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 >

第15节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第15节

小说: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冬天就像死亡一样,就像休息一样,所有的不利都是有利的转化,所以前面讲不要一味的执著于生,畏惧于死,这是一个豁达的人需要面对的,劳逸结合吧!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的一也没有绝对的二。有人说应该怎么办,只能是相互结合,白天工作晚上睡觉,不能颠倒。这就是护养身体的关键,就是顺从自然的规律,使我们自身的规律与自然的规律保持一致,也就是与环境相协调。春夏应该干什么事,就是应该干恢复生机,建立使自己身体外化的事情,秋冬就要收摄回来,形成一个循环,如此而已。白天晚上也一样,白天工作晚上要休息,不可能颠倒。

这里多说几点,比如早起的问题,如果一个人不能和整个大环境相协调,那么他的气场会很弱,比如现在很多城里人不能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那就是违背了整个大环境的气场。比如太阳早晨从东方蓬勃升起,带动万物生机复苏,这时候要顺着这个潮流,主动的使自己的生机顺着太阳的生机一起发越。所谓“强攻不如顺势”“借力打力”顺势非常关键,涨潮的时候顺着涨潮走,落潮的时候顺着落潮走,涨涨落落,都能和潮涨潮汐相一致,这样做事会非常有效果。早晨太阳蓬勃升起带动万物的生机,但现在有一种论调,早晨二氧化碳多不适合晨练,不建议老人们早早起来呼吸林子里的二氧化碳,对身体不好。这话真蒙蔽了很多人,的确草木晚上进行光合作用,自然而然要产生比白天还多的二氧化碳,积攒在早晨,这话不假。但是二氧化碳浓郁的时候蓬勃的生气从其间升起,一定要抓住整个的气机的方向而不能抓住现状。不要看到当下,多少贫屋出公卿啊,不要因为出在贫苦人家庭就小瞧他,往往是贫户家庭能锻炼出意志品质非常坚强的人来,所以不要看当下要看发展。当下二氧化碳多但整个的气机蓬勃向上,带动整个的肝气条达,所以必须早晨晨练。早晨小鸟鸣叫,天空上气象万千,阳光洒在林间,大地之气开始向上蒸腾,所有这些都是欣欣向荣的,怎么能以一个二氧化碳多来以偏概全呢?人的吐故纳新并不是一个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是一个生机与浊气的交换,如果这样的话那所有人呼吸氧气和二氧化碳就可以了,其他都不用吸了,就像喝水就喝纯净水不顾及里面的微量元素了,如果只喝纯净水那身体越喝越糟。一瓶水是一个复合性物质,是由环境长期浸润而形成了水气,这种水气是由水和其他物质融合而成。就像上次讲的一个茶杯(经常喝茶)是由三种气组成的:茶杯之气,茶之气和人身之气,水也一样,水的组成分几种:第一,水分子;第二,水所经过的山川之气;第三,流动起来的流动之气,这就是为何治病要千里之水,这水行了千里了,想想看这会是一种什么势态?和饮普通的水或水坑之水截然不一样,因为是行千里路所以就有千里的气态,所以如果从气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就可以避开从形上考虑问题的局限。

有句话说的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非常有哲理,而且对阴阳辨证辨的非常好,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不可能既富贵又长生,也没有多少人既苦难又短命,可以说在某一个阶段是这样的,但从整体来说确实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什么这样讲呢?忧患就是不好,人在忧患的时候往往向往好,这就是希望,人有希望才能生存,没有希望,没有奔头就相当于绝望,如果绝望了那也就没有什么生存的意义了。就像前面的说的二氧化碳浓度高是忧患,生机向上是希望,这样来理解那说二氧化碳浓度很高就很可笑了,人不可能只是简单的物质交换,吃多少拉多少,那还是不是一个人了?现在的广告讲一定要补这个那个,这都是停留在很浅的层次,如果大家稍微深入的了解下(不管是从气道还是其他哲理),很快就可以把这些所谓的邪念看清。人的生命是非常微妙和神奇的,不是说缺什么多什么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整个生机的流转运畅与天地是同理的,古人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担心少什么而担心在整个的体系内形成了不均匀,这是最可怕的,这句话非常正确。回头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什么“死于安乐”呢?因为安乐就要放纵了,而且安乐代表生活状态等各方面非常好,而人要有希望才能活,没有希望就得死,再往上追求那追求什么,可能就冒了,这一冒就马上接触到了死亡。“祸莫大于纵欲”,如果人过度纵欲,不仅是房事之欲,而是整个的外在的声色犬马,如果把所有的感官(眼耳鼻舌身意的六因,六贼)当成主人去放纵那就会迅速消耗体内的精华,一下子人就被掏空,掏空后气机不再,气团不再,只是一个行尸了。所以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非常有哲学道理的。也就是说在生活中不要因为忧患而产生过多的烦恼,忧患主要是代表逆境,不顺,应该从不顺中看出大顺,所谓的大顺就是有生机。不要因为安乐就忘乎所以而要看到安乐背后的危险。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安全的时候不要忘记危险,存在的时候不要忘记死亡,这都是古圣先贤为我们留下的一些教诲,这样再去面对市面上的很多观点就感觉它们滑稽可笑了。

有人说听着好像是在讲人生的哲理,不像是中医。为什么这样来讲呢?主要原因就是把中医融入到道理之中。中医就像海水中的一瓢饮,如果只取一瓢饮那就不会见到整个的大海,一瓢饮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所有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只有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整体下手才能学好中医。前面说过不是有一方一药就可以当医生的。还有一点,如果想治好病需要知道舍的道理。刚才的朋友说了一些,人只有在一种寡欲的状态下才有可能有一个充足的气机。因为人的一生这个整个的气机可以说是一个能量团,能量团终究都要散失掉的,只不过散失的大和小,快和慢,只有使散失的缓慢而持久,气机才能一直的保持充沛而慢慢的衰老,反之,气机耗散的过快,气机衰弱的就更快。人身的气机就像一节干电池一样,用完拉倒,用得越快耗散的电量就越多,电池越容易没有电,西医也说心脏跳动次数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任何东西都要珍惜,珍惜所有的东西不如珍惜生命,珍惜身体。

所谓“舍”和“得”之间什么关系,回到健康来考虑。比如一个人想得到一个东西或一个成就,必须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地耗散自己的精气和神思去完成这件事情。很多人写完书或者做了一个作品就去世了,或者大病一场,可想神思的耗用有多么厉害。老子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不断地去处理一件事情必然导致神思的耗散,神思的耗散带动气血的耗亡,当强挺着做完事情松懈下来之后,很多病会接踵而至。比如某一个人做一个项目,在此过程中由于非常紧张劳碌,当项目完了之后身体一下垮了住院了,这就说明用心之专会导致严重后果。比如某些人做一件事呕心沥血(古人的某些用词非常讲究),“呕心”心藏神,把自己的心神呕耗出来,使自己的气血津液整个的吐出来,最终使自己的神气精华外化出来形成了作品和事业。这样是得到了自己在世间的成就,但同时也挖空了所有的气血和生命。何谓得何谓失呢,得到了别人可以看到的东西,同时失去了本身的气血和精气。反过来说,如果可以适度的在世间做事,并且能够保养气血津液,使其不是很急剧的向外耗散,那么又何是得何是失呢?可以看到,失去的可能是很多成就,但得到了健康的身体。

有人问得到了健康的身体但没有做事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得过大病小病,只要得过大病的人都知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这团气机不健旺可以说什么事情都谈不了,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知道养生,比如搞IT、贸易的在一段时间内顽强的做事,过度的消耗就相当于过劳死吧,不知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做做休休这样才能持久。像长跑一样上来就是百米冲刺的速度,后果会是什么样?如果匀速跑可以跑完全程并且速度不慢,如果上来就加速跑后果很难想象。同样我们的人生是从我们可以自己作主到死去,长达五六十年、六七十年这么一个长的时间,希望我们做匀速跑不要做加速跑。有人说老了不行,三四十岁如果不能风风光光,那五六十岁还有什么用,想干什么也干不了,这话是不对的。只要认真保养身体,从现在做起,比如从二三十岁、三四十岁做起,那么身体在去世前一两年都会是非常康健的,如果这样的保精全神那么可以工作一辈子。山区的很多老头老太太活到百岁还在地里干活,而且不比青年人差,这就说明一个道理,他们失去了花花绿绿的世界,但得到了健旺的身体和一生的安康。但我们是不是提倡把自己封闭在山区做那些事情呢?当然也不提倡,因为人还要明理,他们可能只是昏昏蒙蒙的拥有健康而并不是了解很多道理并自觉地去实现。所以说既能明理又能实践而为之的人少之又少,很多人只是知道道理但是不愿去做,与其这样不如不知道道理而暗暗的符合规律去做更好。

现在随着社会的加速首先要学会自保,自保就是保我们这团气机,使此团气机健旺不衰,不能过度耗散,过度耗散得不偿失。有人说为什么会不愿意做,很简单!因为外在的物欲的享受确实会给人带来快乐,比如花钱的享受,声色的享受,包括女色的享受,毒品的享受,赌博的诱惑,这些都会使人暂时昏迷心志,做出一些傻事,所以说不愿意,这是一方面。二是人的惯性一直是由内到外的,想做什么事就一定要做,不做不行,父母说也不听,做了之后才知道这事不能做。很多人都是这样,老一辈传下来的一些观点孩子不听,孩子做了知道不行了很多时候已经晚了,木已成舟了。这是一个悲哀,但也不能说完全是一个悲哀,如果没有自己的亲自体验又怎么知道这事情不好呢?讲个小笑话,一个老和尚带着一个小和尚,见到一个女的,对小和尚说女的是老虎,老虎吃人,以后不要接触,后来老和尚问小和尚都想些什么,小和尚说想老虎。如果想不通强行去遏制这不是治本之法,比如做一件事情一定是父母不让做却一定要做,现在很多小孩都喜欢玩网络游戏,止是止不住的,既然已经开了闸门那几乎是止不住的。

大禹治水和鲧治水的区别,既然已经发现了,那就要让他清楚明白的认识而不能强行阻断。也就是说人身整个气机是要由内向外发越的,发越之后发现发越有问题才能向里回收,天然纯粹的向内回收不发越的人少之又少,那个属天成。所以治病有“从治”,“逆治”,有顺着它治和强行逆着它治的,《内经》说不治杲杲热,不治蓬蓬汗,就是说热的都发烫了,里面气机都沸腾了,这时候不要强行的用寒药去阻断它,这个导致的后果就像是在一炉热碳当中浇下冷水,会炸塘的,水火激荡人身是受不了的。“蓬蓬汗”就是汗不断的汩汩的出来,气机像气浪一样往外滚。就是说在邪气刚盛的时候不要硬来,不要强行阻断邪势。洪水泛滥了不要强堵,要顺势而导之,让它衰弱下来之后再收而治之。疾病上有阴阳格拒,阴寒至盛格拒阳气,吃热药就格拒出去了,只能是热药冷服,慢慢的化之,或者使寒邪渐渐的向外散开,散开之后寒邪的单位面积减少,然后再分而治之。所有这些都是工作生活上的道理,整个自然的道理都可以运用到人身上,人身的道理就是《内经》上的学问。还有希望大家不要局限于中医上的学习,因为中医上的所有理论都是根植于对气的层次或神的层次的把握,才有丰沛饱满的经验用于治病。不然病万变而不见其宗,在人体里胡乱的搞往往导致不测的结果。

时间好像到了,最后说一下,医生也好,病人也好,整个的治病都是跟自己在战斗。医生应当告诉病人要自己战胜疾病,并不是假以外力就能完全解决的,很多病人愿意吃药,不给他开药病人心里还不安,这种情况下可以给他开药,但同时要告诉他如何将养,开的药可以是安慰剂也可以是不痛不痒的方剂,比如四君子、四物、逍遥啊,这些方子吃不坏人,对人体还有拨乱反正的作用,比如他觉得肾不好就可以给他开金匮肾气,同时告诉他应该怎么样。其实金匮肾气治病吗?不是说不治病,但很多病不是金匮肾气可以解决的,如果是生活方式出了问题,可以告诉他调生活方式;如果是物欲太盛,忙于奔走生意场,官场上,建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