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马英九传 >

第55节

马英九传-第55节

小说: 马英九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英九和王金平的对决,显然是各有优势,可谓势均力敌。
  马英九拥有台湾北部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而王金平在台湾南部的地位却不可动摇。就国民党内部来说,有相当一部分人支持王金平,也正是看中了他在南部的影响力以及本土化的身份。南台湾一直都是泛绿阵营的“大票仓”,泛蓝阵营在南部能够获得的支持相对要弱得多。如果王金平当上国民党主席,在 2008年的大选中,他不仅能够获得北台湾国民党的票源,也可以在南台湾获得相当的支持,胜算非常之大,这也是国民党内部选战策略的一部分。
  但是,这些年来一直受到陈水扁族群政策欺压的外省族群,对于王金平的中间路线,显然心有所忌,他们或许担心王金平同李登辉以及陈水扁的关系,会给国民党带来另一次灾难吧,尤其是担心国民党内出现第二个李登辉。说实在话,目前的国民党,确实已经承受不了第二个李登辉的打击了,真的出现那样的情况,便有亡党之险。这一忧虑,使得王金平失去了不少的票源。
  另一方面,所有的国民党人都知道,2008年对于国民党来说,是极其关键一年,如果这一年再不能获胜,国民党未来向何处去,就是一个大问题,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个关系到国民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在台湾 TVBS 的历次民意调查中,马英九的民众支持率,一直都位列第一。这个调查并不仅仅是某一个阵营内的调查,而是将台湾政坛所有政治人物合在一起所进行的调查。在台湾十大政治人物当中,马英九的满意度是 60%,“行政院长”谢长廷和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名列第二和第三,王金平排在第四。连战大陆行之后,民众满意度暴升 15 个百分点。换一个人,如果以这样的点数,肯定冲到第一去了,可实际上,他的排名仅仅升到了第五,排在王金平之后,这大概也是连战下定决心“交棒”的原因之一。陈水扁和宋楚瑜,分别排在第八和第九。
  TVBS还进行了另外一些民意调查,比如他们分别以 2008 年大选为背景进行调查,假设国民党的候选人为马英九,民进党的候选人分别为谢长廷和苏贞昌,结果,无论哪一个担当民进党“总统”候选人,马英九的支持率均高出 10 个以上的百分点。同样,这项调查中,国民党的“总统”候选人换成王金平,结果却是王金平落后两人至少 8个百分点。
  在这种形势下,国民党内的选票会投给谁,便非常明确了。
  连战曾希望这是一场“君子之争”,马英九和王金平两人,也都曾公开表态,这一定是一场“君子之争”,但在实际竞选过程中,仍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甚至在南部部分地区,出现了一些抹黑马英九的传单。这事很难说是王金平授意干的,但至少也是那些支持王金平的人干的。这很难说不是台湾地区的选举庸俗化的影响,人们担心选举之后国民党会再一次分裂,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2005年 7月 16 日,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投票,台北“市长”马英九 15 日晚在台北松山烟厂举办“国民党。骉起来——选对人。2008才会赢”造势晚会,不仅马英九四位姐妹上台支持,这场选战中不曾露面助选的马英九夫人周美青也现身相挺,与马英九相拥,激起现场高潮。
  马英九大姐马以南上台时,以亲情攻势告诉现场民众,国民党前两次“大选”败选都是因为改革不够,没有给民众清新形象,马英九是最能给大家年轻、廉洁形象,让大家有希望的政治人物,他二月宣布参选至今,遭遇风风雨雨,但马英九没有放弃,以坚忍的能量、魄力、改革国民党决心,坚持到底,希望党员踊跃投票、催票,支持马英九。
  在民众热烈欢呼声中进场的马英九,上台后与相挺的民意代表一起举起诚恳、清新、改革力、年轻、正直、活力、清廉九项竞选诉求。马英九说,国民党若仅有理想与改革勇气,无法取回执政权,不仅没有未来,连生存都会受威胁,且将逐渐泡沫化、远离人民、走入历史,为了国民党的生存、发展,希望持续、扩大、坚持改革,协助国民党赢回二○○八年执政。马英九引用孙中山先生“须唤起民众与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的名言,表示国民党要有未来,就必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扩大参与,给年轻人发挥机会,吸引年轻人加入国民党,争取年轻人、中间选民支持。
  马英九说,这次选举是国民党建党一百一十年以来,第一次有竞争的党主席选举,我们绝对有信心让这次党内选举圆满完成,让全体国人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国民党。今天大家来这里,相信不只是为了支持马英九参选,而是为了支持一个理想——一个改革国民党、让国民党重新执政的理想。所以,藉这个机会,我想向大家说明我为何参选?以及如何与大家一起努力,改革国民党,让国民党浴火重生,带给人民新希望。
  他说他是为加速国民党改革、重燃人民希望而参选的。他指出:民进党执政近五年来,以口号治国,将台湾带向一条错误、危险的道路。在这些日子,我们没有感受到快乐和希望,我们看到的是执政者的傲慢、民粹的泛滥,社会的对立和经济的萧条。他强调指出,二千年“总统”大选,许多支持阿扁的选民事后失望,认为看错了民进党,但也有不少选民对国民党有着恨铁不成钢的愤慨。五年来,国民党已推动不少重大的改革,但不可讳言,面对人民愈来愈高的的期盼,国民党改革的步伐还必须更大、更快。今天国民党面临的不仅是形象的问题,同时有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如果能够痛定思痛、以具体行动扫除发展障碍、建立良好的形象,国民党一定可以凝聚民气,迈向执政之路。
  马英九表示,希望这次选举不仅不会使国民党分裂,反而因为候选人下乡听取党员心声、争取认同,让国民党更壮大,也希望党员明天无论风雨都去投票,支持他当选党主席。
  新党魁得到的告诫之声2005年 7月 16 日晚 21 时 35 分,中国国民党秘书长林丰正在国民党中央宣布在中国国民党首次进行的被称为“君子之争”党员直选党主席竞选中,现任国民党副主席马英九击败另一位候选人、现任副主席王金平,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任党主席。据林丰正公布的数字,马英九在此次选举中得票数为 37。5056万票,占得票率的 72。4%,王金平得票为 14。3268万票,占得票率的 27。6%。 此次选举总投票率为 50。17% ,与选前预估数字相近。林丰正并宣读了连战选前写好的致词,文中除祝贺马英九当选外,还呼吁党内团结。
  2005年 7月 16 日,这一天注定将成为全球华人政治政党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竞争对手——“立法院长”王金平最后关头气势如虹、迎头赶上的沉重压力之下,台北“市长”马英九逆风飞扬地以 37 万多票(超过对手 23 万多票)的绝对优势,和 72。4%的超高得票率票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百年历史上第六位掌门人。
  这位昔日被台湾民众称作“小马哥”的“明星”式政治人物经过 24 年打拼,终于提升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变成了“马大哥”,同时也开始了自己新的奋斗目标——改革国民党,力争在 2008 年在台湾国民党能重新夺回执政地位。年富力强,风度翩翩,稳健但不保守,锐意改革但不毛躁,马英九身上的这些优点符合了中国国民党党员们、甚至多数台湾岛内民众对一位领军人物的期许。所以,他的当选,可谓众望所归。一时间,马英九成为海峡两岸的风云人物,55岁的马英九,作为当今世界华人社会最具人气的一位政治明星,成功当选“百年老店”国民党主席,也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近代以降褒贬不一、毁誉参半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进入 21 世纪,竟然也能孕育出一位近乎理想化乃至趋于完美的政治人物(当然指相对而言);这种“近乎完美”的政治人物,在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染与 2000 多年威权历史影响的台湾岛内和华人社会,不仅可以拥有其良好的生存土壤,而且完全能够为社会大众所接受,譬如“一路走来,始终如一”的马英九。
  马胜王败的结局并不令人意外,但是广大国民党员全然不顾党中央明显的“厚此薄彼”,仍然用七成以上的选票护送马英九安全上垒,显示出其独立自主性之高与判断抉择力之强早已今非昔比,并足以佐证国民党这个“百年老店”,业已出现开始复苏的征兆与迹象,同时带来了国民党在 2008 年重新执政的希望。更为重要的是,马英九不仅因此肩负起中国国民党实现“少康中兴”的最大期冀与精神寄托,同时也有望成为 21 世纪华人社会一个不可或缺、弥足珍贵的“政治图腾”。
  从政治角度来看“百年老店”国民党,姑且不论其不同历史时期的胜败荣辱与沉浮得失如何,单看其 111年的历史上仅仅只有五位领导人(马英九是第六个),就不难想象这个百年老党的步履蹒跚与“老态龙钟”。活力与改革对长期以来的国民党而言,似乎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奢望。因此,当它迎来一位令人耳目一新的领导人时,所受到的举世瞩目就相当自然。
  马英九在“王马之争”中的优势相当明显,其七成以上的高得票率基本上与马英九担任台北“市长”多年来,一直高达 70%左右的民意支持率和市民满意度相吻合,这也标志着国民党的党心所向和党员意志,业已与岛内的主流民意日趋同步。事实上,自从马英九决定参选时起即已笃定当选(除非与连战对垒才有变数)。
  但是,考虑到台湾岛内和国民党内长期以来的政治生态与选举文化非常诡谲,才使得马阵营不得不谨小慎微地步步为营,以期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激情演出”(王阵营的表现同样不遑多让),造成了王马两大阵营的一定对立,但这也是正常的。
  从整个选举过程来看,显然有违于王马双方事前所定位的“君子之争”。这也是马阵营选后感觉最为遗憾的地方:虽然实力明显占优,且最终如愿以偿地大获全胜,却赢得并不漂亮,反而让人观感不佳多所诟病。尽管如此,作为国民党历史上首次主席差额直选的“王马之争”,仍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出彩之处。
  如相当多的党内精英主动摆脱省籍迷思,选择支持与自己出生背景迥异的候选人,也让党内选举成功跳出省籍情结的藩篱。像蒋孝严、周锡玮等外省精英选择挺王,而吴敦义、陈杰等本土精英决定挺马,于公于私都说得过去,无可厚非未尝不可。
  毋庸讳言,这对国民党的政党形象与台湾岛内的民主政治,都是一个积极进步与正面提升。选后的民意调查即是例证:74% 的台湾民众满意马英九当选,49%的政党满意度更是创下国民党在野五年来的新高。远在海外的国民党主席连战,同样高度认可并称赞此番党主席差额直选,对选举结果表示满意,对党内出现新的选举机制感到高兴,并认为这是国民党对 2008 年大选的一次成功操演,此后将能应对任何选战的考验。
  马英九此番有惊无险地以大热姿态胜出,可用“党心不死,民意可恃”一语来形容。而马英九在选前最后一夜——7 月 15 日晚上的造势大会中,曾经多次喊出“人心不死,改革有望”的口号,直接诉求于广大基层的国民党员,悲壮意味十足。
  当时站在马英九身边的夫人周美青女士,曾流露出一副茫然无助的眼神与表情,至今令人印象深刻尤其难忘。此时此刻马英九所发出的那种强烈信息,似乎不仅在向国民党中央高层,以及一班“党国大佬”们非常露骨的“厚此薄彼”作抗争,同时也在向有着 2000 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作抗争:国民党需要改革,威权保守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更需要改变!
  结果马英九大获全胜,而其赖以大胜的重要因素之一,却又来自于马英九固守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髓——勤政廉洁、亲民爱民所致。与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岛内乃至整个华人社会众多政治人物不同的是,马英九不仅没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那种中庸保守、党同伐异、结党营私的糟粕与消极一面,而且其学养经历和学术生涯有着浓郁的西方背景。
  因此,马英九本人良好的法学素养与道德修养,以及他矢志改革、锐意进取的阳光气质,使其人格特质有着明显的政治家本色而非政客面目,是近现代以降乃至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学而优则教,教而优则仕”的一个典型标榜与生动写照。
  但正是马英九这样一位近乎理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