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四年-70后的美院经-第3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却全都转过身去,装作没听见。
我吃了一个汤圆,还算不错,香香甜甜的,不过并没有想象中的好,跟杭州的汤圆没什么两样,估计全宁波的汤圆也就是这么回事儿。跟我们在学校里组织活动时,自己包的汤圆比比,也强不到哪儿去。跑这么老远来吃汤团,真觉得有些不值得。
我们吃完了汤圆,就开始分头行动。他们那帮留在宁波的人下午要去找旅馆,我们去绍兴的几个人,趴在桌上研究了番地图,决定下午去天一阁游览一番。这天一阁名声很大,据说是天下最大的私人藏书楼,另外,到天一阁正好顺路,游览完了,就可以直奔火车站。
沿着来时的路往火车站走,在河边就看到了一座具有江南民居风格的大门,门口一对石狮子耀武扬威,旁边的青砖墙上镶嵌着一块石碑,写着“天一阁”三个大字。买了门票,上面有说明,我们才知道这儿是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楼。范钦取《龙虎山天一池记》碑帖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句,取楼名“天一阁”,寓“以水制火”之意。
天一阁以藏书之丰著称于世。范钦曾立下“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训。想想这倒是解决丢书的一个好方法,我的书就因为借出去而丢失无数。不过,象范钦这种“书不出阁”的做法,我无论如何都学不来,因朋友向我借书时,我是很难拉下脸来,说声“不借”的。
我本来以为天一阁是座古楼,谁知进的院来,才知道这儿是公园,而且占地面积还相当不小。里面亭台楼阁、假山池水,到处设计精美,甚至还有人工瀑布,也不知道是现代人加上去的,还是自古就有。如果也是明代产品,我实在想象不出来,古人是怎么把水提到高处去的,现代可以用抽水泵,古代呢?
天一阁藏书楼是其主要建筑,为木结构传统楼宇,无论是楼的造型,还是门窗的雕花,都独具匠心,设计颇为奇特,极具江南建筑特色,就是不能进去观瞻,也没看见什么藏书。周围古树翠竹掩映,楼前是人工湖,一汪碧水,池中是残荷枯苇,水边有鲜花盛开,有亭翼然其上。太湖石堆砌的假山,设计也费了番脑筋,取“九狮一象”造型,维妙维肖,生动有趣。
后院有个尊经阁,青砖高墙中嵌有大小几十方石碑,即名闻遐迩的“明州碑林”。我们也来不及细看,走马观花而已,因天色渐渐晚了。
《我的大学四年--70后的美院经历》 第49节
《我的大学四年--70后的美院经历》 第49节
作者: 石韵zhouhuiying
我们找齐同学,这倒比较好办,只要看见戴大斗笠的就是,除了我们,没人在这个季节戴着斗笠出行,何况是一米多直径的大斗笠。点了点人数,一个不少,就一块儿向火车站走去。
上车之前,在小吃街上买了些食品。火车上的饭菜实在是不敢恭维,跟猪食似的,价格却抵得上酒店的大餐,我们也就不想吃那些饲料了,还是买点儿东西凑合凑合吧。
到了车上,把行李一放,我就和江涛、陶拥军他们把吃的摆了一桌子,一人抱着一瓶啤酒开始喝。方瑾、朱筠不喝酒,就抓着吃东西,有一搭没一搭地和我们聊着天。
喝完了,聊累了,就坐着睡觉。我们故意选了趟慢车,这样就省下旅馆钱了,正好在凌晨抵达绍兴。
我们走出绍兴车站的时候,懒惰的太阳还未升起,天色刚刚有些微明,正是黑夜与白天交替的时候。绍兴的火车站处在市郊,出来不多远,就是片菜地。我们沿着大路向南走,约走了大半个小时,就进入了市区。
绍兴是座文化名城,城市规模虽然不大,但历史、文化遗迹到处都是。我们沿着大街走不多远,就有指示牌显示旁边有什么什么遗址,走不了几步,又有指示,实在是有些看不过来。
正是清晨的时候,街上行人并不多,有勤劳的清洁工在“沙沙”地扫着街道,也有些卖早点的小贩开始摆摊营业。我们坐下来,随便吃了点早餐,觉得天气有些寒冷,可能跟我们一宿没睡好有关系。吃完早点后,太阳才刚刚露出头来,阳光将这座颇具江南韵味的城市盖上了一层绯红。
接着往前走,就看见有座石头牌坊竖在马路中央,牌坊的造型十分简单,这样的石牌坊在江南有很多,杭州就有好几座。走近了,看见牌坊上刻着“古轩亭口”四个大字,方才知道,这座极其普通的石牌坊就是鼎鼎大名的古轩亭口,也就是巾帼英雄秋瑾就义的地方,在鲁迅先生的作品《药》中描写的蘸人血馒头的地方。牌坊横亘在南北大街上,往来车辆、行人都必须绕着它走,初升的太阳将光辉洒落在上面,显得有些神秘。我们一想到刽子手就是在这里砍下了秋瑾的人头,就有些不寒而栗。
再往前走,没几步远,就又看见一个指示牌,显示周恩来故居在东面的胡同里。我们离开大路,拐进小巷,看见座青砖的大门,旁边墙上有块石碑,写着“周恩来故居”字样。其实这应该叫做“周恩来祖居”,因为周总理出生于江苏淮安,这儿是他的爷爷、父亲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他的父亲后来迁居于淮安。周恩来的祖辈显然是大户人家,故居几重几进的房屋,前面是厅堂,后面是居住的场所,还有花园,尽管不是太大。
在周恩来故居游览了一番,费了好长时间,因宅院太大。出来之后,又回到那条大街上,接着沿街前行,直到尽头,看见右面有条小河,走到桥头上,映入眼帘的显然是番水乡景象。河面上有许多往来穿梭的乌篷船,艄公带着一顶绍兴人特有的毡帽,用脚划着桨,用手摇着橹,橹桨发出“吱拗吱拗”的声响。河的两边是传统的江南民居,有些住家挂着红红的灯笼,每家每户都有埠头,有石阶通到水面,有几位大嫂就在石阶上漂洗着家人的衣物。
欣赏了一阵绍兴风光,沿着这条大路往东走,不多远就看见一座不大的门面,还是那种上门板的铺面,低矮的平房,黑色的瓦片,门口有个黑底的招牌,大大的四个字:“咸亨酒店”,我们看看表,十一点多了,就一起走了进去。
来绍兴之前,我就想到这儿来,不过,我真怕哪位领导心血来潮,将咸亨酒店改造成一座星级宾馆,如苏州“得月楼”的例子。还好,咸亨酒店至今还保留着那种草根文化,也没什么装修,入口处是结账的柜台,大概孔乙几就是站在这儿,手指张开,捂着那盘茴香豆说:“多乎哉?不多矣!”
小店分里外两间屋,有门洞相通,都不大。屋里摆设着方桌、条凳,也没几张桌子,都是红油的木头桌面。坐在里面的大多都是些下层人士,有挑着担子进城卖菜的农民,有戴着毡帽的艄公,有休闲的普通市民......大家就歪七斜八地坐在凳子上,有些人还把脚踩在上面,每人面前摆着一个粗瓷大碗,里面是黑乎乎的绍兴老酒。我们几个人找了张桌子坐下,也没有菜单和服务员,买东西需要到柜台去点。到柜台看看,也没什么可吃的东西,都是些绍兴小吃,我们点了几样:老酒和茴香豆是必需的,要不,来这儿干吗?另外,又点了油炸臭豆腐、煮花生米、卤豆腐干等几样,看看,也实在点不出什么来了,这个店里就供应这么些东西。
老酒就用竹筒的提子打在粗瓷大碗里,其余东西就盛在一个白磁盘里,虽然简单,也摆满了桌子。看看周围,别人比我们更简单,就一碗老酒、一碟茴香豆,或者花生米、豆腐干之类,桌子上显得空荡荡的。我们喝着绍兴老酒,抓着茴香豆扔到嘴里,也没觉出这东西有什么好吃的,还不如花生米受欢迎。臭豆腐倒是不错,炸得金灿灿的,抹上豆瓣酱或辣椒酱,又臭又香。
这一碗老酒,量倒是不少,还没喝完,就觉得有些上头,晕晕乎乎的。方瑾和朱筠就着我们的碗喝了一口,就不喝了,只抓着东西吃,我们几个一边聊着天,一边慢慢喝。小店里的客人越来越多,后来的没了座位,就站在柜台边上嚼着茴香豆。看来,当初孔乙几也是没有地方坐,才站在柜台上吃茴香豆的。
从咸亨酒店出来,正是中午时分,接着往东走,不多远就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到鲁迅故居买了张门票进去,见这座宅院是典型的江南大户人家建筑,有厅堂,有厢房,不过,跟周恩来祖居比起来,似乎有些逊色,看来,周树人的家庭比不上周恩来的大户风范。参观完前室,见有一圆门通往后院,这儿就是百草园。
如以大户人家算,百草园其实应该是后花园,不过,周家算不上大家,所以这花园也就没有建起来,空旷的一片地,种着些蔬菜、油菜之类,到处杂草丛生,也有些牡丹、芍药、茶花之类,估计是后来种植的,低低矮矮的,不成气候。我们围着转了一圈儿,也没看见什么人形的何首乌之类,只是座破败的小园子。
鲁迅故居对面就是三味书屋。穿过马路,有一大门,进门之后,是一条窄窄的走廊,旁边有三间小屋,中间一间就是鲁迅先生读书的地方。不知为什么,门上都上着锁,我们只能透过玻璃,看看里面的格局,都是方桌,也看不见哪张桌子上刻着一个“早”字。小学时,大家都学鲁迅,在桌子上刻字,结果是换来一顿臭骂,记得老师这样引导:“人家鲁迅的桌子是自己家里的,当然可以随便刻;你们的桌子是公共财产,怎么能随便画呢!败家玩艺儿!”当时,很是不服,自己家的东西随便刻,那不是更败家吗?再说,那非换来屁股上挨笤帚疙瘩不可!不知道鲁迅挨没挨过揍!
鲁迅纪念馆也在这条街上,不过,我们都没有参观纪念馆的兴趣,也就罢了。看看地图,从路口向南走,就是沈园,是宋朝诗人陆游与唐琬邂逅的地方。
沈园的名气大,主要源于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故事。两人是表兄妹,后为夫妻,但陆母不喜唐琬,两人被迫离异,后来两人偶然邂逅于沈园,陆游感慨万千,在沈园的墙上,写下了那首著名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唐琬见词后,和词一首曰: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不久,唐琬忧郁而终,一代才女就此随风而逝。
后来,已经七十五岁的陆游到沈园故地重游,见景物依然,而佳人不见,赋诗曰: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我的大学四年--70后的美院经历》 第50节
《我的大学四年--70后的美院经历》 第50节
作者: 石韵zhouhuiying
这个凄婉的爱情故事为沈园增添了一些悲伤的情感。至少,我们进的园来,看见那刻在墙上的《钗头凤》,就感到一种心酸,愿两人在仙境能重塑旧好,比翼双飞,有情人终成眷属!
沈园在宋代就是一座名园,园内亭台楼阁、假山碧水、名花异草、柳荫楠樟,处处布局精美。在园内游览,似乎到处都有陆、唐二人的影子,仿佛他们就坐在凉亭里,观鸳鸯戏水、游鱼荷莲;仿佛他们就在小径漫步,在楼上饮茗作歌、和诗吹弹......不仅感叹道:“文学这东西真不是玩儿的,一首诗词能把人感叹到如此地步!如果两人生活在今天,不知能有多少粉丝求其签名,至少也能堵得他们不敢出门!”
从沈园出来,街上的车水马龙,稀释了我们心中的悲伤气氛,仿佛一下从古代又回到了现实。查查地图,坐上公交车,直奔禹陵而去。
禹陵,顾名思义,就是大禹的坟墓。一生劳顿,治理水患的夏禹是否是埋葬在这个地方,我不清楚,传说如此。禹陵位于绍兴城的东南方,位于山丘之上,不过,没见到什么坟茔,只是座大庙,歌颂着这位传奇人物一生的丰功伟