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隆内幕-第3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0年18名高管报酬总额为43万元,年度报酬总额在10万元—15万元1人,7万元—8万元2人,5—6万元2人。其中,何贵品、范方其、唐万里、唐万新、刘国山、徐道富、刘华强、张京生、王树华、裴洪斌、瞿学忠、郭新卢、王锐未领取报酬。
2001年,只有总经理张国玺、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魏学忠、副总经理江建林、副总会计师赵斌领取了报酬。
2002年,20名高管中有10人未领取报酬:副董事长王毅民、副董事长唐万里、董事刘国山、董事郭立群、董事王德乐、董事高蕴健、监事长赵会星、副监事长裴洪斌、监事瞿学忠、监事郭新卢、监事王锐。年度报酬总额73。7万元,金额最高的前三名董事的报酬总额45万元,金额最高的前3名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总额31万元 ,独立董事3万元/人年。
2003年,23名高管中,董事王毅民、刘国山、郭立群、王德乐、刘建新、孙力生、监事赵会星、裴洪斌、李生有未领取报酬。
沈阳合金:
1998年15名高管中,常务副总经理常文斗领取了1。47万元的报酬,副总经理金永才领取了1。36万元报酬,总会计师王淑娟领取了1。2万元报酬,监事张巍领取了1。2万元报酬。
1999年14名高管中,董事长孔清华领取2。4万元;常文斗2。4万元;孙刚1。8万元;包威1。44万元;监事张巍1。44万元;总会计师王淑娟1。44万元。
2000年14名高管中,在公司领取报酬的 7人,年度报酬总额约为25。8万元。
2001年19名高管的报酬总额为83。8万元,金额最高的前3名董事的报酬总额为23。2万元,金额最高的前3名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总额为14。4万元。年度报酬在1万元—3 万元的现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4人,3万元—5 万元的11人,5万元—10 万元的4人。董事王琳琳、Ed Shultz、监事王爱生未领取报酬。
2002年19名高管报酬总额为94。65万元,金额最高的前3名董事的报酬总额为42。9万元,金额最高的前3名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总额为23。4万元。年度报酬在2万元—5万元的现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11人,5万元—10 万元的3人,10万元—20 万元的2人。总经理彭胜宇、董事王爱生、监事王宏未领取报酬。
2003年情况基本同2002年。
湘火炬:
1998年,董事长黄平领取4万元报酬,副董事长、党委书记黄良才领取3万元,董事、总经理聂新勇3万元,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刘海南2。4万元、董事、总会计师陈力2万元,监事会召集人谭旭2万元,监事郑荣新、戴兴平、王孚清均2万元。董事唐万新、李强、刘 勇未领取报酬。
1999年21名高管报酬总额为44。4万元。4万元/年有1人;3万元/年有2人;2。4万元/年有1人;2万元/年有16人。不在公司领取报酬的是董事唐万新。
2000年15名高管报酬总额为32。4万元。4万元/年有1人;3万元/年有2人;2。4万元/年有1人;2万元/年有 10人 。未领取报酬的是董事总经理王炜。
2001年13名高管,报酬总额为49万多元,最高为6万元/人年。王炜未领取报酬。
2002年14名高管报酬总额为101万元,金额最高的前3名董事的报酬总额为42。8 万元;金额最高的前3名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总额为43。7 万元;独立董事的年度报酬总额为7 万元。年度报酬为10 万元以上的有3 人;10万元—6 万元的有8 人;3 万元以上的有2 人。王炜未领取报酬。
2003年17名高管全部领取报酬。报酬总额为284 万元。金额最高的前3名董事为72 万元;金额最高的前3名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总额为112 万元。独立董事的年度报酬总额为12 万元。年度报酬为35 万元以上的有3 人;25万元—20 万元的有3 人;15 万元以下的有11 人。
在“老三股”总计40人左右的高管层中,有4个关键人物几乎从未领取过报酬。作为新疆屯河的董事长,何贵品的薪水一直从德隆国际领取。总经理刘国山在任期间,也不从屯河领薪水。沈阳合金总经理潘亚平和湘火炬总经理王炜分别从星特浩和MAT领薪水。这几位身份相当于首席执行官的关键人物,居然在上市公司只是“友情出演”。
11年董事长何贵品(1)
李德林
作者:李德林
当然,德隆内部并不是没有能人,否则也不会把一场“大戏”演了8年才“穿帮”。
何贵品,德隆帝国中一个不能不说的人物。
他是“德隆系”中的一位长者。一个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十年”文革、改革开放这几个重要历史时期的人物。
他位高权重,是德隆控股的3家上市公司中惟一一位“ 土生土长”的董事长,担任11年新疆屯河董事长的超级元老。在公众的印象里,他最抢眼的一回,是2004年5月份在全国上市公司高管身价排行榜上的亮相。新疆屯河的股价受德隆资金链断裂影响而缩水,但他依然以137万元(持股市值)的身价排名第20位,这个信息引起了很多媒体的关注,也第一次让人把他和那些媒体上的风云人物联系起来。
何贵品生于1937年,蒙古族人。
1958年,他考上东北农学院,是班里面仅有的两名党员之一。1962年毕业的时候,学校号召党员带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何贵品和其他15位同学选择了新疆。他被分配在新疆昌吉州水利局。
水利局是机关,公务繁多却少有新意。何贵品一呆就是21年。1983年,改革之风吹绿边疆的时候,昌吉州水利局准备建一个水泥厂。何贵品得到消息后,又一次怀着激情自动请缨。国家没给一分钱,只有借来的2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他后来回亿说:“我就想,在机关里头一天忙到晚,好像没有什么形状似的,下来做一些具体的事,就比较具体,做一件就能看得见摸得着。”
作为头屯河水泥厂的创始人,何贵品显示了作为企业经营者的能力。
21年前,在荒凉的河滩上刚规划厂区时,何贵品就把花圃、绿地、喷水池等设施一并画入蓝图。当时,一些人不理解,认为集体小厂弄点钱不容易,连盖厂房都紧巴巴的,修这些有什么用?何贵品却自有主张:办企业是一件长远的事,企业形象不仅是对外的窗口,对自己职工的精神面貌也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样就能把“形象力”转化为发展动力。
在刚开始的10年间,头屯河水泥厂几年一个台阶,年产量从3。5万吨翻到了20万吨。新疆地区的水泥市场竞争还是很激烈的,但何贵品有他的一套管理方法。当年,头屯河最大的对手是新疆水泥厂(天山股份前身),一个国有企业、一个集体企业竞争很是激烈。有一次克拉玛依进行招标,标的为十几万吨的大单。两方都想争取到这笔生意,但最后卡在了价格上,克拉玛依要求每吨降价5元,前去竞标的新疆水泥厂的销售经理自己不能决定,就回去请示领导。而新疆屯河的销售经理却当场拍板,做成了这笔买卖。这是因为何贵品给了销售经理上下浮动5元的权限,他无须请示即可做主。何贵品说,他这么做是有把握的,因为新疆屯河的内部的成本控制得好,机制灵活。
何贵品倡导企业文化管理,他曾撰写文章《精神的力量》,畅谈对文化管理的构想,大胆提出:“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形态,新经济的根本要求是用企业文化去管理。”他还说,企业管理要突破传统的管理局限,不能单纯依靠制度来管理企业,要在制度健全的基础上,把管理升华成一种文化,拔高到一门艺术的层面上去研究,去运用,要强调用知识、用文化来管理,要学会把知识融化成智慧,把智慧修炼成文化。
1990年,头屯河水泥厂与香港华隆股份公司合资设立昌隆白水泥有限公司,学习合资企业的组织模式和先进管理经验。
1993年,头屯河水泥厂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屯河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新疆首家生产型股份制企业,何贵品被选举为董事长。
1996年是何贵品的丰收年,他个人荣获了由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屯河股份有限公司也被批准上市。
何贵品告诉好奇的人们,水泥厂“建厂以后从来没有亏损过”。之所以引进德隆,是出于对企业发展的长远考虑,把德隆作为战略投资者。他认为,这样做至少可以一举三得:一是优化股权结构,使企业更具活力;二是引入德隆超前的理念和先进的经营管理;三是实现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结合。
他认为德隆没有吃掉新疆屯河的意思,相反,德隆进入新疆屯河后,开始时立足新疆屯河的水泥主业进行研究,扩大规模。先是整合周边的小水泥厂,使从年产量二、三十万吨一跃为100万吨,成为新疆第一大水泥厂。这可能是与德隆合作以后最令他高兴的事了。
但作为一个踏踏实实做水泥出身的企业家来说,还是有点让人生疑,新疆屯河的利润率从1996年的21。16%下降到2003年的5。09%,难道引不起何贵品的思考吗?1999年屯河自斩作为强项的水泥,抱起在股市上中看不中吃的“番茄酱”,作为屯河水泥事业的奠基人,他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德隆为他设计了一个“红色产业”,论证好之后交给他,还将1994年就投资兴建的农业基地交给他经营,为他开发国际市场。一切都是德隆的主意,他变成了一个执行者的角色。
德隆给了何贵品一个他没有想象到的空间,他不但一直保留着新疆屯河董事长的身份,还担任金新信托董事长、德隆国际副董事长、新疆德隆畜乳业集团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新疆德隆畜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屯河集团董事,如果没有德隆危机的话,他的头衔可能还会增多。
11年董事长何贵品(2)
李德林
作者:李德林
德隆进入后,何贵品的持股数大幅增加,到目前共持有9。4股。他已经不是那个集体所有制的头屯河水泥厂的厂长了,由于他多年的积极配合和努力,他在国际化的、威慑资本市场的大公司取得了不容忽视的地位。
德隆出现危机之后,新疆屯河积极解围,想掏出巨额的真金白银购买德隆所持股份。后来,随着形势急转直下,湘火炬与沈阳合金先后反目,新疆屯河也迫于压力开始倒戈。
风雨飘摇之中,何贵品将何去何从?
昙花一现的火炬之光
李德林
作者:李德林
曾任湘火炬第一任(德隆入主之后)董事长的黄平,也是德隆的一员干将。由于他的努力,一度证明了,湘火炬通过实业经营,同样能迅速实现规模扩张。
这是德隆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幕。
1998年、1999年、2000年,是湘火炬规模扩张速度最快的三年,主营收入同比增幅分别
是113%、108。92%、177。77%。1998年由1997年的1。25亿元,增加到2。66亿,增加了1。39亿元;1999年增长到5。56亿元,增加了2。9亿元;2000年增长到15。4亿元,增加了近10亿元。
但是这3年的增长方式并不一样。
后两年支撑湘火炬规模扩张速度的完全是并购活动。但是1998年,并购步伐还没有放开,全年只有一项并购事项,9月,收购了株洲市破产企业——株洲活塞销厂。其3个月的收入,只有566万元,利润为-22万元。并购的目的,不是单纯追求企业规模,而是改变产品结构单一的现状。
1998年初,刚刚当上湘火炬董事长的黄平巡视生产现场,发现有一批火花塞贴的是过去的老牌子。原来,厂里还积压了数十万只火花塞,质量达到了国内行业标准,但低于公司新制订的质量标准。扔掉吧,可惜;销往市场吧,又怕影响信誉。几个只能部门一合计,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打上老的品牌标志,卖给那些对价格更敏感的客户。这样一来还可以为公司减少上百万的损失。
为了强化质量意识,黄平组织了一次“湘火炬3。15特别行动”,用一辆10吨重的压路机把价值100多万元的火花塞碾成了碎片。这一下震惊了湘火炬人。随后,湘火炬开始实施ISO9002标准。这一个场景,在德隆的历史上非常稀少和珍贵,它使人回想起1985年4月,张瑞敏当众砸毁存有严重质量问题的76台瑞雪牌电冰箱的情形。
黄平一边推进质量管理,一边寻找“走出去”的途径,挑战国际市场。
1998年5月;为使公司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争取列入全球几大著名厂商的采购计划;黄平董事长在美国考察期间;与美国法国零部件协会(APAA)负责人进行联络并申请成为其会员单位;此举使湘火炬成为这一世界最有实力、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