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情匪 作者:杨飞-第1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檬禄拢獾没等舜蛭颐堑闹饕猓 惫唬彩枪肪说氐娜硕妓担骸罢饣思艺媸且患液萌耍 被拐娲永疵挥谢等松殴恰H兆颖雀绽词惫每碓6嗔耍∈奔湟怀ぃ兆右缓茫R谰朐品贾涞墓叵狄灿辛酥实谋浠VR谰涑榇笱袒乖谖魑荩估铮丛僖膊辉谔梦堇锎钇塘耍呛驮品妓徽糯玻�
有一天夜里,俩人高兴过后,郑依君抱住云芳的身子,侧脸通过蚊帐,从房顶亮瓦中看到了天上的弯月,突然,他想起南宋的一首民歌:《月子弯弯照九州》:
月子弯弯照九州
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妻同罗帐
几家飘零在外头
郑依君在心里念着,突然,他也诗情奔涌!立马在心里仿写一首:《月亮弯弯照东屋》:并让云芳把身子转过来侧着,他把嘴贴在她耳朵上小声念:
月亮弯弯照东屋
有时欢喜有时愁
公爹媳妇同罗帐
丈夫儿子该何想
云芳把身子一扭,将身子侧成仰姿,双眼看着郑依君的脸。屋里没点灯,单靠屋顶上那点儿月光,其实什么都看不见,只不过是相互能感觉到一种强烈的异性气息而已!云芳问:“爹,你喜什么呀?”
郑依君用力搂住云芳的身子,马上又腾出一只手来,放在云芳身上那个不该公爹动的地方,说:“我们俩能在帐子里就是喜!”
“那怎么又有愁啊?”云芳又问。
郑依君把身子压在云芳的身子上,说:“万一奇才一回来,我就该愁了!”
云芳一听到郑依君提奇才,她心里一下慌了!说:“爹,我们的事,千万可不能让外面的人晓得!万一奇才晓得了,那可不得了!”
“云芳,这我比你懂!”郑依君从云芳的身上离开,说:“云芳,以后在没有外人的时候,不准你喊我爹!”
“爹,那可不行!你就是我的爹嘛!我不能没大没小啊。”
“你成天总‘爹’、‘爹’的,我还怎么好意思。”
“……”
公爹跟媳妇有了这一层关系,别的事也就更随便了。平时云芳做饭,郑依君就在灶前烧火。在湘西,尤其在石门,公爹跟儿媳妇有那种关系就叫“烧火”,北方叫“扒灰”。湘西石门,凡是娶了儿媳妇的人家,当前辈的男人,一般是不随便进厨房的,尤其不能往灶里加柴烧火,否则,外人就会笑话你跟儿媳妇那个,叫你“烧火佬”。郑依君在儿媳妇面前,已经没有任何忌讳了!就连舂米这种事,他也积极参与,从不回避。湘西是块多情的土地,乡下的男人与那些少妇们,尤其风骚多情!他们把一男一女在一起舂米,比做男女之间做那种事来搞笑!公爹跟儿媳妇一起舂米,在湘西石门,那是打着灯笼火把都找不到的笑料!有一次郑依君又帮云芳踏碓舂米,不知是云芳想起男女舂米的笑话,还是别的什么好笑的事,她一个人闷在心里发笑。本来她是蹲着拨米的,可是,她笑得实在忍不住了!突然一下站起来,就在这时,郑依君用力一踏,碓头正好撞在云芳的阴部。当时她一下双手捂住被撞的地方,满脸的痛苦状!云芳一下又重新蹲在了地上!郑依君急忙过来问:
“云芳,撞哪儿了?不要紧吧?快让我看看!”
“别,别,别看了!哎哟……”
“快,我给你吹吹就不疼了!”郑依君说着伸手要去摸。
云芳直挡他的手说:“爹,别看了,不要紧。”
“我没注意,快,我背你到床上去躺着!”郑依君边说,边将云芳扶起来,让她趴在他的背上,他背她赶紧去床上躺下。
云芳受伤不轻!她脚一落地就痛!一连躺了好几天不能动。从此,厨房里的事,都由郑依君承担了。平时他除了帮云芳往灶里加柴烧火之外,其他什么也不会,连每天门口供过路客喝的凉茶,也好几天没烧了!过往行人有时只好进屋讨口生水喝。郑依君看在眼里,心里着急!周围又没有郎中,没有药铺,见云芳红肿不消,郑依君只好写张告示贴在门外求医。
告文如下:
舂米舂得急
舂坏媳妇屁股隔壁
红肿疼痛不能动
特求妙手神医
治好大家受益
告文贴出去的当天,果真被路过此地的一老中医看见,他让郑依君转告病人:“用热毛巾一日数次热敷即可。”
果然奏效。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郑依君的儿子郑奇才在省会求学完成了学业。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郑奇才与老子郑依君一样,也是个读死书死读书的主!他也是读了一肚子的书,在实际生活中总是眼高手低,大事做不好,小事不愿做!郑奇才也只有回家一条路!不过,他没有像父亲当年那样,说什么回来是“享田园之福,尽夫妻之情”一类的话,不找任何理由就回来了。回家的第二天,他就下田劳动,结果出尽了洋相。
郑奇才回来,正好是农村春耕大忙的季节,又正好赶上他父亲郑依君腰疼,家里板田一直都没翻耕。儿子回来,郑依君喜出望外,说:“奇才,你回来正好,别人家的田都耕了,就我们家的板田还没翻,明日你把田耕了吧。”老郑当天就让儿子把犁搬到大门口,把牛牵出来,他要教儿子给牛上轭头,教他如何扶犁等最基本的犁田技术。果然,老子教得认真,儿子学得也认真。
第三天,郑奇才背着犁,赶着牛到田里,从东头耕到西头半个回合,就在该转弯往回耕的时候,牛却与郑奇才发生了严重的分歧。调头牛要走上手转弯,郑奇才却坚持要它走下手转弯调头。一般使过牛的人都清楚,转弯调头,牛都走上手,无论耕田耙田都如此。这样好处有二:一、耕田者搬犁省力;二、耕田不易留下泥梗,而且田耕得质量高,即使遇上天旱也不怕,照样田不会漏水,能有好的收成。所谓山膀田一丘水得谷,靠的就是耕田手的技术。
牛对自己的职责牢记在心,但郑奇才却不懂!他坚持强迫牛走下手调头转弯,但牛更是坚持自己的牛脾气!它死都不肯走下手转弯!
牛不干,郑奇才更不干!但人的牛脾气毕竟是假的,只有牛的牛脾气才是正宗!郑奇才无奈,最终他只好依牛。但郑奇才不服气,他把犁搬过来,拼命插进泥里,并用力将犁往下狠狠地压住,让牛拉不动,他再扬起鞭杆朝牛屁股上一通猛打!还骂:“你这个畜牲!
看你还犟不犟?今天老子就依你的!你拉呀!你的力气大?畜牲!‘郑奇才再也不与牛犟了。从此,他听牛的,一上午他都耕得很顺手。可是,即将中午时分,牛又来了脾气!任凭郑奇才怎么打,它都不干了!拖着犁发疯似地往家里跑。一进牛栏,它就把鼻子拄在墙上的那个小洞上,郑奇才往死里打它,他想把牛赶开了看看墙上到底有什么。牛的鼻子就是不离开那个小洞,没办法,郑奇才只好跑进他爹的房里去往这边看。一进屋,他看见爹正躺在床上抽大烟,郑奇才一下全明白了!牛是抽惯了爹的二手烟,犯了烟瘾!郑奇才脸都气白了!火冒三丈,大声吼:“爹,你也太不像话了!你在家不学好!把牛都带坏了!”
从此,父子俩有了化不开的矛盾。郑依君对儿子骂他“在家不学好”这句话很在意,一天到晚琢磨儿子说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后来,郑依君一病不起,第三年秋天,便血而死。
又过了五年,云芳难产,母子双双离世。这年二保七岁。
郑奇才和二保父子俩相依为命,生活过得极其艰难,二保满十二岁那年,郑奇才也因病撒手而去!
老百姓有句话: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二保的娘死了,爹也死了。他年纪小,还没来得及想今后一个人怎么过,就被仙阳的恶霸地主圣步堂派人抓去当了长工,而且还强占了二保的全部田地。圣步堂公布一个理由:“从郑鹏开始,你们郑家就欠我们圣家的账!多年来,郑依君一直在我家赊鸦片!”圣步堂想侵占汤溪峪的阴谋已有多年,这次终于又进了一步。从此,二保在圣步堂家当牛做马!
圣家新房里,已闹了几个时辰。在湘西,闹新房是五彩缤纷的习俗中一朵尤其艳丽的奇葩。这天,亲戚朋友可不分大小,不分老少,也不分长辈晚辈,时间一到,只要有人一声吆喝,闹房者就如潮水一般涌入洞房,开始无拘无束地尽情闹腾!什么找新娘要板栗要花生,要核桃要莲子,要糖……来者无所不提,无所不问,谁要是能把新娘新郎难倒,谁要能把新娘新郎刁难得脸红,那就是有本事!当地把闹新房叫做:“闹旺闹发,越闹越旺!越闹越发!”几个青年人还点名让新娘猜一个字,不准送亲的人插嘴。
渡水女子小美人
跟仙阳儿子一头困
手对手脚对脚
腰里一根棒棒戳
在场的人全哄堂大笑!新郎笑出声了!
新娘若文也忍不住,捂住嘴笑得把脸扭到一边!就连专门为新娘保驾护航的送亲者小梅,也又气又恨地把腰都笑弯了!但她马上就开始反击,说:
好人相见笑哈哈
仇人相见开口骂
流氓见人说痞话
几个青年人一听,对方说他们是流氓!有点急了,还击说:
大姐大姐
不知好歹
好字不识
学问太浅
小梅见对方的表情,认为他们话讲得痞,但谜底不一定痞,她赶紧又表示歉意,说:
小兄弟小兄弟
姐姐本来不认字
见识少文化浅
小弟还要多包涵
闹房的青年人说:“大姐,我告诉你吧!刚才让新娘猜的字就是一个‘好’字!”
很难把这几个青年人归类,说他们俗也行,雅也行。不过比他们俗的还有,闹完了房还有不走的,偷偷藏在新娘新郎的床底下,到时侯,专听新娘新郎夜里做事的动静!说实在的,这种既粗俗,又没有品位的闹法,在石门只是少数而已。真正有文化、有品位的人,一般都去得更晚,让前面的闹腾完了,他们才进新房。二保有意从新房前走,他正巧与七八个去闹房的青年擦身而过。
走在最前面的青年人,首先向新娘新郎抱拳表示祝贺!说:
手赶灯草屋里亮
我们来到新人房
锣不必敲响
话不必说穿
希望拿钥匙的人
赶紧大方大方
来者那意思很明显,叫暂时在帮新娘掌管钥匙的小梅,赶紧把柜子打开,拿好吃的招待他们。但小梅这种角色都是有备而来,掌管钥匙的人,也是人家那边千挑万选的状元!不仅人年轻漂亮,而且有文化有胆识,能言善辨,有时还会强词夺理!她的职责,是既要化解对方对新娘的刁难,还要出难题刁难对方。小梅不仅性格泼辣,而且是出名的嘴巴厉害!她二十六岁,是若文的叔伯嫂子。若文今夜要与新郎做那事,一切该注意的事情、技巧、方法和经验,好几个月前她就开始教她了!虽然若文不好意思听,但小梅说自己是过来人,任何人都会有这一步。她说她自己当初也不好意思听,可是,那是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因此,要懂得第一次应该怎么做会更愉悦,更有意思!从脱衣到结束,一切步骤与细节,她都说得生动活泼,毫无保留。当然,她教若文的这些,若文今天不见得全都用得上,体会得到,因为小梅讲的那些,是她自己婚后多年的体会和总结。
小梅对闹房者说:
岩壳里的斑鸠不知道春秋
山里长大的人不晓得礼节
我们来到这龙山凤地
真是猴子啃甜高粱秆
弄不清楚倒顺
闹房的青年人又说:
前人踏出来的路
我们沿着走
前人兴的礼节
我们后生照着做
今天新娘不拿糖点烟
莫怪我们闹得没边
小梅一听,闹房者们有些急,她不敢再过于刁难他们了,而是马上说些奉承的话之后,紧接着又挖苦:
后山上长的全是楠竹
仙阳的后生都是雅士
无理寸步难行
有理走遍天下
何必吵吵嚷嚷
他们交战一个时辰,不过,这也只能算个中等偏上水平,在石门,若遇到双方棋逢对手,闹新房能闹出赛诗会的味道。二保只听他们闹了一半就走了。
第 六 章
今天圣家没有留亲戚们过夜。除了新娘那边送亲的人之外,这边只剩邓梅开两口子。吃过宵夜之后邓梅开也去乡公所了。因为邓副乡长是邓梅开没出五服的叔伯兄弟,他为他在热水溪准备了两个年轻美貌的小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