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姨父-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问,还有风纪扣呢,它实在太小了,怎样系呢?
不就是环套环嘛。六姨替姨父回答说,我们刚结婚,到了武汉,你姥姥带来一双银筷子,筷子后端有链子相连接,环子开了,链子断了。环子太小,我用两只手也捏不住,接不起来。他说,我来试试,就把筷子放在膝盖上,眼也不看,一边说话,一边用手指连轴转地捏呀捏,不一会儿,就套上去了,用牙一咬,好了,接上了。你姥姥原来对他只有一只手心存忧虑,后来又夸他这只手巧,他要是有两只手就更加不得了啦!
姨父为得到丈母娘的首肯而得意洋洋。他说他最拿手的活计是打草鞋,这是他在行军途中从一个四川老兵那里偷来的本事,接着就像要开办“打草鞋”训练班那样,指点我说,你记着,你首先要准备一条麻绳,一条一庹(音tuo;两臂平伸为一庹——笔者注)半长的麻绳,吊在你的皮带上备用;再找一件破衣裳,撕成一指半宽的布条条,要避开衣服接缝处的线疙瘩,能撕成条条的都要撕下来,也扎在皮带上备用。还要找到一双破袜子,从袜筒上抽出线线,搓成纳鞋底那样粗的线绳子,做“耳子线”。如果没有“耳子线”,你就把布条撕细一些,搓一搓也可以用。好了,你可以开始打草鞋了。你腰里有皮带,正面拴上打草鞋的绳子;还要有一根棍子,绳子另一头拴在棍子上,用脚蹬着棍子,把绳子绷紧,好了,开始打吧。草鞋底用六股麻绳,到脚后跟合为四股,收下来,变成两股,最后剩一股,拉死,好了,你打成了。因为是用布条和线绳按照草鞋式样打的,所以叫“布草鞋”。你要是有一条破皮带,事先剪下一小块,把它垫在鞋尖上,你这双“布草鞋”就有了一个皮鞋尖,不怕踢石头。你不要怕累,行军休息时,你用一个午睡的时间准能打出一双“布草鞋”。你还要记住,最好的材料是破被单,“哧啦”撕下一长条,一条破被单可以打两双半“布草鞋”。
2。用一只翅膀飞翔(2)
姨父又用比较谦虚的口气说,我这一只手,打草鞋要比人家慢一些,所以我一有空,就不敢歇着,要抓紧打草鞋,打成了,先穿一穿,踩一踩,踩合脚了,再串在皮带上备用。后来到了鄂南,我把所有的破衣服都打成了“布草鞋”,两双、三双地串在皮带上打提溜,就觉得自己如腰缠万贯般的富有。再后来,到了中原军区,在宣化店受到重重包围,没有鞋穿,不仅打了好多双“布草鞋”,还发明了用麻打的“麻草鞋”,还有一半用麻、一半用布条打的“麻布草鞋”。后来又打出了新花样,把破皮带剪出不同式样的小块块,夹在鞋掌、鞋跟、鞋尖上,你就穿上了轻便结实、走路带响、令人刮目相看的“八路牌”皮草鞋,走起来简直就是“草上飞”,空袖筒也“呼啦呼啦”地飘起来。
1943年夏初,当姨父用一只手刚刚把一度被打乱的生命状态侍弄得井然有序的时候, 抗大决定把他送回延安上党校学习深造。从此,他结束了四易寒暑的抗大生涯,与晋察冀根据地两百多个同赴延安的年轻人编队上路,奔向党中央、毛主席所在的地方。
这是对他的生命质量的一次检验。一个肢体残缺者要跟两百多个肢体健全者一起,进行一次同样艰巨的长途行军,要多次穿过敌伪封锁线和敌占区,要负重奔跑,要晓宿夜行,有时要匍匐前进。在跑步前进的时候,他背上的背包、肩上的挎包、挂在裤腰带上的塞满米饭的瓷缸子,都在颠簸着、摇晃着,向他缺了半截胳膊的一侧倾斜。还有一件平时令人称羡不已的棉大衣,那是对残疾军人实行优待而破格发给一个排级干部的原属于连以上干部的细洋布大衣,也被他卷成了包袱卷的形状,把两条袖子接起来一捆,就作为额外的负担斜挎在肩膀上了。这件大衣也参加了对他的摇晃。别人的背包也摇晃,但可以用两只手在两面扶一下背包,保持背包的稳定。唯独这个一只手的只能扶一边,不能制止背包向左边倒伏,只好用左肩和半截胳膊挡着、撑着,时不时地用力甩一下,把背上和肩上的重量甩回到原来的位置。他就这么一甩一甩地行军,冷不丁把自己甩了一跤,一只手的人不能爬,只能硬撑,是偏着身子硬撑,把重量甩到有胳膊、有手的一边,像蚂蚱一样地用力蹬腿,好,终于直起来了。他羡慕有两条胳膊的伙伴,他们甩着两条胳膊行军如鸟儿扇动翅膀。他是只有一只翅膀的鸟,但他不是啼叫长空的孤雁。他没有掉队。
那天晚上从山西定襄出发以后,姨父就这样扑棱着一只“翅膀”,一歪一斜地、张口大喘气地跑着。他们必须在夜幕掩护下,穿过同蒲路,穿过敌占区,在拂晓以前赶到游击根据地的一个小村庄里隐蔽,待到天黑时再次上路。他们遇到了汾河。他和大家一样地脱了裤子,撩起上衣,蹚水过河。水深齐腰,河底是大大小小的鹅卵石。一个战士踩着了鹅卵石,滑了一下,枪就丢到了水里,伸手没有抓住,又不能弯腰打捞,眼看着枪在水上打旋儿,沉入水底。他不能让自己踩上石头,不能让自己打滑。他要是栽到水里,就不好爬起来了。他和大家一样地用一只手撩起上衣,却没有另一只手像别的人那样扬起来,一摇一晃地寻找平衡。他只能用脚小心翼翼地探索,用腰部和腿部的力量抵御河水的流速。他没有倒下去。
冷风飕飕。他终于踏上了河岸,又和大家一样地光着屁股向前跑,不能停下来穿衣服,一停下就会冻出毛病来。等到跑出汗来的时候,他才和大家一样地穿上裤子、打上绑腿、系上鞋带接着跑。一口气跑了几十里,到了一个村庄。那里有打前站的,路边放着几个水桶,还有小米干饭和烙饼。他又和大家一样地站着喝了一碗稀饭,拿起一张烙饼吃着继续跑,又跑了好远的路,才到达一个山窝子里隐蔽下来。这时,他却不敢和大家一样地卸下背包、解开绑腿、脱掉鞋子,得到急行军后的放松。如果要他把这些动作重复一遍再恢复原样,那就实在太困难了。他不敢让自己放松。好比紧锣密鼓都忽地停下家伙的时候,只有他的弦儿还是紧绷着的。他产生了说不明白的直觉。进山窝时,天蒙蒙亮了,好像比拂晓以前到达的预定时间晚了一些,因此,在半透亮的曙色中似乎笼罩着某些不安和不祥。当大家横七竖八就地躺下时,他不敢躺下来。他坐着,背包还在背上背着,还要把绑腿带重新绑结实,把有些松动的鞋带紧一下,什么东西也没有放下,只是靠着背包闭上了眼睛。
忽地响起了震耳的枪声。向山顶布置警戒的警卫部队刚刚爬上山头,突然遭遇正对我实施紧缩包围的日军,双方激烈交火。枪一响就炸了锅。警卫部队往山头上冲,占领制高点。山下刚刚躺下的人爬起来就跑,刚放下的背包来不及背起来,刚松开的绑腿、鞋带来不及扎起来,一切东西都丢光了。只有那个一只手的没有丢东西。
在警卫部队的掩护下,大家撅着屁股整整跑了一天,跑到黄昏才摆脱了敌人的追袭,钻到了根据地的一个小村庄里。大家都饿得顶不住了。村庄里煮了几锅香喷喷的小米干饭。吃饭却成了难题,除了那个一只手的人以外,东西都丢光了,没有几个人还有盛饭的洋瓷碗。村里只有三两家老百姓,一下子来了二百多口人,找不到那么多的碗筷,只好各自扯起衣襟、摊开毛巾、摘下帽子当碗,随便撅一根树枝当筷子。只有那个一只手的人啥也没丢,只有他和很少几个人还能用洋瓷碗盛小米干饭。他用两个膝盖的内侧夹住瓷碗,一只手舞动着一把精致的小调羹,以完美无缺、令人惊叹的方式狼吞虎咽,还不时地咬一口咸菜疙瘩。
2。用一只翅膀飞翔(3)
大家惊奇地说,他怎么啥也没丢哇?
他说,因为我只有一只手呀!
3。“抢救”运动(1)
姨父到了延安,一住进西北局招待所就盯上了大伙房里的“列宁饼干”。“列宁饼干”是他对小米锅巴的“爱称”。在敌后吃了过多的黑豆,而且熬过了连黑豆也没得吃的艰苦岁月之后,黄焦酥脆的小米锅巴对他产生了不可抗拒的诱惑。炊事员虽然都是来自四川的小鬼,却都是土地革命时期参军的老资格,姨父说,连他们嗷嗷叫着骂人的声音都是久经锻炼的,要想从他们眼皮底下挖走一小块“列宁饼干”是绝对办不到的。姨父以四川老乡的身份跟他们套近乎已初见成效,眼看就要把“列宁饼干”搞到手的时候,“抢救”运动却像是晴天霹雳“咔嚓”一下就开始了。
1943年7月15日,中共中央主管情报工作的康生在杨家岭大礼堂作报告时宣布,延安“特务如麻”,“延安的知识分子至少有一半是国民党派进来的”,各单位要人人过关,清查特务,开展“抢救失足者”运动。当场就有一个从甘肃经由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来到延安的张克勤接受“抢救”,站出来坦白说,他就是国民党派进来的“红旗特务”,甘肃工委是国民党一手组织的假党叫“红旗党”。从此,自抗战以来奔赴延安的青年都成了清查对象。
已经解密的历史档案证实,张克勤当年只是一个十九岁的小青年,是用“逼——供——信”的非法手段连吓带哄制造出来的一个假特务,却成了推动“抢救”运动的“典型案例”。康生这样做的一个重要根据,就是国民党西安“反共救国队”队长梁干乔制造混乱的一个假情报,谎说每一批青年到延安去时,他们都派了特务进去,已经派去了多少多少人。康生如获至宝。毛主席也听信了康生的汇报。一时间,所有从蒋管区经西安来到延安的知识青年都成了重点审查对象。已经为抗战失去了一只手的朱汉雄同志也不能例外,他是在1939年由四川家乡经西安投奔延安的,是高小毕业的“知识分子”。
姨父也去大礼堂听了开展“抢救”运动的动员报告。听了报告,却不准离开会场。每个人发给两个烧饼,还抬去了两大锅稀饭,让他们填填肚子,当场坦白交代。已经有了四年军龄、三年党龄的姨父,对自己突然变成了审查对象满不在乎。跟他一起听报告的,有来自敌后的青年,还有从河南、山东来的地下党员,他们都在一惊一乍地犯傻发愣。姨父吃了烧饼,喝了稀饭,而且打了饱嗝儿,却丝毫没有产生坦白一点什么的愿望。他们被带回招待所,立即打点行李,又被带到陕甘宁边区行政学院,一百多人被编成若干个班,分别关在十二个窑洞里。每个班都派来一个统领“抢救”运动的班主任,不准互相串门,不准交头接耳,在士兵荷枪实弹、如临大敌的看守下,开始了“抢救”运动的“车轮战”。
对姨父的审查是从他的出身和他怎样投奔革命开始的。
他要感谢祖父和父亲,因为这两位老人家都是悬壶济世的乡村医生,在姨父出生以前或是在他的幼年时代已先后去世以后,只留下一个无人支撑的药房和一个装着药草游走四乡的破褡裢,没有留下任何财产和任何值得怀疑的经济或政治问题。
他还要特别感谢开江县永兴场高小的宋更新老师。宋更新是老资格的中共地下党员,他曾跟新中国建立后担任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的王维舟一起进行革命活动,受到国民党的通缉,被捕入狱。永兴场开明绅士丘树勋想方设法把他保释出狱,他又秘密潜往西安,会见了八路军办事处主任林伯渠以后,又来到由丘树勋担任校长的永兴场高小,以教书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把包括姨父在内的一大批学生送到了延安。
姨父良好的记忆力和他善于讲故事的才能,使得宋更新老师在他的“坦白交代”中栩栩如生。他说,宋更新老师四十多岁了,身穿丝绸长衫,脚登礼府呢布鞋,嘴边虽有一个伤疤却没有妨碍他发表声遏流云的抗日演讲。他还用令人称羡的颜体、柳体、隶体书法,在校园的墙壁上写下了大大小小十几块“校训”,把永兴场高小侍弄得焕然一新。校园里还栽种了一行行柳树,建起了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还开垦了一个苗圃,种上了桃、李、菊花、金银花。足球场后边涌动着含翠欲滴的竹林。永兴场高小拥有了开江县中学也比不上的校园风景。
负责“抢救”的人说,要老实交代你的问题,不要扯远了。
姨父说,不要急,我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宋更新的小屋里有很多禁书和报纸、刊物。大家可以走进他的小屋,随意读书看报。我们正是在他的小屋里读了《陕北动态》和《抗大动态》、《大众哲学》和《游击战术》,才发现世上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