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05老子的大智慧 >

第18节

05老子的大智慧-第18节

小说: 05老子的大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必然有影像,只有当它无量无边“大”的时候,才能无像。因为大而无外了,球上哪有外境之相可成像呢?!所以,“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晚者免也。做陶器的,今天做了个瓦罐罐,明天做了个瓷盆盆,成了没有?成啦!那是什么器?那是具体的器,小器。大器是什么器呢?最大的那个器是什么器?最大的碗是哪个碗?你说我的碗的直径一百米,那还没达到一百零一米,更没有达到一万米;你一万米了,还有个一亿米未达到。啥时候是最大?最大的碗是什么形状?只有无量无边的那个碗才是最大。凡是无量无边的存在必然是无形无相的状态,因为有形有相的事物不能无量无边。所以,最大的碗是“免成”的碗,这就是“大器免成”的道理!器世间的一切都是有限有量的,只有“朴”的非极性状态才是无限无量。“朴”是本来面目,是如如不动的本来;既是本来面目,那一定是自然无为,无作无做的本有。所以,不要有为做“器”,就是本来的无为之“朴”。从修法上讲,只要不“有为”,当下就是“无为”。得道成道是成“大器”,只要你处于“免成”无为的心态,当下就契合道;“唯道是从”了,就是“孔德”之人,怎么能不是“大器”呢?!曾有人把“大器免成”当作“大器晚成”讲,那就大错了!常言讲的成才晚的“大器晚成”,那是俗解!   
  “大音希声”,最大的声音是哪个声音?没声音的那个是最大的声音。最大的形象是哪一个形象?无相之实相才是最大的形象,无边无量才是最大的形象,故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道哪有名呢?真如实相有没有名?(答:没有名!)没有名咋叫实相呢?叫实相是方便表达,但实相无相无名,用《金刚经》公式表达,是实相,即非实相,是名实相。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本无名,有名则落极性窠臼。   
  “夫唯道,善贷且成。”啥意思?道是什么?老子把实相本体称为道。实相本体是妙明常住,本无一物,本无一法,佛陀称为空如来藏。因为实相无相的妙真如性,善于真空成妙有,故称“善贷且成”。“善贷”是啥?贷就是借贷嘛!你到银行里去贷款,就贷给你了。为啥?你有抵押,还要付利息。但向“道”贷款时,不要利息,也不要抵押,就“贷”给你了。这是啥意思?这正就是真如不守自性,遇缘就变的意思。   
  “夫唯道,善贷且成。”只有作为实相本体的道,才具有遇缘就变的属性。谁要向道借贷东西时,道毫不吝啬,没有任何条件,就“贷”给谁。实际上不只是善贷,而是“善施”。不但“善施”,而且还善于帮助完成所贷的“项目”。所以,任何一个人只要向道借贷都能得相应的施与,真可谓是有求必应啦!比如,你发菩提心,那你就说:道啊!我要发菩提心。道就给你“贷”一个菩提心的种子。不但给你“贷”一个菩提心的种子,道还帮你种植、生根、培育,直到长成。因为,道的妙明属性就是遇缘善变,“善贷且成”。同样,你说我要进三恶道,那道就“贷”给你一个三恶道的信息烙印,“成就”你的恶心,并得到恶果。   
  道的妙明,不管是善、恶、无记,只要谁向他有“贷”,总会变现出与之相应的“成果”来。犹如这个水晶球(指球上影像),只要外境变了,水晶球马上就给显现出相应的影像。我们的真如自性(道)比水晶球遇缘(外境)现像还要灵敏,更善于“贷”,更善于“成”,所以我们的水晶球上出现这么多万千景象,真可谓“夫物芸芸”。连我们每个人的妄心幻身都是我们真如自性这个“水晶球”显现的“影像”,这是人们很难体悟到的。每个人都是道演化的产物,同时每个人体现着“道”这个“水晶球”“善贷且成”的属性。只要我们起心动念、言谈举止的外缘形成,我们这个“水晶球”上遇缘就变现出相应的影像“烙印”,这就是“善贷”;形成相应的影像“烙印”后,展现在我们的“水晶球”上,就是我们所感受到的宇宙万物及与心身,这就是“且成”。真如自性善于变化,善于接受你的所“贷”,善于满足你的要求,都依你的意愿(贷)之因,完成你应“且成”之果。佛陀把这个“善贷且成”归结为“万法由心造”,“万法因缘生”,“法生心生,心生法生”。“夫唯道,善贷且成”,这可能是老子大智慧最闪光的一部分。   
  佛陀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此见(六根)及缘(六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佛陀阐述的这么精深得道理,老子就用“夫唯道,善贷且成”做了概括。道确实是“善贷且成”,因道的“善贷且成”,不但形成了我们所见所闻的宇宙、世界,而且形成了佛陀所讲的十法界。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无一不是“道善贷”而“且成”的!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着这种“善贷且成”的过程,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而已!当你真的发了菩提心,道就给你“贷”个菩提因,必然成个菩提果。目下,也给你“且成”个慈眉善脸,心地宽阔,烦恼解脱,志趣高雅,难舍能舍,难行能行。如果你发个瞋恨心,道就给你“贷”个瞋火之因,必然成就个恶业的刀山火海之果。目下也给你“且成”个怒发冲冠,横眉冷对,心眼狭小,痛苦万千,行为恶劣,争贪夺抢,贪得无厌。   
  深刻认识老子的大智慧,对我们建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帮助。懂得了“夫唯道,善贷且成”,才能谈得上深信因果,智信因果。才能够认识和驾驭主客事物的因果规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妙明本体(道)“妙”到摸不得,动不得,更不能放纵识心欲念去作用(贷)于它,因为“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手矣”。那咋办?有办法!“利而不害”,“为而不争”;“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去甚、去奢、去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转识成智”,“无住、无念、无相”。发大愿,追求无上智慧,救度一切众生,建立奉献的人生观,绝对“不伤手”!不但不伤手,还驭道自如,愿以什么身为众生服务,现什么身,达到“无为而无不为”。   
  翻到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和前面讲的道理一样不一样?(答:一样!)你看老子反复用“大”表示道的非极性属性,破我们的识心分别的坚固。如来也用“大”来表达实相本体的绝待之“不二”,开显我们自性非极性的般若智慧,入佛之知见。老子和佛陀讲的都是一个道理,目的是叫你契入实相,超越大小等极性的束缚,达到非极性的“大”,大而无外,无量无边。   
  再看四十八章,“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取天下”是啥意思?这不是秦始皇要征服六国去,也不是希特勒要霸占世界。这是啥意思?取天下就是净化心灵。我们的心灵不净化,恶业无量无边,所以就“夫物芸芸”,万事万物,层出不穷,就有“天下”。“取天下”就是如何降伏其心。《金刚经》讲:“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如来讲“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以啥降伏其心呢?“以无事”!用“无事”来降伏其心。“取天下常以无事”,“天下”就是我们的众生心啊!水晶球上怎么样就无像了?“无事”就没像啦!你看,水晶球上的纷杂影像就是“天下”,“取天下”就是让水晶球上无像,无事就无像(相)啦!啥时候就无事了?大家不是常说“于心无事,于事无心”。天下本无事,“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本来无一物”,清净本然嘛!心上不分别执取时,就没有任何事情嘛!心上没有识念,就不摄取不拣择,也就不二相分割了,自然就没有对立的外境。   
  更进一步讲,一切外境,万事万物,都处理成“自心现量”的一相时,外境不外,“头头尽是吾家物,信手拈来不是尘”,这样就没有极性的心识了,怎么能“天下”纷乱呢?!相反地,要是我们二相分别,执著取舍,必然极性心识炽然。攀缘外境,放纵贪欲妄想,满足感官欲乐,那必然令人“目盲”、“耳聋”、“口爽”、“心发狂”、“行妨”,怎能“天下”不大乱呢?!所以,“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就不能降伏其心。法达给惠能行礼为啥头不着地?惠能说,你“心中必有一物”。有哪一物?念了三千部《法华经》,心著于此,就有事了,就有一物了,于是就产生贡高我慢之心,这就叫“有事”。有事就不能降伏其心!傲慢心还在,就是“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怎么能“不欲以静,天下自定”呢?只有“清静为天下正”。举这个简单的例子就说明了“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这一段还是讲转正觉的。转正觉咋转?老子告诉我们以“无事”来转。啥样的叫“无事”?正觉心就是“无事”。大道无为,“寂兮寥兮”;实相无相,清净本然,还有什么事情?就没任何事情了。因为,“道常无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大道是究竟“不二”,无一物,无一法,无一相。转正觉直契这无一物,无一法,无一相的“无名之朴”,也就是直指“涅槃妙心”,自然就“无事”啦!“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损什么?损“其有事”!因为凡夫的事,都是二相分别拣择之事。只要你有事,你就不能取天下;只要你有事,你就不能降伏其心,那你的“天下”必然纷乱,这就叫“不足以取天下”。   
  再看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   
  咱们先看这个“大象”是啥?“执大象”是啥?是不是骑个大象?(答:不是!)“大象”就是大道,就是实相本体;“执大象”就是与道相契,“唯道是从”,“圣人用之,则为官长”。能执大象的人,表明是明心见性,悟道证道的得道之圣者。   
  从修法上讲,“执大象”,就是转正觉。转正觉了就是契入实相啦!如果转正觉达到圣智现量的境地,那就成佛了,就与大道同为一体。“修德符道”了,“唯道是从”的“孔德之容”就是“大象”之相。转正觉已经时时契入实相,就叫“执大象”。“执大象”的圣者,“周行而不殆”(永恒常住),“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周遍法界,不动周圆),所以才能“天下往”。这个“天下”是啥意思?就是“不动周圆,周遍法界”之意。“执大象”了,与道同一,契入实相本体,你才能无处不在处处在,无边无量,圆满十方,必然“天下往”。这是从理相来讲。从事相上讲呢?你转正觉自如了,自心的天下才能“无挂无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心境一如,畅通无阻,这就是“天下往”。从器世间的事相讲,只有“执大象”了,才敢出去,才不被外物所转,才不被五欲扰乱,才能自在逍遥的“天下往”。事相上,你要是不能“执大象”,出去之后那就麻烦啦!非扼杀在红尘欲海中不可!弄不好你就被人家领上走啦!   
  “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执大象”的境界,周遍法界,不动周圆,天下无处不到,无处不在,往而不害。这个时候,走到哪个地方,都没有极性观念,都没识心的分别障碍,那当然安稳太平。这个“不害”,不是说我们被什么损害。这个不害是指再不受自己极性的识心分别的有为之损害,也就是再不被“五色”、“五音”、“五味”等导致“目盲”、“耳聋”、“口爽”、“心发狂”的损害。一个求道者,“化而欲作”,不能“镇之以无名之朴”,必然陷入二相取舍的困境,这样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所以,只有“执大象”,才能“往而无害”。“安”者,清净本然,安稳安乐;“平”者,平等一如,究竟一相,永恒不变之意。“太”,这里的“太”不指是太平的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