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289-证治汇补 >

第37节

289-证治汇补-第37节

小说: 289-证治汇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以参、附、姜汤救之。汗止喘息为可治。迟则无及矣。有男女交接而死。男子名走阳。女子名脱阴。男虽死。阳事犹 
然不倒。女虽死。阴户犹然不闭。有梦中脱泄死者。其阳必举。阴必泄。尸容尚带喜笑。为可证也。皆在不救。(汇补) 
x厥症选方x 
五味子汤 
即生脉散加杏仁、陈皮、姜枣。 
黄 人参汤 
黄 人参 白术 陈皮 甘草 当归 麦冬 五味 生地 黄柏 熟地 天冬 
八味顺气散 
即四君子汤加青皮、乌药、陈皮、香附。去白芷。 
加味温胆汤 
即二陈汤加竹茹、枳实、山栀、黄芩。 
加味平胃散 
即平胃散加木香、檀香、乌药、砂仁。 

卷之八下窍门
泄泻
属性:x大意x 
湿胜则濡泻。(内经)脾土受湿。不能渗化。致伤阑门元气。不能分别水谷。并入大肠而泄泻。(指掌)泄者。大便 
溏薄。泻者。大便直下。略分轻重。总属脾虚。(汇补) 
x内因x 
胃气和平。饮食入胃。精气则输于脾。归于肺。行于百脉而成营卫。若饮食起居内外之邪。伤于脾胃。传化 
失节。清浊不分。上升精华之气。反下降而为泄泻矣。(机要) 
x外候x 
泄分五种。如脾泄。饮食不和。色黄。胃泄。腹胀注下。食则呕吐。大肠泄。食已窘迫。色白。肠鸣切痛。小肠泄。 
溲涩。便脓血。小腹痛。大瘕泄。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难经)又有飧泄、肠垢、鸭溏、濡泄、滑泄之 
名。 
飧泄者。湿兼风也。故恶风自汗。完谷不化。肠鸣脉弦。肠垢者。湿兼暑也,故稠粘垢秽。小水赤涩。烦渴脉数。 
鸭溏者。湿兼寒也。故澄彻清冷。俨如鸭粪。溺白脉迟。濡泄者。湿邪自甚也。故泻多清水。肠鸣身重。溺短脉 
沉。滑泄者。湿胜气虚也。故所下不禁。大孔如竹筒。直出不止。又食积泄者。泻下腐臭。噫气作酸也。痰泄者。 
或多或少。胸闷泻沫。火泄者。暴注下迫。焦黄秽臭。气泄者。腹常痞满。去不通泰。虚泻者。困倦无力。食减微 
溏。必兼体瘦。 泻者。停蓄饮食。数日一泻。必兼腹胀。肾泄者。五更腹痛。微响乃泄。必兼足冷。肝泄者。忿怒 
所伤。厥而面青。必兼胁满。交肠泻者。大小便易位而出。直肠泻者。饮食入口。少顷即泻。(汇补) 
x泻分久暴x 
暴注下迫。食不及化。是无水也。溏泄日久。止发无恒。是无火也。(太仆) 
x腹痛分辨x 
泻不腹痛者。湿也。泻白腹痛者。寒也。痛一阵。泻一阵。泄复涩滞者。火也。痛一阵。泻一阵。泻后痛减者。食 
也。腹中胀痛。泻不减者。肝气也。腹中绞痛。暴泻烦渴者。霍乱也。腹中绞痛。下无休时。去如蟹渤者。气食交并 
也。腹中觉冷。隐隐微痛。下如稠饮者。痰也。(戴氏) 
x寒热分辨x 
热者。小便赤涩。烦渴。肛门热。谷食腐化。或虽不化。而色变焦黄。身能动作。手足温暧。寒者。小便清白。不 
渴。腹中冷。完谷不化。色亦不变。变亦白色。身懒动作。饮食不下。手足清冷。(河间) 
x肠鸣分辨x 
湿多成五泻。肠走若雷奔。此寒湿之患。然亦有火势攻冲。抟击水气而鸣者。必兼腹痛。暴注下迫。肛门涩 
滞。小水色黄。非若湿症之腹不痛也。(汇补) 
x完谷分辨x 
完谷不化。其因有四。曰气虚。曰胃寒。曰胃火。曰胃风。夫气虚胃寒。固不能传化矣。火者。火性急速。传运失 
常。即邪热不杀谷也。至于胃风者。肝风传脾。脾受其克。不能变化。名为飧泄。乃五泄之一也。(医统) 
x泄泻死症x 
脉细。皮寒。少气。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是谓五虚者死。其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素问) 
x脉法x 
泻脉自沉。沉迟寒侵。沉数火热。沉缓湿邪。沉虚滑脱。凡泄注沉缓弱小者生。浮大弦数者死。(汇补) 
x治法x 
凡泻皆兼湿。初宜分理中焦。次则分利下焦。继以风药燥湿。久则升举元气。滑脱不禁。然后涩之。其间风 
胜。兼以解表。寒胜。兼以温中。虚弱补益。食积消导。湿则淡渗。火则清凉。痰则涌吐。陷则升提。随症而用。不 
拘次序。(汇补) 
x治审虚实x 
下积如稠脓者。消化为上。去薄而小便短少者。利水为捷。若小便如常。不必再利。惟燥脾而已。如兼口渴。 
则利水与燥脾。皆不可用。但审溺赤为有热。如溺短而色不变。则补益无疑也。(汇补) 
x郁结当开x 
忧思太过。脾气结而不能升举。陷入下焦而泄泻者。宜开郁结。使气升而谷自化。(汇补) 
x郁热当清x 
有肺热闭锢。咳嗽胸满。误服参、术。使肺中之热。回奔大肠而泻者。当先清肺金。然后和脾。(汇补) 
x泄泻忌用x 
补虚不可纯用甘温。太甘则生湿。清热不可纯用苦寒。太苦则伤脾。兜涩不可太早。恐留滞余邪。淡渗不 
可太多。恐津枯阳陷。(必读) 
x用药x 
主以茯苓、白术。加陈皮、半夏。湿加猪苓、泽泻。火加黄连、白芍。寒加炮姜、益智。风加防风、苍术。食加枳 
实、浓朴。食积加楂肉、麦芽。气虚加人参、黄 。气陷加升麻、柴胡。泄久脾虚。饮食难化。加参、 、神曲、麦芽、 
干姜。泄久肠滑。加肉果、诃子、木香。有夏月暴注水泄。用香薷散、益元散。有肾脾两虚。每朝五更洞泻。用四神丸、 
浆水散。有经年脾泻。用桂香丸、椒附丸。有痰积肺中。魄门不禁。用二陈加防风、桔梗探吐。有肺热移肠。下为 
肠癖。用黄芩、地骨皮、阿胶、百合、兜铃、甘草。有酒积作泻者。五更腹鸣作痛。泻下黄赤。此酒湿入脏所致。非 
肾虚者比也。宜四苓、葛花。或金匮泽泻汤加萆 之类。凡煎泻药。用甘澜水者。取其不助湿而益脾胃也。 
(汇补) 
x泄泻选方x 
白术茯苓汤 统治泄泻。 
白术 茯苓 甘草 
胃苓汤 
即五苓合平胃散 
益元散(方见暑症) 理中汤(方见中寒) 
香薷饮 治夏月暑泻(方见暑症) 
四苓散 治清浊不分。因作泄泻。 
茯苓 猪苓 白术 泽泻 
加桂。名五苓散。 
白术散 
白术 芍药(各三钱) 炮姜(五钱) 甘草(二两) 
每服二钱。水煎。 
桂枝汤 
桂枝 白芍 白术(各五钱) 炙草(二钱) 
每服五钱。水煎。 
术附汤 
白术 附子 甘草 
连理汤 
即理中加茯苓、黄连。 
五味子散 治肾虚人感阴气。而每泄于五更者。 
五味(二两) 吴萸(五钱) 
炒研末。每服二钱。陈米饮下。加补骨、肉果。名四神丸。 
参附汤 
人参(一两) 附子(五钱) 
每服五钱。加姜十片煎。 
二神丸 治脾肾虚泄。五更肠鸣。 
补骨脂(四两) 肉豆蔻(二两) 
加五味子二两。吴茱萸五钱。名四神丸。 
四柱散 济生治脏腑虚冷。真阳耗散。脐腹冷痛泄泻。 
茯苓 附子 人参 木香(各一两) 
每服三钱。姜五片。加肉果、诃子。名六柱散。活人方有白术。无诃子。 
浆水散(洁古) 治脾土阴寒。水泻清冷。 
半夏(二两) 良姜(二钱半) 干姜 肉桂 甘草 附子(各五钱) 
为末。每服三钱。 
椒朴丸(魏氏) 
益智 川椒(炒) 浓朴 陈皮 白姜 茴香(炒各等分) 
上用青盐。于银石器内。以水浸干药。用火煮干。焙燥为末。酒糊丸。盐汤下。 
椒附丸 治肾脏虚寒。大便久泻。 
椒红(炒) 熟附 鹿茸(焙) 桑螵蛸(炙) 山药 山萸 龙骨( ) 
桂香丸(三因) 治脏腑虚寒。为风寒所迫。冷滑注下。老人虚人。危笃。累效。 
附子 肉豆蔻 茯苓(各一两) 桂心 干姜 木香(各半两) 丁香(二钱半) 
为末。面糊丸。米饮下五十丸。 
戊己丸(和剂) 治脾胃不足。湿热下乘而泄。 
黄连 吴萸 白芍(各等分) 
为末。面糊丸。如梧子大。米饮下。 
温六丸(丹溪) 治湿热气滞。用为向导。上可治吞酸。下可治自利。 
六一散(七两) 干姜(一两) 
末之。粥丸。一方。去干姜。加吴萸二两。名参萸丸。 
x节斋泄利方x 
白术 茯苓 半夏 陈皮 甘草 砂仁 神曲 麦芽 

卷之八下窍门
痢疾
属性:x大意x 
饮食不节。起居不时。阴受之则入五脏。闭塞滞下。为飧泄肠癖。(内经)滞下者。谓气食滞于下焦。肠癖者。谓 
湿热积于肠中。即今之痢疾也。(汇补)故曰。无积不成痢。痢乃湿热食积三者。(杂着) 
x内因x 
生冷油腻。留滞于内。湿蒸热瘀。伏而不作。偶为调摄失宜。风寒暑湿。干触秽浊。故为此疾。(指掌)其多发于 
夏秋者。因脾主长夏。脾感酷暑。肺金亦病。至秋阳气收敛。火气下降。肺传大肠。并迫而为病也。(医统) 
x外候x 
或脓或血。或脓血相杂。或纯肠垢。或无糟粕。或糟粕相杂。虽有痛不痛大痛之分。然皆里急后重。逼迫恼 
人。(丹溪)若初起有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者。带表症也。初起有心烦口渴。腹痛呕吐者。里实症也。(汇补) 
x分寒热x 
痢起夏秋。湿热交蒸。本乎天也。因热求凉。过吞生冷。由于人也。气壮而伤于天者。郁热为多。气弱而伤于 
人者。阴寒为甚。湿土寄旺四时。或从火化。则阳土有余。而湿热为病。或从水化。则阴土不足。而寒湿为病。(必读) 
x辨虚实x 
胀满恶食。急痛惧按者。实也。烦渴引饮。喜冷畏热者。热也。脉强而实者。实也。脉数而滑者。热也。外此无非 
虚寒矣。其相似之际。最当审察。如口渴而喜冷者。为热。口渴而喜热者。为寒。腹痛而胀闷者。为实。腹痛而 
喜按者。为虚。溺短而赤涩者。为热。溺短而清白者。为寒。后重而新病为实。后重而久病为虚。脉大而沉实 
为实。脉大而浮洪亦虚。(必读) 
x辨五色x 
湿热之积。干于血分则赤。干于气分则白。赤白兼见。气血俱病也。纯下清血者。伤风也。色如豆汁者。伤湿 
也。淡黄挟白者。食积也。微红焦黄者。热毒也。紫黑血丝者。瘀血也。杂下散血者。损伤也。如鱼脑者。脾失运 
而陈积不腐也。如冻胶者。肠胃冷而真液下脱也。如白脓者。虚而挟热。津液努责而结也。如屋漏水尘腐 
色者。元气弱极也。如鸡肝色者。百脉皆伤也。(汇补) 
x辨寒热x 
世俗多以白为寒。赤为热。似矣。然白色亦有属热者。如谷食腐熟而成脓也。赤色赤有属寒者。因血瘀凝 
泣而入肠也。不可以赤白为准。但当以脉辨之。(医统) 
x积分新旧x 
旧积者。湿热食积也。当推荡。新积者。下后又生也。当调补。不可轻攻。脾运而积自化。若因虚而痢。虽旧积 
亦不可下。虚回而痢自止。丹溪有先用参术。补完胃气而后下者。亦一时之权宜也。(汇补) 
x邪分逆顺x 
先水泻。后便脓。此脾传肾之贼邪。为逆。难愈。先脓血。后水泻。此肾传脾之微邪。为顺。易愈。(丹溪) 
x里急分辨x 
里急而不及更衣者。火也。火性急速。能燥物也。里急而频见更衣者。虚也。元气滑脱。不禁固也。(汇补) 
x后重分辨x 
邪迫而后重者。至圊积减。未几复作。此大肠经积滞。不能宣通也。虚滑而复重者。至圊不减。后反加甚。此 
肺脾气降。不能发升也。(医统) 
x身热分辨x 
初痢身热脉浮者。可解表。初痢身热脉沉者。可攻下。久痢身热脉虚者。正虚可治。久痢身热脉大者。邪盛 
难医。(汇补) 
x腹痛分辨x 
痢疾腹痛。乃肺金之气郁在大肠。宜苦梗开之。丹溪后随症用药。因积滞者。腹必胀满。血虚者。痛必喜按。 
又有虚寒作痛者。必久痢见之。(汇补) 
x色黑分辨x 
下痢色黑有三。黑而焦色者。热极反见水化也。黑而有光如漆者。瘀血也。黑如尘腐者。乃死症耳。(汇补) 
x呕逆分辨x 
痢而呕者。胃气不和也。心法有胃中火逆而呕者。有毒瓦斯上攻而呕者。有胃虚而呕者。有肝旺而呕者。大 
率久痢见之为逆。(汇补) 
x气滞痢x 
七情乖乱。气不宣通。郁滞肠间。触发积物。去如蟹渤。拘急独甚。必兼胸宇不宽。首宜化气。(汇补) 
x食积痢x 
饮食过多。脾胃不运。生冷失调。湿热乃成。痢下黄色。或如鱼脑。腹痛胀满。不嗜饮食。宜消导。(汇补) 
x时疫痢x 
有一方一家之内。上下传染。长幼相似。是疫毒痢也。 
当察运气之相胜。以发散疫邪。(大全)不可用克导攻下之剂。 
x瘀血痢x 
凡饱食疾走。极力叫号。跌仆受伤。郁怒不泄。以及妇人经行产后。误吞生冷。恶血不行。凝滞于内。侵入肠 
间而成痢疾。纯下紫黑恶血。脉现芤细结促。治当祛瘀。(汇补) 
x噤口痢x 
痢而能食。知胃未病。有脾家湿热。熏蒸清道而成噤口者。亦有脾胃素虚者。亦有误服利药。犯其胃气者。 
亦有服涩剂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