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中医诊断学 >

第6节

中医诊断学-第6节

小说: 中医诊断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咳声不场,痰稠色黄,不易咳出,属于肺热。
    干咳,无痰或咳出少许粘液,是燥咳或火热咳嗽。
    顿咳,常见于小儿,是属肺实,多由风邪与伏痰搏结,郁而化热,阻遏气道所致。
    白喉,咳声如犬吠样,多属肺肾阴虚,火毒攻喉。
    (5)呕吐
    '临床表现'有声有物,为呕;有物无声,为吐;有声无物,为于呕。
    '临床意义'
    吐势徐缓,声音微弱,吐物呈清水痰涎,多属虚寒呕吐。
    吐势较猛,声音壮厉,吐物呈粘痰黄水,或酸或苦,多为实热呕吐。
    呕吐呈喷射状,为热扰神明。
    反胃,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多因胃阳虚,或脾肾俱虚,不能消谷。
    呕吐脓汁,为胃痈。
    (6)呃逆
    '临床表现'胃气上逆,从咽部冲出,发出一种不由自主的“呃呃”冲击声。其声音可有长短,高低和间歇时间不同的临床表现。
    '临床意义'
    新病呃逆:其声有力,多属寒、热之邪客胃。
    久病呃逆:声低气祛,为胃气将绝之兆。
    呃声频频:连续有力,高亢而短,多属实热。呃声低沉而长,音弱无力,良久一声,多属虚寒。
    呃逆上冲,其声低祛而不能上达咽喉或时郑声,为脾胃气衰,虚气上逆,属虚寒证。
    呃声不高不低,持续时间短暂,呃后神清气爽,为进食仓促,或偶感风寒,一时气逆所致,可自愈。
    (7)嗳气
    '临床表现'气从胃中上逆,出于咽喉的一种声音。其声有高低,发作有快慢,并且布不同气味。
    '临床意义'
    嗳气酸腐,为宿食不消,胃脘气滞。
    嗳声响亮,频频发作,得嗳与矢气则脘腹宽舒,属肝气犯胃。
    嗳气低沉,无酸腐气味,为脾胃虚弱,多见久病或老人。
    (8)太息
    '临床表现' 在情绪抑郁时,因胸闷不畅,引一声长吁或短叹后,则自觉舒适。
    '临床意义' 太息为情志病之声,属肝气郁结之象。
    (9)喷嚏
    '临床表现'气从肺上冲于鼻发出的一种声音。
    '临床意义'新病喷嚏,多因外感风寒。外邪郁表日久不愈,忽有喷嚏者,为病愈之佳兆。
    (10)肠鸣
    '临床表现'腹中漉漉作响,为肠呜。注意声响的不同部位和性质不同变化。
    '临床意义'
    其声在脘部,振动有声,为痰饮留聚于胃。
    其声在脘腹,漉漉如饥肠,得温、得食则减,受寒、饥饿时加重,属中虚肠胃不实之病。
    腹中肠呜如雷,则属风、寒、湿邪盛。
    二、嗅气味
    (一)嗅气味内容
    1、病体的气味:口气、汗气、鼻臭、身臭。
    2、病室的气味。
    (二)临床表现及意义
    1、病体气味
    (1)口气
    '临床表现'正常口中不会发出异常气味。临床异常口气有口臭,酸臭、臭秽、腐臭等。
    '临床意义'口臭,多属消化不良,或有龋齿,或口腔不洁。
    口出酸臭气,是内有宿食。
    口出臭秽气,是胃热。
    口出腐臭气,多是内有溃腐疮疡。
    (2)汗气
    汗有腥膻气,是风湿热久蕴于皮肤,熏蒸津液之故。
    (3)鼻臭
    鼻出臭气,流浊涕经常不止,是鼻渊。
    (4)身臭
    应考虑有无溃腐疮疡。
    2、病室的气味
    病室有腐臭或尸臭气味,是脏腑败坏,病属危重。
    病室有血腥臭,病人多患失血证。
    尿臊味:多见于水肿病晚期患者,属危证。
    烂苹果样气味,多见于消渴病患者,属危证。



复  习  思  考  题

        1、试述病变的声音有哪些方面?
        2、试述谵语、郑声、狂言、独语、错语、夺气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3、上气、短气、少气怎样鉴别?其临床意义如何?
        4、何谓呕吐?临床意义是什么?
        5、呃逆与嗳气有何异同?临床意义如何?
        6、说明咳嗽声音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7、试述哮、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8、嗅气味包括哪些方面?临床意义是什么?


 
    第三节  问  诊
目  的  要  的
    1、熟悉问诊的目的和重要意义。
    2、掌握问诊的方法,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
主  要  内  容
    l、问诊的概念:问诊是医生询问病人或陪诊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其它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2、问诊包括问一般内容和现症状两部分。
    问诊的一般内容:
    问一般情况,包括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婚否,民族,职业,籍贯,现住址,过敏史等。
    问主诉。
    问现病史。
    问既住史。
    问个人生活史。
    问家族史。
    问现在症状是问诊重点。
    3、问诊方法及注意事项:
    (1)重点突出:问诊重点,即病人的主要病痛,围绕重点有目的、有步骤的全面了解,不使遗漏。
    (2)语言通俗、客观:不用患者不懂的医学术语,不主观套问或暗示,必要时可提示和启发。
    (3)态度和善:对病人寄于同情,避免不良刺激,取得病人信任,帮助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4)询问危重病人:扼要询问,重点检查,及时抢救,不详之处再作补充。

    一、问寒热
    (一)问寒热内容
    l、发作时间。
    2、寒热程度及性质,
    3、伴随症状。
    (二)寒热临床表现及意义
    1、恶寒发热
    '临床表现'恶寒与发热同时并见。
    '临床意义'主表证。恶寒重,发热轻,为表寒证;发热重,恶寒轻,为表热证;发热轻,恶风自汗,为太阳中风证。
    2、但寒不热
    '临床表现'病人只觉怕冷而不发热,加衣被或近火取暖,可以缓解。
    '临床意义'久病畏寒,属虚寒证,新病腹脘或其他局部冷痛剧烈,属实寒证。
    3、但热不寒
    '临床表现'病人但感发热而无怕冷感觉。
    (1)按症状有三种热型:
    ①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体温超过39℃以上)。
    ②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有一定规律如潮汐之有定时。临床常见的有以下三种类型:
    阳明潮热:热势较高,日晡热甚。
    湿温潮热:身热不扬,午后热甚。
    阴虚潮热:午后或入夜低热,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的感觉。
    ③微热,轻度发热,其热势较他多在37~38℃之间。
    (2)按病机有以下三种:
    ①阴虚发热:见阴虚潮热。
    ②气虚发热:长期微热,烦劳则甚,或高热不退,兼见少气自汗,倦怠乏力等症。
    ③小儿夏季热:小儿在夏季气候炎热时长期发热不已,至秋凉时不治自愈。
    '临床意义'壮热,主里实热证;阳明潮热,属阳明腑实证;湿温潮热,见于湿温病;阴虚期潮(阴虚发热),属阳虚证;微热,见于某些内伤病和湿热病的后期,气虚发热,属脾气虚;小儿夏季热,是小儿气阴不足之征。
    4、寒热往来
    '临床表现'恶寒与发热定时或无定时交替而作。
    '临床意义'寒热往来定时发作者,见于疟疾病;无定时者,属少阳病证。
    二、问  汗
    (一)问汗内容
    1、汗的有无。
    2、汗出时间。
    3、汗出部位。
    4、汗量多少。
    (二)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1、表证辨汗
    '临床表现'表证无汗或有汗。有汗或兼发热恶风,脉浮缓;或兼发热重,恶寒轻,脉浮数。
    '临床意义'无汗属表寒证;有汗前者为太阳中风表虚证,后者主表热证。
    2、里证辨汗
    '临床表现'有以下五种情况:
    (1)自汗:病人日间汗出,活动尤甚。
    (2)盗汗:病人睡时汗出,醒则汗止。
    (3)大汗:汗出量多,或为大汗蒸蒸或为冷汗淋漓。
    (4)冷汗:汗凉,四肢不温。
    (5)战汗:病人先恶寒战栗,而后汗出。
    '临床意义'自汗,属阳虚证;盗开,属阴虚证;大汗蒸蒸,为里实热证;冷汗淋漓,见于亡阳证,战汗,出汗热退,脉静身凉,是邪去正安之佳象;若汗出后仍烦躁不安,脉来疾急,为邪盛正衰危候。
    3、局部辨汗
    '临床表现'有以下三种情况:
    (1)头汗:病人仅头部或头颈部出汗较多,又称为“但头汗出”。
    (2)半身汗,病人仅半切身体有汗,或为左侧,或为右侧,或为下半身,或为上半身。
    (3)手足心汗,病人手足心出汗较多。
    '临床意义'头汗见于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循阳明经上蒸头面病证;若头汗如油,为虚阳上越危候。
    半身汗,无扦一侧为患侧,由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手足心汗多,属脾胃气虚证。
    三、问头身
    (一)问头身内容
    1、自觉症状。
    2、症状休作时间。
    3、症状发生部位。
    4、症状性质。
    5、其他兼症情况。
    (二)临床表现及意义
    1、头痛
    '临床表现'头痛可表现于不同部位,其发作时间和性质也不尽相同。
    '临床意义'
    (1)根据头痛部位不同,以确定其所在的经络病位:前额部连眉按骨痛,属阳明经头痛;后头部连项痛,属太阳经头痛;巅顶痛,属阙阴经头痛;头侧痛,属少阳经。
    (2)根据头痛性质不同,辨识外感内伤和病性的寒热虚实:外感头痛,发病急,病程短,头痛较剧,病无休止,系感受风,寒,暑,湿等邪所引起,属实证;内伤头痛,发病慢,病程长,头痛较缓,时痛时止,系气血精髓亏少,不能上荣于头,使脑海空虚所致,属虚证。
    2、头晕
    '临床表现'病人自感头部眩晕,轻者闭目自止,重者视物旋转,不能站立,常伴有恶心呕吐,甚则晕倒。
    '临床意义'根据头晕的不同情况,可以鉴别疾病的不同性质:病人头晕胀痛,为肝阳上亢;头晕昏沉,属痰湿内阻所致;头晕眼花,为气血两亏;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为肾精亏虚所致。
    3、身痛
    '临床表现'全身肌肉关节疼痛,发病新久不一。
    '临床意义'新病身痛多由感受外邪所致者,常见于风寒,风湿表证;或感受署湿疫毒,称“阳毒”。久病身痛,卧床不起,多属营气不足,气血不和。
    4、身重
    '临床表现'身体有沉重酸困的感觉。
    '临床意义'头身困重,兼见脘闷纳呆、便溏、苔腻为感受湿邪所致;身重嗜卧,少气懒言,倦怠乏力为脾气亏虚所致。
    5、四肢痛
    '临床表现'四肢关节肌肉疼痛,或为游走不定,或为重着不移,或局部红肿结节。
    '临床意义'关节游走性疼痛,由感受风邪所致行痹证;疼痛剧烈不移,属感受寒邪的痛痹;四肢疼痛重着,是湿邪引起的著痹;四肢关节红肿疼痛,或小腿部兼见结节红斑,为湿郁化热的热痹。
    6、腰痛
    '临床表现'腰痛绵绵酸软,或冷痛重着,或刺痛不移。
    '临床意义'肾虚腰痛,腰部绵绵作痛,酸软无力;寒湿腰痛,腰部冷痛沉重,阴雨天加剧;瘀血腰痛,腰部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拒按,活动受限。
    四、问胸胁皖腹
    (一) 问胸胁皖腹内容
    1、症状部位。
    2、症状性质。
    3、兼症。
    (二) 胸胁皖腹临床表现及意义
    1、问胸部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不同性质的疼痛,如憋闷,绞痛,窜痛,刺痛等,同时还会有痰浊或其他各种兼症出现。
    '临床意义'胸部疼痛,多属心肺病证的反映
    (1)胸痹:胸痛憋闷,痛引肩臂。
    (2)真心痛:胸背彻痛剧烈,面色青灰,手足青至节,因心脉急骤闭塞不通所致。
    (3)肺痈,胸痛而咳吐脓血腥臭痰。
    (4)气滞疼痛:胸胀痛走窜,太息易怒。
    (5)血瘀疼痛:胸部刺痛,固定不移。
    (6)肺实热证:胸痛,壮热面赤,喘促鼻煽。
    (7)肺阴虚证:胸痛,潮热,盗汗,咳痰带血。
    (8)痰湿犯肺:胸闷咳喘,痰白量多。
    2、问胁部
    '临床表现'胁部以疼痛症为主,胀、灼、刺、窜痛等。
    '临床意义'肝胆位于右胁,而两胁均为肝胆二经分布的部位。询问胁部的异常变化,主要可以了解肝胆及其经脉的病变。
    (1)胁胀痛,太息易怒,多为肝气郁结。
    (2)胁肋灼痛,面红目赤,多为肝火郁滞。
    (3)胁肋胀痛,身目发黄,为肝胆湿热。
    (4)胁部刺痛,固定不移,为瘀血阻滞。
    3、问胃腕部
    '临床表现'胃脘主要症状是疼痛,如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