知从何而来?往何处去?此谓无明,无明就是不知道、不明白的意思。第二点,凡夫众生在没有悟道以前,打坐修道,开眼、闭眼,都是靠外界的光明才能修行或看见东西,自性光明黑蒙蒙一片。真悟了道的人,能够不靠外界的光明,自性的灵光能照三千大千世界。那才是真明了。所以“无明”在理论上是不明白、迷糊的;在功夫上是在黑暗中,诸位做功夫,或打坐参禅、或念佛念得好,眼睛一闭就在生死长夜中滚,没有跳出无明。
  “尘劳”也是佛学名词。尘就是色尘,三界都在色尘中;色又代表物质,物理世界四大是色尘;有物质存在就有色尘的障碍,由色尘的诱惑,影响我们情绪、思想的波动,所以叫“尘”。
  因为有物质世界存在,使我们人生的生命一辈子忙忙碌碌,不得休止,所以叫做“劳”。古人称人生为“劳生”,一辈子在烦恼、忙碌中。综合这许多慨念就叫“尘劳”。

  爱梦编织了整个人生
  “三界大梦之中”,三界都在梦中。我们大约在欲界的中层;欲界的下层是地狱、饿鬼、畜性下三道;欲界的上层是欲界天天人、阿修罗(魔鬼),为什么不翻成魔鬼道,因为阿修罗并非一般所说的魔鬼。阿修罗属于神道,并不一定坏,只是脾气大一点。人道中也有脾气大、爱打架的,那是人中的阿修罗。人、天、阿修罗属于欲界上三道。研究佛学应该先把六道轮回、三界天人的差别弄清楚,由人升华到色界、无色界的境界,还有许多层次,各有不同境界。配合现代天文学、科学研究,月亮、太阳整个系统还在欲界中,未来科学可能发展通达到银河系统,大约要等一百年吧!银河系统可能仍属于色界范围。那么无色界究竟在什么地方?以现代人类知识领域仍无法测知。所以学佛的人随便吹牛,要跳出三界外,我们到六层楼还得靠电梯,连三层楼都跳不出去,妄谈跳出三界外。
  永嘉禅师《证道歌》:“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三界都在大梦之中,所以说“生死长夜、无明尘劳,三界大梦之中”。在这个情况下,他说他著作这本书,单独为了觉悟人类。“割开爱网”,这四个字可难了!狭义的爱网,也是最厉害的爱网,是男女、夫妻之间的感情,然而这也不过是爱网中的小网,扩而充之,所有对子女、兄弟、亲属、人世间的感情等等,统谓之爱网。总而言之,爱网不破,没有办法谈修持。所以,以佛法来讲,真正学佛的人,初步要先发起厌离心。
  许多人学佛用功怪自己没有成就,却找不出原因何在?你尽管念佛、打坐,而厌离心根本没有发起,对这个世界仍充满了幻想、情意,或者想趁年轻把身体坐好一点,将来前途无量,一大堆妄想,哪里有离开三界的念头,厌离之心根本没有动过,用功怎么会上路?全是做生意的心理,想打坐祛病延年,不要打针吃药,坐一次起码赚它五、六仟,这些与厌离心毫不相干,厌是厌恶三界。我这么讲,也许有些人大不承认,有些朋友说他对这个世界已经毫不眷恋,灰心透了,没有一点希望。果真前面有点好的希望逗他一下,他又活起来了!那不是厌离心,我们对自己心理念头要检查清楚。世界上做人,不光是学佛修道,第一,不要自欺,自己欺骗自己是最愚笨、最可怜的人;其次,不要把自己心情上的灰心,当成是生起厌离心,那就全错了。厌离心不是灰心,而是第一等智慧,把人世间的一切看得太透彻了,看人世间真是可以丢掉的垃吸,怕脏到手、脏到自己的眼睛,看都懒得看一眼,那才是厌离心生起。
  厌离心生起以后,才能慢慢割开爱网。然而,割开爱网远不是佛法的究竟,只是初步发心。换句话说,割开爱网才是真正发起了厌离心。
  第二步要“欲透苦原”,要求自己跳脱人世间的苦海。我们有时候很想跳出苦海,坐累了想站起来,坐是苦海;站久了腿发酸想坐下来,站是苦海,而这个不是“苦原”,原就是源,要透过苦源,苦源在何处?在心中。
  因此接下来要讲的是,为了这些“将求如来大寂灭乐者”,准备求得达到成佛境界的人们,所以写这本《宗镜录》。
  如前所述安心之门,直下相应,无先定慧。
  从这里开始又是另一个段落。这一段起告诉我们,直接走佛法修证的路线。
  “如前所述”,如前面所讲。“安心法门”,我们如何去找一个安心法门?他说安心法门不要找。“直下相应,无先定慧”,这是顿悟的法门,直下相应就是禅宗的直下承当。直下就是当下;承当就是担当,一直下去就对了。什么叫顿语法门?这样就对了。换言之。若求安心,而另外用一个方法求安心,为了方法而忙碌,那个方法就令你不安心。没有方法的方法,“直下相应”,“无先定慧”,无所谓先得定,也无所谓先得慧。
  现在宗教界的风气很流行谈密宗,我经常告诉年轻人,现在哪里有真密宗?说一段故事给你们听。我们当年学“大”密宗的法,很痛苦!求法就求了好几个月,天天到上师面前磕几十个头;天天供餐,上师始终不理你,几个月后总算答应了。据说要与大法有缘的才能传,一百多人报名登记,只圈定二十多个有缘的人。传法前,上师本身在坛城内念经念咒,手中的铃杵叮叮咚咚,比唱歌演戏还要忙;坛场从早到晚供佛的檀香、沉香不断,庄严的不得了,修七天七夜,要修到护法神现身。譬如道场的护法若是韦陀、关公,那硬是修到韦陀、关公站出来让你看,这个坛场才可以传法。
  到传法时严重了,前门上锁,后门上锁,有卫兵站岗,二十多个人,膝盖早已跪酸了,也不敢抬头,偷望一眼,上师宝坐依然是空的。最后终于等到上师出场,坛场庄严肃穆,这下可传大法了!搞了一百多天,了那么多钱,老人家一上坐,静悄无声,桌子一拍“啪”一声巨响,半天没有开口,再偷偷一看,上师不见了!莫非上师有隐身术?原来进房间去了,是上师不高兴吧?然后我们央求大师兄再恭请上师,上师上坐说:“大法已经传完了,没有懂吗?”他骂了一顿。好,大法下懂,比大法差一点的传给你们:“我,就是佛,一切不管,好了!”又下坐进去了。两句话,花了那么多钱,磕了那么多头,这个大法传完了!这是大密宗,你看厉害吧!实际上他传了吗?真传了!你们当中有敢相信自己就是佛吗?除非发神经。如果你不发神而相信自己是佛,那就差不多了。但是凡夫多是不信自己是佛,或者信成发神经。
  接着下一句“一切不管”,你做到了你就是佛。你能一切不管吗?样样要管,阿弥陀佛,那个茶壶、杯子;阿弥陀佛,你对不起我;阿弥陀佛,他欠我十块钱……。真做到一切不管即是直下承当。所以,真正的大密宗在哪里?在中国的禅宗,我即是佛,一切不管,求人不如求己。问题是你做不到一切不管,假如能做到一切不管,何须管他定不定、慧不慧?两腿一盘,我就是佛,死了也不下坐,一切不管做到了,两腿就不痛了!因为做不到,所以腿是腿、我是我、佛是佛,那只好走渐修的路子,修法、修定修慧。
  “直下相应,无先定慧”,这个理就是事;这个事在哪里?就是中华文化儒家道理的:大智、大仁、大勇。大勇就是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力波罗蜜,说放下就放下、切断就切断,没有这个气派、婆婆妈妈学什么佛?学佛是大丈夫事,说放下就放下,这才可以谈“直下相应,无先定慧”。

  定慧的体用与提放
  定是自心之体,慧是自心之用,定即慧故,体不离用;慧即定故,用不离体。双遮则俱泯;双照则俱存。体用相成,遮照无碍,此定慧二法,修行之要,祖佛大旨,经论同诠。
  上面两句话“直下相应,无先定慧”是顿悟;若不能顿悟则退而求其次,“我就是佛,一切不管”,再做不到,不要吹牛了,只好走渐修的路子修定、修慧。
  他说定是自心之体,此心本来定,为什么不能定呢?后天的习惯染污了,所以此心不定。
  智慧是什么?智慧是由“体”上起的用。什么是体?什么是用?多数人误解了体用二字的意思,体、用是古文,以现代的观念来说,体等于“能”,譬如电灯会发光、播音器会发音、电动汽车会走动,这些都是电的用,由本能起的用可以有多项用途,但是这些用途只有一个来源,也就是电能,而电能就是所谓的体。所以说,定时境界是自心的体;智慧是自心的妙用。
  先认清楚定之体、慧之用,却又不能执著这两句话,进一步还得认识“定即慧故,体不离用”,定就是慧,因为体用不二。通常在散乱中用的思想,不算是慧,较好的只能叫做聪明。定是有层次的差别的,譬如四禅八定、九次第定,依宁静的程度而区别,好比一杯清水有不同程度的清净,真到了如来大定,如同纯清到底的清水一样,本身清净到了极点,就能照见万象,所以定本身就是慧,这是讲大定。因此心境稍稍宁静一点,就发起一点慧。
  《笑禅录》中有个笑话,一对老夫妻学禅打坐,老婆婆原来反对老公公搞这一套,被逼得没办法只好跟着老公打坐,坐了以后突然告诉老公,“禅那”真好啊!真管用。老公一听,老婆大概悟了,问好在哪里?她说某人二十年前欠我十块钱,一打坐就想起来了!
  高明的人透过这个笑话就了解什么是禅!心境一宁静,过去、未来的事全会了解,这是慧的发动,不过,若被慧动抓走了又变妄想,不执著就是慧。所以说,定即慧故,体不离用。大家不要以为入定以后什么都不知道,没有慧叫什么学佛!脑子变木头,那又何必学佛?越定慧力越大,能够无所不知,就是佛智慧的成就。
  再进一步,“慧即定故,用不离体”,真正的大智慧成就一定是有大定力的人,所谓智、仁、勇三者是不分的。大智慧成就者自然在大定,理透了就得大定。譬如普通人看一样难吃的、苦的东西,不会想吃,那是慧知道,知道了当然放下,慧就是定,放不下的是你笨,所以说慧即定故,用不离体。
  “双遮则俱泯”,不谈定,不谈慧;即不管有,也不管空,空有俱遮,你叫他佛也好,非人也好、人也好,两样都没有。
  “双照则俱存”,两边都不挡掉,定慧圆明,定中有慧、慧中有定,体用相成。修定者,理不透(无慧)修不成。反过来讲,佛学搞得再好,定力不够,一点小习气都改不掉,那学什么佛?不要自欺了!体用两个是相成的,遮、照皆障碍,两面要丢下部丢下;要提起都提起,这叫无碍。所以定与慧是渐修第一步必须做到的,要想成佛作祖,任何一部经典、任何一个修法都是这个原则。

  第二十六章  天叹情路绕地长
  所以《法华经》云:“以禅定智慧力得法国土”。又云:“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
  《法华经》上说,要想成佛必须先修禅定。禅定并非禅宗,二者有所差别。由禅定中得到智慧的力量、得到法身、得到佛法净土,此称法国土。比如净土宗阿弥陀佛的净土,即是法国土。
  “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当法师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