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第5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铁锹是挖土的,不停的挖土,会伤及铁锹,原因何在?还有说的脾要和缓流畅,思则导致瘀滞,这回说对了,是磨损,这个是正解,所谓正解,就是脾气主思,大家一定要明白什么叫“主思”,如果脾气不好的人,他思考很费力,就像心气不足的人一样,他用脑很费力。人任何一种情绪,或者任何一种思考,后面都有精气的推动和这个供养,如果没有这些东西,人很多情绪、思考、动作都不能完成。就像你肌肉很弱,你运动就很费劲。脾主思,就是脾推动思考的建立,使思考能够得以维持,因为五脏皆有五志嘛,并不是脑主思维,思维都是从你脑中发出的,这都是不对的。
为什么“在志”啊?,什么叫“志”啊?这里边就是你的神用,在味为甘,在志为思嘛,这个“志”就是神用的意思,所以五脏皆有神用,那脾的神用显于思考。那所谓的思考,长时间的沉淀着想事情,安定的想事情,那么如果长时间的用这种缓气,就是这种脾气去想问题,那么脾气必然大耗,那么这就是思伤脾的原意,这个大家千万不要走偏了,很多心脾两虚的人,他很多都是用脑过度了,其实就是思考过度,伤了肾,伤了心,还伤了脾,你看大家一定把这个倒清啊,在志为思,脾主思,它的意思是神用,这种和缓之气的神用表现在思考上,那过度的思考,导致脾精的散耗,从而使人失去了这种思考的基础,使你这个脑子昏昏然,这一方面是由肾精导致的,还有一方面是由脾精不足导致的,什么叫“精”?气之精华者叫“精”,五脏皆有,气之精华藏在五脏当中嘛,五脏藏而不泻,丧失五脏之精,同时五脏中又有神用,这表现在依靠这精气的濡养,使神用能够向外发用,所以说五脏拥有神,五脏藏五精,五脏化五气,这个大家一定要把这个搞清楚,不然的话,你这个理解,又到了思则气结,结则伤脾,那这个是间接法,不是直接法。这个大家可以再考试一下,有什么不明白的,现在可以提问。
你看很多人记忆力很差嘛,那就是肾精过度的耗损,导致记忆力差,很多人言语失误,那都是肺气不足导致言语失误,还有神志不清、好悲哭,那是心气不足导致的,一会儿哭一会儿悲的,所有都由神五脏之神向外发用的体现,这个大家要考虑清楚啊,这个是《黄帝内经》的精髓。也就是说我很早以前就说过,这个东方生风这个五段是《黄帝内经》浓缩的一个精华,如果说能够把这个五段能够很好的理解掌握,那么可以说,加以时日,那么《内经》基本可以读懂。
下面咱们接着给大家提问,为什么怒盛湿呢?这个大家再从这个角度来再继续发挥,为什么怒盛湿。还有跟大家说一下,咱们在讲气道中医的时候,大家思考的时候,不要用五行去思考,因为像什么木克土啊,土克水之类的话啊,尽量不要说,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五行它是阐释气道,如果说从气道不理解,这五行你这样来使,它是空中楼阁,气道懂了,这个五行可以运用纯熟,所以说大家简单地知道了五行的道理啊,之后要从背后来推,也就是说从这个气道如实地去解释,这个跟大家说一下。
那么下面我来讲解吧,其实大家已经基本回答出来了,基本都正确,这个就说的非常好,怒气飙悍,思气缓和,就说的非常好。怒气飙悍,思气缓和,这是根本。急缓,一急一缓嘛,二者不能两立嘛,你要急就不能缓,要缓就不能急,肝气急,脾气缓,当然二者不能两立了,怒为冲达之气,主升泻,那脾气缓缓和和地,冲达之气一来,一下就被冲开了,思则气结,则以怒发之,如果说大家能够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古人经典的条文,那么可以说是走上了一个比较容易的道路,也比较直接的一个道路,你看这里边没有任何间接的解释,直接就来解释,一个人脾气急,一个人脾气缓,所以说二者是一个矛盾体,肝和脾两个最大的特点,脾是和事老,是慢性子,肝是急性子,是将军,肝是将军嘛,怒嘛,脾是主什么呢?仓廪之官嘛,天天在那倒腾粮食嘛。你如果说木克土,那么什么是木?什么是土?又陷到了一个没有定论的层次了。所以说大家不要用五行的角度来思考,要从气机的角度来思考。
你看这个很简单嘛,很多人胃不舒服,他缩缩着,萎缩性胃炎也好,反正是缩缩着,慢性胃炎也好,就是缩缩着那个胃,就是肝气过于气,它过于气,那脾啊,缓和之气就少多了,脾就慢慢地过渡到肝,它也急,这个脾胃不能急,一急就不能容物了,不缓畅,这个缓畅像个布口袋一样,打开吃的东西很多,你要是一气、一急,或者一生气一下子胃也一缩缩,急气嘛,这个急气,主收聚嘛,收在一起了,吃也吃不下,喝也喝不下,这个整个的气机不降,非往上顶,吐酸水啊,呕吐啊,打嗝啊,水饮之气不化啊,这些症状就都来了,那么这就是所说的木克土,木克土的实质是因为急气过于劲急而使缓气不能和缓。
你看流那个胆汁,吐那个胆汁,吞酸,那个酸水,那都是肝气化过来的,肝过盛,肝瘀过盛,咱说的可不是肝之正气,是邪气过盛,它过来克脾胃,把这个急气留在胃中导致吞酸,种种表现都来了。看那个痛泻药方,肝气急它克脾胃,脾胃动不了,被克了之后,脾胃不能消化食物,都走直肠下来了,这个大家一定要体会到啊。这个脾胃主敦厚,土性敦厚,但是过于敦厚,缓缓畅畅的,不急不缓地,老在这呆着,这也不是个事,没有肝的急气,扯着拽着它呀这个脾胃慢慢地就产生惰性。
很多人萎黄啊或者其他的一些脾弱,脾衰弱了,也就是说没有肝气这个升达之气去使它有生机,那么脾气自己也就弱下来了。你看若没有肝中的大量的消化液去消化这些食物,光靠脾胃缓和之气,也不能说是完全地把这个整个的消化食物过程完全跑通,所以说要一急一缓嘛,二者相须为用,脾气太缓,不愿意做事,那急气提醒一下,肝急太急,容易莽撞做错事,那脾气缓和让它收敛一下,相须相助,如果搞不好,两个相克打起来了。
大家看那个《伤寒论》上,凡是太阴病,四肢温,厥阴病,四肢厥逆,这很有意思,为什么四肢温呢?大热也热不起来,大逆大寒也寒不起来,脾气缓嘛,邪气到了脾气这一块,邪气这个性质也变成了脾气这种和缓性质,到了脾气的地盘,你这个贼这个性质也随着脾气走了,也就是跟这个脾气闹不起来。不像肝气,这个邪气一到肝气马上发生角弓反张、四肢厥逆、呕吐下泻这种症状,这个大家一定要知道,这个邪气入哪儿,随它的性。大家可以看看,基本只有太阴篇讲那个四肢温,四肢既不发热,也不厥冷,而是温,它这个温是一种病,它不是我们平常的手脚温,也就是脾经得病,它不会不顾一切地向两头跑,向寒热两头跑。肝经不是,肝经一来啊,直接产生闭厥之气,非常要命,马上下利青水,或者面色铁青,气机上逆,直接入顶,巅顶嘛,直接顶上去了,口吐白沫,弓角反张,这个四肢逆冷,这样的都是肝经得的病。所以说呢,一般人得肝脾不调非常多,脾气不好,那么肯定肝气不调,打嗝、两协胀、食欲不振、吃不下东西、不想吃。
那么好,既然大家都上路了,那么咱们快点儿往下讲,湿伤肉,风胜湿,那么咱们解释这一段吧,上次讲了脾主肉,大家可以听上次的录音,那湿伤肉什么意思呢?我们学中医尤其学气道中医,学来学去就是学是一个感觉,绝对不是名词,也不是公式,也不是定理,更不是某一段话,学来学去直接脑子中就产生了这种感觉,甚至整个身体都跟着有这种感觉,在这个感觉的指引下,很多经文你就能融会贯通,还得实实在在去了解,并且知道,这就是直接嘛,气道中医它就讲一个直接,你看佛经上不也说了嘛,直心是道场,这都是反来复去说的一些话嘛,道理都是大同小异,在我们这里面也是,你说感觉到了一团湿气,一团和缓之气,一团急躁之气,这个很容易就理解了。所以说用这种思维方式简单直接,就能够读懂《内经》、《伤寒》。
有没有人讲啊,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这解释哪个都可以。这样跟大家来说一下吧,所谓的脾主肉,肉是缓和之气,脾是缓和之气,肉也是缓和之气,二者相对,所有脾的神用可以用来产生肉,道理就是这样,皮、脉、骨、筋、肉这五个体,大家可以看一下,里面缓和之气就是一个肉,骨头太硬了,在里面它不缓,筋脉它更不是缓的了,它劲急的了,皮包在外面,约束整个身体,它也不是缓,脉也不是缓的,脉有流动血液,那么肉,所谓的肉不是单纯指肌肉,它讲肉腠,就是外边你能摸到的充养身体这样的物质,这个叫做肉。所谓的筋,它也不一定是肌肉,它就是凡是能够发力的,主运动,主关节的叫作筋,所以说肉和脾气的和缓是相对的,人身宽体胖嘛,这人他肯定说是生活条件还算可以,长的身宽体胖的,长了一堆肉,也就是说,急脾气的,他一般说他不会胖哪去,懒懒散散的人,懒肉懒肉嘛,就是肉和脾是相对应的,和思是相对应的,和甘味是相对应的,这个甘味越吃越胖,大家想想,它们之间都是通过缓和结合在一起的。
关于这段话,应该是好理解,那我说一下吧,它这个这地方啊,所谓湿伤肉啊,是指病理上的湿,潮湿的环境,首先这个湿气拿人,着上人之后不容易去除,而且在机体内能够停滞不去,所以说它中人,这个湿气啊,它不会直接传递很快,而是不断地侵蚀身体,首先最表面的就是我们的肉腠,从皮肤进入肉腠,往里面进它也不容易,你要给它去除,也不太容易,所以说湿气缓和嘛,懒散,进也慢,退也慢,所以说湿伤肉,肉也是和缓之气嘛,它到达了肉腠的地盘,不容易离开,因为肉直接就是皮腠嘛,很相近,它往里面走,走不到筋那儿去,筋很劲急的,它不会说轻易地让湿气拿住,那骨在里边,它也不会搏击到,所以说这样来解释湿伤肉。
所谓的风胜湿,风者动性嘛,不断地通过这个风气,风吹万物,湿气不能停留,比如大雾,大雾天这个就是典形的病湿之气,天地的病湿之气,大雾不散,如果刮一场风,那么风气一下子骤然而起,雾气就散。实际上体内也是一样,所以说治湿要用一些治风湿的药,去风的药来用,但又不能是劲急的暴风,你是暴风呀,吹完那个湿气呀,风过去了,湿气还没有完全吹走,所以说要徐徐的风来吹佛,使湿气来慢慢解散,这就是风胜热的道理。
你看我们治风湿病的病人,用药不能过于用去风湿的像秦椒、羌活、独活像这样的药,也不能一味的狠用,有两个原因,第一个,这些药都是耗气血的药,如果后面没有补益的药跟着,很容易湿气还没有去,这个正气先伤,第二个,这个湿气,也不是你上一堆这种去风湿的药,就能够解散的。因为你刚吹过,一方面耗了气,也就是说湿气还没有去,所以说要暖风频吹,小风频吹,慢慢地湿气乃解。也就是说你这个湿气还是要用温热的药,通经的药,把这个整个关节的各个渠道首先打通,比如说桂枝,芍药啊,先要上,然后去湿啊,加入苍术、茯苓啊,为什么苍术是去湿?茯苓是渗湿?什么叫渗湿呢?它就说给这个湿气呀,这个怎么来形容呢?使湿气容易去,就相当于开了很多口子,使湿气能够有出路可走,这个茯苓在前面扫出一条路来,那么拿那个苍术啊,在后面一推动,那个湿气啊,顺着茯苓开辟的道路啊,渗就能渗出来,这个水湿,通过地表这个小孔能够渗下去,这个茯苓它就起这个作用,通利三焦水道嘛,通往三焦水道。和缓的通开,后面拿这个苍术之气啊,把这个湿气一推,湿气顺着这个通畅的水道就走了。所以说苍术必配茯苓。如果单独苍术推,推不动,这湿气没地儿走,停滞在那儿不动,光有这个茯苓也不能去湿,因为你这个虽然有渗了,但没有东西往前推啊,所以说古人讲方子很有意思,苍术薏苡仁也是这个道理,这个白猪茯苓往下走嘛,泽泻都往下走,这个茯苓和这个薏仁它全身都通,所以说有一个推的,有一个前边扫清路的,带着这个湿气就解散。渗湿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大家开方的时候前面要有渗的,后面要有推的,这个对于湿气是这样来解。
苍术你可以理解成风药,所以说这个风胜湿啊,这里面关键的地方就是在于第一,这个风不能太厉害,风太严重了不去湿,而且伤肾。第二个,和风,和风吹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